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向A侧弯曲、直立生长、向A侧弯曲
C.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
3.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压蒸汽灭菌后倒平板
B.一般取103、104、105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A.反应式中的a表示光能和叶绿素,生成物 中的氧来自反应物
B.希尔发现植物在光照下可以释放 ,卡尔文探明了碳的转移路径
C.若植物一段时间内固定了3mol ,则 积累量为0.5mol
D.同一叶肉细胞内 从产生到参与有氧呼吸至少穿过8层磷脂双分子层
7.下图是DNA复制示意图,其中一条链首先合成较短的片段(如a1、a2,b1、b2等),然后再由相关酶连接成DNA长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3)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野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该信息属于___________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功能。
(4)图2中,鼠与下一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和计算符号回答);蛇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和计算符号回答);小型猛禽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中。
2、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刺激”在尖端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详解】A、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A正确;
C、若植物一段时间内固定了3mol则生成量为0.5mol,并非积累量,C错误;
D、同一叶肉细胞内从产生到参与有氧呼吸至少穿过4层膜,即4层磷脂双分子层,D错误。
A.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原料为4种核糖核苷酸
B.该过程需要能量驱动,所需能量都来自ATP的水解
C.图中复制起点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可起始多次复制
D.根据图中子链的延伸方向可知模板上的①④为3端
8.(10分)下列不参与体液免疫的免疫细胞是()
A.巨噬细胞B.B细胞C.浆细胞D.细胞毒性T细胞
二、非选择题
(2)据调查,实施保护措施后,普氏原羚在某段时间内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如图,这段时间内普氏原羚的种群数量增长呈__________型曲线(不考虑迁入和迁出),普氏原羚在这段时间内出现这种数量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
(3)狼会捕杀普氏原羚,但狼的存在对促进普氏原羚种群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
C.只需对样方中的蒲公英、样土中的各种存活动物逐个计数
D.调查结果不能说明弃耕对蒲公英种群密度及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影响
5.某成年男子智力正常,但身高只有88cm,其身材矮小的最可能原因是幼年时缺乏()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
6.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生成 的反应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若将实验一的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则F2的雄鸟中杂合子占______。鸟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4)若将实验二的F1中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则F2基因型共有______种,其中白羽雄性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
(5)若想依据子代羽色判断性别,请写出除实验一外符合要求的亲本组合的基因型______(至少写出两组)
11.(14分)鸟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某种鸟的羽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b和D、d)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当B和D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栗羽;B存在而D不存在时表现为黄羽;其余情况表现为白羽。现利用纯合亲本做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羽色的基因B、b位于______染色体。
(2)实验一中亲代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
C.在茎向光生长过程中,背光侧和向光侧生长速度不同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有关
D.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已授粉的番茄雌蕊,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无子果实
2.下图中甲表示对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处理,乙表示将处理后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上的三种处理方式,一段时间后①、②、③的生长情况依次是
A.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向A侧弯曲
9.(10分)普氏原羚是我国特有的濒危动物,仅分布于我国青海湖周边的草原上。1994年,我国普氏原羚的数量不足300只,由于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近些年来普氏原羚数量持续上升,但它们面临的威胁仍然存在。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普氏原羚种群密度时,可以先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第一次捕获的数量、以及__________的比例就可估算出种群密度。利用该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为了使结果更加准确,调查过程中应该注意:__________(答出两点)等。
故选D。
6、B
【解析】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
(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
(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3)若Ⅲ2与Ⅲ3婚配,其后代(U)患病的可能性为____________;U为同时患两种病女孩的可能性为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A
【解析】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生长素主要通过促进细胞的伸长而促进植株的生长。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发现实验以及生长素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达尔文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
B.温特通过琼脂块转移实验证明琼脂块中的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运进胚芽鞘
【详解】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A正确;
B、测定土壤中细菌总数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即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B错误;
C、平板倒置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37℃恒温培养24~48小时,C正确;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D正确。
B、缺乏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引起呆小症,B错误;
C、年幼时缺少甲状腺激素时,会引起呆小症,患者不但个子小,而且智力低下,C错误;
D、年幼时缺少生长激素,会引起侏儒症,智力正常但身材矮小,根据试题信息“某成年男子,智力正常,但身高只有88cm”该病为侏儒症,是幼年期缺少生长激素导致的,D正确。
12.下图为对某一家族中甲、乙两种遗传病调查后得到的系谱图。Ⅰ4的家庭中没有乙病史。试回答(以A与a,B与b依次表示甲、乙两种遗传病基因及等位基因):
(1)甲病的遗传属于______染色体______性遗传;乙病最可能属于_____染色体________性遗传。
(2)Ⅰ3有关乙病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点睛】准确理解生长素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是解题的关键。解题规律:植物生长与否看生长素的有无,弯曲与否看生长素含量的多少。
3、B
【解析】检测细菌总数,用蒸馏水配置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后,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 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放置适宜条件培养,在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在30-300的一组平板为代表进行计数。
10.(14分)下图1所示为某草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i表示能量值。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食物网中含有____________条食物链,小型猛禽属于第___________营养级,图中未显示的生态系统成分有___________
(2)在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B、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琼脂块中的生长素不会进行主动运输,是扩散,B错误;
C、在茎向光生长过程中,背光侧和向光侧生长速度不同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较高有关,造成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C错误;
D、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无子果实,D错误。
宝鸡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检测模拟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故选A。
2、C
【解析】本题考查了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相关知识。
【详解】图甲的燕麦胚芽鞘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会引起生长素横向运输,使得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向光侧少,长得慢,背光侧多长得快,从而使燕麦胚芽鞘表现出向光生长的特性。在其下面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A琼脂块得到的生长素多,B琼脂块得到的生长素少,把它们分别放在去掉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上,由于A含的生长素多,长得快,B含生长素少,长得慢,因此1向B侧弯曲生长,把它放在转盘中央,这时的均速旋转对于生长素的分布不起作用,所以2的生长状况仍然后是向B侧弯曲生长;由于燕麦胚芽鞘去除尖端,无感光部分,不会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所以仍是A侧生长素浓度高,长得快,B侧生长素浓度低,长得慢,3的燕麦胚芽鞘仍旧向B侧弯曲生长,因此C正确。
5、D
【解析】1、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可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骨的生长;年幼时缺少,会引起侏儒症。2、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可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年幼时缺少时,会引起呆小症。
【详解】A、缺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减少,进而甲状激素的分泌减少,引起呆小症,A错误;
(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详解】A、反应式中 a表示光能和叶绿体,A错误;
B、希尔以离体叶绿体为实验材料发现植物在光照下可以释放O2,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B正确;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4.某同学欲在弃耕一年的自家菜地中开展两个活动: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两活动的取样点应相同,且要随机取样
B.对土壤中活动能力强的小动物应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故选B。
4、D
【解析】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不强的虫卵、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运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土壤中小动物身体微小,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调查其丰富度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
【详解】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和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是两个独立活动,取样点不要求相同,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用样方法,要做到随机取样,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取样,A错误;大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丰富度,B错误;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需对样方中的蒲公英进行逐个计数,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只需计数小动物的种类数,不必对生物个体逐个计数,C错误;调查结果均是弃耕后的蒲公英种群密度、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而没有对弃耕前进行调查,因此不能说明弃耕对蒲公英种群密度及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影响,D正确;故选D。
C.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
3.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压蒸汽灭菌后倒平板
B.一般取103、104、105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A.反应式中的a表示光能和叶绿素,生成物 中的氧来自反应物
B.希尔发现植物在光照下可以释放 ,卡尔文探明了碳的转移路径
C.若植物一段时间内固定了3mol ,则 积累量为0.5mol
D.同一叶肉细胞内 从产生到参与有氧呼吸至少穿过8层磷脂双分子层
7.下图是DNA复制示意图,其中一条链首先合成较短的片段(如a1、a2,b1、b2等),然后再由相关酶连接成DNA长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3)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野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该信息属于___________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功能。
(4)图2中,鼠与下一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和计算符号回答);蛇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和计算符号回答);小型猛禽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中。
2、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刺激”在尖端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详解】A、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A正确;
C、若植物一段时间内固定了3mol则生成量为0.5mol,并非积累量,C错误;
D、同一叶肉细胞内从产生到参与有氧呼吸至少穿过4层膜,即4层磷脂双分子层,D错误。
A.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原料为4种核糖核苷酸
B.该过程需要能量驱动,所需能量都来自ATP的水解
C.图中复制起点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可起始多次复制
D.根据图中子链的延伸方向可知模板上的①④为3端
8.(10分)下列不参与体液免疫的免疫细胞是()
A.巨噬细胞B.B细胞C.浆细胞D.细胞毒性T细胞
二、非选择题
(2)据调查,实施保护措施后,普氏原羚在某段时间内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如图,这段时间内普氏原羚的种群数量增长呈__________型曲线(不考虑迁入和迁出),普氏原羚在这段时间内出现这种数量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
(3)狼会捕杀普氏原羚,但狼的存在对促进普氏原羚种群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
C.只需对样方中的蒲公英、样土中的各种存活动物逐个计数
D.调查结果不能说明弃耕对蒲公英种群密度及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影响
5.某成年男子智力正常,但身高只有88cm,其身材矮小的最可能原因是幼年时缺乏()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
6.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生成 的反应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若将实验一的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则F2的雄鸟中杂合子占______。鸟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4)若将实验二的F1中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则F2基因型共有______种,其中白羽雄性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
(5)若想依据子代羽色判断性别,请写出除实验一外符合要求的亲本组合的基因型______(至少写出两组)
11.(14分)鸟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某种鸟的羽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b和D、d)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当B和D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栗羽;B存在而D不存在时表现为黄羽;其余情况表现为白羽。现利用纯合亲本做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羽色的基因B、b位于______染色体。
(2)实验一中亲代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
C.在茎向光生长过程中,背光侧和向光侧生长速度不同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有关
D.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已授粉的番茄雌蕊,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无子果实
2.下图中甲表示对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处理,乙表示将处理后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上的三种处理方式,一段时间后①、②、③的生长情况依次是
A.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向A侧弯曲
9.(10分)普氏原羚是我国特有的濒危动物,仅分布于我国青海湖周边的草原上。1994年,我国普氏原羚的数量不足300只,由于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近些年来普氏原羚数量持续上升,但它们面临的威胁仍然存在。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普氏原羚种群密度时,可以先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第一次捕获的数量、以及__________的比例就可估算出种群密度。利用该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为了使结果更加准确,调查过程中应该注意:__________(答出两点)等。
故选D。
6、B
【解析】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
(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
(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3)若Ⅲ2与Ⅲ3婚配,其后代(U)患病的可能性为____________;U为同时患两种病女孩的可能性为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A
【解析】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生长素主要通过促进细胞的伸长而促进植株的生长。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发现实验以及生长素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达尔文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
B.温特通过琼脂块转移实验证明琼脂块中的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运进胚芽鞘
【详解】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A正确;
B、测定土壤中细菌总数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即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B错误;
C、平板倒置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37℃恒温培养24~48小时,C正确;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D正确。
B、缺乏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引起呆小症,B错误;
C、年幼时缺少甲状腺激素时,会引起呆小症,患者不但个子小,而且智力低下,C错误;
D、年幼时缺少生长激素,会引起侏儒症,智力正常但身材矮小,根据试题信息“某成年男子,智力正常,但身高只有88cm”该病为侏儒症,是幼年期缺少生长激素导致的,D正确。
12.下图为对某一家族中甲、乙两种遗传病调查后得到的系谱图。Ⅰ4的家庭中没有乙病史。试回答(以A与a,B与b依次表示甲、乙两种遗传病基因及等位基因):
(1)甲病的遗传属于______染色体______性遗传;乙病最可能属于_____染色体________性遗传。
(2)Ⅰ3有关乙病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点睛】准确理解生长素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是解题的关键。解题规律:植物生长与否看生长素的有无,弯曲与否看生长素含量的多少。
3、B
【解析】检测细菌总数,用蒸馏水配置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后,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 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放置适宜条件培养,在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在30-300的一组平板为代表进行计数。
10.(14分)下图1所示为某草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i表示能量值。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食物网中含有____________条食物链,小型猛禽属于第___________营养级,图中未显示的生态系统成分有___________
(2)在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B、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琼脂块中的生长素不会进行主动运输,是扩散,B错误;
C、在茎向光生长过程中,背光侧和向光侧生长速度不同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较高有关,造成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C错误;
D、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无子果实,D错误。
宝鸡中学2024届高二上生物期末检测模拟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故选A。
2、C
【解析】本题考查了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相关知识。
【详解】图甲的燕麦胚芽鞘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会引起生长素横向运输,使得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向光侧少,长得慢,背光侧多长得快,从而使燕麦胚芽鞘表现出向光生长的特性。在其下面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A琼脂块得到的生长素多,B琼脂块得到的生长素少,把它们分别放在去掉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上,由于A含的生长素多,长得快,B含生长素少,长得慢,因此1向B侧弯曲生长,把它放在转盘中央,这时的均速旋转对于生长素的分布不起作用,所以2的生长状况仍然后是向B侧弯曲生长;由于燕麦胚芽鞘去除尖端,无感光部分,不会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所以仍是A侧生长素浓度高,长得快,B侧生长素浓度低,长得慢,3的燕麦胚芽鞘仍旧向B侧弯曲生长,因此C正确。
5、D
【解析】1、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可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骨的生长;年幼时缺少,会引起侏儒症。2、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可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年幼时缺少时,会引起呆小症。
【详解】A、缺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减少,进而甲状激素的分泌减少,引起呆小症,A错误;
(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详解】A、反应式中 a表示光能和叶绿体,A错误;
B、希尔以离体叶绿体为实验材料发现植物在光照下可以释放O2,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B正确;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4.某同学欲在弃耕一年的自家菜地中开展两个活动: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两活动的取样点应相同,且要随机取样
B.对土壤中活动能力强的小动物应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故选B。
4、D
【解析】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不强的虫卵、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运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土壤中小动物身体微小,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调查其丰富度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
【详解】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和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是两个独立活动,取样点不要求相同,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用样方法,要做到随机取样,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取样,A错误;大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丰富度,B错误;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需对样方中的蒲公英进行逐个计数,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只需计数小动物的种类数,不必对生物个体逐个计数,C错误;调查结果均是弃耕后的蒲公英种群密度、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而没有对弃耕前进行调查,因此不能说明弃耕对蒲公英种群密度及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影响,D正确;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