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孙立权语文教育札记》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孙立权语文教育札记》有感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孙立权老师,是我崇敬的名师。
他提出的语文的言语文化观、语文教育发展的三阶段说、表现性教学与再现性教学、教学性备课与非教学性备课、以及深度语文的概念、滋养为主外输为辅的教师发展理念、让理性以感性呈现的教学主张,均切中当今教育主张且很富有创见。
怀着对偶像名师的敬仰之情,闲暇之余,拜读了权师的《孙立权语文教育札记》,它如缕缕清风,汩汩甘泉,让我领略到语文教育的大花坛中花香四溢、硕果累累。
这本书以传统的札记体形式写成,分为泛论语文教育、阅读与写作、读书心得、教育随笔四章。
该书不是一时一地完成的,而是用了25年积累而成,是孙立权老师从事语文教育25年的心血结晶,闪烁着语文教育与人生的智慧。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维度谈本书的阅读感悟。
一、新视角下的语文教学
作为一名资历尚浅的年轻语文教师,提到“语文教学”,脑海中尽是“语文基础知识”“国学、传统文化”“名师趣味教学”等词汇。
通过阅读《孙立权语文教育札记》,我从新的视角重读语文教学,越读越明晰,越读越豁然。
权师在该书中谈到语文教学更接近表现性艺术,对此,我非常赞同。
和数理化学科的“再现性教学”相比,语文教学体现为“表现性教学”,这种表现性教学不仅尊重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主张,从某个角度也创新了语文课堂形式。
当一名年轻教师能意识到这一点,必然
会重塑语文课堂。
如语文教学中有一类教学文体为散文,其特点就是形散而神聚,顾名思义,文章结构可以零散,但中心思想必须明确集中。
以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为例,它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
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
以往的教学我会采用落实基础知识、梳理文章结构、把握人物形象等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概括文章中心,通过阅读该书,我明白,语文教学不能过于刻板,应该有所创新,应该注重通过教师的表现引导学生的表现。
这种表现不是课堂的哗众取宠,而是充分发挥了语文教学即为“表现性教学”的特点。
了解了语文教学中的“表现性教学”这一特点,对于《背影》这
篇文章的教学就可以采取教师通过出示文章写作背景,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等表现性形式完成对本文主题“父子情深”的感悟。
以点带线,以线成面,初中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篇课文可以采取这种教学模式,尤其是对于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更是适用。
权师在该书中对语文教学的思考不仅体现为“表现性教学”,他
提倡的语文教学的“三境界”、语文教育是闲适教育等观点更是让我从新的视角看到了语文教育的广度与深度。
二、语文课堂的重塑
权师在该书中把语文课分为四种,其实也是四等,从高到低排列:既好看又有用,不好看但有用,虽好看但无用,既不好看又没有用。
不好看,学生就不爱学;没有用,就等于误人子弟。
好看与有用兼得,才是最佳境界,二者不可得兼时,舍好看而求有用者也。
读到这里,想到自己的语文课堂,总有些让人失望,很多时候会抱怨学生不听课,为什么学生轻视语文?从“行有不得者反求诸己”的角度来看,权师认为是因为许多语文课既不好看也没有用,而不好看没有用的深层原因是缺少深度与美感。
语文课早已不是知识灌输的地方,而应该重塑语文课堂,使之成为好看的知识的殿堂。
当然凡事皆有度,语文课堂不能过分追求好看,而忽略了其自身
的传播学问的作用。
谈到这里,反观自身,每次上公开课时,为了追求语文课堂的好看,不惜利用课堂时间播放教学音频、视频。
或许这样做,的确有博听课教师眼球的效果,但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看,确有不当之处。
语文课堂45分钟,时间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合理利用,不能摆花架子,要让学生学有所获。
语文课堂的好看可以创新课堂形式,针对授课内容的不同,采取
不同的教学模式。
如小组讨论汇报、学生代表上台讲课后教师点评、分角色朗读、情景剧等多种形式使语文课堂丰富多彩,真正做到语文课堂的好看。
语文课堂的有用,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主要体现为对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作业设置的有效性。
这里谈到的有效性是指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有效性设计应该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还课堂于学生。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能有所得,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优化语文作业。
让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巩固课堂教学要求掌握的知识、技能,进一步
激发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权师提出的语文课堂应该好看又有用的观点,是我重塑语文课堂实实在在的一剂良方。
三、阅读方法的多样化
阅读有层次性,处于不同的阅读阶段,面对不同的阅读主体,阅读方法也是各有不同。
以初中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为例,有的学生采用大致浏览的阅读方法,了解主要内容;有的学生会采取边读边划线的精读课文阅读方法,从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后者的做法接近权师在《孙立权语文教育札记》中提倡的批注式阅读,这种批注式阅读方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会用、善用,才会获益更多。
批注式阅读有着深刻的历史,唐代就有诗的评点,宋代则有文的评点,后来又有了小说评点,古人的评点属于文艺批评的范畴,权师的批注式阅读是大众化阅读,不必拘泥于叙事结构、文理章法、修辞逻辑等学术内容。
这种深含中国文化意蕴的阅读方式,有助于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等多层面的交流。
这种主观式的阅读,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与创造能力的提升,不仅适用于课内还适用于课外,不仅适用于短篇还适用于长篇。
以初中语文学习为例,学生不仅在做现代文阅读时可以采用这种批注式阅读方法,在读课外名著时,这种方法同样有效。
总之,读权师的札记后,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权师的为人与为学。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教学之路,漫长且艰难,但有孙立权老师这样的
名师指引和名篇佳作的熏陶,我坚信,青春好书必会伴我乘风破浪、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