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歌音乐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茶歌音乐教案
【篇一:采茶舞曲,教案】
篇一:《采茶舞曲》音乐教案
《采茶舞曲》教学设计
柳林五小:
【教学内容】
欣赏浙江民歌《采茶舞曲》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本课“水乡”这一特定的环境,引导学生感受江南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唤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激情;
二、知识技能方面:
1、通过对比聆听,分辨出《采茶舞曲》这首歌曲采用了越剧的音调;
2、分析歌曲中两部分在描写内容的不同以及情绪上的对比,从歌曲
的创作手法上分析歌曲两部分情绪不同的原因;
3、通过听、辨、唱,使学生简单了解方言对形成歌曲风格的作用;
4、学会采茶时的基本动作,在学习“采茶舞”的过程中,感受采茶姑
娘的辛勤劳动,表现采茶姑娘采茶时的愉快情绪。

5、感受聆听不同演唱方法的采茶歌以及不同表现形式的《采茶舞曲》。

三、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辨、想、说、唱、动等多种形式,从不同层次与角度,让
学生来欣赏《采茶舞曲》,去感受江南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材分析】
《采茶舞曲》这首歌曲原系越剧《雨前曲》中舞蹈《采茶舞》的声
乐部分。

作者周大风曾经在浙江茶区劳动和生活过,他以流行于我
国浙江、上海等南方地区的越剧音调为创作素材,使歌曲富有浓厚
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全曲旋律清新优美,节奏活泼明快,具有
鲜明的舞曲风格和特点。

歌曲由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含四个乐句,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明
媚春光;从“插秧插得喜洋洋”起是第二部分,前8小节描绘了茶农
灵巧勤快的采茶动作,随后
音调上扬,抒发了茶农的劳动热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江南音乐风格的特点以及方言对形成歌曲风
格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课前播放江南风

与生交流:“同学们知道这是哪的风景吗?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这
就是我国江南一带的风景。

从这段录象上我们可以看到,江南的水
特别多,因此,江南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被称为“水乡”,是一
个风景秀美的好地方。

2、师生问好交流
二、欣赏《采茶舞曲》
1、导入:
①聆听越剧
了一段江南地区的戏曲,请同学们来听一听。

(播放〈十八相送〉)②简介越剧
师:“你知道我们刚才所听到的这段戏曲是什么剧种啊?对,我们所
听到的那段戏曲是流行于我国江南地区的—越剧。

那你觉得这段越
剧给你的感受怎样的?(生自由说)越剧给我们的感觉的确是柔美、流畅、婉转动听的。

③聆听分辨
师:“好多地方的民歌都采用了戏曲的音调,下面我就要考考同学们,请听下面两首歌曲,你能分辨出哪一首歌曲采用了越剧的音调吗?
a讨论
师:“你觉得是哪一首歌曲采用了越剧的音调?(采茶舞曲)同学们
都觉得是吗?恩,同学们的分辨能力很强啊!那你为什么觉得是
〈采茶舞曲〉采用了越剧的音调呢?(引导学生分析出《采茶舞曲》给我们的感觉和越剧一样,都是那么的柔美、流畅、婉转动听的,
所以是《采茶舞曲》采用了越剧的音调。


b导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具有越剧风格的〈采茶舞曲〉。

2、二次聆听
①感受想象歌曲所表现的情景画面
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曲,从歌曲中你仿佛都能看到怎样的
画面呢?②说说看到的画面,并学做采茶动作,了解简单的茶文化
以及歌曲表现的内容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是丰富!很多同学都看到了茶农采茶的劳
动场景。

那同学们,你能模仿一下茶农采茶的动作吗?谁能来做一下?我们用舞蹈动作来表现时,要把动作美观一些,夸张一些,请
同学们来看田老师来做一下(师做:手心朝上,大拇指和中指采,
翻一下手腕表示把采下的茶放到竹筐里)你能跟我一起做吗?(师
带着生做上下左右采),同学们的采的可真认真啊!快把你采的茶
叶放下吧。

刚才我们一起模仿了茶农采茶的动作,茶农采下茶,经
过加工、制作就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喝的茶了。

说到茶,我国可
是茶的故乡,篇二:采茶舞曲教案及反思
课题名称:《采茶舞曲》及教学反思
授课人:陈碎云
授课年段班级:初一年四班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圆润而又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2、了解《采茶舞曲》与越剧及浙江民歌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学唱和体验歌曲,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了解我国的茶文化,感受舞曲欢快的情绪,体会越剧的优美唱腔。

教学方法
讲解法、视听结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材分析
《采茶舞曲》作于1958年春,这首歌原为越剧现代戏《雨前曲》
的主题歌。

后来根据这首歌又创作了歌舞曲《》,因而得以广泛传唱,此曲糅进了越剧唱腔的音调,流畅而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茶文化)
在上课之前我让大家猜一个谜语:生在山中,一色相同,泡在水里,有绿有红。

同学们:茶已成为我们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必须品,饮茶已是我们生
活中的一项习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茶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与丝
绸、瓷器一起成为重要的出口资源。

茶叶的作用:兴奋作用、减肥
作用、抗菌等。

我国的十大名茶:西湖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君山银针、六安
瓜片、黄山毛峰、祁门红茶、都匀毛尖、铁观音、武夷岩茶。

二、组织教学:
1、聆听歌曲,思考:
(1)从歌词提示中,大家想象一下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面?
(2)歌曲旋律性强不强?所唱的内容是什么?
(3)这首歌曲在演唱方面有何特点?与我国何种戏曲种类唱腔相似?(4)乐曲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2、学唱歌曲:
(1)视唱歌谱。

(2)加入歌词唱。

(3)男女对唱。

(4)模仿用方言来演唱歌曲。

3、讨论:用普通话唱和用方言唱哪一种更能表现出歌曲的风格特色?
三、再创作:
做一做采茶的动作,在音乐的伴奏中做出“采茶”的舞蹈律动。

四、探究与拓展:
1、了解越剧。

中国传统戏曲形式。

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地。


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

越剧演员初由男班演出,后改男女混合班或全
部女班。

2、欣赏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五、小结:
茶是中华民族最为崇尚的传统饮料,也可谓是“国饮”,今天我们不
仅了解了丰富的中国茶文化,还感受到了中国民歌中茶的魅力。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细细品位生活的点点滴滴。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谜语的导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再通过了解中国的
茶文化,使课堂内容变得丰富起来,在组织教学的环节,通过聆听
思考,了解歌曲的特点、情绪,使学生了解民歌与戏曲的关系,从
而更深一步的了解中国文化,在学生唱熟歌曲之后,要求学生试着
用方言的形式演唱歌曲,从而体会普通话和方言哪一种更能表现歌曲的风格特点。

再创作的教学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非常大方的将自己的优美舞姿呈现给大家,同时也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鲁迅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民族音乐,在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激发民族自豪感,从而喜爱民族音乐,在下节课,我将带领学生继续探索中国民歌的魅力。

篇三:采茶舞曲教案
教学目标:采茶舞曲
1、知识目标:通过道茶、品茶、咏茶三个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通过聆听茶歌,体会民歌中山歌、小调的特点及地域性
2、技能目标:通过用方言对歌曲《采茶舞曲》的重新演绎,让学生了解方言对民歌风格
形成的作用,提高其演唱兴趣。

3、情感目标:感受江南民歌艺术的魅力,以唤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激情教学难点:1、茶道表演 2、方言的念唱
教具:1、教室的布置(茶座式)2、茶具 3、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
导入a、上课前,我先考考大家,请大家分析一下所播放的电影片段的片名是什么?片中人物在做什么?
(播放电影《刘三姐》姑娘们茶山采茶对歌片段)
b、很好,“茶山”、“采茶”、“茶歌”都离不了一个“茶”字,这也正是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

(切入标题)a、《刘三姐》
采茶、对歌了解各地名茶及相关茶文化
第一环节——道茶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茶的故乡,在外国人眼里,china与tea(茶)是同义的。

说到中国人与茶的渊源,我们不得不提到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几千年前“神农尝百草,遇七十二毒,得茶以解之”。

“神农尝百草”,无意品出了茶的妙趣。

从此,中国人与喝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a、下面咱们来瞧瞧咱北京人爱喝的是什么茶?
(播放《门前情思大碗茶》)
师简介北京大碗茶及风土人情,并引出下面的问题。

b、我国各地又有哪些名茶呢?
老师总结并将代表性的名茶列举,如安溪的铁观音、武夷山的大红袍、黄山毛尖等并顺带解说“大红袍”的来历与特点。

a、大碗茶
学生对风土人情的描述
b、学生列举
第二环节——品茶
a、看来大家平日里还积累了不少的有关茶的知识,不知道你们看过茶道表演吗?
b、谁能说一说茶道表演一般有几道工序?并有哪些要求?
老师通过播放录象资料,让学生观察、并介绍茶具及乌龙茶冲泡步骤:
一、备器候用二、倾茶三、浇水洁具四、投茶五、洗茶六、冲泡七、斟茶八、品茶九、斟二杯茶。

乌龙茶的冲、泡、饮很讲究技巧。

又称“工夫茶”
第三环节——咏茶
品味了这么酣醇的茶水,我们是不是该饮“茶”思源,感受一下采茶的乐趣呢?播放歌曲《采茶舞曲》
提出问题
a、从歌词提示中,大家想象一下该是一幅怎么的图景?(概况性的解说)
b、歌曲旋律性强不强?所唱的内容是什么?
劳作过程中为抒发情感,减轻劳动强度,劳动者最直接的一种表露方式就是唱山歌。

采茶相对来说体力消耗较轻。

所以歌唱起来旋律性较强,多以赞美家乡及歌颂生活为主。

而且各产茶地都会流传自己的茶歌,具有丰富的地方特色。

我们书本中《采茶舞曲》就是赞美西湖景美、人美、茶香的一首好歌。

c、我们刚才所提到的茶歌具有地域性,这首《采茶舞曲》是如何体现的?
d、是用哪一带方言演唱?与我国何种戏曲种类唱腔相似?
e、歌词内容分几部分?分别为什么?
这首《采茶舞曲》根据越剧现代戏《雨前曲》改编的,是用江浙一带的方言演唱,揉进
了越剧唱腔,流畅而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特色。

我们福建也是一块人杰地灵的宝地,也可谓是茶乡了。

我们知道了方言对歌曲风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我们用福建的方言来替代它,这首茶歌的风格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f、歌曲风格是否因着方言演唱而改变呢?
好,那我们还是用原汁原味的江浙一带的方言来演唱本曲。

a、西湖
景美、人秀、茶香、 b、旋律性强、赞美生活。

c、用方言演唱,戏曲唱腔,音调富于浓郁江南特点。

d、江浙一带方言。

e、歌曲内容分两部分,前四句歌词旨赞美江南秀美,茶乡新气象。

后六句表现采茶姑娘的劳动景象。

学生试用各自地方方言演唱《采茶舞曲》前半部分。

f、是导出民歌的起源及茶歌的内容。

引出各地民歌所具有的地域性及方言对民歌风格形成的作用。

提高演唱兴趣,巩固前面所提知识点。

小结:茶是中华民族最为崇尚的传统饮料,也可谓是“国饮”。

今天,我们通过道茶、品茶、咏茶,这个三个步骤,不仅了解了丰富中国
茶文化,还感受到了中国民歌中茶的魅力,正如我们的标题所说“茶
香阵阵,歌不停”我们应感激茶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乐趣,我希望大
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细细品味生活的点点滴滴与甜美香浓。

篇四:《采茶舞曲》教学设计
《采茶舞曲》教学设计
课型:综合课
授课年级:七年级
执教:宁波万里国际学校郭映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体会民歌中茶歌的特点及地域色彩。

2、技能目标:用越剧唱腔演唱《采茶舞曲》前四句,试用各地方言
重新演绎。

3、情感目标:感受江南茶歌独特的韵味,详细了解本土音乐家周大风,激发学生热爱民歌、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感受江南茶歌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用越剧唱腔和方言演唱《采茶舞曲》前四句。

四、教具:
1、自制多媒体课件;
2、《采茶舞曲》歌谱;
3、各种茶叶;烧茶、泡茶器具等五:教材分析:
①歌曲介绍:《采茶舞曲》1958年5月诞生于的浙江泰顺,随后
作者将其发展创作了一部九场的大型越剧《雨前曲》,用江浙方言
演唱,揉进了越剧唱腔,流畅而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特色。

1983
年被推荐为“亚太地区音乐教材”。

这是中国历代茶歌得到的最高荣誉,在全世界有60多种唱片发行,倾倒了无数的中外听众。

歌曲分
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四句优美婉转,细腻轻巧,后六句音乐跳
动活泼、清新明快,动作感较强。

第二部分:分两小段,音乐与第
一部分形成对比,情绪更加舒展、柔美。

好像看到了茶乡西湖秀美
的景色和人们劳动的情景;感受到了他们愉快的心情。

②作者周大风:生于1923年2月,音乐理论家、教育家、作曲家,宁波人。

15岁开始音乐教育工作,他创作的《国际反侵略进行曲》
被国际反侵略协会定为会歌。

1982年创办《中小学音乐教育》刊物,发表了大量的音乐教育研究文章,有专著近30本,还发明、制作了
很多机器和乐器。

他只读过七年书,自学成学识渊博的一代名家。

③演唱者吕薇:杭州人,
【篇二:《少先队员采茶歌》教案】
《少先队员采茶歌》
教学内容
唱歌《少先队员采茶歌》。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的旋律,并能创编舞蹈动作。

2、能用纯净、甜美的歌声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表现少先队员
采茶时的欢快心情。

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

教学难点
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方法
听唱法、以词带曲法、按节奏朗读歌词、识谱视唱、情境导入法。

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范唱带、谱例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纸茶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音乐问好!( 感受音乐课堂的魅力)
2、发声训练游戏。

(强调坐姿,安定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复习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

二、情景导入
1、展示课件播放南方采茶画面,让学生看画面,融入情景之中,体
会采茶的乐趣。

(上节课我们在《林中的鸟声》内容学习中,感受
了人们与自然界的动物们和谐发展的愉快的心情。

今天老师带大家
到美丽的江南水乡走一走,看看那里美丽的景色,了解江南特定的
文化及音乐特点。


2、教师提问
同学们,看着画面的人们在采茶是不是很享受那种茶香飘飘的氛围啊!那同学们想不想也和他们一起享受采茶的过程啊?
3、身体感知
教师取出“纸茶叶”请学生上前模仿采茶。

4、弹奏“采哟采哟”歌词音乐:学生在乐曲声中做采茶动作。

(舞蹈化、体现美育与合作创编。


三、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调式风格,体会江南歌曲的风格特点。

(思考: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
教材简析:
《采茶歌》是我国南方的一种歌舞体裁,表演形式一般为一男一女,或一男两女,后发展为数人或数十人的集体舞。

表演内容多为种茶、采茶的过程,体裁形式多为小调。

《少先队员采茶歌》以新的创作
手法表现少先队员采茶的过程和欢快的心情。

歌曲为两段体,羽调式。

2、复听歌曲:生谈自己的感受。

(你感觉到少先队员采茶时的心情怎样?)
3、再听歌曲:学生心里默唱。

4、学习歌曲的旋律:
(1)教师教唱一遍歌谱,学生小声随琴哼唱旋律。

(2)学生齐唱旋律。

5、按节奏读歌词,学生添加歌词演唱。

6、教师弹奏旋律,生齐唱歌曲。

四、歌曲处理
1、第一小节:“茶树青青”要具有弹跳性,学生试唱。

2、有圆滑线的地方,要唱得连贯、柔和、跳跃。

3、附点音符的时值要唱足。

4、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按顿音唱法演唱,要唱得短促、有均匀的节奏感,好像是有节奏的采茶动作一样。

5、学生按刚才的要求试唱,随教师的伴奏完整的演唱歌曲。

五、拓展
1、创编采茶动作,并表演。

2、生自由创编,教师参与表演。

3、师生随录音边唱边表演。

六、下课礼式
师生音乐再见!
【篇三:少先队员采茶歌教学设计】
少先队员采茶歌
一:导入歌曲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唱一首非常有意思的歌曲,不过在唱这首歌曲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来模仿一个动作。

2:师示范,生猜。

师:同学们猜对了,这是采茶时的动作(生一起模仿),如果把它编成舞蹈的话,我们可以做的在夸张一点(师示范,生模仿)。

3:今天我们要唱的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少先队员采茶歌》二:欣赏歌曲,分析歌曲
1:播放课件(背景音乐为少先队员采茶歌),体会人们采茶时的心情。

师:从图片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在采茶的时候心情是什么样子的?生:欢快,喜悦。

2:我们先来看一下这首歌的一段歌词:
2/4
采哟采哟采哟采哟采哟采哟采哟采哟
3:配上刚才的动作,带着喜悦的心情,读一下这一段歌词。

4:节奏型练习。

5:看着歌谱欣赏歌曲。

(1)这一句的旋律谁能记下来,并且模唱出来。

(2)概括这首歌的主要内容。

(少先队员采茶时的情景,他们当时的心情是非常高兴的,体现了他们热爱劳动,热爱茶园,热爱家乡的感情)。

(3)这首歌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描写的是什么?
下面,让我们带着愉悦的心情学唱这首歌曲吧!
三:学唱歌曲
1、齐读歌词,找出能表现采茶时快乐场景的语句。

(如:迎着……追着……轻轻采茶……悄悄迈步……)
2、师领唱第一段歌词。

注意:叶、般的唱法以及八分休止符、附点音符的唱法。

3、学生试唱。

4、师指导,生试唱第二段歌词。

5、生集体唱,老师相机纠错。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歌中少先队员们是如何的热
爱劳动,热爱自己家乡的茶园,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热爱劳动,热爱我们家乡的果园。

五、拓展延伸
歌中少先队员们通过歌声表达了他们对劳动、对家乡茶园、对生活
的热爱,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也布置一道作业,下去之后模仿这首歌曲,也为我们的果园改写一首歌曲,表达一下我们对劳动、对家乡
果园、对生活的热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