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物质科学(一)第19讲(精)
2016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物质科学(一)第25讲(精)
8g NaOH溶 液 中 溶 质 的 质 量 分 = 数 ×100% =20% 40 g 答:NaOH溶 液 中 溶 质 的 质 量 分 为 数20% 。
(4)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解: 设 与 H 2 SO 4 反 应 生 成 的 Na2 SO 4 质 量 为 z H 2 SO 4 2NaOH 2H2 O+Na2 SO 4 80 142 60 g ×20% z 80 60 g ×20% 142 z z 21.3 g 所得溶液中溶质 Na2 SO 4 质 量 21.3 g 14.2 g 35.5 g 答: 所 得 溶 液 中 溶 质 的 量 质 是35.5 g。
没有硫酸钾。
10. (2015绍兴34题10分)图甲中A是一种常见的酸,它能
与黑色固体B反应,B质量为8克,将NaOH的溶液渐渐
加入到C中,生成蓝色沉淀E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 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在D中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 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H2SO4 。 (1)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过滤 。 (2)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 (3)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 (3)设8克CuO完 全 反 应 后 生 成 的 CuSO4质 量 为 x CuO H 2SO 4 CuSO4 H 2O 80 8 g 160 x 80 8 g x 16 g 160 x
设 与CuSO4 反 应 的 NaOH质 量 为 y, 同 时 生 成 Na2 SO 4 质 量 为 a CuSO4 2NaOH y 160 16 g 160 16 g 80 y 142 a y 8g a 14.2 g
3. (2013绍兴27题9分)某兴趣小组用NaCl溶液、NaOH溶 液和稀H2SO4三种试剂,将含有Cu 2、Ba 2、Ag 和NO3﹣ 的混合液中的三种阳离子逐一除去,步骤如下(所加试
最新浙江新中考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二篇物质科学一阶段练习课件二解析课件ppt
6.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长为 L,质量分布均匀 的木板 M,右端与桌边相齐,在水平力 F 的作用下,沿直 线向右匀速离开桌边L。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 ()
A.M 对桌面的压强变小,压力不变 B.M 对桌面的压强不变,压力不变 C.M 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摩擦力不变 D.M 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摩擦力变小
浙江新中考2016中考科学一 轮复习第二篇物质科学一阶段
练习课件二解析
一、选择题 1.(2015·台州书生中学模拟)在一艘做匀速直线运动 的游轮上,某同学朝各个方向用相同的力进行立定跳远,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朝与游轮运动方向一致跳得最远 B.朝与游轮运动方向相反跳得最远 C.朝与游轮运动方向一致跳得最近 D.朝各个方向跳得都一样远 答案:D
可知,木块运动的距离 s=7.40 cm-2.00 cm=5.40 cm= 0.054 m,木块从 1 位置到 4 位置运动的平均速度:v=st=
0.054 0.06
sm= 0.9
1 g·V
2
物 = G- 3.5
N
②
①②联立组成方程组,解得G=8.0 N, V物=9×10-4 m3,
所以物体的密度为
ρ物=VG物g=9×10-4
8N m3×10
N/kg≈0.89×103
kg/m3,
则ρ物<ρ水,物体漂浮,F浮=G=8.0 N。故答案选C。
答案:C
二、填空题 11. (2015·泸 州 )如图所 示,一 木块在 水平面上 运动时 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 4 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 隔为 0.02 s。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选 填“匀速”或“变速”)。木块从 1 位置运动到 2 位置的距 离是 1.80cm。木块从 1 位置到 4 位置运动的速度为 0.9m/s。
2016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物质科学(一)第20讲(精)
C. 立即把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溶液会出现蓝色
D. 立即把变黑的铜丝插入酒精中,铜丝变回红色
【解析】铜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A正确;在
反应时,铜得到了氧,发生的是氧化反应,B错误;氧化铜 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溶液呈蓝色,C正 确;氧化铜能将乙醇氧化成乙醛,氧化铜自身被还原成 铜,故铜丝会变回红色,D正确。
【解析】(1)黑色固体变红色现象,说明发生了化学反
应,即氧化铜中的铜被碳还原出来,同时生成了二氧化
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根据质量守 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都没有改变,所以 X是H2O。
4. (2015嘉兴35题14分)在学习“金属的冶炼”时,某学 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 分数,实验所取氧化铜样品为10克。(所含杂质不参加反 应)
5. (2014绍兴15题4分)如图表示镁、铜与其氧化物的质
量关系,图线不重合的原因是( B ) A. 镁和铜的密度不同 B. 与等质量的镁和铜化合的氧 元素质量不同 C. 加热不充分,没有完全氧化 D. 实验的误差造成
【解析】镁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
点燃
2MgO,即48份质量的镁需要32份质量的氧气;铜和氧气
C正确;CoCl2中钴元素的质量分数
59 D错误。 100% 45.4% 59 35.5 2
,
3. (2015宁波13题3分)将红色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的外
焰上加热,铜丝表面变为黑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 红色铜丝表面变黑,是因为生成了氧化铜 B. 红色铜丝表面变黑,是因为铜发生了还原反应
还原(2分) 性,玻璃管 (1)该实验利用了一氧化碳的____________ 黑色固体变成红色(2分) 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1)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将金属氧化物 还原成金属单质,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
2016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物质科学(一)第14讲(精)
3. (2015杭州10题3分)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
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转化为CuSO4· 5H2O
)
A. 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是因为CuSO4遇H2O
B. 警用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 5 mL酒精和5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 10 mL,是因为混合过程中分子变小了 D. 不同种酸的化学性质有所不同,与 酸电离生成的阴离子不同有关
子核外电子数为117,中子数为174,相对原子质量为291,
元素名称Ununseptium,符号Uus。请模仿图甲,将该元 素对应信息编写到图乙中相应位置,“①”处应填( )
A. 291
B. 174
C. 117
D. 57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模仿图甲”,观察图甲信息,确
定图乙“①”处应填写新元素的原子序数,根据原子序数
命题点2
原子的结构(含原子结构的模型)
2. (2015温州3题4分)氚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氚原子含有1 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 是( )
【解析】 原子核 (1)原子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2)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
根据(1)原子结构,得出质子、中子、电子所处的位置, 根据(2)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得出电子的个数。 【答案】 A
A
√
无水硫酸铜粉末为白色,与水反应生成 CuSO4· 5H2O,CuSO4· 5H2O为蓝色晶体 缉毒犬能闻到毒品的气味,说明构成毒品的分子 是不断运动的 5 mL酒精和5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 mL,说明 分子间有间隔
B
√
C ×
D
√
不同的酸中含有的阴离子不同,所以其化学性质 】根据原子结构行星模型图可以看出,原子
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课件浙教版
⑹质子数少于核外电子数的微粒 O2- 、OH- 是 ; OH-、H2O、 O2-
16. 甲醛(化学式为CH2O)是室内装潢时的 主要污染物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E ) A. 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甲醛是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的 C. 甲醛分子由碳原子、氢气分子、氧 原子构成 D. 甲醛由一个碳元素、二个氢元素、一个 氧元素组成 E. 甲醛是由甲醛分子构成的
9. 一个铝原子中共有40个粒子,其中14个 粒子为不带电,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7 。
10.
16 18 8 O 和 8 O 表示的原子
(
C B
)
A. 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 C. 含有相同数目的电子
16 8O
B. 质子数不同 D. 质量相同
和
18 8O
互称为
(
)
A. 元素 C. 同素异形体
B. 同位素 D. 无法确定
科学总复习
第 二 部 分 化学部分
化学基本概念及理论
1.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 碘食盐”、“增铁酱油”、“高 钙 牛奶”、“高硒茶叶”、“含氟 牙 A 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铁、钙、 硒、氟应理解为 ( ) A. 元素 B. 单质
1. 物质的宏观组成
(纯净物是由元素组成的)
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
的一种微粒。 分子 表示方法: 化学式
相对质量:
化学变化中的最 定义: 小微粒。
原子 表示方法: 元素符号
相对质量: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
实心球 有籽西瓜 行星绕 日运动
电子云
1808年 道尔顿
1897年 汤姆生
1911年 卢瑟福
20世纪 20年代 以来
浙江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基础版)物质科学(二)化学部分知识点整(课件48张)
⑥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⑦紫黑的固体:高锰酸钾 ⑧银白色固体:铁、银、铝等金属 2.液体颜色 ①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含有铜离子) ②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含有铁离子) ③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④紫色溶液:石蕊试液 ⑤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含有亚铁离 子)
毒性。
无色、无味气体,极难溶 于水,密度小于空气。
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 的易挥发的液体,可与水
任意互溶。
白色固体,易吸水,有腐 蚀性。
红色固体,不溶于水。 黑色固体,不溶于水。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碳酸钠 碳酸钠晶体
碳酸氢钠 氯化钠 碳酸钙 硫酸铜 硫酸铜晶体 高锰酸钾
氯化银
硫酸钡
NaOH
Ca(OH)2
3.常见沉淀颜色 ①白色:碳酸钙、硫酸钡、碳酸钡、氯化银、氢氧化亚铁 ②红褐色:氢氧化铁 ③蓝色:氢氧化铜 4.火焰颜色: ①蓝紫色:S(氧气中) ②淡蓝色:H2、S(空气中) ③蓝色:CO、CH4
七、常见仪器的辨认
八、基本实验操作 (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①取用原则:“手不摸、嘴不尝、味扇闻”。 ②勤俭原则:未指明用量时,液体取1~2 mL,固体只 需盖满试管底部。 ③防污染原则:用剩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 便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容器中。 ④闻药品气味的方法。
碱与盐的反应 通式: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 Ca(OH)2+Na2CO3===CaCO3↓+2NaOH
盐与盐的反应 通式:盐+盐―→两种新盐 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NaCl+AgNO3===AgCl↓+NaNO3
其他反应 1.硝酸见光分解 4HNO3 4NO2↑+2H2O+O2↑ 2.氧化汞受热分解 2HgO 2Hg+O2↑ 3.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2NaHCO3 Na2CO3+H2O+CO2↑
2016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物质科学(一)第23讲(精)
命题点3 燃烧和缓慢氧化
2. (2014台州15题4分 )如图,烧杯中盛有80 ℃的热水,杯底 放有一小粒白磷,当将一支大试管迅速插入水中并罩住白
磷时,白磷立即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 B )
A.水 B.氧气 C.可燃物 D.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析】白磷的着火点是40 ℃,在热水中温度达到了 着火点,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分析,热水中的白磷已具 备了两个条件:可燃物和温度达到着火点,将一支大试 管迅速插入水中并罩住白磷时,白磷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立即燃烧起来,由此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着火点较低的油燃烧产生的热量 ,使小木棒温度较易达到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火点 _____。
【解析】小木棒燃烧端朝上,燃烧产生的热量不能对下 端的小木棒进行预热,温度达不到小木棒的着火点,所以 小木棒没有燃尽就熄灭;如果小木棒学(一)
第23讲 常见的化学反应
浙江2013~2015中考真题精选 命题点1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2.(2013台州7题4分)自来水中常含有次氯酸(HClO)。 次氯酸不稳定,易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变化过程可用如 图表示,该反应类型属于( C )
A. 化合反应 C. 分解反应
B.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题给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仅为一 种,生成物为两种,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特点。所 以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3. (2015台州22题4分) Fe + CuSO4
Cu + FeSO4 是湿法
炼铜的原理,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 置换 反应,根据化学 式,判断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是___ 铁 元素。 【解析】Fe + CuSO4
2016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物质科学(一)第24讲(精)
点燃
标
设
根据题意,设未知数
书 依据化 学方程 式进行 计算
正确书写有关反应的⑤ 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
写 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
是 ______
B
______ 是
由此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例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 探究。请回答:
(1)反应前,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那么, 发生 两种物质反应后,托盘天平的指针_______ (填“发生” 或“不发生”)偏转。 (2)你认为该同学的探究活动能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不能 。 ______
第二部分 物质科学(一)
第24讲 化学反应的应用
浙江2013~2015中考真题精选
命题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015年6次,2014年6 次,2013年8次) 3.(2015宁波8题4分)如图为甲生成乙和丙的反应示意 图,其中丙是呼吸作用产物之一,则( D )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甲是有机物 C. 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 g D. 乙由一种元素组成
命题点2 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关计算
1. (2013湖州7题3分)青铜是铜锡合金。我国古代金属锡
高温 的冶炼发生的反应主要是: 。 SnO2+2C ====Sn+2CO↑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
A. 青铜属于纯净物 B. 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C. 二氧化锡是氧化物
D. CO在反应中是还原剂
2016中考科学第二章物质科学知识梳理
第二章:物质科学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微粒和物质的变化1. 物质通常由分子、原子和离子三种微粒构成。
常见物质中,如H2、02、C02、CH4等是由分子构成的;各种金属如Fe、Cu等,一些非金属如C、Si等,以及所有的稀有气体如He、Ne、Ar等,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各种碱和盐,如NaOH、NaCl等,是由离子构成的。
2.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铁原子,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
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氯离子、钠离子。
3. 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即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一般来说,分子由原子构成,但分子不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比原子大。
4.现代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其中,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不带电,且正电荷总数中子负电荷总数,故原子不显电性。
所以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5.原子内部结构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 实心球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西瓜模型(汤姆生发现原子中有电子,带负电);卢瑟福原子模型(1 9 1 1年) 原子有核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的存在);波尔原子模型(1 9 1 3年) 核式结构模型和电子云分层模型(1927年—1935年)。
6.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如物质的三态变化、形状变化等。
在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如可燃物的燃烧、金属的生锈、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也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
7.物质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软硬、晶体的熔点、液体的沸点、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和溶解性等。
浙江省中考科学第一轮总复习 第二篇 物质科学(一)第18课时 浮力作业-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自然科学
浮力★1.(2015·某某)2015年3月19日,我国首次用水下机器人在南海3000 m深的海底插上国旗。
若不计海水密度的变化及水的阻力,机器人在下潜过程中()A.受到的重力逐渐减小B.受到海水的浮力逐渐减小C.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D.受到海水的压强逐渐增大第2题图2.(2014·某某)如图所示是中国航母“某某号”训练时舰载飞机飞行的图片。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飞机飞离航母后,航母始终漂浮,航母所受浮力的大小不变B.飞机飞行时能获得向上的压强差,是因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于机翼下方空气流速C.飞机在航母甲板上加速飞行时,受到平衡力D.飞机在起飞过程中,惯性将消失第3题图3.(2014·某某)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盛有不同的液体,现将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
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A.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大B.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C.甲容器中物块排开液体的重力较大D.乙容器中物块受到液体的浮力较大★4.(2015·某某)如图甲所示,烧杯里盛有6℃的水,小球在水中恰好悬浮。
经研究发现,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现在烧杯四周放上大量的冰块,在烧杯内水的温度下降到0℃的过程中,假设小球的体积始终不变,关于小球的浮沉情况判断正确的是()第4题图A.先下沉然后上浮 B.浮力变小,一直下沉C.先上浮然后下沉 D.浮力变大,一直上浮★5.(2015·东营)如图所示,相同的小球在盛有不同液体的容器中保持静止,四个容器中的液面到容器底的距离相同,则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大的是()第6题图6.(2014·某某)物块在空气中和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物块受到的浮力是1牛B.物块的体积是2×10-4米3C.物块的密度是3×103千克∕米3D.物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大★7.(2015·某某)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密度和体积都不同的盐水,将同一个小球先后放入杯中,当小球在盐水中静止时两杯中的液面相平,如图所示。
中考科学一轮复习 第二篇 物质科学(一)阶段练习课件二
【解析】图中标尺的最小刻度值为 0.2 g,则矿石的质
量 m=20 g+5 g+2 g=27 g,A 错误;矿石的体积 V=
40 cm3-30 cm3=10 cm3,B 错误;矿石的密度 ρ=mV =
阶段练习(二)
一、选择题 1.(2015·台州书生中学模拟)在一艘做匀速直线运动 的游轮上,某同学朝各个方向用相同的力进行立定跳远,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朝与游轮运动方向一致跳得最远 B.朝与游轮运动方向相反跳得最远 C.朝与游轮运动方向一致跳得最近 D.朝各个方向跳得都一样远 答案:D
B.图乙:向后喷气,气球前 进 ——说明力是维持物体 运动的原因
C. 图 丙:对 气球充 气, 小圆点 距离增 大 ——模拟宇 宙膨胀现象
D. 图 丁:左 球挤右 球, 两球都 变形了 ——说 明力的 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 B
10.如图所示,当吊在弹簧测力计下的物体浸在水中
的体积为物体体积的1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
答案:B
6.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长为 L,质量分布均匀 的木板 M,右端与桌边相齐,在水平力 F 的作用下,沿直 线向右匀速离开桌边L。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 ()
A.M 对桌面的压强变小,压力不变 B.M 对桌面的压强不变,压力不变 C.M 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摩擦力不变 D.M 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摩擦力变小
答案: B
4.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足球守门员戴有防滑手套 B.骑自行车的人刹车时用力捏闸 C.给自行车轴承中加润滑油 D.运动鞋的底部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中考科学总复习物质科学二阶段练习一初中九年级全册自然科学
知,C2H5OH:表示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且 1 个分子中含 2+5+1+1=9 个原子。
12/9/2【021答案】D
第七页,共三十九页。
6.(2016·湖州)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测量质量
B.滴加液体
12/9/2021 C.过滤泥浆水
D.点燃酒精灯
第八页,共三十九页。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知识。
12/9/2021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九页。
(1)由此得出分子所具有的性质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2)由上述实验现象也可以得出氨水和氨气的一些物理
性质:
A.不能溶于水
B.具有挥发性
C.易溶于水
氨水的物理性质是 B(填序号,下同),氨气的物理性质
是 C。
12/9/2021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九页。
【解析】(1)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由现象可 知氨水能由 B 烧杯到 A 烧杯,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2) 氨水能由 B 烧杯到 A 烧杯,说明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水挥 发出氨气,进入酚酞试液,溶于酚酞试液中的水中,形成 氨水,属于弱碱,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说明了氨气易溶 于水。
图 C 操作完全正确,故选 C。
【答案】C
12/9/2021
第九页,共三十九页。
7.(2016·台州书生中学二模)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 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
A.有机物:甲烷、乙醇、乙酸 B.复合肥料:尿素、硝酸钾、磷酸氢二铵 C.混合物:煤、石油、冰水共存物 D.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12/9/2021
第十九页,共三十九页。
【解析】(1)粗盐提纯的一般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 计算产率。(2)氢氧化钠可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和氯化钠,碳酸钠可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 钠,据此可写出其中任意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因所加 试剂过量,在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会存在少量的氢氧化钠 和碳酸钠,加入过量的盐酸与二者反应,从而除去它们, 最后通过蒸发结晶可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毛面比较粗糙,不易滑动;用排水法收集二 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较少而且收集到的气
体更纯。
3. (2013嘉兴31题6分)为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速度与什 么因素有关,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室 温下在六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A、B两种大理石各50克,然后 加入等量的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记录表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 5% 10% 15% 5% 10% 15% 分数 A A A B B B 大理石的种类
3. (2013衢州32题6分)某研究小组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 部分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利用图一实验验证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不
不支持燃烧 的性质。要让蜡烛自下而上熄 能燃烧、____________ 灭,选用图一中的____________ 装置更易成功。 乙
(2)利用图二所示装置验证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
A (1)试剂瓶中加入的水应是____________ 。 A.蒸馏水 B.自来水
(2)推动活塞时尽量缓慢,其目的是
使二氧化碳充分溶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当向水中注入CO2气体体积达到120毫升时,红色油 柱开始向上移动。实验表明在该条件下,1体积水中能 溶解____________ 体积的二氧化碳。 0.6
碳与氢氧化钙发生了化学反应。
4. (2013湖州33题3分)小李学习了二
氧化碳知识后,进行了二氧化碳气
体在水中溶解性的探究,其实验步 骤及装置如下: ①用大号针筒抽取200毫升二氧化 碳气体; ②试剂瓶中加入200毫升水(恰好加 满),塞紧双孔橡皮塞; ③连接大号针筒和试剂瓶,缓慢推
动活塞,将二氧化碳注入水中。
第二部分 物质科学
第19讲 二氧化碳
浙江2013~2015中考真题精选 命题点1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 (2015衢州33题7分)甲为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
体成分对比图。CO2含量变化真有这么大?
排水(或集气)法 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 (1)利用图乙所示_______________ 体,标上A;取一个同样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标上B。 将两根同样的小木条点燃后同时伸入A瓶和B瓶,A瓶 中的木条先熄灭。这个实验现象________( 选填“能” 不能 或“不能”)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更多
氢氧化钙反应。他们先关闭K1,打开K2,往导管中缓 缓通入600毫升二氧化碳,丙、丁容器中均无明显现象; 然后打开K1,关闭K2,继续往导管中通入二氧化碳, 观察到丁容器中出现浑浊(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大约能吸
收1体积二氧化碳)。根据以上现象,可以推断本实验中
二氧化碳____________ AC 。 A. 一定与氢氧化钙反应 C. 一定与氢氧化钠反应 B. 可能与氢氧化钙反应 D. 可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但是二氧化碳含量很低,100 mL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澄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灰水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极少,不会变浑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 根据图示可知:乙图是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 气体,将两根同样的小木条点燃后,同时伸入 A瓶和B瓶中, A瓶中的木条先熄灭,这个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呼出气体中二
(2)用大针筒将100 mL人体呼出气体压入20 mL澄清石 灰水中(如图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同样的方法将 100 mL空气压入另一瓶20 mL澄清石灰水中,请说出
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并解释原因: 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因为空气中虽然含有二氧化碳, _______________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 图一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
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而且它不燃烧,也不
支持燃烧。为确保蜡烛自下而上熄灭,倾倒二氧化碳时应 让它沿着烧杯壁流下。 (2)先关闭 K1,打开 K2,往导管中缓 缓通入600毫升二氧化碳,丙、丁容器中均无明显现象,说 明二氧化碳全部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又由于通常情况 下 1 体积水大约能吸收 1 体积二氧化碳,因此说明二氧化碳 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然后打开 K1 ,关闭 K2 ,继续往导管 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丁容器中出现浑浊,说明二氧化
是否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他们查阅资料得到:①排水集气法收集时,二氧化碳 在水中的溶解损失很小;②排空气集气法与排水集气 法的二氧化碳纯度比较如表所示:
收集的方法
排空气集气法 排水集气法
二氧化碳的纯度
71% 87.5%
他们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氧化碳能用排水法收集
120毫升 解二氧化碳的体积是 200毫升
=0.6 。
命题点2
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制取
2. (2015绍兴25题6分)因为“1升水中大约能溶解1升二氧
化碳”,所以我们常采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二氧化
碳。在集满二氧化碳时,玻璃片的 毛________(选填“毛” 或“光”)面应朝下盖上集气瓶。有同学质疑:因为发生 反应时排出气体的速度很快,二氧化碳与水接触的时间 很短,溶液的量可能不大。于是他们决定探究二氧化碳
【解析】(1) 本题探究了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为了避免 杂质影响实验,试剂瓶中加入的水应是蒸馏水。 (2) 为
了使二氧化碳充分溶解,推动活塞时应尽量缓慢。 (3)
当向水中注入二氧化碳气体体积达到 120毫升时,红色 油柱开始向上移动,说明 200 毫升水中最多能溶解 120 毫升二氧化碳,实验表明在该条件下,1体积水中能溶
氧化碳含量多,因为空气中的氮气也不支持燃烧。 (2) 向分
别装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并振 荡,装有空气的瓶中没有明显现象,装有呼出气体的瓶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空气中虽然含有二氧化碳,但
是二氧化碳的含量很低,100 mL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澄清石 灰水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极少,不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