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安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1题;共22分)
1. (2分)下列各组词划线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 . 踹水揣测湍急惴惴不安
B . 祈祷宫绦韬略叨陪鲤对
C . 庇佑孤僻精辟筚路蓝缕
D . 矫首角逐皎洁咬文嚼字
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搪塞亨通挑拨事非百炼成钢
B . 娇宠萎靡毛骨悚然陈词烂调
C . 安详真谛首屈一指军事部署
D . 装钉贻误金碧辉煌甘冒不韪
3. (2分)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马季的突然辞世,是相声界无法弥补的损失,相声的大旗谁来扛?姜昆已倍感肩上的重量:“我相信自己能继续攀爬相声的象牙之塔,一定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往上走一步。
B . 近年来中国GDP增长的相当大的部分来自于外国资本的投资和外贸出口,这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外国资本的依赖程度正日渐加深,可见人们担心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经济的顾虑也并非杞人忧天。
C . 面对即将喷薄而出的中国3G市场,各通信设备厂商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招数,期待在未来中国3G设备市场取得一席之地和更大的市场份额。
D . 随着交易会临近,将有大量外地客商来到广东,一些打着“深珠游”旗号诈骗外地游客的团伙又跃跃欲试,这着实让人担心。
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是()
A . 所谓“皮革奶”,是利用已经废弃的动物皮革制品、动物毛发水解为皮革水解蛋白后,混入到牛奶中,以提高产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B . 该记者没有按照报社领导的要求,如实报道地方政府治理污染不力、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问题,受到了停职处分。
C . 巴以新冲突将成为奥巴马上任后遭遇的首个重大国际危机,这个危机将直接考验奥巴马的外交智慧和危机处理能力。
D . 真善美是童话的底色,是人类代代相承的灵魂光芒,它能够使孩子养成尊重自然、爱护别人的精神和良好习惯。
5. (2分)下面是关于中国朝鲜族农乐舞的介绍,请将几个句子重新排列,使之表达连贯的一组是()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反映传统农耕生产生活中祭祀祈福、欢庆丰收的民间表演艺术。
①场面热烈奔放,民族特色鲜明。
②舞者伴随唢呐、洞箫、锣鼓的节拍欢歌起舞,表达了追求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望。
③舞前踩地神祭祀,表达了尊重自然、依靠自然的原始信仰。
④农乐舞已融入中国朝鲜族的血脉,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艺术瑰宝。
⑤舞蹈具有生态、纯朴、粗犷、和谐的特征。
A . ①②⑤③④
B . ②⑤③④①
C . ⑤③②①④
D . ⑤②③④①
6. (2分) (2020高二下·杭州月考) 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B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 .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D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7. (2分) (2017高一上·双鸭山月考)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而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起初称为曲子词,别称有长短句、诗余等。
词牌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题决定一首词的平仄、声韵等。
B .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又称《左氏春秋传》《春秋左氏传》。
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C . “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D . 对联讲究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
8. (2分)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
A . 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B . (余)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C . 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D .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
9. (2分) (2020高二上·牡丹江期末) 李逵去沂州沂水接取娘亲,答应宋江三件事,下面哪个选项不是()
A . 不准带他的两把板斧
B . 不准无故惹事
C . 自己悄悄地取了来
D . 径回,不可吃酒
10. (2分) (2017高二下·北京期中)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姑且顺应自然的变化活到生命的尽头,乐天知命还犹疑什么呢?
B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哪里用得着飞到几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
C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出生时与常人没有什么差异,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D . 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事业成功诽谤便随之产生,德望高了诋毁的话就接踵而来。
11. (2分)选出划线词语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
A . 范增数目项王。
B . 常以身翼蔽沛公。
C .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D . 吾得兄事之。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1分)
12. (2分)下列对选文理解的句子中,有误的一项是()
A . 婴儿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还不能很好地辨认物体,是因为婴儿只能意识到他的内部要求。
B . 孩子在生长、发育后,开始有能力区别外部事物的不同,这就使他们能够去爱自己的母亲。
C . 进入少年时代的儿童逐渐由自恋的孤独中解脱出来,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
D . 爱的对象的发展在人没出生以前就已经开始了,最早的对象应是自己的母亲。
13. (4分) (2017高一上·安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谈吟诵
吟诵是什么?或者,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吟诵是什么?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初次接触到吟诵的人们,新奇之后,往往会问:古人是这么“吟”的么?这是原汁原味的古调子么?事实上,现在所有古典诗词的吟调,包括出自那些已经八九十岁、曾经接受过私塾教育的老人之口的吟调,都非古调。
理由很简单,一是数千年语音变迁,所谓的“正宗”古音并不存在。
其次,古人吟诵皆口耳相授,声音实况没有记载。
古调绝响,无从谈起。
但是,语音变迁之中,仍有不变的因素。
比如“入声”被认为是一种“原生态”,华东、华
南、西南以及台湾地区的方言就有入声,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当地一些八九十岁老人还能以此为我们传递唐诗宋词微妙的声情韵味。
吟诵这个词,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或者两者兼有,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
吟诵合称,表明至少有两种方式,即吟和诵。
从有利于传承的角度说,概念或者叫法还是统一为好。
台湾统一叫吟唱,大陆统一叫吟诵。
吟诵的叫法,好在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
吟唱的“唱”也并非一般的歌唱,是从吟读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且不受固定乐谱束缚的自由唱。
或许,比较方便简单的分类有三:诵、吟、唱。
这当中,“诵”为基础,“吟”是结果,“唱”是升华。
一个现代人,要想得到古人那种自由吟诵的境界,一是要吟出自己的调;二是要随“调”随出,想吟就吟;三是音情并茂,韵味十足。
其实吟诵的根并不是一般说的古诗词文,而是传统蒙学经典。
传统蒙学的本意在于“播种于心,求其日后自己发芽”,用“经典”打底,扎根在童心之内,故所读所诵必为精挑细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
中华文明,日积月累,不断生发,产生了众多的人文经典。
多且文字繁难的经典,须经过“中介”的智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这个转化的结果,便是各种蒙学教材的诞生。
于是,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化作朗朗上口的韵读文字,随着熟诵、吟诵渗入人心。
古人把作诗称之为“吟咏情性”,诗在性情里,把诗从情性里吟咏出来,即为诗。
而诗的鉴赏,则是从相反方向进行,靠吟咏作出来的诗,还须回到声音里体会。
所以,“吟咏”的作用,不单是所谓“语言的艺术”问题,或艺术的审美问题,最根本的是它内涵着传统的“性情”。
(选自2012.3.29《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蒙学,即蒙馆,启蒙的学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
(1)关于“吟诵”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其独特内涵。
B . 吟诵,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
C . 大陆“吟诵”的叫法,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
D . 台湾“吟唱”的“唱”,是从吟读中随意生发出的不受固定乐谱约束的自由唱。
(2)对于吟诵具有“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语音变迁中有不变的因素,我国一些方言中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
B . 儿童吟诵精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播种“经典”以“求其日后自己发芽”。
C . 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凭借蒙学教材化作韵读文字,通过吟诵渗人人心。
D . 鉴赏诗歌要反向而行,通过吟咏(诵)在声音中体会其情感美和艺术美。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我们不能吟诵出原汁原味古调的原因是数千年的语音变迁使正宗古音已不存在。
B . 吟诵比较简便的分类为诵、唱和吟,这三类可以分别看做基础、结果和升华。
C . 今人学吟诵,一要吟出自己的调,二要想吟就吟,三要有声有情,韵味十足。
D . 吟咏(诵)不是语言的艺术,也不是审美的艺术,而是内涵着传统性情的艺术。
14. (15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练习题
董师傅游湖
宗璞
董师傅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已经二十几年了,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若让那些教师们来说,已经超乎技而近乎道了。
他在校园里各处修理门窗,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教师住宅或学生宿舍。
都有他的业绩。
在一座新造的仿古建筑上,还有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那是他的杰作。
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
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其实他自己也不了解。
一年年花开花落,人去人来;教师住宅里老的一个个走了,学生宿舍里小的一拨拨来了。
董师傅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
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
校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湖,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游鱼可见。
董师傅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点上一支烟,心静如水,十分自在。
不知为什么,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校园渐向公园靠拢。
每逢节日,湖上亭榭挂满彩灯,游人如织。
一个“五一”节,董师傅有一天假。
他傍晚便来到湖边,看远处楼后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下来,周围建筑物上的彩灯突然一下子都亮起来,照得湖水通明。
他最喜欢那座塔,一层层灯光勾勒出塔身的线条;他常看月亮从塔边树丛间升起。
这时月亮却看不见。
也许日子不对,也许灯太亮了。
他并不多想,也不期望。
他无所谓。
有人轻声叫他,是前日做活儿那家的女工,是他的小同乡,名唤小翠。
她怯怯地说:“奶奶说我可以出来走走,现在我走不回去了。
”董师傅忙灭了烟,站起身说:“我送你回去。
”想一想,又说:“你看过了吗?”小翠仍怯怯地说:“什么也没看见,只顾看路了。
”董师傅一笑,领看小翠在熙攘的人群中沿着湖边走,走到一座小桥上,
指点说:“从这里看塔的倒影最好。
”通体发光的塔,在水里也发着光。
小翠惊呼道:“还有一条大鱼呢!”那是一条石鱼,随着水波荡漾,似乎在光辉中跳动。
又走过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桥,从亭中可以环顾四周美景。
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
亭中有几幅楹联,他们并不研究。
董师傅又介绍了几个景点,转过山坡,走到那座仿古建筑前,特别介绍了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
小翠一路赞叹不已,对雕花窗户没有评论。
董师傅也不在意,只说:“不用多久,你就惯了,就是这地方的熟人了。
大家都是这样的。
”他顿了一顿,又说:“可惜的是,有些人整天对着这湖、这树,倒不觉得好看了。
”
俩人走到校门口,董师傅在一个小摊上买了两根冰棍。
俩人举着冰棍,慢慢走。
一个卖花的女孩跑过来,向他们看了看,转身去找别人了。
不多时,小翠说她认得路了。
董师傅叮嘱小翠,冰棍的木棒不要随地扔,自己转身慢慢向住处走去。
他很快乐。
(1)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2)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
(3)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4)文末说“他很快乐”。
请举例说明董师傅快乐的缘由。
(说出两点即可)
(5)小说中将“校园渐向公园靠拢”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请结合这一背景,谈谈这篇小说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
15. (13分) (2020高二上·池州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达,字天德,少有大志,刚毅武勇。
太祖之为郭子兴部帅也,达往从之,一见语合。
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
从破擒元将陈野先,别将兵取溧阳、溧水,从下集庆。
太祖身居守,而命达为大将,帅诸军东攻镇江,拔之。
号令明肃,城中宴然。
授淮兴翼统军元帅。
寻拜征虏大将军。
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即获壮士与谋,结以恩义而为己用。
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
至是,太祖谕诸将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大将军达。
洪武元年,太祖即帝位,以达为右丞相。
帝尝从容言:“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
”旧邸者,太祖为吴王时所居也。
达固辞。
一日帝与达之邸强饮之醉而蒙之被舁卧正寝达醒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
帝规之,大悦。
胡惟庸为丞相,欲结好于达,达薄其人,不答,则赂达阍者福寿使图达。
福寿发之,达亦不问;惟时时为帝言惟庸不任相。
后果败,帝益重达。
十七年,太阴犯上将,帝心恶之。
达在北平病背症,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敕往劳,寻召还。
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
四,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
达言简虑精。
在军,令出不二。
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
善拊循,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
尤严戢部伍,所平大都二,省会三,郡邑百数,闾井宴然,民不苦兵。
归朝之日。
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议终日,雍雍如也。
帝尝称之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
(节选自《明史·徐达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一日/帝与达之邸/强饮之醉/而蒙之被舁卧/正寝/达醒/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
B . 一日/帝与达之邸/强饮之醉/而蒙之被/舁卧正寝/达醒/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
C . 一日/帝与达之邸/强饮之醉/而蒙之被/舁卧正寝/达醒/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
D . 一日/帝与达之邸/强饮之醉/而蒙之被舁/卧正寝/达醒/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
(2)下列对文中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太祖,指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也可以指太祖父。
B . 洪武,皇帝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纪年的名号,秦始皇首创。
C . 太阴,是月亮的别称,古代日月对举,称日为太阳,称月为太阴。
D . 闾井,一指房屋、水井等建筑物;二指闾里,常是居民聚居之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徐达战功赫赫,从不居功自傲。
他跟随太祖拔采石,取太平,擒元将,攻镇江,立下战功无数,但在皇帝面前恭谨有加,似乎不会说话。
B . 徐达军纪严明,严格约束部下。
徐达对部下要求非常严格,所平元都二个,省会三个,郡邑数以百计,都井然有序,军队从不骚扰百姓。
C . 徐达长于谋略,擅长安抚之策。
徐达所到之地不惊扰百姓,得到勇士或间谍,就以恩义结交,使他们为自己效力,很多人都乐于归附。
D . 徐达刚直不阿,保持做人原则。
胡惟庸当丞相时想结交徐达,贿赂徐达欲为徐达增福添寿,徐达不为所动,
时常向皇帝进言胡惟庸不称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尝从容言:“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
”
②归朝之日,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议终日,雍雍如也。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
16. (6分) (2019高三上·金华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①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
②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
(1)第一则材料中“周”和“比”的含义是什么?
(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
五、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
17. (7分) (2017高一下·广东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①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 , ________。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②王维在《山居秋暝》中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来突出山的幽静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
”
③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________”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8. (5分) (2017高三上·宁德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
②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
(《管子》)
③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
④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⑤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曾公亮)
⑥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鲁迅)
中国经典名言警句意蕴深厚,启悟后人。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来确定立意(注意句子间的关联),并合理引用,写—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1题;共22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1分)
12-1、
13-1、
13-2、
13-3、
14-1、
14-2、
14-3、
14-4、
14-5、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
15-1、
15-2、
15-3、
15-4、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
16-1、
16-2、
五、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
17-1、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