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对小学语文作品解读和阅读教学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对小学语文作品解读和阅读教学的意义文学理论与小学语文作品解读》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体现专业优势和特色的专业课程,该课程立足以文学理论学习为出发点,延伸至小学语文作品解读的实践,在二者基础上拓展至基于文学理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例分析和教学设计。
内容设设计上有机整合文学理论知识体系(包括儿童文学理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作品解读和教学等各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前修课程与本课程的知识统整,在掌握文学理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形成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小学语文作品解读和教学设计的能力。
在教学中采用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教师讲授基础上,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专题研讨和案例教学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灵活多样的方法,助力学生掌握文学本体知识,并很好地形成教学实践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是“顶天立地”,即将抽象高深的文学理论落实到具体简单的小学语文作品解读实践。
具体教学改革创新点如下:
一、整体架构,层层递进
课程整体上分为三大层次:
一是理论学习环节,即理论分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四大板块,按照文学活动框架逐层推进教学。
二是文本解读环节,即运用相关理论解读小学语文教材中具体的作品,分析作品的内在机理,形成针对文学作品的特质分析解读作品的意识。
三是教学实践环节,即在结合文学理论针对具体小学语文作品进
行解读的基础上分析教学课例,并能以相关理论为支撑进行教学设计,能够说明教学设计背后的文学理论依据。
二、知识统整,融会贯通
本课程的课程内容具有特殊性,既涉及到文学理论知识,又涉及到小学语文作品解读、课例分析与教学实践,教师在教学中有机整合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等先修课程知识,并适度引入“焦点阅读”理论、国际阅读素养测评项目PIRLS、PISA以及分级阅读等理论,实现了相关领域知识的统整,强调文本解读中文体与阶段的针对性,同时体现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层次性等。
三、学用结合,合作探究
本课程将理论学习与文本解读以及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并运用所学理论进行作品分析、课例分析和教学设计。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到小学观摩课堂,师生共同评析课例。
在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专题研讨,并请同学进行专题展示,在同学互评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提升,发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能够保证学生对相关任务有效完成。
同时,将专题研讨的表现计入成绩,调动了全体同学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全员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