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红笺小字原文翻译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平乐·红笺小字原文|翻译|习题
《清平乐·红笺小字》这是一首念远怀人的爱情词,是晏殊“艳情”词的代表作之一。
词中运用了一些传统文化意象和相关典故,深情含蓄,音韵悠长。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平乐·红笺小字的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清平乐·红笺小字》原文
宋代:晏殊
红笺小字。
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
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
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精美的红格信笺写满密密小字,说的都是我平生对你的爱慕之情。
鸿雁飞翔云端且鱼儿游戏水里,这番满腹惆怅的情意难以传寄。
在斜阳里我独自一人倚着西楼,遥远的群山恰好正对窗上帘钩。
桃花般的人面不知到何处去了,唯有碧波绿水依旧向东方流去。
注释
①红笺(从竹,戋( jiān)声):红色的质地很好纸片或者条。
供题诗、写信等用的(质量较高的)小幅纸张。
如:笺管(纸和笔);笺幅(笺纸,信笺);笺咏(在笺纸上题咏诗词)古时用以题咏或写书信。
②平生意:这里是写的平生相慕相爱之意
③鸿雁:在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鸭科鸟(鸿雁)可以传递书信。
也作书信的代称。
“鸿雁传书”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传说,因为鸿雁属定期迁徙的候鸟,信守时间,成群聚集,组织性强。
古人当时的通信手段较落后,渴望能够通过这种“仁义礼智信”俱备的候鸟传递书信,沟通信息。
④斜阳:傍晚西斜的太阳。
唐赵嘏《东望》诗:“斜阳映阁山当寺,微绿含风月满川。
” 元·彭芳远《满江红》词:“牛背斜阳添别恨,鸾胶秋月续琴心。
” 清·黄遵宪《养疴杂诗》:“竹外斜阳半灭明,卷帘欹枕看新晴。
” 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 昆明这都市,罩着
淡黄的斜阳。
”
⑤惆怅:失意,伤感。
惆怅就是因为心中郁闷而不知道该干什么,忧伤和悲哀是表示的一种心理状态,而惆怅是强调一种迷茫,不知所措的感觉。
练习题
一
1.分析上片中意象“鸿雁”“鱼”的作用。
(5分)
2.下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6分)
参考答案
1.古人认为“鸿雁”“鱼”可以作为信使,代人传递书信沟通信息。
(2分)可主人公用精美的红纸,密密麻麻地写满平生相慕之意,想借信使传达情义时,却因‘‘鸿雁’’在云中,“鱼”在水中无法驱遣,把主人公的惆怅表现得更突出。
(3分)
2.这是一幅日暮登楼独望图。
(1分)红日偏西,绿水流淌,独上西楼,孤影眺望,远山却遮住视线,不见相思之人的方向。
天地开阔,人更显得孤单。
(2分)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表现手法。
(1分)象征了两情相对而遥相隔阻,惆怅难言。
末两句以景结情,用“绿波”“东流”象征别离的惆怅和感情的悠长。
以抒情之笔写景,点出相思之情,颇具情韵。
(2分)
二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词以红笺、斜阳、遥山、帘钩、绿水等物象,营造出一个充满离愁别恨的意境,语淡情深,闲雅从容,感人肺腑。
B.词的上阕说自己诉说情事、相思的书信“难寄”而惆怅万端,押仄韵与这种悲慨之情相吻合。
C.“鸿雁在云鱼在水”句用典,使难寄惆怅之情更显蕴藉风致。
“雁足传书”出自《汉书·苏武传》,“鱼传尺素”见于古诗《饮马长城窟行》。
D.下阕中“远山恰对帘钩”句有两情相对而遥相阻隔的意味,有象征意义。
(2)词的下阕借景抒情,以景结情,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1)B
(2)词中“斜阳”“遥山”“帘钩”“绿波”等相对静止的景物,蕴含着词人怀远人而人不知何处的情感。
(2分)“斜阳”两句借景抒情,斜阳下,独倚孤楼,孤对遥山,遥山兀立,以远山为伴,倍感凄凉,缺少“那人”的寂寞弥漫于开阔的空间。
(1分)“人面不知何处”,曾照倩影的绿波依旧东流,和着绵远的惆怅、悠长的相思。
后两句以景结情,淡远舒缓的景中,翻滚的是别离后惆怅的波澜。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