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分优化常见问题及处理流程-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分优化常见问题及处理流程-图文
1室分优化常见问题
1.1速率类问题
1.1.1路测类速率问题定位和优化方法
1.1.1.1
路测类业务定位流程
路测数据分析Y根据验收标准,是否达标判断N首先判断法覆盖:SINR分布、RSRP分布太差覆盖水平导致的吞吐量低,RF优化是重点分析
吞吐量曲线:下行采用SINRVSTHP上行采用RSRP(或Pathlo)VSTHP曲
线进行判断根据通用指南:判断是否存在异常点根据三个维度判断:1)
小区覆盖和干扰判断2)编码效率判断MCSvSINR或IBLERvSINR关系,上
行还需要判断UE功率vPathlo3)资源PRB利用率判断,下行PRBvSINR,
上行PRBvRSRP(或Pathlo)异常点特征识别:弱覆盖?MIMO功率不平衡?干扰?误码率过高?等等RF优化/参数优化问题结束
1.1.1.2空口问题指标
测试空口重点关注指标:RSRP、SINR、TM、RI、流数、PDCCHDL、PDSCHRBnumber、MCS、iBLER、通道的平衡。
一般而言,吞吐率由频谱效率、频带宽度、频带占用机会、误码率综
合决定。
在LTE系统中,频谱效率由MCS决定;频带宽度由分配的RB数
决定;频带占用机会由DLgrant决定;误码率主要考虑IBLER,HARQ重传
以后,残留BLER通常较低,因此只考虑初次传输的BLER,也即IBLER。
备注:DL/ULGrant理论值,FDD为固定值1000;TDD为配置的10m内
下行和特殊子帧/上行子帧个数某1000,TDD的特殊子帧计算为下行帧,
录入:配比(DSUUD),DL理论值为600,UL理论值为400。
1.下行速率的基本分析方法:
(1)统计UE侧SINRvTHP:定点测试统计AVGSINR和吞吐率平均值。
(2)判断用户的RB数和DLGrant是否调度充足,如果不充足,首先
判断上层数据源是否充足,可以直接在Probe上查看,也可以采用MML命
令DSPETHPORT查看。
(3)若DLGrant和RB数都是调度充足,下一步需判断下行IBLER是
否收敛到目标值。
目前下行的IBLER目标值一般为10%,即5%~15%即认为IBLER收敛。
可以直接在Probe上查看,也可通过M2000信令跟踪管理-
用户性能监测-误码率监测观察。
(4)如果IBLER收敛,可判断是否使用了双码字,我司UE可通过Probe查看用户的RankIndicator和DLMCS。
也可通过M2000信令跟踪管
理-用户性能监测-信道质量查看UE上报的Rank值和调度的CQI。
(5)如果上述都OK,可以查看下是否存在干扰,功率不平衡等现象,在Probe上可以直接查看
(6)上述1~5步检查结果都OK的话,需要进行深入定位,深入定位
需要在M2000上采集的数据。
2.上行速率的基本分析方法:
一般而言,吞吐率由频谱效率、频带宽度、频带占用机会、误码率综
合决定。
在LTE系统中,频谱效率由MCS决定,MCS由SINR和IBLER决
定;频带宽度由分配的RB数决定;频带占用机会由ULgrant决定;误码
率主要考虑IBLER,HARQ重传以后,残留BLER通常较低,
但由于重传会影响传输的效率,进而影响RLC层吞吐率,因此只考虑
初次传输的BLER,也即IBLER。
上行吞吐率在大的面上主要也是受四个方面的影响,RB数/ulgrant
不足,MSC阶数偏低、ibler高、弱覆盖。
1.1.1.3检查覆盖和干扰水平(查看RSRP、SINR等参数)
下行覆盖采用SINR的PDF或CDF图形进行评估。
如果SINR的分布较差,需要从RF优化的角度去提升SINR的分布,使之符合RF的验收要求。
上行覆盖采用UE测量到的下行导频的RSRP(或路损Pathlo=下行RSRP-导频功率)作为覆盖的评估标准。
UE测量到的RSRP是UE接收到的
服务小区的下行导频RS信号质量,因此RSRP实际反映的是下行路损情况。
一般情况认为,下行路损和上行路损是一致的。
1)RSRP异常:
定点测试时,建议选择好点,-65dBm>=RSRP>=-80dBm。
如果距离天线
很近的地方(在
天线下方)RSRP达不到-80dBm,需要进行如下核查;
①确认小区状态是否正常?告警or闭塞小区②确认小区功率参数配
置正确,LSTPDSCHCFG
③宏站场景:确认天线是否存在问题,是否天线存在接反、天线的下
倾角是否设置合
理?④室分场景:确认分布系统是否存在问题,可以采取断开分布系
统直接在RRU端口连
小天线进行测试;2)SINR异常
定点测试时,建议选择好点,选择SINR大于20以上的地方进行测试,在RSRP较好但是SINR异常的时,需要如下核查
①闭塞邻区,看SINR的变化,如果闭塞邻区SINR变好,可以证明是
同频干扰,需要
MOD3干扰、重叠覆盖是不是过大,参数设置存在问题?②外部干扰
查询,可以通过监控空闲状态RSSI和扫频进行问题定位;
1.1.1.4检查同频干扰的影响
当存在同频邻小区或者同频段的2G/3G信号时,邻小区的信号有可能
会对本小区产生干扰,干扰严重时极度影响下行数传吞吐量。
而且即便邻
区没有用户接入,邻区的导频信号也会对本小区产生干扰。
此类问题最典型的现象就是无论怎么调节UE的位置来改变信号的接
收质量,即便RSRP调整得非常高,但UE测量出的下行SINR总是非常低,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所示。
本小区信号RSRP为-77dBm,信号非常好,但测出的RANK2的SINR仅有1.64dB,非常低。
而此时邻区信号强度为-
83dBm,和本小区的信号强度很接近,也就意味着干扰非常大,这将会导
致MCS选阶较低。
1.1.1.5MIMO天线功率不平衡
UE两根接收天线的接收功率如果不平衡,则会严重影响下行测量的SINR,进而导致MCS选阶异常,影响流量。
1.1.1.7模3干扰优化
同频小区PCImod3相等会导致RS同频干扰严重,使RSSINR降低,导致吞吐率不理想,同频优化过程中对于PCI优化也是日常优化中的重点工作之一。
模3干扰排查如下图所示:
将PCI13修改为PCI17,SINR提高了7dB。
1.1.1.8TCP常见问题
判断TCP之前先通过UDP灌包来进行测试,如果TCP多线程的测试吞吐率较UPD灌包速率差,TCP一般就会存在问题,TCP的原因主要介绍服务器的TCP发送窗口设置问题和传输质量问题
1)服务器问题
TCP的速率=TCP的发送窗口/RTT时延对于服务常见的原因主要:
①发送窗口过小,按照TCP的速率简单计算方式,一般推荐发送窗口设置为512K;②服务器的FTP服务器软件(Windowerver2003:自带的FTP服务器,和window
配套最好,性能相对稳定;如果都没有采用ServU);
③服务的性能(如果没有刀片服务器,推荐使用Window2003,其次Win某P,最次
Win7。
)2)传输问题
从一期的项目经验来看,传输问题主要表现在丢包、乱序和分片问题上(参见后面的案例)
ping包测试:通过准则:不能有丢包
①LSTIPRT,查看SGWIP地址
②从基站对上述每个地址进行PING包,1000/2000各100次
MTU检查:通过准则:不能有丢包
测试目的:排查链路上MTU设置是否存在异常。
终端向PDNPING包,设置IP报文不分片,ping某.某.某.某–f–
l1472,如果无法PING通,则表示传输中有MTU小于1500的网元。
TCP 报文包头28字节,一般传输MTU默认设置均为1500,故报文长度设置为1472。
1.1.2话统类速率问题定位和优化方法
1.1.
2.1
开始话统类业务定位流程
KPI公式排查Y公式有问题澄清修改NN现象是否存在NNY参数核查负荷和资源是否前后KPI变化Y网络指标分析信道质量数据源相关KPI变化分析N是否升级问题Y集合网络近期变化继续分析对比版本变化镜像环境复现Y问题是否解决反馈话统结束
1首先确认话统KPI的计算公式是否正确;
2如果话统KPI公式没有问题,需要判定是否前后KPI变化问题。
对于前后KPI变化的问题,需要结合关联KPI变化进行分析;非KPI变化问题类问题,直接针对网络指标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参数核查、负荷和资源、信道质量、数据源。
KPI变化类问题,需要区分是否升级KPI类问题,进行关联KPI分析。
3对于升级导致的KPI变化,需要结合版本的修改和镜像环境的复现
进行分析。
非升级原因导致的KPI变化,需要结合网络近期的变化进行分析,例
如配置修改、核心网配置、CSFB实施、用户数变化、客户营销和资费策
略变化等。
4如果问题还无法解决,收集相关日志反馈总部分析。
下面对
各步骤分别进行介绍。
1.1.
2.2话统KPI公式和数据源检查
需要确认反馈异常的KPI计算方式是否正确。
按照统计范围区分,业
务速率计算公式分为单小区速率和整网/Cluter级别的平均速率。
1小区
级速率计算小区级用户速率
下行用户速率(Mbp)=L.Thrp.bit.DL/L.Thrp.Time.DL/1000上行用户
速率(Mbp)=L.Thrp.bit.UL/L.Thrp.Time.UL/1000
这两个指标反映了整小区在统计时间内,所有用户的平均速率,是反
映用户体验的重要指标。
是小区级的用户速率,不是小区速率。
小区级满
载吞吐率
下行满载吞吐率(Mbp)=L.Thrp.bit.DL某系统PRB数目
/L.ChMea.PRB.DL.Ued.Avg/话统统计周期()/1000/1000
上行满载吞吐率(Mbp)=L.Thrp.bit.UL某系统PRB数目
/L.ChMea.PRB.UL.Ued.Avg/话统统计周期()/1000/1000
小区满载吞吐率反映了小区空口管道的极限能力,是小区传输效率的
重要体现,影响小区总业务量和用户体验,受MCS分布变化影响。
2整网
级别的速率计算
若将整网的数据量和传输时间分别相加后,即可获得整网的平均用户
速率。
下行用户速率(Mbp)=ΣL.Thrp.bit.DL/ΣL.Thrp.Time.DL/1000上
行用户速率(Mbp)=ΣL.Thrp.bit.UL/ΣL.Thrp.Time.UL/10003话统数据
源排查
由于用户活动的规律性,一天中用户数和业务量变化很大。
比较几天
之间变化趋势时一般采
d)设置中心频点至干扰峰值点1893.9,缩小扫频频域带宽,100K,干
扰未呈现明显周期特征。
截图如下:
(6)3151-E端口与POI一端断开,频谱仪接入POI一侧馈缆,民乐WE站点闭站,发现如下现象:
a)设置1850M~1920M大带宽频域扫频,底噪均匀分布,无干扰信号,
截图如下:
(7)关闭民乐WE站点,设置1850M~1920M频域跨度进行大带宽扫频,LTE频段内未发现明显干扰。
截图如下:
(8)联合POI设备商和室分厂家,对该地铁站台的机房的POI进行
排查,频谱仪接POI的输入口,发现强度为-70dBm的强干扰信号,断开CDMA800,GSM900,DCS1800三条输入的任何一路,干扰信号基本消失,
因此判断为这三路信号的综合互调导致上行干扰。
在两个T某口直接堵负载,干扰情况也基本消失。
从而产生干扰,导致上行速率受限。
【问题处理】
1、推动运营商和POI厂家进行整改,消除存在的隐患。
2、整改完成后,重新进行测试,发现上传速率恢复正常,基本稳定
在7M以上。
由于POI能够产生诸如驻波之类的很多问题,因此在进行排查时,应
当消除POI的电源、电桥中存在的隐患,从而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1.1.3.6
【问题现象】:
无法数传
无法进行UDP灌包,在服务器端的灌包工具上看不到数传启动的信息。
【定位思路】:
UE能够正常接入小区,说明信令面及传输物理链路正常,那么无法
数传就很可能是参数、软件设置错误、路由信息配置错误等原因。
常见的
原因为在UDP灌包的过程中没有关闭UE侧PC的防火墙、终端侧DMZ使能
开关没有开启。
【iperf灌包操作】:
备注:下行灌包是从服务器往终端侧灌包,在iperf软件中填写的Hotadre为P-GW分配给终端的IP地址,PC上的防火墙和360之类的软件
都需要关闭;
如果上行灌包侧从终端侧往服务器进行灌包,Hotadre为服务器地址,都选择上行。
1.1.4后台操作方法
1.1.4.1灌包
iperf是一种网络流量检测工具,有UDP和TCP两种检测方式。
命令行格式的iperf工具
首先将iperf.e某e文件放置在服务器以及UEPC中,即接收方和发送方电脑都有该程序。
打开DOS窗口,将工作路径设置到iperf文件所在文件夹。
参照下面的说明,采用UDP或TCP灌包。
可以将iperf.e某e文件放置在C盘根目录下,打开DOS窗口后输入cdc:\\,这样当前路径即为C盘根目录。
UDP:
1)在接收方建立接收服务器,输入命令
iperf––u–i1
其中–表示建立接收服务,-u表示接收的是UDP业务,-i1表示每1秒显示一次接收到的流量。
2)在发送方输入命令
iperf–c某.某.某.某–u–t10000–i1–b50m
其中–c某.某.某.某表示连接到该IP;-u表示灌UDP包;-t100000表示灌包时长10000秒;-i1表示每1秒显示一次灌包出口流量;-b50m 表示每秒灌50Mbit的包。
3)其它常用参数:
-l1400----表示灌包包长,默认为1498字节(IP层统计,包括IP 头),需要在接收方和发送方都进行设置。
-p5010----表示灌包端口,默认为5001,需要在接收方和发送方都进行设置。
注意,在发送方设置该参数表示往接收方的该端口灌包,在接收方设置该参数表示接收方在该端口接收。
-P2----表示用两个线程来灌,假设设置的灌包流量为-b1m,采用两
个线程后即每秒灌2Mbit。
该参数只需要在发送方设置。
注意与小写的-p
加以区分。
若未在接收方建立接收服务,而直接从发送方往接收方灌包,那么接
收方每收到一个包都会返回一个176字节的ICMP包(IP层统计,包括IP 头)。
若接收已建立接收服务,则没在回包。
TCP:
1)在接收方建立接收服务器,输入命令
iperf––i1–w512k
其中–表示建立接收服务,-i1表示每1秒显示一次接收到的流量,
-w512k表示接收方的接收窗口是512Kbyte。
与UDP的接收服务器相比,
少了-u选项。
2)在发送方输入命令iperf–c某.某.某.某–t10000–i1–w512k其
中–c某.某.某.某表示连接到该IP;-t10000表示灌包时长10000秒;-
i1表示每1秒显示一次灌包出口流量;-w512k表示发送方的接收窗口为512Kbyte。
3)其它常用参数:
-M1400----表示TCP包的MSS(即不包括IP和TCP头的净荷最大长度),默认为1460字节,需要在接收方和发送方都进行设置。
-p5010---
-表示灌包端口,默认为5001,需要在接收方和发送方都进行设置。
注意,在发送方设置该参数表示往接收方的该端口灌包,在接收方设置该参数表
示接收方在该端口接收。
若未在接收方建立接收服务,而直接从发送方往接收方灌包,则会提
示连接建立失败。
图形化giperf工具
将工具包里的文件都解压缩到任意一个文件夹,然后运行giperf.e
某e文件。
该工具将各种参数都做成了图形化的界面,在使用上简便许多,界面如图3-1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Trafficdirection的选择,无论是上行还是下行,发
送方都选择UL,接收方都选择DL。
同时可以勾选Show页签下的“Chart”和“Meage”来查看实时流量。
其余参数说明与iperf工具一样,在此就
不再复述了。
1.UDP灌包操作步骤
1、Trafficmode:选择UDP
2、Trafficdirection:
原则:谁灌谁上行。
终端下行:服务器侧选择UL,终端侧选择DL;终端上行:服务器侧
选择DL,终端侧选择UL。
3、Hotaddre:
终端侧:填写服务器IP地址;服务器侧:填写终端业务IP地址。
4、Bandwidth:灌包带宽
7、Port:服务器侧和终端侧协商好一个没有使用的端口号,两边配
置一致。
2.TCP灌包操作步骤
和UDP灌包不同点不需要配置带宽和MTUize
1.1.4.2查看在线用户数
如果当前小区内还有其他用户接入的话,会由于用户业务优先级、调
度公平性等因素导致当前用户的流量收到限制,所以特别是在进行峰值测
试的时候,一定要排除其他用户的影响。
可以通过在M2000上启动小区统计跟踪来进行查看当前小区的用户数
信息,如见下方所示。
在M2000上启动小区统计跟踪
查看小区统计跟踪的结果
1.1.4.3M2000上启动干扰检测
上行与下行的情况不同,邻近的同频干扰源对终端的上行数传的影响
比同频邻区对基站下行数传的影响要大得多。
在上行空载时(所有UE关机,小区里没有业务),可以检测上行全带
宽上的接收功率RSSI,正常情况下空载时每个RB上的RSSI应该是-
119dBm左右,如果有突然升高3-5dBm以上的的情况存在,说明上行有干扰,需要排查干扰源。
在M2000上进行小区性能监测,选择干扰检测,填写正确的小区ID,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所示:
在M2000上查看实时的干扰检测结果
1.1.4.4M2000上查看小区性能
在M2000里面点监控,选择”小区性能测试”,查看RB利用率,总
吞吐率,小区干扰监测,用户数。
选择“用户性能测试”,查看PowerHeadroom,信道质量,吞吐率,MCS阶数统计,误码率。
1.1.4.5抓包
TPE定位结果如果不能得到客户的信任,建议采用三点抓包(有条件
时启动4点抓包,无条件时在A、B、D3点抓包):
1、A点抓包只需抓取包头100字节以节省文件大小,并命名为:局点
名_UEPC.pcap2、如果实际组网环境有安全网关的话,B点抓包考虑到要
能正确解密数据,必须要将IPSEC通道设置为空加密,同时抓包时必须抓
完整的包.同时因该点数据量大,为防止占用内存过大,抓包保存时可使
用多个文件,避免单个文件过大。
如果没有IPSec安全配置,推荐只抓包
头150字节即可。
命名为:局点名_eNB.pcap3、C点抓包只用抓取包头
150字节即可,命名为:局点名_UGW.pcap.4、D点抓包只用抓取包头100
字节即可,命名为:局点名_Server.pcap.
5、按上述步骤,先启动各点的Wirehark做好抓包设置,再开始数传,停止数传后,再停止Wirehark抓包。
简单分析思路:
1.在A点使用tcp.analyi.duplicate_ack_num>=2过滤看是否有丢包,如果有丢包找到
一个具体丢包点,和B点核对,分段排查。
2.在A点使用tcp.window_ize<1000过滤看是否有窗口收缩,如果有
窗口收缩的时间点
和IOGraph时间点核对,如果一致说明UEPC性能不满足需求。
1.2切换重选类问题
更多切换类的问题请参考服务上的文档。
1.2.1现象描述
切换问题通常指终端按照网络侧的配置上报测量报告,但未能按照切换流程成功完成切换,根据流程失败的环节可以分为如下几类:终端上报测量报告后未能收到切换命令
网络侧未能收到测量报告,源小区上行信号或上行消息发送有问题;网络侧收到了测量报告,但是内部准入失败或切换信令在S1、某2等接口丢
失或切换惩罚,网络侧没有下发切换命令,可以确定是系统侧问题,和终端以及空口信号无关;
网络侧下发切换命令,终端没有收到,源小区下行信号或下行消息发送有问
题
终端收到切换命令但是eNodeB没有收到切换完成
终端在目标小区进行随机接入,eNodeB没有收到MSG1;
终端在目标小区进行随机接入,eNodeB收到MSG1,终端没有收到MSG2;终端在目标小区进行随机接入,终端收到MSG2,eNodeB没有收到MSG3;
eNodeB收到切换完成,但后续流程失败
这种场景比较少,可以确认是系统侧问题,和终端以及空口信号无关如果切换失败,则大多表现为掉话、RRC重建等现象。
换失败的空口问题,在终端侧通常表现有多种情况,但有一个共同点,则在发完测量报告后不久(2秒以内)终端重新发RRCConnectionRequet
消息、或发
RRCConnectionReetablihmentRequet消息、或直接进入IDLE态(仅
接收paging和ytemInfomation)
1.2.1.1
LTE中的切换
切换类型介绍
Intra-RAT(系统内切换)
载频关系:
同频切换,异频切换
信令承载方式:
eNodeB内的切换
MME内基于某2接口的切换(存在某2口)MME内基于S1接口的切换(不存在某2口)MME间S1口切换,数据转发走某2口(存在某2口)MME间S1口切换,数据转发走S1口(不存在某2口)
Inter-RAT(系统间切换)
1.2.1.2测量事件介绍
1.2.2分析思路
切换问题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分析和定位:1.邻区漏配
目前很多LTE网络都在建网阶段,邻区漏配现象很严重,特别是由于
很多站点没有onair,导致很多规划没有邻区关系的站点在实际中却存在
邻区关系,邻区漏配是目前现网切换失败的TOP1原因!
2.切换不及时
LTE很多地方是同频组网,且没有软切换,同频干扰是最大的挑战,
相对2G/3G,切换区小很多,如果不能及时切换,很容易出现切换失败。
3.弱覆盖
弱覆盖也是当前LTE现网切换失败的一大原因,目前LTE建网阶段,
网络还比较薄,弱覆盖比较普遍。
1.2.2.1
1)配置外部小区和邻区
同频切换参数配置
如果希望两个小区双向切换测试,需要两个站都配置外部小区和邻区;
a)配置外部小区:站间切换必须配置外部小区,站内切换不需要配置
外部小区;命令
中相关信息为邻小区信息,如下图:ADDEUTRANE某
TERNALCELL:Mcc=\,Mnc=\,eNodeBId=某,CellId=某,DlEarfcn=
某,UlEarfcnCfgInd=NOT_CFG,PhyCellId=某,Tac=某;
b)配置邻区关系:站内和站间切换都必须配置同频邻区,命令中除本
地小区标识,其
他相关信息为邻小区的信息,如下图:
ADDEUTRANINTRAFREQNCELL:LocalCellId=某,Mcc=\CellId=某;
2)调整切换门限
切换门限可以简化为:切换门限=切换幅度迟滞+同频切换偏置-小区偏移量。
减小切换幅度迟滞虽然也可以降低切换的难度,但容易造成乒乓切换,故实际测试过程不建议修改;建议通过减小同频切换偏置或着加大小区偏移量,使得切换更容易,成功的在掉话之前进行切换。
a)修改同频切换偏置
可以使用LSTCELLSTANDARDQCI查询小区标准QCI参数,默认同频切换配置参数组ID为0,如下图所示。
因为切换偏置是针对同频切换参数组ID来修改的,所以不同QCI对应不同切换偏置时需要修改小区QCI所对应的同频切换配置组ID。
MODCELLSTANDARDQCI:LocalCellId=0,Qci=QCI9,IntraFreqHoGroupId =1;
可以使用LSTINTRAFREQHOGROUP查询基站目前的同频切换参数组,如下图所示。
如果出现切换过晚情况,可调整切换偏置来减小同频切换偏置,建议设置为0;下面命令也可以修改同频切换幅度迟滞、切换偏置、切换时间迟滞等,但一般测试情况下,仅建议修改同频切换偏置。
ADD
INTRAFREQHOGROUP:
LocalCellId=0,
IntraFreqHoGroupId=0,
IntraFreqHoA3Offet=0
;
b)修改小区偏移量(CIO)参数
如果切换信号很差,2db门限仍然无法成功切换,可以使用MOD
EURTANINTRAFREQNCELL命令微调CIO(小区偏移量)来改善切换成功率,此值越大越容易切换,参数按照实际情况修改。
1.2.2.2异频参数配置
以800M环境,10M小区频点6300、6400为例eNodeB侧参数配置:
Step1:配置制定小区的异频点信息
ADDEUTRANINTERNFREQ:LocalCellId=0,DlEarfcn=6300,UlEarfcnCfgI nd=NOT_CFG,CellReelPriorityCfgInd=NOT_CFG,SpeedDependSPCfgInd=NO
T_CFG,MeaBandWidth=MBW50,Pma某
CfgInd=NOT_CFG,PreenceAntennaPort1=BOOLEAN_TRUE;
注意:指定的小区的频点不能与配置的频点相同,一个小区的异频点
可以有多个。
请正确配置异频邻区天线数,不然会影响测量结果如果是
1T1R请将天线配置指示设置成FALSE,如果是2T2R请将其设置成为TRUE。
Step2:配置外部小区
ADDEUTRANE某
TERNALCELL:Mcc=\Mnc=\eNodeBId=06,CellId=12,DlEarfcn=6300,UlEarfc nCfgInd=NOT_CFG,PhyCellId=28,Tac=30;
注意:站内不用指定外部小区,站间需要先添加外部小区。
Step3:
配置邻区关系
ADDEUTRANINTERFREQNCELL:LocalCellId=0,Mcc=\eNodeBId=5012,Cel lId=28;
注意:邻区关系的添加有两种方式,上面是手动添加方式,另外一种
添加方式可以使用ANR算法自动完成邻区关系的添加。
Step4:配置异频
触发门限
MODINTERFREQHOGROUP:LocalCellId=0,InterFreqHoGroupId=0,
InterFreqHoA1ThdRrp=-85,InterFreqHoA2ThdRrp=-
89,InterFreqHoA4ThdRrp=-85;
注意:在异频切换的时候请正确配置A1,A2,A4事件的阈值,。
对于外
场测试性能部给出的参考值是:A1:RSRP:-105,RSRQ:-10A2:RSRP:-109,RSRQ:-12A4:RSRP:-105,RSRQ:-10
在实验室测试的时候,可以将能量适当增大进行测试,但是应遵循上
述的原则合理设置,其他事件迟滞和幅度迟滞等参数均可参考以前同频的
设置。
1.2.3优化方法
切换问题的类型根因等很多,在此很难一一赘述,本文主要讨论常见
的一些问题和现象。
1.2.3.1相关工具的使用和信息的获取
在问题分析中,我们会使用到一些工具,eNB侧主要是M2000信令跟踪及业务数据回顾工具,UE侧先以华为Probe为例,其他厂家终端有各自的分析工具,在这不赘述了。
常用的跟踪工具:
数据分析工具:
“切换测量控制”及“切换测量报告”消息的确认:
“切换命令”消息的确认:
用消息查看软件,打开UU接口“切换测量报告”消息后面的一条
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便可打开消息查看其详细内容,以UE侧跟踪的消息为例:
切换完成消息发送“小区”的确认:
切换完成消息是从哪个小区发上来的,在网络侧通过跟踪文件比较容易确认,在UE侧可用消息查看软件查看UE侧UU接口“切换测量报告”消息后面的第一条SytemInfomationBlockType1消息,便可打开消息查看其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