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二
单选题(共20题)
1、患者,男,43岁,近日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中医诊为肾阴亏损,处方六味地黄丸。
A.十全大补丸
B.人参养荣丸
C.杞菊地黄丸
D.八珍颗粒
E.人参归脾丸
【答案】 C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低时.布朗运动越明显
B.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C.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增大,分子间的斥力减小
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等温膨胀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答案】 B
3、板蓝根的功效是
A.利咽凉血
B.利咽化痰
C.利咽通便
D.利咽止血
E.利咽疏肝
【答案】 A
4、白鲜皮的功效
A.清热解毒,排脓消痈
B.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C.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D.清热解毒,祛风燥湿
E.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答案】 D
5、车前子不具有
A.明目
B.止血
C.止泻
D.化痰
E.利水
【答案】 B
6、七宝美髯丸主治肝肾不足所致的须发早白、遗精早泄、头眩耳鸣、
腰酸背痛,其组方中的君药是
A.黄芪
B.制何首乌
C.枸杞子
D.当归
E.茯苓
【答案】 B
7、白前的功效是
A.降气祛痰
B.发散表邪
C.润肺止咳
D.清泄肺火
E.宣肺平喘
【答案】 A
8、《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有关评价建议中倡导评价方式多样化,要重视形成性评价,使发展变化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以下最能反映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发展状况的是()。
A.行为观察
B.实验操作
C.课题研究
D.成长记录
【答案】 D
9、补血滋阴的药是
A.阿胶
B.白芍
C.何首乌
D.龙眼
E.紫河车
【答案】 A
10、关于鼻炎康片注意事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于甲亢、青光眼、高血压病的治疗
B.运动员、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C.肺脾气虚或气滞血瘀者慎用
D.过敏性鼻炎属虚寒证者慎用
E.服药后不得驾驶车、船及高空作业
【答案】 A
11、患者,男,59岁。
初诊,患者有慢性胃炎史。
来诊时证见胃脘痞闷、胀痛不适,伴嗳气、恶心、饮食不香,治用中药:焦白术,茯苓,陈皮,制半夏,木香,椒壳,焦檀曲,生甘草。
每日1剂,煎服;服药3剂后,胃脘胀痛感轻,但恶心未除,饮食不思,口淡
而黏,乃于原方中加砂仁3g(后下),继服。
药进2剂,患者腹部及外生殖器出现大小不等的团块样、淡红色皮疹,奇痒不堪。
经西药抗过敏治疗2天,皮疹消退,诸症恢复正常。
2月后,患者因胃病复发再次来诊,治予前方加太子参,砂仁仍用3g(后下)。
药进1剂,腹部及外生殖器又出现团块样皮疹,奇痒难忍。
亦经西药抗过敏治疗3天而疹退痒消。
后按上方去砂仁继服,再未出现上述皮肤过敏反应。
A.辛香温燥,故阴虚火旺者忌服
B.芳香、辛散,故阴虚血燥、气虚者慎服
C.辛香温燥,故火升作呕者忌服
D.辛香温燥,故阴虚火旺者慎服
E.芳香温散,有伤阴助火之虞,故阴虚火旺者忌服
【答案】 D
12、患者,男,43岁,近日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中医诊为肾阴亏损,处方六味地黄丸。
A.滋阴补肾
B.调理脾胃,益气和营
C.补肾益精
D.补肾强腰
E.温肾化气,利水消肿
【答案】 A
13、七宝美髯丸主治肝肾不足所致的须发早白、遗精早泄、头眩耳鸣、腰酸背痛,其组方中的君药是
A.黄芪
B.制何首乌
C.枸杞子
D.当归
E.茯苓
【答案】 B
14、蒲黄的功效是
A.止带
B.利尿通淋
C.解毒敛疮
D.消肿生肌
E.清热生津
【答案】 B
15、补血滋阴的药是
A.阿胶
B.白芍
C.何首乌
D.龙眼
E.紫河车
【答案】 A
16、下列与原子核相关的知识,表述正确的是()。
A.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B.采用物理或化学*** *有效地改变放射性元素的
C.两个轻核单纯存在时的总质量大于剧变后新核的质量
D.重核裂变一定会发生质量亏损, 轻核聚不一定发生质量亏损
【答案】 C
17、一质点在Oxy坐标系中的运动学方程是x=Rcoswt,y=Rsinwt,其中R、w均为常量,该质点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A.|Rwsinwt|
B.|Rwcoswt|
C.Rw
D.Rw2
【答案】 C
18、八珍益母丸的功能是
A.滋阴清热,除烦安神
B.益气养血,活血调经
C.滋阴补血,调经疏郁
D.补气养血,调经止带
E.调经养血,理气止痛
【答案】 B
19、五子衍宗丸的功能
A.滋肾补阴
B.滋阴降火
C.补肾益精
D.补养气血
E.滋肾养肝
【答案】 C
2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低时.布朗运动越明显
B.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C.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增大,分子间的斥力减小
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等温膨胀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答案】 B
大题(共3题)
一、案例:下面是教师在“电功率”一课中。
向学生讲解纯电阻的电功率的教学片段。
教师:同学们。
我们已经学习过功率的概念,请大家说一下它的定义。
学生:功率就是单位时间所做的功或消耗的能量。
教师:对.今天我们推导阻值为R的电阻的功率。
教师:功率
的公式为P=W/t,通过焦耳定律,推出了纯电阻的电功率的表达式:P=I2R,P=U2/R.对这三个公式,教师分别讲解。
指出哪个是定义式,
哪个是计算式。
学生1:老师.功率怎么和电阻成正比。
又和电阻成
反比呢?教师:上课要注意听讲,电流确定,功率就和电阻成正比;
电压确定,功率就和电阻成反比。
学生2:老师.那我们用的交流电,好像电流和电压都是变化的,怎么计算电功率啊?教师:我们只考虑电流或电压不变的情况,不考虑其他情况。
你们把这几个公式用好
就可以了。
问题:(1)请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析。
(15分)(2)重新
设计一个教学片段,使学生深入理解电功率的概念以及表达式。
(15分)
【答案】(1)教师在讲解新的知识点之前,考查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
情况,使新课的教学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教师的教学行为总体上没
有体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的转变。
没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就急于给出电功率的表达式。
对于学
生提出的交流电功率的问题,教师直接拒绝的做法会压制学生的学
习兴趣。
(2)新的教学片段改进思路:①引导学生分析电功率都与哪些因素有关,在计算固定电阻的功率时,让学生弄懂电压、电流、
电阻哪个参量是不变的。
结合焦耳定律和功率定义式推出电功率的
两种表达式。
②对学生提出的交流电功率的问题,可以适当引入平
均值与瞬时值的概念。
而不是直接转向教材,这样就遏制了学生提
问题的积极性。
二、案例:下面是某教师在讲授平面镜成像之前,了解和评价学生
对上一节课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的教学片段。
教师: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首先,第一个问题:什么叫
反射?学生l:光遇到水面、玻璃及其它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
反射。
教师:光的反射定律是什么?学生2: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
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教师:这里面,我们把垂直于平面的直
线叫做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教师:在反射现象中,光路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光路可逆。
教师:好,那么什么叫漫反射?学生:凹凸不
平的表面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教师:嗯,非常好,看来大家把上一节的内容基本掌握了。
接下来学习另一种
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平面镜成像。
问题:(1)请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析。
(15分)(2)针对上述教学片段存在的不足,写出改进后
的教学思路。
(15分)
【答案】(1)该教师只是通过提问来检测学生是否记住了、能否回想
起反射定律这个知识点,但是并不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和
运用水平。
只是引导学生死记硬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不符
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评价理念,不注重学生的发展理念。
(2)对知识进行检测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比如
可以举例说明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或者让学生画出反射光线并说明
理由。
也可以通过测试题的形式。
这些测试题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物理情境比较新颖.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知识应该是手段,使
学生在运用中得到发展。
三、案例:下面是某位教师在讲授“大气压强的存在”的教学片段。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那
么气体内部有压强吗我们来看一些实验现象。
将硬纸片放在装满水
的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
让学生猜想会出现什么
现象生: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师:将燃着的棉花放入广口瓶中,这
时会发现塞在瓶口的鸡蛋怎么样了生:鸡蛋被迅速地吞入瓶中。
师:硬纸片为什么不会掉下来鸡蛋怎么会掉进瓶子里生:外界气体给了
它力的作用。
师:对,是大气压的作用,对比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大气压的产生是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也有压强的。
师:那么大家再
重新解释一下刚才做的那两个实验现象吧。
生:是因为大气压强的
存在,大气压也会对硬纸片和鸡蛋有大气压力的作用。
师:生活中
还有哪些现象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呢生:用吸管喝饮料。
【答案】(1)该教师基本上通过实验结合分析讲解,学生很好地认识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内容丰富。
但是该教师对思维过程的关注明显
不够,错误地认为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就可以发展思维水平。
教
师应该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主动
地去探索,主动地去思考,让学生学会学习。
(2)教师:出示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将空杯置于管的正下方,然后向管内倒水,可看
到水从管底流出。
左手拿管。
并且用食指紧紧堵住玻璃管的下端,
仍然向管内注入水,至满。
为什么水不会从下面流出学生:因为玻
璃管底被手指堵住了。
教师:由于玻璃管的底部被手指堵住,所以
手指对管内的水产生向上的压强,支撑住了水柱。
若此时将玻璃管
倒拿,使其开口端朝下,水会不会流出学生纷纷猜测,形成悬念。
教师:左手拿管不变,同时用右手中指抵住玻璃管的上口,然后将
管倒置(倒置过程中,手指不要松开)。
学生:水柱并没有流出来!教师:咦,为什么水没有流出来呢难道管里的水突然没有了重力吗学
生同时产生了想获知正确答案的强烈欲望。
教师:虽然我们看不见
管口有物堵住它,但管口附近是不是任何物体都没有呢学生:有空
气存在。
教师:在管口四周存在着我们看不见的大量空气,这些气
体起到了手指的作用.堵住了管口.使管内的水竟然无可奈何地呆在
里面。
这说明了这些大气对管底的水面有向上的压强,支撑着水柱。
因为现在管内的水只有下面受到了大气压强的支撑作用,所以很难
流出;但如果同时有大气作用在管的水上面,那么上、下作用的气
压相互抵消,水就会在重力作用下流出来。
’教师:松开左手食指,水应声藩下。
大气压强确实存在,液体在各个方向上存在压强,气
体是否也一样呢学生:用实验探究大气压强是否向各个方向都有。
①向上。
玻璃杯装满水用纸片挡住,倒立玻璃杯,纸片不脱落。
说
明向上有大气压。
②向下。
将剥了壳的熟鸡蛋塞住刚烧过酒精棉球
的广口瓶口,很快鸡蛋就被压进广口瓶中,说明向下有大气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