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移动的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探究温度、浓度、压力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 熟悉化学平衡常数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 = [生成物] / [反应物],其中方括号表示浓度。
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化学平衡会发生移动,以抵消这种变化。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当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若改变温度、浓度或压力,平衡将向能够抵消这种变化的方向移动。
三、实验器材
1. 烧杯(250ml)2个;
2. 滴定管(10ml)2个;
3. 温度计;
4. 移液管(10ml)2个;
5. 恒温水浴;
6. 硫酸铜溶液(0.1mol/L);
7. 氢氧化钠溶液(0.1mol/L);
8. 氯化钡溶液(0.1mol/L);
9. 氯化钠溶液(0.1mol/L);
10. 硝酸溶液(1mol/L);
11. 试管若干;
12. 玻璃棒;
13. 研钵;
14. 研杵。
四、实验步骤
1. 测定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平衡常数
(1)将25ml硫酸铜溶液和25ml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于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2)将烧杯置于恒温水浴中,控制温度为25℃;
(3)用移液管取10ml混合溶液于滴定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记录滴定终点;
(4)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平衡常数。
2. 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将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于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2)将烧杯置于不同温度的水浴中,分别控制温度为10℃、25℃、40℃;
(3)用移液管取10ml混合溶液于滴定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记录滴定终点;
(4)分析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 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将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于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2)分别取10ml、20ml、30ml混合溶液于滴定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记录滴定终点;
(3)分析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 探究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将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于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2)将烧杯置于不同压力的密闭容器中,分别控制压力为0.1MPa、0.2MPa、
0.3MPa;
(3)用移液管取10ml混合溶液于滴定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记录滴定终点;
(4)分析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 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平衡常数K = 0.015;
2.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常数K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随着浓度的增加,平衡常数K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4.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常压下,压力对化学平衡没有明显影响。
六、实验结论
1. 化学平衡受温度、浓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2. 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3. 浓度增大,平衡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4.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较小。
七、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注意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污染;
2. 控制好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注意安全,避免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
八、实验反思
本次实验通过测定化学平衡常数和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加深了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通过本次实验,认识到化学平衡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