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观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家讲坛观后感
百家讲坛观后感1
苏轼是个名副其实的大文豪,他的词自成一派,让人望之感叹。
他的一生布满了神奇的颜色,虽然郁郁不得志,但是他有豪迈的胸襟,能包涵天下,虽寄情与山水之间,却有自己独特的政治解读,他的政治理想未能施展于朝野,却通达于后人。
苏轼的诗词流传下来许多,大多数都写山水、描绘出一幅幅秀丽的画卷,或自娱自乐,或自嘲于世,或与二三好友同行,或描绘世事百态。
洋洋洒洒,人如其诗,诗如其画,画如其字。
苏轼不愧为风流才子,满腹的才华尽显于创作之中,有着我辈所看不透的.感悟和追求。
正是苏轼的恬淡成就了他,虽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他无奈生活的缩影,但是他苦中做乐,更有东坡肉流传至今,满意大家的口腹之欲。
东坡先生是个传奇,他的一生悲苦,却从容拘束,他不似陆游般国家不兴,死而不快。
也不像杜甫般郁郁一生为国家。
他是国家用时,义不容辞,国家弃之,恬然自居。
是好的诗人的心态,是我们学习的一个方面。
百家讲坛观后感2
喜爱鲁智深,不仅因为他是个英雄,不仅因为他的正直,坦率,义气,侠肝义胆。
让人感觉最深刻或许还是他的圆寂。
他虽然一生的经历都是如此的惊心动魄,布满着残酷的斗争,使他一腔正义的热血始终都在他的心头燃烧,沸腾。
他厌恶他所存在的.社会,他不能忍受这样的社会。
于是他抵制,采取了进攻的态度。
他上梁山,落草为
寇,劫富济贫,疾恶如仇。
真是英雄所为。
他荡气回肠的一生却有着一个平静得不能再平静的结局,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他便似化作一粒尘埃在纷乱、悲伤、被压迫的社会漂浮。
这样的他应当是真正“逍遥拘束”的吧。
好个“不看经卷花和尚,酒肉沙门鲁智深。
”现在我们应当可以真真正正地唤他一声长老了吧。
侠肝义胆是英雄,勇于斗争是英雄。
上天制造了鲁达,而社会造就了英雄的鲁智深。
百家讲坛观后感3
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是一档历史研究、学术探讨类节目,播出以来深受群众关注。
其中揭露出的一些所谓的历史真相更是在许多时候引起舆论轩然大波。
这个周末,我闲着无聊也看了一期《百家讲坛》,正好讲到了纪晓岚的一些事情,说到了纪晓岚跟电视剧饰演出来的角色情况不太一致,纪晓岚往往没有这么的刚正不阿。
我琢磨了,百家讲坛讲得也很有道理。
毕竟相比较电视剧的艺术加工制造,我还是更同意相信严谨的`历史典籍讲究。
然而,我也确信百家讲坛未必说的都是真实事实,因为真实历史事实后人没有办法全然了解,顶多是借助古籍进行一番研究的。
当然了,我只看过百家讲坛的这一期,没有特别详实地看每一期《百家讲坛》,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连观看也没有观看全面,更加不便对此节目有更多评价。
总的来说,《百家讲坛》作为一档学术探讨节目,有肯定追求真
实的节目内涵,值得一看。
百家讲坛观后感4
人和人打交道,礼品是纪念品;企业和企业打交道,礼品是宣传品。
送礼的“5W”规章:送给谁?对象。
广东港澳不喜爱剑兰、茉莉,西方人见菊花晦气,欧美国家是死人专用;送什么?时尚性或曰时效性;独特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
便携性。
在什么地方送?公务交往的`礼品要在办公室送,公事公办。
私人交往物品要在私人场合。
什么时间送?访问别人时要在见面之初拿出来,这叫登门有礼。
主人在客人告辞时送,外地客人临行前夜送。
公务礼品,在主管领导会见对方时,或者告辞宴会上送。
如何送?尽量亲自赠送。
公务活动最好是由单位主管亲送。
送给外国朋友的礼品需要包装。
受礼:落落大方;要表示感谢;要低调不张扬。
一般没有特别缘由不要转赠别人。
百家讲坛观后感5
我看了一部名为《百家讲坛》的历史演讲片。
看了此文,我感慨万千,因为大将军陈平为刘邦战赛过许多国家,帮忙了刘邦平定叛乱,帮助刘邦统一天下,成为天下至尊。
可最终,他孝文二年后死了,这让我们这些敬拜陈平大将军的人都哀思不已。
陈平平生都有许多远近有名的事件,例如:声东击西救刘邦、计封韩信灭项羽、献美女图解白登之围……这些举措都让刘邦一统天下、造福人民的计划得以连续。
汉高祖死后,吕后以陈平为郎中令,傅教惠帝。
惠帝六年(前189),
与王陵并为左、右丞相。
王陵免相后陈平擢为右丞相,但因吕后大封诸吕为王,陈平被削夺实权。
吕后死,陈平与太尉周勃合谋平定诸吕之乱,迎立代王为文帝(见汉文帝刘恒)。
文帝初,陈平让位周勃,徙为左丞相,因明于职守,受到文帝赞扬。
陈平,不仅仅是西汉历史人物、开国功臣,他还是我们的榜样,因为他的`智勇双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百家讲坛观后感6
百家讲坛始终是我比较喜爱的栏目。
从纪连海的《正说和珅》到易中天的《品三国》。
这几天我就关注着于丹教授的《论语》。
《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与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
孔子说,一个人要有人格的尊严.他不提倡以怨抱怨.因为冤冤相报何时了?他也不提倡以德抱怨.他说那是一种铺张.是对人生的铺张.试想,人家很对不起你,可是你仍旧忍辱负重,还在那里对他人宽容,忍让,会让那人感到你是可欺的这样会让那个人瞧不起你的,你要用你的公正,磊落的`人格,既不是德,也不是怨,要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有用的地方.因为人生有限,生也有涯.光明磊落才是你应当做的事情.
于丹教授把孔子说的文言文给予大家解释得惟妙惟肖.让人简单懂得为人处世道理,她叙述的人生哲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所以我专心做着笔记.我需要学习这方面的学问,因为在我的面前总感到很困惑,遇到一些麻烦的事情,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处理为好.如今我找到了答案.
百家讲坛观后感7
听爸爸说在《百家讲坛》里有许多好东西,看了之后可以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只要看懂了一点,就可以让你受用一生,于是我便去瞧了一瞧《百家讲坛》里钱文忠讲的《三字经》,刚开始听他这这一讲还有许多的趣味,还融入了一些动漫式的讲谈方法(很新颖)。
以前就听老师说有《四书五经》、《增广贤文》、《三字经》、《二十四孝》、《四库全书》、《唐诗宋词》、《东周列国志》、《乐府诗集》……等等,还有现代诗经之类的.书。
读了都会对自己有好处,会学到许多好东西。
讲座虽然不长只有二。
三非常钟,但是很明了,不难听出其中的道理,也不免对我的生活加一对比。
从小就听家长说,不要与坏孩子玩、学习不好的玩,其实人交朋友首先要想,自己配交什么样的朋友。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只有和朋友一同进步的人,那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这才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是最重要的啊!
百家讲坛观后感8
今天的这期《百家讲坛》主要讲了一些关于着衣方面的礼节,而这些礼节是我都不曾留意的。
为了追求时尚,我们的衣服各式各样,帽子也有各种各样的戴法。
而在选择衣服时,也没有根据《弟子规》中所说的“衣贵洁,不贵华”去做,都是选择非常华丽的衣服。
平常衣服也会很快就弄脏,可是常常遗忘去清洗。
这种现象在我们的身上常常消失的,我们常常遗忘这个规章。
在钱文忠教授讲的几则小故事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子路和晋文公的故事。
他们都是在最危险的情况下发觉自己的'帽子歪了,鞋子的鞋带松了,都是立刻把它弄正,系好。
子路被人杀了,在临死的时候也没有遗忘端正自己的衣冠。
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还留意自己的着装,这多么让人敬佩啊!
我们平常都这么不留意着装,在危险的情况下,就更没有心思去管着装了。
我们应当遵守《弟子规》上的规章,学习一下古人的着装意识,这样才能给别人一个好印象。
百家讲坛观后感9
闲下来的时候愈发觉得贫瘠,空虚倒是其次,主要是不学习的时间长了,觉得自己慢慢枯竭,于是找出百家讲坛来看。
王立群的`史记,郦波的苏轼,杨雨的陆游。
讲得鞭辟入里,很是引人入胜。
每每听到精彩处,也感慨世味人情,听到江城子和钗头凤之类,居然也眼眶含泪心疼肝颤,真是见鬼。
许多情绪随着年纪增长生锈了,就封存住了。
一个状态久了,仿佛人生只剩下吃穿活着,不知道还有心动这回事。
不曾狂喜,亦不会大怒。
以前总说麻木,究竟也不能真正了解麻木的况味。
就像辛弃疾的采桑子,少年的愁和如今的愁,又怎可同日而语。
只是那个时候的自己,如何会懂得。
苦恼总是层出不穷的,欢乐却是转瞬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