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学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下册 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新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 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新人教版
①雷利的爸爸还是个怎样的人?“本来……却被”这句话包含着什么意思?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②指导朗读。
(3)感情朗读其他句子。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事实是多么的无情。客观的叙述中饱含巨大的悲痛。爸爸临终前都不忘给雷利带回那顶象征和平的蓝盔,雷利的心情应该是多么的(填一个词,并读出这种感受)
二、合作交流
1.生字新词闯关。
(1)出示生字新词,学生认读。
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
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
(2)说说哪些字或词语不理解,集体交流解决。
什么是维和行动?蓝盔是什么?
维和行动即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一次行动,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是根据有关联合国决议建立的一支跨国界的特种部队,成立于1956年苏伊士危机之际。它受联合国大会或安全理事会的委派,活跃于国际上有冲突的地区。维和部队士兵头戴天蓝色钢盔或蓝色贝雷帽,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凡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人员,必须被送到设于北欧4国的训练中心接受特种训练,以熟悉维和部队的职能、宗旨、任务和进行特种军事训练。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必须统一着蓝色盔帽或蓝色贝雷帽,所以亦称“蓝盔”部队(蓝色象征和平)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在联想中表达失父之痛。)
【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3.配乐朗读。
小结:文中关于爸爸的描写仅仅是只言片语,可是同学们从这些零碎的词语中却感悟到爸爸的伟岸的形象,依托层次分明的朗读,爸爸那“爱和平、爱家庭、有才华”的多维形象跃起然纸上,也跃然于我们每个人心间

四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2.理解文章中主人公的心情和感受。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理解《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含义。

2.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下册。

2.黑板、粉笔、教学课件等教具。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问:“你们还记得我们上一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吗?”(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所学的内容)2.新课讲解教师展示文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标题和主要内容,简要说明本课的主题,并提问:“根据文章的标题,你们对这篇文章的内容有什么想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3.文章阅读教师根据教学课件,呈现文章内容,让学生跟读文章,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

然后,教师提问:“文章主要讲了谁的故事?他为什么会写呼声?”(激发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理解主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并进行讨论:“你们觉得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5.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讨论文章中主人公的心情和感受,并让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6.学生表达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

7.体会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正确的价值观,并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你们觉得作为一个中国孩子,我们应该如何努力?有什么行动能够支持我们的祖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正确的价值观)五、课堂作业: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一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正确的价值观。

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语文人教四年级下册《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创设情境,情感迁移1.师:同学们,你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怎么样?生:我感到非常的幸福。

生:我感到我们的生活非常的快乐。

(播放课件:一组幸福生活的画面)2.师:是的,在大街上,在花园里,在商场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幕幸福的情景。

然而,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无时无刻不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和平意味着希望,意味着能尽情享受阳光。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含失去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

(出示课题)3.质疑: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什么呼声?他为什么要发出呼声?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师范读课文,学生边看课文边思考以上问题。

2.出示重点词语:卓(zhuó)越凯(kăi)旋硝(xiāo)烟弥(mí)漫威胁(xié)呼吁(yù)灵柩(jiù)蓝盔(k uī)3.畅所欲言:说说在书信的正文部分写了什么。

4.板书梳理,列出叙述顺序:问候与感谢——倾诉与怀念——发出呼吁三、细读课文,体会“痛失父亲”的悲痛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笔画一画有关描写“爸爸”的句子,与同桌讨论,在你眼中这位“爸爸”是个怎样的人?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反馈,指名朗读相关句子:(1)生1:爸爸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精通四国语言。

——一个出色的人才生2:爸爸是一名联合国的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行动中壮烈牺牲了。

——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出示】“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shuò)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

”加利先生给予了“爸爸”高度的评价:“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第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案

第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案

语文小学 4 年级下册人教新课标第15 课《一其中国孩子的呼声》导教案四下第 15 课一其中国孩子的呼声【学习目标】1.我要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我要理解信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表达的诚挚感情。

3.我要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我要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要点难点】要点: 1.我要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我要理解信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表达的诚挚感情。

难点:我要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学法指导】养成优秀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勒、标注及编写文段序号。

独立思虑小组合作研究,答疑解惑。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方法导引学生自学课【自主学习,基础过关】文,指导学生自1、我复习了书信的格式:顶格写 _________,正文依据作文的主预习方法。

书写格式逐段表达,内容写完空两格写_________,右下角写上学生自主预_________和_________。

习,读熟课文,2、我读了 ____次课文,我知道本文是一封____。

是基本达成理解_____________写给的。

信中第1---2自然段写识记,初步感知;第 3----7 自然段写 ___________课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

讲堂用2—3 分钟小组【合作研究,释疑解惑】长检查,教师点问题一:、这个孩子发出的呼声是拨重申。

“。

”他发出这个呼声的原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联合文。

本独立思虑,形成初步认识,再问题二:联系上下文领会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在小组内沟通、合作研究,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鸣,最后在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展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法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WTT在此整理了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设计,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一)教学目的: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3、学习课文的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自学生字,不理解的词做上记号,后查字典做好解释。

2、雷利是说给谁听的呼声?都说了些什么?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你们看: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无忧无虑......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的形势发言。

)2、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3、有许多孩子也跟大家有相同的语言,我们烈士的儿子雷利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呼声吧。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抽读生字卡片。

2、辨字组词。

3、解释词语的意思。

4、请个别同学朗读课文。

5、说说文章主要将了什么?(这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信中呼出了自己的心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再读课文,将课文分成两部分。

1、怀念为维和而牺牲的爸爸。

2、通过加利先生向全世界呼吁。

四、指导朗读。

1、读出对爸爸的崇敬、思念之情。

2、读出孩子心中强烈的渴望。

五、小结世界需要和平,让我们为世界的和平出一份力吧!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识1、听写词语2、请个别同学朗读课文。

二、继续学习课文1、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因为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四年级下册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四年级下册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四年级下册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4、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课1、播放课件,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2、生谈感受。

3、师总结,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围绕课题学生质疑。

2、师出示读书提示,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那些内容?3、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4、生质疑,解决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5、师引导学生利用读句子,或者是同学互助来理解,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

并强调几个易错的词语。

6、集体交流了解了到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感悟文本体验情感(一)、认识雷利的爸爸。

1、生默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爸爸的句子,体会体会,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概括,雷利的爸爸诗歌怎样的人?2、生集体交流:(1)、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名出的经济学硕士,他们来可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可是他却为和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一个知识丰富的人。

(2)、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一个热爱和平的人。

(3)、我至今都忘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一个关爱家人的人。

(二)、体会丧父之痛。

1、事情过去两年多了,雷利至今都忘不了爸爸出征前的情景,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爸爸出征前的句子。

2、生找句子。

3、生交流谈体会。

师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爸爸出征前对家人的依恋与对胜利充满信心。

4、引导学生想象爸爸出征后雷利给爸爸写信的内容。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1.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2.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三、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同学们,如果在阳光明媚的春日,我们和爸爸妈妈携手去郊外旅游,在溪边散步,在草地上嬉戏,在青山间攀爬,那将是多么快乐、多么惬意的事啊!可这一切,对于文中的小朋友来说,将永远永远地失去了,留下的只是失去父亲的悲痛。

二. 体会“失去父亲的悲痛”1.默读有关段落,找出“我”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画出来。

2.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抓住重点词,体会其中的含义。

3.汇报交流:(1)“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既表明爸爸对这次行动充满信心,也表达他对和平的向往,还表现出他对孩子的关爱,是个好父亲。

(2)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爸爸以身殉职,壮烈牺牲,“我”万分悲痛。

爸爸在呼唤和平,表现了爸爸对和平的渴望。

4.老师小结:失去父亲,悲痛不已,这悲痛中有对亲人深深的怀念、崇敬,也有对和平的深切呼唤。

让我们用心、用情来体会吧。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体会“世界不太平”1.导入:小作者经历了失去亲人的苦与痛之后,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想到世界上那些饱尝战争苦难的人们,想到当今世界不和平的局势。

而这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2.学生读这一部分,找出有关的句子。

(1)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2)“和平之花”虽然美丽,但它是很容易被破坏的。

(说明世界只要有战争,就会难保太平。

“和平之花”容易被摧残。

)3.是啊,无数事实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你们能说说吗?“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贸大厦遭到恐怖袭击,死伤无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教案:《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当代社会问题;2.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辨能力;3.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文学作品《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2.阅读分析:了解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3.写作讨论:就作品中的社会问题展开讨论。

三、教学步骤:第一部分:阅读分析1.导入:以问题导入阅读主题(5分钟)学生:你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发展现状了解多少?2.介绍作品背景(10分钟)教师:《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部描写当代社会现象的小说,其中穿插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元素。

在阅读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品的背景。

3.根据指导问题进行阅读(20分钟)a.阅读指导问题:-作品中的情节有哪些?对主题有何影响?-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何?他们对社会问题有何反应?b.学生阅读作品并回答指导问题。

4.小组讨论和整体交流(15分钟)a.学生将自己的回答与小组成员分享和讨论。

b.整体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第二部分:写作讨论1.导入:提出讨论问题(5分钟)教师:在你们看来,作品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有哪些?你们认为这些问题如何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2.分组讨论(25分钟)a.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讨论问题自由发言和讨论。

b.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观点和见解。

3.小组展示和总结(15分钟)a.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和看法。

b.教师整合各组意见,进行总结和归纳。

四、教学延伸:1.学生写作:要求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写一篇关于中国社会问题的小短文。

2.小组辩论: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组,就作品中的一些社会问题进行辩论。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分析和写作讨论,对《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作品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小组讨论和整体交流,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通过写作和辩论的延伸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教学流程一、由题质疑,激发兴趣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从课题的提示中,你想知道什么?(估计学生想知道的有:“一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什么呼声?表达什么愿望?他为什么会发出这一呼声?)教师:同学们,课文中有没有这些你们想知道的答案呢?请认真读课文,书读三遍,你们知道该怎么读吧?(第一遍读,要读准字音;第二遍读,要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什么;第三遍读找一找问题的答案,特别是要抓住重点语句找答案。

)二、指导读书,深入感悟1、正确、流利地朗读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指名朗读,在朗读的检查中结合正音的指导。

要读准“卓越、沉浸、蓝盔、腕上、圣坛、呼吁、充满”等词语的读音。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学生第二遍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要让学生了解到,课文先写问候和表示真诚的谢意,再写对在维和行动中牺牲的父亲的回忆和怀念,最后是对世界和平的呼吁。

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在交流时不要强求语句的一致,要鼓励个性化的表达。

3、抓住重点语句感悟(1)对失父之痛的感悟引导学生寻找表达失父之痛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或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不一定是下面所举的句子,说得有道理或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就可以。

如:句子一: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事实是多么的无情。

客观的叙述中饱含巨大的悲痛。

)句子二: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在联想中表达失父之痛。

)句子三: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质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质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质教学设计《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质教学设计2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是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战争与和平”单元的第15课,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

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本文情感强烈,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之催人泪下。

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学情分析:由于小学生对战争特别是战争中痛失亲人罕有情感体验,只能从电影、电视中目睹一些场面,教师可利用音像呈现及影片剪辑、提供数据资料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缩小学生与文本在内容、时空、情感上的视界差距,使学生更能体会作者的失父之痛和渴望和平心情。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加工、辨别信息的能力。

4、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课前准备:课前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世界战争与和平方面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教学内容:一、解决文中生字新词。

二、了解书信格式。

三、标注自然段,划分意义段。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

2、通过资料查阅,信息分析,激发起学生让世界远离战争,成为充满阳光、鲜花与爱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过程:一.动情引入,感受战争引入:请大家看一组镜头:(多媒体放映)解说:这是一个不平静的新世纪,“9·11”引起的连锁反应彻底击碎了世界的宁静,伊拉克的土地上硝烟四起,昔日的学校成了废墟,就在昨天,或是今天,地球另一端的孩子们正在遭受着生命的威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呐喊吧!1、读题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1)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向谁呼唤?(2)他的呼声是什么?(3)他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2.、读通课文同学们,带着我们想知道的问题,仔细入神地读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1)学生自读课文(2)检查读的情况3、交流讨论,主要解决问题: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向谁发出呼唤?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二.畅游网络,自主合作,解决问题1.进入“网海采集”了解有关维和行动,蓝盔部队的资料。

2.交流自己得到的信息。

3.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过渡:两年以前,让我们跟随着雷利的思绪回到两年以前,爸爸临上飞机的那一刻,在爸爸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中看到了什么?为什么父亲要送我蓝盔?“蓝盔”:荣誉的象征齐读最后一句(感情上很肯定坚信爸爸会回来带着蓝盔)对蓝盔的期待中转向失落(音乐)此时此刻,面对爸爸的遗教师范读第三自然段的“??鲜血“4.体,你会怎么做?(扑到爸爸的身体上大哭)为什么哭的这么伤心?(对话)再也看不到父亲深情的目光我们日也盼,夜也盼,高高兴兴地捧着鲜花去迎接爸爸,没想到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四年级第四单元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案

四年级第四单元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导学案

2. 组
学 什么?
内交流学
2、请同学们重点朗读课文二、三、 习成果
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地方
3、教
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请找出来,再谈谈自 师点拨
己的体会。
二、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三、展示点拨

一. 看拼音写汉字

Xīshēng kǎi xuán
检 zuì è
学 ā yí
生练习

(
)(
)(
)

具体事例,请你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
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调整
C 过渡: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更是 无情的。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和 平之花”就容易被摧残。难怪作者会 说---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 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 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 子弹不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点难
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前准
课件

基 本环 节
教师活动
学 生活动
思考 与调整
一、激情导入
预 同学们,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里生活
习 着。可是,你知道吗?这样安定的生活并
检 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
测 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同学们,今天教
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曾经被战争夺
去父亲的生命、饱尝失去亲人痛苦的孩
4、战争给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 带来灾难,,那些深爱战争苦难的孩 子,他们过着怎能样的生活呢?我这 儿有一份资料,大家可以小声地读一 读。
(出示数据资料: 在过去 10 年里,200 多万儿童
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 600 万儿童受 伤,100 万儿童成为孤儿。
87 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 6000 万 枚地雷的阴影中。每年陆续有 1 万名 儿童成为地雷的受害者。

定稿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定稿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定稿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一、复习导入1、(出示课件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第15课——(一个中国小孩的呼声),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先请同学们拿出听写本。

(出示课件2)请同桌互相交换批改,对比老师大屏幕上的词语,圈画出错误的字,然后迅速交还给主人。

完成的同学迅速坐好,看看哪个大组完成得最快。

3个中国小孩雷利写给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你能借助大屏幕上的词语,说说雷利在信中写了些什么内容吗?(指名说:两年前,雷利的爸爸在执行爱护和平行动中壮烈牺牲,他们全家沉醉在失去亲人的庞大悲痛中;今天,罪责的子弹还威逼着柔嫩的“和平之花”,因此,雷利想通过加利先生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小孩们,要和平不要战争!”)”4雷利之因此会发出如此的呼声,正是因为——(生答)这是浸满泪水的呐喊啊,读——“救救小孩们,要和平,不要战争!”5份伤痛和对和平的期望。

二、感受丧父之痛1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你从哪些地点体会到雷利的伤痛,请用“——”画下来,并在旁边做一做批注,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自读,批注)2预设出示:(1)什么缘故这句话让你体会到雷利的悲痛,你从哪里感受到的?随机指导朗读(“两年多”说明时刻长,“沉醉”两个字差不多上“氵”,本义是指浸泡,浸入水中。

比喻完全处于某种境域或思想活动中。

“庞大”说明程度深。

抓关键词语,明白得句子,这是一种专门好的学习方法)(2)让作者至今都忘不了的是什么?(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从深情的目光背后你读出了什么?(不舍)(1)那深情的目光背后,有对妻子和年幼的小孩的万分不舍和万般叮嘱。

纵有千言万语,什么缘故他只是说,读——学生接读爸爸说的话。

(2)什么是蓝盔?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蓝色象征和平,维和部队士兵必须统一着蓝色盔帽或蓝色贝雷帽,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因此亦称“蓝盔”部队。

现在你再自己读读爸爸的这句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读说体会这不仅是一个承诺,依旧一个期望,一个坚决的信念,期望世界和平,爸爸期望雷利也像他一样热爱和平,保卫和平。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人教新课标

《一其中国孩子的呼声》教课方案教课目:知与技术:1.学生掌握了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文深刻的句子。

程与方法:系上下文理解含深刻的句子。

感情、度与价:引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局,立和平,和平的信念。

教课重点:理解文深刻的句子。

教课: 2第一教课目:1.并学会写生字。

2.学文,领会“痛失父”部分。

教课程:一、引入。

争是无情的,争是残忍的⋯⋯今日,我一同去倾听一其中国孩子的喊吧!板,学生。

二、初文,整体感知。

1.自由文,准字音,通文。

2.学生字新。

3.在信的正文部分都写了些什么?4.列出表达序。

三、文,领会“痛失父”部分。

1.沟通:默文,用文中的价一下爸爸。

2.:从加利爸爸的高度价以及我爸爸的介中你懂了什么?3.找出描绘“痛失父”的句子。

4.件出示相句子,指学生朗。

5.学生频频朗,自己的领会。

四、堂小。

五、作。

第二教课目:1.引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局,立和平,和平的信念。

2.学文,领会“世界其实不睦平” 。

教课程:一、复稳固。

有感情地朗痛失父部分。

二、以悟情,领会“世界其实不睦平” 。

1.:可的争去了最最的爸爸的生命,当我沉醉在悲苦之中,回望现在的世界又是怎一番情景呢?2.自由速文,找出相关句子。

3.引沟通。

4.: 不平和的世界,你能列详细案例?5.:当大批事在我眼前,你作何感想?6.件出示文中要点句子,学生自己的感觉。

三、回整体,升感情。

1、思虑:我的爸爸是在一个怎的人?(正文部分的一、二、三、四自然段,想,并画出相关爸爸描绘的句子。

)2、我能领会到雷利失父之痛⋯⋯3、感悟世界其实不睦平⋯⋯四、拓展延长。

1.指朗:我含着一个孩子失掉父的悲和和平非常盼望的真感情再次朗文。

2.你想个被争去父的可怜的孩子些什么呢?3.相关和平的歌。

四、堂小。

同学,学了文,你必定有好多感觉,我也写几句号召世界和平的吧!小沟通:作新世的小孩,遏止争、和平,我能做点什么?五、作业。

板书:一其中国孩子的呼声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教课反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救救孩子们,要___不要___!”为了________,为了________,为了___________,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___,制止____。
作者在这段话中提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任务是__________
3、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句话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学检测
1、整体感知:这篇课文属于___体裁,是一个___孩子写给____的一份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____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_____,_______。
2、看拼音,写词语。
zhuóyuèjiàn kānɡkǎi xuán shǒu wàn zuìè
4、“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家园!”这句话是说____________
四、课外延伸,呼唤和平(小练笔,在日记本上完成)
请你给本文的作者写一份信,向他表示慰问和敬意,或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一封信,表达对他们的同情,和对侵略战争的谴责,注意书信的格式。
3、在文中找出描写孩子“痛失父亲”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疑惑)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A、啊!___听见了,___听见了,在场的____听见了,___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__!__!__!这句话看出爸爸最大的心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文中不仅写“我”听见了,而且写那么多人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这样写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语文科自主探究学案主备:薛海利时间3月30日
学习内容: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设计(收获)
三、展示反馈。
1、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回答问题。
加利先生对父亲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作者对父亲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mímàn jīnɡjìāyíxīshēnɡchánɡzhēnɡ
()()()()()
3、我会填。
执行()()的目光()的鲜花()的家园
给予()()的生命()的贡献()的战士
二、小组讨论。(亮出精彩的你)
1、文中的孩子是谁?他发出了怎样的呼声?他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
2、孩子的父亲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学习目标: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感情,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重点难点: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你能行)
(一)自学指导:请用5分钟时间朗读课文,要求:
1、圈出生字词,并利用工具书解决。
2、给文章的自然段加上序号。
3、画出文中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