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DC-CIK免疫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体DC-CIK免疫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鄢清元熊巍杨文平
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1年第16期
【摘要】目的:探討自体DC-CIK免疫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4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
对照组应用NP化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自体DC-CIK免疫疗法。
比较两组免疫功能、肺功能和凝血功能情况。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CD4+、CD3+、NK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的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VC、FEV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研究组PLT、PT、FIB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自体DC-CIK免疫疗法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改善凝血功能和肺功能,有利于疾病的控制,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自体DC-CIK免疫疗法肺功能
The Effect of Autologous DC-CIK Immunotherapy o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Its Influence on Lung Function/YAN Qingyuan, XIONG Wei, YANG Wenpi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1, 18(16): 0-08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utologous DC-CIK immun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lung function of patients. Method: Select 74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9 to December 2020.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with 37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NP chemotherapy,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utologous DC-CIK immunotherapy on this basis. The immune function, lung function and blood coagulation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After treatment, the CD4+, CD3+ and NK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CD8+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EV1/FVC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treatment, FVC and FEV1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PLT, PT and FIB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autologous DC-CIK immun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s better,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immunity, improve coagulation function and lung function, and help control the disease, thereby improv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
[Key word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utologous DC-CIK immunotherapy Lung fun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Fengcheng People’s Hospital, Fengcheng 3311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1.16.019
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就是肺癌,其中发病率占比最高的就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此类患者疾病症状不明显,容易忽视,因此确诊时通常已经处于中晚期,主要的治疗方法即放化疗,但在延长生存期方面效果不佳[1]。
肿瘤的治疗在临床中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如今治疗的方法较多,而免疫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首选方式,效果较好[2]。
树突状细胞(DC)是机体中主要的且功能最强大的一种抗原递呈细胞,可以诱导淋巴细胞反应,与此同时对β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将免疫应答活化;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是高效且新型的免疫效应细胞,有广谱杀瘤活性,可以有效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较强的肿瘤杀伤力[3]。
本文主要探讨NSCLC患者应用DC-CIK免疫疗法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4例。
(1)纳入标准:确诊为NSCLC者[4];依从性好者;体力状况评分(KPS)≥60分者;身体其他指标处于正常范围内的患者。
(2)排除标准:肝肾功能异常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有免疫疾病史者;有血液系统疾病者;有精神病史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有严重感染者;有放、化疗史或手术史者;身体重要器官存在严重疾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
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对照组应用NP化疗治疗,第1天和第8天时为患者静脉滴注奈达铂(生产厂家:吉林恒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481,规格:50 mg)100 mg/m2和注射用酒石酸长春瑞滨(生产厂家:春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041927,规格:10 mg)25 mg/m2,1个周期为21 d,共治疗2个周期。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自体DC-CIK免疫疗法,首先制备DC细胞,采集单个核细胞≥1 109个,通过淋巴分离液分离后对PBMC进行收集,加入BPMI-1640培养液(内含10%FBS),对细胞浓度进行调整,时间为120 min,贴壁细胞中加入IL-4等半定量的细胞因子和肿瘤抗原进行DC培养,每
3天进行1次换液,在第6天时将100 ng/mL的CD40L和500 U/mL的TNF-α加入其中进行细菌培养和表型分析,在第7天的时候进行收集和回输。
制备CIK细胞,通过悬浮细胞培养,加入100 ng/mL的CD3+单抗以及100 U/mL的IL-1细胞因子,1 d后再次加入500 U/mL的IL-2和21 000 U/mL的IFN-γ继续进行培养,每3天进行1次换液,在第7天的时候送检抽样,第14天的时候收集和回输。
共治疗2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其中包含T 淋巴细胞群CD8+,CD4+和CD3+以及自然杀伤(NK)细胞,分别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的外周血3 mL,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
(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其中包含FEV1/FVC、FVC、FEV1。
(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其中包含血小板(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对照组37例,病理类型:6例大细胞癌,12例鳞癌,19例腺癌;临床分期:11例ⅢA期,15例ⅢB期,11例Ⅳ期;年龄41~77岁,平均(56.3±2.1)岁;女14例,男23例。
研究组37例,病理类型:6例大细胞癌,11例鳞癌,20例腺癌;临床分期:12例ⅢA期,16例ⅢB期,9例Ⅳ期;年龄41~77岁,平均(55.9±2.4)岁;女17例,男20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
较治疗后,研究组CD4+、CD3+、NK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的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VC、FEV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見表2。
2.4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的PLT、PT、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LT、PT、FIB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肺癌是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干咳,低热以及腹痛,严重时会咳出血丝,引发阻塞性肺炎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此病进展快,且预后效果差[5]。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肺癌类型就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针对晚期肿瘤,常用的治疗方法即放化疗和手术,虽然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但无法彻底清除,容易复发、转移[6]。
近几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作息习惯发展改变,外加大气污染严重,导致此病的发病率不断提高,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7]。
相关研究指出,针对晚期NSCLC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无法有效阻止疾病的进展[8]。
随着基因序列和分子分型研究的不断深入,较多靶向药物应用于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周期,但针对NSCLC患者效果不佳[9]。
肿瘤治疗的方法之一就是细胞免疫治疗,在临床中,相对于其他治疗方法,其已被证实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能降低放化疗所产生的毒副作用[10]。
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就是肺癌,其中发病率占比最高的就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此类患者疾病症状不明显,容易忽视,因此确诊时通常已经处于中晚期,主要的治疗方法即放化疗,但在延长生存期方面效果不佳[1]。
肿瘤的治疗在临床中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如今治疗的方法较多,而免疫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首选方式,效果较好[2]。
树突状细胞(DC)是机体中主要的且功能最强大的一种抗原递呈细胞,可以诱导淋巴细胞反应,与此同时对β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将免疫应答活化;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是高效且新型的免疫效应细胞,有广谱杀瘤活性,可以有效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较强的肿瘤杀伤力[3]。
本文主要探讨NSCLC患者应用DC-CIK免疫疗法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4例。
(1)纳入标准:确诊为NSCLC者[4];依从性好者;体力状况评分(KPS)≥60分者;身体其他指标处于正常范围内的患者。
(2)排除标准:肝肾功能异常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有免疫疾病史者;有血液系统疾病者;有精神病史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有严重感染者;有放、化疗史或手术史者;身体重要器官存在严重疾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
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对照组应用NP化疗治疗,第1天和第8天时为患者静脉滴注奈达铂(生产厂家:吉林恒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481,规格:50 mg)100 mg/m2和注射用酒石酸长春瑞滨(生产厂家:春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041927,规格:10 mg)25 mg/m2,1个周期为21 d,共治疗2个周期。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自体DC-CIK免疫疗法,首先制備DC细胞,采集单个核细胞≥1 109个,通过淋巴分离液分离后对PBMC进行收集,加入BPMI-1640培养液(内含10%FBS),对细胞浓度进行调整,时间为120 min,贴壁细胞中加入IL-4等半定量的细胞因子和肿瘤抗原进行DC培养,每3天进行1次换液,在第6天时将100 ng/mL的CD40L和500 U/mL的TNF-α加入其中进行细
菌培养和表型分析,在第7天的时候进行收集和回输。
制备CIK细胞,通过悬浮细胞培养,加入100 ng/mL的CD3+单抗以及100 U/mL的IL-1细胞因子,1 d后再次加入500 U/mL的IL-2和21 000 U/mL的IFN-γ继续进行培养,每3天进行1次换液,在第7天的时候送检抽样,第14天的时候收集和回输。
共治疗2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其中包含T 淋巴细胞群CD8+,CD4+和CD3+以及自然杀伤(NK)细胞,分别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的外周血3 mL,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
(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其中包含FEV1/FVC、FVC、FEV1。
(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其中包含血小板(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对照组37例,病理类型:6例大细胞癌,12例鳞癌,19例腺癌;临床分期:11例ⅢA期,15例ⅢB期,11例Ⅳ期;年龄41~77岁,平均(56.3±2.1)岁;女14例,男23例。
研究组37例,病理类型:6例大细胞癌,11例鳞癌,20例腺癌;临床分期:12例ⅢA期,16例ⅢB期,9例Ⅳ期;年龄41~77岁,平均(55.9±2.4)岁;女17例,男20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
较治疗后,研究组CD4+、CD3+、NK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的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VC、FEV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2.4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的PLT、PT、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LT、PT、FIB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肺癌是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干咳,低热以及腹痛,严重时会咳出血丝,引发阻塞性肺炎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此病进展快,且预后效果差[5]。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肺癌类型就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针对晚期肿瘤,常用的治疗方法即放化疗和手术,虽然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但无法彻底清除,容易复发、转移[6]。
近几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作息习惯发展改变,外加大气污染严重,导致此病的发病率不断提高,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7]。
相关研究指出,针对晚期NSCLC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无法有效阻止疾病的进展[8]。
随着基因序列和分子分型研究的不断深入,较多靶向药物应用于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周期,但针对NSCLC患者效果不佳[9]。
肿瘤治疗的方法之一就是细胞免疫治疗,在临床中,相对于其他治疗方法,其已被证实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能降低放化疗所产生的毒副作用[10]。
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就是肺癌,其中发病率占比最高的就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此类患者疾病症状不明显,容易忽视,因此确诊时通常已经处于中晚期,主要的治疗方法即放化疗,但在延长生存期方面效果不佳[1]。
肿瘤的治疗在临床中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如今治疗的方法较多,而免疫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首选方式,效果较好[2]。
树突状细胞(DC)是机体中主要的且功能最强大的一种抗原递呈细胞,可以诱导淋巴细胞反应,与此同时对β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将免疫应答活化;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是高效且新型的免疫效应细胞,有广谱杀瘤活性,可以有效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较强的肿瘤杀伤力[3]。
本文主要探讨NSCLC患者应用DC-CIK免疫疗法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4例。
(1)纳入标准:确诊为NSCLC者[4];依从性好者;体力状况评分(KPS)≥60分者;身体其他指标处于正常范围内的患者。
(2)排除标准:肝肾功能异常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有免疫疾病史者;有血液系统疾病者;有精神病史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有严重感染者;有放、化疗史或手术史者;身体重要器官存在严重疾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
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对照组应用NP化疗治疗,第1天和第8天时为患者静脉滴注奈达铂(生产厂家:吉林恒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481,规格:50 mg)100 mg/m2和注射用酒石酸长春瑞滨(生产厂家:春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041927,规格:10 mg)25 mg/m2,1个周期为21 d,共治疗2个周期。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自体DC-CIK免疫疗法,首先制备DC细胞,采集单个核细胞≥1 109个,通过淋巴分离液分离后对PBMC进行收集,加入BPMI-1640培养液(内含10%FBS),对细胞浓度进行调整,时间为120 min,贴壁细胞中加入IL-4等半定量的细胞因子和肿瘤抗原进行DC培养,每3天进行1次换液,在第6天时将100 ng/mL的CD40L和500 U/mL的TNF-α加入其中进行细
菌培养和表型分析,在第7天的时候进行收集和回输。
制备CIK细胞,通过悬浮细胞培养,加入100 ng/mL的CD3+单抗以及100 U/mL的IL-1细胞因子,1 d后再次加入500 U/mL的IL-2和21 000 U/mL的IFN-γ继续进行培养,每3天进行1次换液,在第7天的时候送检抽样,第14天的时候收集和回输。
共治疗2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其中包含T 淋巴细胞群CD8+,CD4+和CD3+以及自然杀伤(NK)细胞,分别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的外周血3 mL,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
(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其中包含FEV1/FVC、FVC、FEV1。
(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其中包含血小板(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对照组37例,病理类型:6例大细胞癌,12例鳞癌,19例腺癌;临床分期:11例ⅢA期,15例ⅢB期,11例Ⅳ期;年龄41~77岁,平均(56.3±2.1)岁;女14例,男23例。
研究组37例,病理类型:6例大细胞癌,11例鳞癌,20例腺癌;临床分期:12例ⅢA期,16例ⅢB期,9例Ⅳ期;年龄41~77岁,平均(55.9±2.4)岁;女17例,男20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
较治疗后,研究组CD4+、CD3+、NK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的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VC、FEV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2.4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的PLT、PT、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LT、PT、FIB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肺癌是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干咳,低热以及腹痛,严重时会咳出血丝,引发阻塞性肺炎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此病进展快,且预后效果差[5]。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肺癌类型就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针对晚期肿瘤,常用的治疗方法即放化疗和手術,虽然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但无法彻底清除,容易复发、转移[6]。
近几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作息习惯发展改变,外加大气污染严重,导致此病的发病率不断提高,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7]。
相关研究指出,针对晚期NSCLC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无法有效阻止疾病的进展[8]。
随着基因序列和分子分型研究的不断深入,较多靶向药物应用于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周期,但针对NSCLC患者效果不佳[9]。
肿瘤治疗的方法之一就是细胞免疫治疗,在临床中,相对于其他治疗方法,其已被证实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能降低放化疗所产生的毒副作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