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新风
论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赵向东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10)
【摘要】以微博、微信、朋友圈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大量出现,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高 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内涵丰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四个方面。新媒体环境 下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凸显高职特色,围绕职业化和实践性,全力打造其独有的符合高职特色的 校园文化。 【关键词】新媒体;校园文化;建设
(三)校园行为文化一味地追求场面热闹而忽略了育 人根本
校园行为文化包括校园内人们的日常言行和开展的各 种学术性、娱乐性活动。校园行为文化为广大学生完善能力、 开阔视野、加强修养提供了舞台,是德育的重要载体。一 些高职院校在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方面基本上以活动为载体, 这是可取而且可行的,但问题在重热闹,而轻育人。如某 校在元旦晚会上请模特走秀,热闹之余带给青年学生的是 一些不健康的冲动和诱惑。此外,作为校园行为文化重要 组织载体的学生社团商业化氛围浓厚。读书节成了卖书市 场,女生文化节成了女性用品商家宣讲会,这些活动看起 来热热闹闹,但除了热闹,几乎没有任何教育启迪作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 新媒体环境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高 职院校校园文化因其具有较强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在体现 高职院校特色的同时,熏陶、感染和塑造着高职院校的学生, 展现着高职院校学生独特的精神风貌。
一、校园文化的界定 (一)校园文化内涵 关于校园文化内涵的界定,既有从广义、狭义文化视 角的审视,也有从其属性、特征和功能方面的阐述。对于 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内涵的论述目前存在“第二课堂说”、 “文化氛围说”、“校园精神说”、“学校亚文化说”、“规 范说”等多种观点,目前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但对校园文 化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着许多相同之处。明确了校园是高等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所依附的场所;强调了师生是大学校园 文化的主要参与者。因此,我们认为,高等职业院校校园 文化是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 为主要内容,以育人为目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活动。 (二)大学校园文化形态 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形态主要指物质、制度、行为 和精神层面的形态。物质文化包括校园内的各种教学科研 设备、各种建筑设施、图馆资料、校园绿化等,是校园文 化最外在的表现和标志,也映照着整个校园历史文化的积 淀。行为文化包括师生的言谈举止、生活模式,文化社团 活动等。主要通过师生的活动形态及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 来展示,它是学校日常生活中最直接、最常见的感受和表 达。精神文化包括校训、校徽、校歌、校风、学风、校歌、 校史等,是校园文化的主导和灵魂,它是校园文化在经历
基金项目:甘肃省天水市科学技术局 2015 年计划项目“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构建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赵向东(1982.06—),男,汉族,讲师,学生处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教学和广告媒介。
· 67 ·
丝路视野
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楼、学生公寓内部和外部景观文化内 涵不足,一味追求规模和奢华,没有体现出浓厚的育人文 化气息,就如同一个徒有外表的却缺少思想内涵修养的人 很少让别人想与之长久交往。
(二)校园制度文化一味地强调规范管理而忽略了人 文情怀
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有助于为学生提供公平、公正、 合理、有序的教育环境;有助于为学生提供规范的行为要 求,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 于培养学生正确思想观念,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校风 都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由于学生行为习惯差、学习意 识不强等特殊性,促使校园制度围绕学生的衣食住行做出 方方面面的规定。但一些高职院校的制度只注重管理约束, 缺乏人文关怀;只注重行为管教,缺乏人本化内涵,忽视 了对学生的尊重;多以惩罚为主,过于严厉;多以“严禁”、 “不准”等带有禁止意味和浓厚命令的用语;淡化了学生 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性。
(四)校园精神文化一味地突显形式而忽略了文化 特色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一所高校在长 期的积淀中形成的办学思想、共同的价值理念。它潜移默 化地影响着学校的全体师生员工,在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 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好的校训是学校一笔无形 的“精神财富”,因为它集中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 和价值取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一些高职院校没有 重视校园精神文化的制定,没有把校园精神文化作为对广 大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形式。
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整合而提炼出来的价值理念。制 度文化包括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社团活动制度、 后勤保障制度等,它是中层面的校园文化。一所大学如果 仅有优越的环境,没有体现学校管理理念、人文精神的校 园文化制度,就可能引发学生滋长无政府主义、享乐主义 与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想。
(三)大学校园文化特点 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具有继承性、包容性、创新性 和延续性的特征。它是一个日积月累从学校创立起就在不 断吸收、发展和创新着的社会文化,在漫长的过程里经过 数代人的传承、调整、弘扬和升华,最终相形成独具特色 的文化精髓。高等职业院校人群构成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更是融汇了各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兴趣信仰于一体的 地方,始终宣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在 吸收不同的文化和传承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对优秀文化进 行选择性的传承与弘扬。现代的高等职业院校更注重活力 性和开放性,往往会把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相连接,使得大 学教育在认清并了解社会的基础上施展,做到大学与社会 的互相牵制,互为作用,形成有实效的关系网络。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校园物质文化一味地重视规模建设而忽略了内 涵沉淀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最外在的表现,映照着整个 校园文化样式和历史积淀水平。由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 起步较晚,高职院校的建校时间都不长,因此一些高职院 校不惜重金投入建设、翻新维修,过分追求校园建筑的高 大华丽,校园广场的大气宽广,而忽略校园物质文化的内涵。
论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赵向东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10)
【摘要】以微博、微信、朋友圈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大量出现,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高 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内涵丰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四个方面。新媒体环境 下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凸显高职特色,围绕职业化和实践性,全力打造其独有的符合高职特色的 校园文化。 【关键词】新媒体;校园文化;建设
(三)校园行为文化一味地追求场面热闹而忽略了育 人根本
校园行为文化包括校园内人们的日常言行和开展的各 种学术性、娱乐性活动。校园行为文化为广大学生完善能力、 开阔视野、加强修养提供了舞台,是德育的重要载体。一 些高职院校在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方面基本上以活动为载体, 这是可取而且可行的,但问题在重热闹,而轻育人。如某 校在元旦晚会上请模特走秀,热闹之余带给青年学生的是 一些不健康的冲动和诱惑。此外,作为校园行为文化重要 组织载体的学生社团商业化氛围浓厚。读书节成了卖书市 场,女生文化节成了女性用品商家宣讲会,这些活动看起 来热热闹闹,但除了热闹,几乎没有任何教育启迪作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 新媒体环境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高 职院校校园文化因其具有较强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在体现 高职院校特色的同时,熏陶、感染和塑造着高职院校的学生, 展现着高职院校学生独特的精神风貌。
一、校园文化的界定 (一)校园文化内涵 关于校园文化内涵的界定,既有从广义、狭义文化视 角的审视,也有从其属性、特征和功能方面的阐述。对于 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内涵的论述目前存在“第二课堂说”、 “文化氛围说”、“校园精神说”、“学校亚文化说”、“规 范说”等多种观点,目前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但对校园文 化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着许多相同之处。明确了校园是高等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所依附的场所;强调了师生是大学校园 文化的主要参与者。因此,我们认为,高等职业院校校园 文化是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 为主要内容,以育人为目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活动。 (二)大学校园文化形态 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形态主要指物质、制度、行为 和精神层面的形态。物质文化包括校园内的各种教学科研 设备、各种建筑设施、图馆资料、校园绿化等,是校园文 化最外在的表现和标志,也映照着整个校园历史文化的积 淀。行为文化包括师生的言谈举止、生活模式,文化社团 活动等。主要通过师生的活动形态及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 来展示,它是学校日常生活中最直接、最常见的感受和表 达。精神文化包括校训、校徽、校歌、校风、学风、校歌、 校史等,是校园文化的主导和灵魂,它是校园文化在经历
基金项目:甘肃省天水市科学技术局 2015 年计划项目“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构建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赵向东(1982.06—),男,汉族,讲师,学生处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教学和广告媒介。
· 67 ·
丝路视野
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楼、学生公寓内部和外部景观文化内 涵不足,一味追求规模和奢华,没有体现出浓厚的育人文 化气息,就如同一个徒有外表的却缺少思想内涵修养的人 很少让别人想与之长久交往。
(二)校园制度文化一味地强调规范管理而忽略了人 文情怀
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有助于为学生提供公平、公正、 合理、有序的教育环境;有助于为学生提供规范的行为要 求,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 于培养学生正确思想观念,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校风 都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由于学生行为习惯差、学习意 识不强等特殊性,促使校园制度围绕学生的衣食住行做出 方方面面的规定。但一些高职院校的制度只注重管理约束, 缺乏人文关怀;只注重行为管教,缺乏人本化内涵,忽视 了对学生的尊重;多以惩罚为主,过于严厉;多以“严禁”、 “不准”等带有禁止意味和浓厚命令的用语;淡化了学生 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性。
(四)校园精神文化一味地突显形式而忽略了文化 特色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一所高校在长 期的积淀中形成的办学思想、共同的价值理念。它潜移默 化地影响着学校的全体师生员工,在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 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好的校训是学校一笔无形 的“精神财富”,因为它集中反映了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 和价值取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一些高职院校没有 重视校园精神文化的制定,没有把校园精神文化作为对广 大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形式。
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整合而提炼出来的价值理念。制 度文化包括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社团活动制度、 后勤保障制度等,它是中层面的校园文化。一所大学如果 仅有优越的环境,没有体现学校管理理念、人文精神的校 园文化制度,就可能引发学生滋长无政府主义、享乐主义 与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想。
(三)大学校园文化特点 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具有继承性、包容性、创新性 和延续性的特征。它是一个日积月累从学校创立起就在不 断吸收、发展和创新着的社会文化,在漫长的过程里经过 数代人的传承、调整、弘扬和升华,最终相形成独具特色 的文化精髓。高等职业院校人群构成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更是融汇了各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兴趣信仰于一体的 地方,始终宣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在 吸收不同的文化和传承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对优秀文化进 行选择性的传承与弘扬。现代的高等职业院校更注重活力 性和开放性,往往会把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相连接,使得大 学教育在认清并了解社会的基础上施展,做到大学与社会 的互相牵制,互为作用,形成有实效的关系网络。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校园物质文化一味地重视规模建设而忽略了内 涵沉淀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最外在的表现,映照着整个 校园文化样式和历史积淀水平。由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 起步较晚,高职院校的建校时间都不长,因此一些高职院 校不惜重金投入建设、翻新维修,过分追求校园建筑的高 大华丽,校园广场的大气宽广,而忽略校园物质文化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