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死亡事故案例-(机电事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3年度
(一)、“2.6”事故
1、基本情况
月亮田煤矿于1966年开工建设,1971年12月投产,矿井设计三个采区,能力60万吨/年, 通过技术改造,现矿井核定生产能力75万吨/年,两个采区生产。

矿井开拓为斜井开拓,通风方式为分区抽出式,运输方式为大巷采用机车运输,主井皮带运输,副斜井绞车提升运输。

12613工作面为南二采区一个6#煤层的高档普采工作面,采用锚链牵引式单滚筒割煤机落煤,单体液压支柱配合绞接顶梁支护顶板。

2、事故经过
1993年2月6日8时50分南二采区12613工作面机组下滑挤伤工人陈仕蛮头部、双腿经抢救无效死亡。

3、发生事故的时间
1993年2月6日8时50分。

4、发生事故的地点
月亮田矿南二采区12613工作面。

5、事故类别
机电事故。

6、事故伤亡人员情况
死亡1人。

7、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略)
8、事故性质
责任事故。

9、事故直接原因
(略)
10、事故的间接原因是
(略)
11、防范措施
(略)
12、事故责任划分及处理意见
(略)
1998年度
(一)、“9.30”事故
1、基本情况
月亮田煤矿于1966年开工建设,1971年12月投产,矿井设计三个采区,能力60万吨/年。

通过技术改造,现矿井核定生产能力90万吨/年,两个采区生产。

矿井开拓为斜井开拓,通风方式为分区抽出式,矿井总排风量为11240立方米/分,运输方式为大巷采用3吨低卸式矿车,主井皮带运输。

该矿井有可采煤层和局部可采层10层,总厚度为16.3米,现有可采储量7438.8万吨,主采煤层为12#层,煤层自然倾向Ⅳ类,属无自燃发火倾向煤层。

111013采煤工作面位于南一采区南翼,为10#煤层的一个高档普有工作面,采用锚链牵引式单滚筒采煤机落煤,单体液压支柱配合绞接顶梁支护顶板。

2、事故经过
一九九八年九月三十日八点班,朱恩伟和杨所文两人当班分在6段作业,9时55分工作面开始割煤,11时15分机组割到机尾返刀,11时40分机组到机头往上40多节时,工作面机尾电机单相,顺槽减速机花键坏了,14时50分顺槽花键换好,工作面正常出煤,机组到机头返刀至机头往上53.6米处,机组牵引锚链忽然断裂,机组下滑,此时朱恩伟在距机组21.3米处清扫机道浮煤,因躲闪不及,被下滑的机组撞在机头往上8.4米处机组滚筒下导致死亡。

3、发生事故的时间
1998年9月30日16时00分。

4、发生事故的地点
月亮田矿南一采区111013采煤工作面
5、事故类别
机电事故。

6、事故伤亡人员情况
死亡1人。

7、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略)
8、事故性质
责任事故。

9、事故直接原因
事故发生后,经公司、矿现场调查及组织分析认为此次事故发生的原因是:机组在正常运行情况下,锚链忽然断裂,为锚链材质有问题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10、事故的间接原因是
职工自主保安意识差。

11、防范措施
①、加强司机的技术业务学习,提高对事故处理的应变能力;加强对锚链材质的监测,确保材质的质量符合要求。

②、加强职工的自主保安意识,增强对事故的鉴别及判断能力,选择最佳躲避方案。

12、事故责任划分及处理意见
(略)
1999年度
(一)、“6.4”事故
1、基本情况
月亮田煤矿于1966年开工建设,1971年12月投产,矿
井设计三个采区,能力60万吨/年。

通过技术改造,现矿井核定生产能力90万吨/年,两个采区生产。

矿井开拓为斜井开拓,通风方式为分区抽出式,矿井总排风量为11240立方米/分,运输方式为大巷采用3吨低卸式矿车,主井皮带运输。

该矿井有可采煤层和局部可采层10层,总厚度为16.3米,现有可采储量7438.8万吨,主采煤层为12#层,煤层自然倾向Ⅳ类,属无自燃发火倾向煤层。

2、事故经过
一九九九年六月四日八点班,南三采区安检站出勤2人,1人分管131826工作面,另一名分管13107回风,跟班安检员鲁顺达分管13107回风,在行走路线上,因横跨在南三装煤点等候装煤的电机车时,不慎碰撞机车架线,被电击死。

3、发生事故的时间
1999年6月4日8时45分。

4、发生事故的地点
月亮田矿南三装煤点
5、事故类别
机电事故。

6、事故伤亡人员情况
死亡1人。

7、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略)
8、事故性质
责任事故。

9、事故直接原因
死者本人违章,不走人行道,见前方通不过时,未绕道,从机车上横跨时,头部碰撞机车架线,被电击死,而导致该事故的发生。

10、事故的间接原因是
①、机车架线接地保护失效。

②、矿机电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隐患。

③、对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存在差距和不足。

11、防范措施
1、加强设备检查及维护,保证各种保护齐全有效;
2、加强职工安全教育,严格查处“三违”行为。

12、事故责任划分及处理意见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