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3节 氮的循环 练习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第3节氮的循环
一、单选题,共14小题
1.(2022·曲靖第一中学·高一课时练习)如图所示是NH3的两个性质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易溶于水
B.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易挥发
C.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是碱性气体
D.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是还原性气体
2.(2021·桂林中学·高一课时练习)三效催化剂是最为常见的汽车尾气催化剂,其催化剂表面物质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转化过程中,氮元素均被还原
B.依据图示判断催化剂不参与储存和还原过程
N,转移0.5 mol电子
C.还原过程中生成0.1 mol
2
D.三效催化剂能有效实现汽车尾气中CO、C x H y、NO x三种成分的净化3.(2021·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高一课时练习)氮是各种生物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氮的循环为生物体提供氮元素。
下列过程属于氮的固定的是A.工业利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B.氨气和硫酸反应制取铵态氮肥C.氨基酸合成人体所需的蛋白质D.硝酸盐在细菌作用下生成氮气
4.(2021·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制氨气
B .制氨气
C .收集氨气
D .尾气处理
5.(2021·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一课时练习)关于铵盐的叙述:①绝大多数铵盐易溶于水;①铵盐中氮元素均为-3价;①铵盐受热易分解;①铵盐都只能跟碱反应,不能跟酸反应;①铵态氮肥不宜跟碱性物质如草木灰混合施用。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①①①①
B .①①①
C .①①①
D .①①①
6.(2021·海南中学··高一课时练习)氮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关键。
海洋中无机氮的循环过程可用如图表示,下列关于海洋氮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海洋中不存在游离态的氮
B .①中的含氮物质转化属于氮的固定
C .①中的含氮物质转化属于氮的还原
D .向海洋中排放含-3NO 的废水不会影响+
4NH 的含量
7.(2021·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一课时练习)NSR 技术能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NO x 的排放,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降低NO x 排放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B .储存过程中NO x 被氧化
C .还原过程中Ba(NO 3)2作还原剂
D .通过BaO 和Ba(NO 3)2的相互转化实现NO x 的储存和还原
8.(2021·海南中学··高一课时练习)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①
B .①
C .①
D .①
9.(2021·福州第一中学··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关于氨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氨气极易溶于水
B .氨气可以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C .氨气容易液化,且液态氨在工业上常用作制冷剂
D .可以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检验氨气的存在
10.(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肥田粉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氮肥,主要成分()442NH SO 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弱酸性。
有关()442NH SO 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能与2BaCl 溶液反应 B .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酸化 C .能与NaOH 溶液反应
D .其水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H +
11.(2022·福州第一中学··高一课时练习)利用某分子筛作催化剂,3NH 可脱除废气中的NO 和2NO ,生成两种无毒物质,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过程中2NO 与+
4NH 之间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B .上述历程的总反应可表示为32
22催化剂
2NH +NO+NO N +3H O
C .X 和Y 分别为2HNO 和2N 中的一种
D .()()42+
NH HNO ⎡⎤⎣⎦是反应过程中的催化剂
12.(2021·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一课时练习)废水中的氨氮(NH 3、NH +4)采用微生物脱
氮法、化学沉淀法均可除去,具体原理如图:
①微生物脱氮法:NH 4+硝化细菌步骤a −−−−→NO 3-−−−−−−→反硝化细菌
步骤b
N 2 ①化学沉淀法:向废水中加入含MgCl 2、Na 3PO 4的溶液,生成MgNH 4PO 4·6H 2O 沉淀从而去除氨氮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含氨氮的废水直接大量排放,对水体的影响不大
B .微生物脱氮时可在高温下进行,以加快脱氮的速率
C .步骤a 发生反应:NH +4+O 2= NO -3+H 2O+H +
D .化学沉淀法脱氮时,溶液的碱性过强,氨氮的去除率将下降
13.(2021·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一课时练习)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将待检物取出少量放入试管中,然后
A .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
B .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C .加入碱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试液
D .加入苛性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 14.(2020·桂林第十八中学·高一课时练习)下列过程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A .雷雨天有NO 生成
B .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铵根离子和硝酸盐
C .工业上用氢气与氮气合成氨
D .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硝酸盐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
15.(2022·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一课时练习)化学性质 (1)受热易分解 ①NH 4Cl 受热分解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NH 4HCO 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碱反应
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在试管口放一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①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铵盐的检验方法
向样品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样品中含有NH+。
4
16.(2021·山东·枣庄八中·高一课时练习)根据下图简单描述氮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并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
(1)氮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哪些形式存在_______?
(2)人体蛋白质中的氮是从哪里来的_______?
(3)自然界中有哪些固定氮的途径________?
(4)人类的哪些活动参与了氮的循环___________?
17.(2021·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高一课时练习)在氮的单质和常见的含氮化合物中:(1)常用作保护气(如填充灯泡、焊接保护等)的物质是_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
(2)常用作制冷剂的物质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3)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在常温下为气态的物质是___________;它与盐酸等强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在通常状况下是晶体,易溶于水,可用作氮肥,遇碱会放出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一类物质是___________;它们与NaOH等强碱的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18.(2022·桂林中学·高一课时练习)氮氧化物进入大气后,不仅会形成硝酸型酸雨,
还可能形成光化学烟雾。
因此必须对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进行处理。
(1)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O+NO+2NaOH=2NaNO+H O,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还原剂是222
___________。
(2)在一定条件下氨气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
写出氨气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
(3)汽车通常会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当尾气通过净化装置后,其中的有害气体NO、CO 转化为无害气体,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9.(2021·桂林中学·高一课时练习)氮氧化物进入大气后,不仅会形成硝酸型酸雨,还可能形成光化学烟雾,因此必须对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进行处理。
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O2+NO+2NaOH=2NaNO2+H2O①
2NO2+2NaOH=NaNO2+NaNO3+H2O①
在反应①中,氧化剂是___,还原剂是___。
在反应①中,氧化剂是___,还原剂是__。
20.(2021·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高一课时练习)汽车的发明与使用,
是人类智慧的杰出体现,它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因含有氮的氧化物而污染大气,产生氮的氧化物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填字母,下同)。
A.燃烧含氮燃料B.燃烧含铅汽油
C.汽油燃烧不充分D.汽缸中的N2被氧化
(2)下列有关城市各项污染源与其造成的恶果对应关系正确的是______。
A.汽车尾气——光化学烟雾;工业废气——酸雨;工业废水——“公害病”
B.汽车尾气——酸雨;工业废气——“公害病”;工业废水——光化学烟雾
C.汽车尾气——“公害病”;工业废气——酸雨;工业废水——光化学烟雾
D.汽车尾气——光化学烟雾;工业废气——“公害病”;工业废水——酸雨
(3)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都是汽车尾气里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发生如下反应:
()()()()
2NO g+2CO g N g+2CO g(放热反应)。
现利用此反应,拟设计一种环保装
22
置以消除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下列设计方案可以提高尾气处理效果的是______。
①选用适当的催化剂①提高装置的温度①降低装置的压
强①在装置中装入碱石灰
A.①①B.①①
C.①①D.①①
(4)新型环保出租车采用LPG+汽油的双燃料系统,其尾气中的有毒成分较普通车型下降80%左右,缓解了汽车尾气排放给城市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
下列不属于上述有毒成分的是______。
A.CO2和H2B.NO2和NO C.CO和
SO2D.C粒和含铅化合物
(5)所谓“绿色汽车”是指使用液化石油气等无污染或污染较小的能源作燃料的汽车。
绿色汽车可避免有毒的铅、苯和苯的同系物以及稠环芳烃的排放。
燃烧等质量的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含3〜4个碳原子的烃)与汽油相比较______。
A.前者生成的水少
B.前者消耗氧气量少
C.前者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多
D.前者产生的含碳化合物种类少
(6)为了减少大气污染,许多城市推广汽车使用清洁燃料。
目前使用的清洁燃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压缩天然气,另一类是液化石油气。
这两类燃料的主要成分都是
______。
A.碳水化合物B.碳氢化合物C.氢
气D.醇类
参考答案:
1.C
【解析】
A.由图可知,实验一体现了氨气易溶于水的性质,实验二体现了氨气易挥发的性质,没有体现氨气易溶于水的性质,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实验一体现了氨气易溶于水的性质,没有体现氨气易挥发的性质,故B错误;
C.由图可知,实验一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形成一水合氨弱碱溶液,滴加酚酞的溶液变红色,证明氨气是碱性气体;实验二证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与挥发出的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说明氨气是碱性气体,所以两个实验均表现了氨气是碱性气体的性质,故C正确;
D.由图可知,两个实验中都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没有体现氨气的还原性,故D错误;故选C。
2.D
【解析】
A.根据图示可知,NO x与BaO、O2转化成Ba(NO3)2的过程中,N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A错误;
B.根据图示可知,BaO为催化剂,NO x与BaO、O2转化成Ba(NO3)2时,BaO参与储存N 元素,故B错误;
C.还原过程中生成0.1mol N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5-0)×2=1mol,故C错误;
D.整个过程中,CO、C x H y、NO x转化成CO2、H2O、N2,说明三效催化剂能有效实现汽车尾气中CO、C x H y、NO x三种成分的净化,故D正确;
故选D。
3.A
【解析】
A.工业利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氮元素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属于氮的固定,故选A;
B.氨气和硫酸反应制取铵态氮肥,氮元素不是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不属于氮的固定,故不选B;
C.氨基酸合成人体所需的蛋白质,氮元素不是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不属于氮的固定,故不选C;
D.硝酸盐在细菌作用下生成氮气,氮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不属于氮的固定,故不选D;
选A。
4.B
【解析】
A.氯化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和HCl,在试管口化合生成氯化铵,不能制备氨气,应选铵盐与碱加热制备,故A错误;
B.浓氨水与CaO混合后放热,使氨气逸出,图中固液反应装置可制备氨气,故B正确;C.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导管短进长出可收集氨气,故C错误;
D.氨气极易溶于水,应该防倒吸,漏斗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故D错误;
故选B。
5.C
【解析】
①绝大数铵盐易溶于水,故①正确;
①铵盐中氮元素不一定都是-3价,如NH4NO3,氮元素化合价为-3、+5价,故①错误;
①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故①正确;
①铵盐都能与碱反应,部分铵盐也能与酸反应,如NH4HCO3、(NH4)2CO3等弱酸铵盐,故①错误;
①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使用,发生双水解反应,造成N元素的损失,故①正确;
综上所述,①①①正确,即选项C正确;
答案为C。
6.B
【解析】
A.游离态的氮指零价态的氮,有氮气,故A错误;
B.①中氮气转化为铵根离子,氮元素由游离态转变为化合态,属于氮的固定,故B正确;
C.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氮元素被氧化,故C错误;
NO的废水会影响海D.转化关系图中硝酸根离子增多,反硝化作用增强,向海洋排放含-
3
NH的含量,故D错误;
洋中+
4
故选B。
7.C
【解析】
A.氮氧化物的排放能够引起硝酸型酸雨的发生,所以降低NO x排放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故A正确;
B.根据图示,储存过程中,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结合氧气和氧化钡反应生成硝酸钡,NO x
中氮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B 正确;
C .还原过程中Ba(NO 3)2转化为N 2,N 元素从+5价降为0价,被还原,Ba(NO 3)2作氧化剂,故C 错误;
D .依据图示,BaO 转化为Ba(NO 3)2储存NO x ,Ba(NO 3)2转化为BaO 、N 2和H 2O ,还原NO x ,故D 正确; 故选C 。
8.B 【解析】
反应①为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223N 3H 2NH +催化剂高温高压
;氨气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
32
24NH 5O 4NO 6H O ∆++催化剂
,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2
22NO O 2NO +,
①①①都能一步实现;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不能一步得到二氧化氮,即①不能一步完全转化,故选B 。
9.B 【解析】
A .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气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故A 正确;
B .氨气为碱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产生氢氧根离子和铵根离子,溶液显碱性,遇到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故B 错误;
C .氨气易液化,液氨汽化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急剧下降,在工业上常用作制冷剂,故C 正确;
D .浓盐酸与氨气接触产生白烟,可以用浓盐酸来检验氨气的存在,故D 正确; 故选B 。
10.D 【解析】
A .硫酸铵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A 正确;
B .()442NH SO 的水溶液呈弱酸性,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酸化,B 正确;
C .()442NH SO 能与NaOH 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一水合氨,C 正确;
D .硫酸铵溶液中的阳离子有铵根离子和氢离子,D 错误; 故选D 。
11.B 【解析】
A .反应过程中2NO 和+
4NH 发生反应生成()()2422NH NO +
⎡⎤⎣⎦,元素化合价均没有变化,不
是氧化还原反应,A 错误;
B .由反应历程图可知,氨气、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是反应物,氮气与水是生成物,所以总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32222NH NO NO 2N 3H O +++催化剂,B 正确;
C .生成X 和Y 的反应为()()()()242422NH NO NO NH HNO X Y H +
++⎡⎤⎡⎤++++⎣⎦⎣⎦,由原子守恒可推断出X 和Y 分别为2N 和2H O 中的一种,C 错误;
D .()()+
422NH HNO ⎡⎤⎣⎦是反应的中间产物,不是是反应过程中的催化剂,D 错误; 故答案为:B 。
12.D
【解析】
A . 该废水大量直接排放,可使水中藻类植物大量繁殖,造成水体污染,故A 错误;
B . 高温下微生物发生变性,不利用脱氮,故B 错误;
C . 步骤a 铵根离子被氧化,发生反应:NH +
4+2O 2= NO -3+H 2O+2H +,故C 错误; D . 化学沉淀法脱氮时,溶液的碱性过强,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则氨氮的去除率将下降,故D 正确;
故选D 。
13.D
【解析】
检验铵盐的方法:将某固体(或其溶液)与强碱共热,若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原固体为铵盐(或其溶液),故答案选D 。
14.B
【解析】
A .氮的固定指将N 2转化为氮的化合物,雷雨天在闪电(自然放电)的作用下,空气中N 2与O 2反应生成NO ,属于氮的固定,A 不符合题意;
B .含有+
4NH 或-3NO 的物质属于氮的化合物,即植物吸收的对象是氮的化合物而不是N 2,
故不属于氮的固定,B 符合题意;
C .N 2与H 2反应生成NH 3,是将游离态N 2转化为氮的化合物NH 3,属于氮的固定,C 不符合题意;
D .豆科植物将N 2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硝酸盐,属于氮的固定,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
15.(1) 氯化铵白色固体消失,在试管上方重新生成白色固体 NH 4Cl ΔNH 3↑+
HCl↑NH3+HCl=NH4Cl NH4HCO3Δ
NH3↑+H2O+CO2↑
(2)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4Cl+NaOH Δ
NH3↑+H2O+NaCl
(3)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管口,若试纸变蓝
【解析】
(1)
①氯化铵固体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当温度降低时,氨气和氯化氢化合生成氯化铵固体,因此反应现象为:氯化铵白色固体消失,在试管上方重新生成白色固体,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NH4Cl Δ
NH3↑+HCl↑,NH3+HCl=NH4Cl。
①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Δ
NH3↑+H2O+
CO2↑。
(2)
①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两者会反应生成氨气,氨气为碱性气体,会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①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两者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氨气、水和氯化钠,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NaOH Δ
NH3↑+H2O+NaCl。
(3)
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为:向样品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管口,若试纸变蓝,证明样品中有铵根离子。
16.(1)以游离态和化合态存在
(2)从动植物等食物中获取
(3)人工固氮、自然固氮
(4)工农业生产中的人工固氮、人类排泄物及遗体等参与了氮的循环
【解析】
(1)
氮元素在氮气中以游离态存在,在氨、铵盐、亚硝酸盐、硝酸盐等中一化合态存在;故氮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游离态和化合态存在。
(2)
由图示可知,人体蛋白质中的氮从动植物等食物中获取。
(3)
自然界中固定氮的途径有人工固氮、自然固氮。
(4)
人类的工农业生产中的人工固氮、人类排泄物及遗体等参与了氮的循环。
17.(1) 氮气 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2) 液态氨气 液态氨气气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从而起到制冷的目的
(3) 氨气 NH 3 + H + = NH 4+
(4) 铵盐 NH 4+
+ OH -ΔNH 3↑+H 2O
【解析】
(1)
灯泡中的保护气体一般是氮气,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故答案为:氮气;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2)
工业上用作制冷剂的是液态氨气,因为液态氨气气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从而起到制冷的目的,故答案为:液态氨气;液态氨气气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从而起到制冷的目的;
(3)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在常温下为气态的物质氨气;氨气与盐酸反应的实质即与H +反应,离
子方程式为:NH 3 + H + = NH 4+,故答案为:氨气;NH 3 + H + = NH 4+;
(4)
在通常状况下是晶体,易溶于水,可用作氮肥,遇碱会放出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一类物质是铵盐;铵盐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质是与OH -反应,加热条件下反应离子方程式为:NH 4++ OH -ΔNH 3↑+H 2O ,故答案为:铵盐;NH 4+
+ OH -ΔNH 3↑+H 2O 。
18. 2NO NO 3222一定条6NO +8NH 7N +12H 件O 2NO 3NH
22催化2N 剂NO+2C +O 2CO
【解析】
(1)2NO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2NO 作氧化剂,NO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NO 作还原剂;
(2)氨气和二氧化氮反应后生成的无污染的物质是氮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3222一定条6NO +8NH 7N +12H 件O ,反应中2NO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2NO 作氧化剂,3NH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3NH 作还原剂;
(3)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有害气体NO 转化为无害气体N 2, CO 转化为无害气体CO 2,化
学方程式为22催化2N 剂NO+2C +O 2CO 。
19. NO 2 NO NO 2 NO 2
【解析】
反应①中NO 2中N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作氧化剂;NO 中N 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反应①中NO 2中N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作氧化剂;NO 2中N 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
20. D A C A D B
【解析】
(1)发动机工作时汽缸中的压强和温度都很高,空气中N 2和O 2发生如下反应:22N O 2NO +高温高压、222NO O =2NO +,生成污染大气的NO 2、NO ;
(2)汽车尾气主要是氮的氧化物,形成光化学烟雾,工业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造成酸雨,工业废水中含有很多有害的元素,可以形成公害病,故选B ;
(3)由于题述反应仅能“缓慢”发生,故可“催化”加速;由于正反应为放热过程,故温度不宜太高;由于正反应为气体总体积减小的反应,故不宜减压;装置中加入能与产物CO 2反应的物质有利于平衡右移,故选C ;
(4)CO 2和H 2均不属于有毒气体,故选A ;
(5)“绿色汽车”是指使用液化石油气作能源的汽车﹒绿色汽车可避免有毒的铅、苯的同系物以及稠环芳经的排放,燃烧等质量的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含C 3 ~C 4的经)与汽油相比较前者产生的含碳化合物少,故选D ;
(6)天然气(主要成分CH 4 )、液化石油气(C 3~C 4的经)其成分中只含C 、H 元素,所以均为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的产物为CO 2和H 2O ,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但生成的CO 2却是造成温室效应的元凶,故选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