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革命小故事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冈山革命小故事
1.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
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
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
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2.一根灯芯
在井冈山上,由于被敌人封锁,服装弹药、粮米油盐都很困难。
就拿油来说吧,煮菜要用油,点灯要用油……可是敌人封锁得紧,油进不了山;山上只出产点茶油,也很少很少。
下山活动的部队,打土豪偶然搞了点油,就成了宝贝。
记得上山后不久,毛泽东同志亲自向部队宣布了一个关于用油的规定。
内容大致是这样:各连(直至营和团以上机关)办公时用一盏灯,可点三根灯芯;不办公时,即应将灯熄掉。
连部要
留一盏灯,供带班、查哨等用,但只准点一根灯芯。
此后,在井冈山上,部队都严格地执行了这个规定。
一到夜间,熄灯号“嘀嘀嗒嗒”一响,战士们就都吹熄了灯,只有连部的一盏灯,有一根灯芯亮着。
开始,我们还弄不懂:毛委员有那么多大事要考虑、策划,这么一根灯芯的小事,他为啥还要亲自作规定?后来才明白,这不是小事——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精打细算、省吃俭用,以保证全体人员有油吃,又使这有限的物资用的时间更长一些,能渡过困难,这是个好大的问题哩。
毛泽东同志最会区别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也最善于在一定的情况下抓住主要的问题。
像这么一根灯芯,看来好像事小,但在当时却也要亲自去抓。
这件事给我的教育很深,一直到现在仍念念不忘。
在处理大大小小的事情时,总爱用它来检查一下。
3.井冈山上那朵永不凋零的兰花。
1939年身怀六甲的她为了掩护丈夫和部队脱险,带领一部分战士从另一个方面袭击敌人,把敌人的火力引向自己,最终大部队安全突围,而她却因重伤被捕。
面对敌人的酷刑她始终不肯屈服,敌人说只要她肯自首便放了她,她却痛斥敌人“要我投降,背叛共产党,除非日从西边出,赣江水倒流!”最终无计可施的敌人将她残忍杀害,还将她的头颅割下挂在城墙三天三夜。
那一年,怀有身孕的她只有26岁。
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
她是双枪女将伍若兰,朱老总的爱妻,井冈山上那朵永不凋零的兰花。
朱老总在她牺牲以后,喜欢上了兰花,一生养了千余种兰花,写了近40首赞美兰花的诗,每一首都有对她的思念。
1962年朱老总重上井冈山,看着山上的井冈兰默默无语。
临下山时,他什么也不要,只带走了一盆井冈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