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生计算错误分析及建议-5页精选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学生计算错误分析及建议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
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值计算技能作为历年来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对学生的思维锻炼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年级小学生由幼儿园刚刚步入校园进行正规学习,注意力相对不易集中,对于枯燥的计算,比较容易引起心理疲劳,从而在计算练习出错十分常见。
对此,教师应在批改作业时尽力找出学生共性错误,并认真分析出错原因,有针对性地预防、纠正学生的计算错误,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使教学效果得以提高。
下面我们从一年级学生的考试试卷和平时作业中收集到了的典型错题,并分析了出错原因。
一、错例分析
(一)加减运算混淆
错例1:38-5=43;错例2:8+5=3。
原因分析:在加减法运算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审题不严,或者过于关注题目中的数字而忽视了运算符号,把减法当成加法运算,或者把加法错算成减法,导致计算错误。
对策练习:对出现此错误的学生可进行如下练习:17+8=();61+5=();61-5=()。
错例3:5+45=40。
原因分析:一年级数学计算刚开始起步,学生对运算较为生疏,部分学生只注意到题目中第二个加数比第一个数大,在潜意识中认为应当是大的数减去小的数,忽视了运算符号,而错用45减去5,导致错误。
对策练习:对出现此错误的学生增加如下练习:8+48=();41-5=();
71-4=()。
(二)运算时漏位
错例4:55+8=6。
错例5:19-6=3。
原因分析:一年级学生有好胜好强的心理,也相对比较急躁,只顾速度而不顾准确率。
而进位退位加减在一年级数学计算中是难点,学生计算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往往容易出错。
此错例4是学生在计算到十位进位后是6便急于写上答案,而忘记计算个位的数字。
错例5是学生运算了个位上的9-6=3后忘记写上十位上的数,导致计算答案与正确答案不同。
对策练习:让出现此错误的学生进行如下练习:7+4=();19-5=();19-15=()。
(三)干扰出错
错例6:(10)+13=13。
原因分析:此错误的出现是原因之一是因为题目要求填写的不是惯常所见的最终的和,而是开始的加数,这需要想到和减加数等于加数,即是13-13=0,因此部分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受到了一定的干扰,导致没有减掉十位填写了错误答案10。
此外还有学生可能对0的认识中0加一个数得数还是这个数的知识点掌握不到位,导致答案错误。
对策练习:对出现此错误的学生课进行如下练习:()+2=5;()-13=5;()+13=35。
(四)忘记进位退位
错例7:36+8=34。
错例8:31-4=37。
原因分析: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一年级小学生的难点之一,部分学生由于忘记进位或退位而出现十位上的错误,造成越加得数越小,越减得数越大的明显与直观相悖的计算错
误。
对策练习:加强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练习。
(五)加减混合错误
错例9:8+(37-7)=30。
原因分析:小学生一般耐力不强,面对复杂的计算问题时紧张,易情绪化,容易出错。
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步骤相对较多,这时有部分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不耐烦,没有耐心运算导致错误出现。
此错例正是由于学生只算了括号里面的37-7的得数却没有加上一开始的加数8,从而出现错误。
对策练习:对连加连减或者加减混合(可含小括号)题目进行强化练习。
二、建议
由于计算练习在大多数情况没有生动的情境作为依托,对小学生来说相对枯燥,容易引起心理疲劳,很多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马虎浮躁,遇到相近的数字,往往出现错误,故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强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或制作课件吸引学生注意力,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集中精神专心致志地进行计算,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
一年级的学生性子较急躁,不少学生一看到练习,提笔就做,而没有去认真审题。
对此教师应当强调学生先认真审题。
认真审题即是看清题目的要求,弄清题目的数字和符号,想清楚算理、运算顺序再下笔答题。
2.规范学生的书写。
一年级的小学知识相对较为容易、直观,平时应当更注意书写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保持书面整洁干净和工整规范的习惯,不要潦草,数与数之间应有间隔,不仅看起来较为美观,也利于学生认真计算和检查,避免错误。
3.养成检查的习惯。
在日常的考试、练习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养成细心检查的习惯。
当学生计算完成还有时间时,都应当进行认真地检查,把题目再计算一次看看答案是否一致;同时也应该告诉学生,正确计算一次算对是很重要的,不能计算时候马马虎虎而全靠检查改正错误。
(三)督促学生订正错误
批改作业时,教师可以根据出错题目总结错误。
对学生共性的错误,可在全班讲评,集体订正;若是个别的错误,应督促学生自己及时改正过来,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可以结合家庭教育自行加强相关的练习,以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且需要耐心细心的教学过程。
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3条:
1、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
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2、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3、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