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新初一分班语文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新初一分班语文试卷含答案
1.读拼音,把汉字写在括号内。

牪(1)我蹲在母亲身边,看着盆里róu ( )的衣服和zhàn( )开的泡沫,心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绝不允许她再dān ge( )。

牪(2)这时,从坚硬的bō li( )表盖里发出qīng cuì( )的声音,一会儿又传来xī shuài( )的歌唱,给沉寂的夜晚增添了一些乐趣。

2.下面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牪A.犬.牙(quǎn)凹.陷(āo)机杼.(zhòu)初旬.(xún)
牪B.蝈.蝈(ɡuō)和.面(huó)关押.(yā)默书簿.(bù)
牪C.缰.绳(jiānɡ)叛.乱(pàn)琼.结(qiónɡ)唾.沫(tuò)
牪D.榛.子(zhēn)木屐.(jī)蕲.水(qí)学弈.(yì)
3.下列词语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牪A.抽屉粗暴制度整理解放五湖四海
牪B.匪陡寄托偏避军阀收敛一涌而入
牪C.彻底严俊目标战据含糊喜出望外
牪D.书藉辟静魔鬼剧烈寄拖精兵减政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是:()
牪A.有些恐龙像他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

B.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一座稳稳矗立的小山。

牪C.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D.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牪A.李兰娟院士的家乡是浙江绍兴人。

牪B.根据武汉市的城市规划,到2020 年,武汉市主城区内的通道、休闲道以及自行车廊道总长度达850公里,将极大地方便市民们的生活。

牪C.长城、故宫博物院和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牪D.在武汉举办的世界军运会上,中国军团首次获得奖牌榜榜首第一名。

6.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是哪一项?()
牪A.姑娘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牪B.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牪C.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都完好无缺,令人叹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

牪D.“我读过你写的每一本书。

”母亲拉开书橱说:“你看,你写的书,一本也不少,都在这里。


7.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牪A.《朝花夕拾》——鲁迅——现代
牪B.《行路难》——李白——唐
牪C.《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宋
牪D.《红楼梦》——曹雪芹——明
8.下面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牪①花坛中间有十多种奇花异草。

牪②走进学校大门,迎面便是美丽的大花坛。

牪③花坛外圈摆着十几盆盛开的月季花,招人喜爱。

牪④这花坛有一米多高,有半间教室那么大。

牪⑤花坛最后面是两行高大的大丽花,绿叶茂盛,把花坛衬托得更美了。

牪A.④③①⑤②B.②③①⑤④C.②③①④⑤D.②④③①⑤
9.按要求写句子。

(1)牪、人们成群结队地拥向河岸,去迎接那两个乘敞篷车归来的孩子。

牪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牪、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牪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牪、仿照下面的例句写话。

牪例: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牪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运用学过的古诗文、名言警句填空。

(1)牪、“咏物诗”往往立意深远,表情达意含蓄。

李贺的《马诗》中,诗句“何当
_______,快走___________”饱含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悲叹。

____________在《石灰吟》中,通过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为人清白、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我还读过这样的咏物诗《__________》。

(2)牪、“春”一直以来是诗人笔下描绘的对象:唐代的韩愈看到京城的春雨和绿草,写下了“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对于悄然无声、默默奉献的春雨,杜甫则发出了“_______________,润物细无声”的赞叹;而王观则在“若到江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寄托对好友的美好祝愿。

(3)牪、中秋佳节,遥望天上的月亮,唐朝诗人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
_______________ ”这句诗让我们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我还知道类似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牪、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也不能铺张浪费,有句古话说得好:“常将有日思无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牪、“青出于蓝”是一个成语,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这个成语出自《荀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

(6)牪、《学弈》中描写其中一人“三心二意的学棋态度”的句子是“一人虽听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把语文应用到生活中去。

牪(1)某小学为帮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课堂,要在全校开展一次献爱心捐款、捐物、捐书活动。

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校园标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2)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牪上联:忆往昔沧桑岁月。

下联:________________
12.文言文阅读。

牪北人食菱①
牪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牪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牪【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12、“其人自护其短”中的“其人”指的是什么人?()
牪A.其他人B.北人C.问者D.北人和问者
13、文中的北人为什么要“并壳入口”?()
牪A.因为这样吃味道更好。

牪B.因为煮熟的菱角很烫,这样吃可以避免烫伤。

牪C.因为他不知道吃菱角需要去壳。

牪D.因为“并壳入口”的吃法是南方的风俗。

14、下面对短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牪A.菱角一般生长在南方。

牪B.菱角属于土产品。

牪C.菱角生长在前山和后山。

牪D.南方人吃菱角不需要去掉壳。

15、你觉得文中的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牪图书馆办证须知
牪办证:
牪年龄在16周岁及以上的中国公民与外籍人士持有效证件(身份证、军人证、护照等)牪均可办理读者证:未满16周岁的中国公民与外籍人士申办读者证需持户口薄或由其监护人持身份证办理。

牪办理步骤:
牪①读者凭有效证件领取申请表,按实际情况填写完整的个人资料(外地和外籍读者需填写住址及电话),并选择需要开通的读者证功能。

牪②一楼服务台、图书流动车服务站办理登记手续并交付办证费用,领取读者证。

牪读者证类型一览表
牪借阅类型
牪权限押金
牪C1级
牪可借各类图书、期刊、光盘,及享有“基本读者证”权限
牪总书价不超过100元,可借图书5册、期刊5册,并可借分馆图书2册50元
牪B1级
牪可借各类图书、期刊、光盘,及享有“基本读者证”权限
牪总书价不超过200元,可借图书5册、期刊5册,并可借分馆图书2册100元
牪B2级
牪可借各类图书、期刊、光盘,及享有“基本读者证”权限
牪总书价不超过400元,可借图书10册、期刊5册,并可借分馆图书2册200元
牪B3级
牪可借各类图书、期刊、光盘,及享有“基本读者证”权限
牪总书价不超过600元,可借图书15册、期刊5册,并可借分馆图书2册300元
牪基本读者证
牪可通过互联网使用本馆海量数字资源,浏览和下载专业资料;可使用本馆电子服务区资源(外网2小时,内网2小时,外网需18周岁以上方可使用);可使用本馆玩具图书馆免费
牪16、如果你独自前往该图书馆办理读者证,需要准备的有效证件是______,到图书馆或者______办理登记手续并缴费。

牪17、星期天,张老师去图书馆借阅光盘,他需要办理_____、_____、_____、_____读者证中的任意一种则可借阅。

牪18、如果你在阅览室挑选了10本书,总价超过400元,你需要办理______读者证才可以借阅。

牪19、33岁的美国公民琳达需持有效证件就可办理图书馆读者证,她只要办理了图书馆基本读者证就能使用外网和内网资源(是、不是)(请用“√”选择)。

如果你是该图书馆的志愿者,一位外籍人士向你咨询如何填写办证申请表,你会这样跟她介绍:。

1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牪公交车上
牪那是三月里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

牪因为是双休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在我旁边站着一位老人和他的女儿,听他们的对话,女儿是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的,正好跟我同路。

牪车来了,人们抢着上车。

我看到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费了好大劲儿,才把父亲扶上车。

牪车上早就人满为患,那父女俩只能站着。

这时一个姑娘突然站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来这里坐吧!”可那位老人却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那女儿也说父亲身体硬朗着呢,而且只有几站地,站一会儿就到了!
牪那个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让座的姑娘脸上流露出了笑意。

牪公交车开始加速,突然一个急刹车,我注意到,那位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

我不禁替他暗自庆幸:幸亏他坐下了,如果一直站着,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那位老人下车时,不忘向那位姑娘再次表示感谢。

我也下了车,拿出手机准备给朋友打电话,想问清他在哪个病室。

就这样,我才听到了下面这段对话:
牪“爸,伤口痛了吧?”
牪“一点点吧!”
牪“您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您还要坐!”
牪“你呀,人家小姑娘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所顾虑了……”
牪我终于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而是另有隐情。

我不禁又想起车上老人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那个姑娘的善良。

牪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牪20、这篇短文的题目没有表达出文章的主题,请你给短文换上一个更合适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

牪2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牪看望——( )痛楚——( )避免——( )
牪2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牪人满为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另有隐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23、结合短文,各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出人物的特点。

牪让座的姑娘: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24、文中哪句话可以表现出老人坐在座位上的痛苦?用“”画出来
牪25、“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这句话中第一个“善良”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第二个“善良”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

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___________。

15.选材构思表达。

牪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你一定经历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遇到过值得你感谢的人。

请你以“感谢”为题,写一篇习作。

写之前想一想选择什么样的材料能更好地表现“感谢”,再根据所选的内容,选择一种适合的表达方式,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注意内容具体,语言通顺,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揉绽耽搁玻璃清脆蟋蟀
牪【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牪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

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容易写错。

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绽”“耽”“蟀”的笔画、结构。

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A
解析:A
牪【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牪A.犬牙,quǎn yá;凹陷,āo xiàn;机杼,jī zhù;初旬,chū xún。

牪B.蝈蝈,guō guō;和面,huó miàn;关押,guān yā;默书簿,mò shū bù。

牪C.缰绳,jiāng shéng;叛乱,pàn luàn;琼结,qióng jié ;唾沫,tuò mo。

牪D.榛子,zhēn zi;木屐,mù jī;蕲水,qí shuǐ;学弈,xué yì。

3.D
解析:D
牪【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词语辨析。

牪A项词语全都正确。

牪B. 陡—徒避—僻涌—拥
牪C. 俊—峻据—踞
牪D. 藉—籍辟—僻拖—托减—简
4.A
解析:A
牪【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修辞的辨析,要注意结合不同修辞的特点分析。

牪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牪A项,“恐龙”和“他们的祖先”是同类事物,故不是比喻句,该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牪B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庄稼堆成垛”比作“小山”。

牪C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桃花水”比作“竖琴”。

牪D项,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牪结合“顽皮的雨滴”“跳舞”等内容,可知,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雨滴拟人化。

牪故选A。

5.B
解析:B
牪【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解答此类题型,最常用的办法是结构分析法,即找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再逐一查找它们是否有成分赘余或残缺、搭配不当等。

牪A.“的家乡”和“哪里人”语意重复,要删除其中一个。

牪B.正确
牪C.“武汉长江大桥”不是古迹,要删除。

牪D.“榜首”和“第一名”重复,要删除其中一个。

6.C
解析:C
牪【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

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然后根据各选项的句子分析标点符号是否使用正确。

牪A.“十七八岁”是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年龄,不能加顿号。

牪B.句中“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后面用逗号,表示一句话没说完。

作者在这里是表述自己的想法,并不是疑问句。

牪C.正确。

牪D.句中“母亲拉开一个书橱说”后用逗号。

两句引用的话中间的叙述用逗号,表示句中
的停顿。

7.D
解析:D
牪【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

牪A《朝花夕拾》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

牪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12部分组成。

《朝花夕拾》一书使得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分享鲁迅的“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牪B《行路难》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三首七言古诗。

牪全诗抒写了李白在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牪C《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

牪这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

牪D《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牪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8.D
解析:D
牪【解析】略
9.人们去迎接孩子。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就是真理。

勇气是开路的利刃。

没有勇气就没有开阔的大道,而没有大道就没有目标。

牪【详解】1.本题考查的是缩句,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

牪缩句步骤:
牪第一.弄懂句子的意思;
牪第二.标出应留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
牪第三.检查对错优劣。

找出“的”“地”“得”,把“的”“地”前面的修饰成分去掉,把“得”后面的补充部分去掉。

牪本句中主语是“人们”,谓语是“去迎接”,宾语是“孩子”。

(2)牪、这道题考查学生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
牪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

牪即: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就是真理。

(3)牪、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所仿写的句子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牪句式是……是……没有……就没有……而没有……就没有。

语言通顺即可,答案不唯一。

10.金络脑踏清秋于谦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竹石草色遥看近却无随风潜入夜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不知秋思落谁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莫把无时当有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牪【详解】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

牪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全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牪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全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牪咏物诗还有罗隐的《蜂》,王冕的《墨梅》等。

(2)牪、此题考查学生诗词的识记默写能力。

牪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全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牪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全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牪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出自宋代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全诗: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3)牪、此题考查学生诗词的识记默写能力。

牪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全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牪思念家乡亲人的诗词还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静夜思》等。

(4)牪、此题考查学生名言名句的识记。

牪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摘自《增广贤文·上集》意思是:过好日子的时候要居安思危,想想以前贫困的时候,不要等到真正过上穷日子的时候才只能去回想当年富足的风光。

(5)牪、此题考查学生名言名句的识记默写。

牪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摘自《荀子·劝学》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6)牪、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识记默写能力。

牪原段: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11.献上一片爱心,托起一片希望;捐出一本图书,送去一片阳光;捐出一件衣物,送去一份温暖等。

看今朝锦绣江山
牪【详解】(1)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宣传标语的基本要求:达到宣传鼓动目的,标语口号用通俗的话语诠释重要的观念,传递最新的信息,语言简洁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情达意准确。

宣传标语的格式:句式整齐,修辞鲜明,灵活使用明喻、暗喻、比拟、对偶、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

解答时,要关联主题,拟写标语时涉及爱心捐款、捐物、捐书。

牪(2)此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掌握。

牪对联特点:
(1)牪、字数相等。

这是对联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联形式工整的前提。

(2)牪、断句一致,词性相对。

即上联的一个字对应下联的一个字,上联的一个词对应下联的一个词,上联的一个短语对应下联的一个短语。

同时对应位置上的字词应具有相同的词性。

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等。

(3)牪、语义相关。

上下联所表达的含义要相互关联,上下联内容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义。

(4)牪、仄起平落,平仄相合。

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用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用平声。

除此以外,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字要尽可能平仄相反,使得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优美动听。

12.B
解析:12、B
13、C
14、A
15、文中的北人不懂装懂,还强词夺理,是一个可笑的人。

牪【分析】译文: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

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

”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

”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13.C
解析:牪16、户口簿一级服务台
牪17、 C1级 B1级 B2级 B3级
牪18、B3级
牪19、护照是您好,您需要按照实际情况填写您完整的个人资料,因为您是外籍人士,还需填写个人的主旨及电话,然后选择您需要开通的读者证功能即可。

牪【分析】
牪16、本题考查了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牪结合办证内容可知:如果你独自前往该图书馆办理读者证,需要准备的有效证件是户口簿,到图书馆一楼服务台或者图书流动车服务站办理登记手续并缴费。

牪17、本题考查了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牪结合读者证类型一览表可知,星期天,张老师去图书馆借阅光盘,他需要办理C1级、B1级、B2级、B3级读者证中的任意一种则可借阅;如果张老师在阅览室挑选了10本书,总价超过400元,他需要办理B3级读者证才可以借阅。

牪18、本题考查了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牪如果张老师在阅览室挑选了10本书,总价超过00元,他需要办理B3级读者证才可以借阅。

牪19、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牪根据文段中的办证内容“年龄在16周岁及以上的中国公民与外籍人士持有效证件(身份证、军人证、护照等)均可办理读者证:未满16周岁的中国公民与外籍人士申办读者证需持户口薄或由其监护人持身份证办理。

”可以得出她办理读者证的说法正确。

牪本题考查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结合对文本的理解组织语言。

符合题干的要求,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14.牪20、成全善良
牪21、探望痛苦杜绝
牪22、文中指公交车上的人特别多。

有别的原因或苦衷,不便于说出来。

牪23、尊老爱幼与
解析:牪20、成全善良
牪21、探望痛苦杜绝
牪22、文中指公交车上的人特别多。

有别的原因或苦衷,不便于说出来。

牪23、尊老爱幼与人为善
牪24、那位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

牪25、姑娘给老人让座老人接受让座,以鼓励善举点明中心
牪【解析】
牪20、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

此篇文章主要叙述了一个老人和他的女儿在公交车上发生的一件事,老人明明臀部有伤口,却为了成全一个姑娘善良的让座行为强忍疼痛。

要表达的主题在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也有体现“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所以可以拟题为:成全善良。

牪2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牪看望:到长辈或亲友等处问候。

牪痛楚:悲痛;苦楚。

牪避免: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防止。

牪22、考查解释词语,可以先解释词语中的关键字,再解释整个词语。

人满为患中“患”的意思是:灾祸。

另有隐情中“隐”的意思是:隐藏,不出现的。

牪23、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从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分析。

故事中让座的小姑娘看到老人,便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他,体现了她尊老爱幼(其中“尊老”指的是尊敬长辈,“爱幼”即爱护晚辈;形容人的品德良好。

)的传统美德。

而故事中的老人宁可自己忍耐疼痛,也要成全小姑娘的善良,是一个与人为善(意思是指赞成人学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