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高一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C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宁市高一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沉湎凑合妨碍蛛丝马迹
B . 发仞痉挛竣工无精打采
C . 旋律渲泄赃款额手称庆
D . 震撼蜇伏聒噪金榜题名
2. (2分) (2018高一下·杭州期末)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演员扮演的角色越能体现普通人的性情,就越能让观众产生代人感,反而越加受人欢迎。

B . 白天采访的热潮已经退去,我想象着妻子儿女熟睡的模样,陷入难耐的冷清和孤独之中。

C . 面对松茸、鱼子酱之类食物我们只有细细品味而非浅尝辄止,方觉不负上天造物之恩。

D . 某些科普言论存在过犹不及的倾向,仿佛为了传播科学,就必须推翻人文学科的大山。

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南水北调工程完成后,这个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将与我们祖先创下的奇迹——世界最长的人工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今古交辉,江河不息!
B . 刘晓庆在北京的房产总共有5处20余套,是她在不同时期分别买下的,其中渗透了她的发家、婚变以及偷税漏税,可以说,每一套房产背后,都有个刘晓庆的故事。

C . 人们普遍担心,迟早要出现的克隆人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数百万年的两性生殖方式,使人类在伦理、道德、法律等方面遭遇巨大挑战。

D . 坐在餐桌前,房立人十分礼貌地请罗薇点菜,既不过分殷勤,也不失之热情,似乎是极力塑造着自己的儒商形象。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4. (6分) (2019高二上·铅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

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

《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为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离群索居的时候。

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要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和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边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

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

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

19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

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

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

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B . 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由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C . 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

D . 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水手在伦敦讲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匠人在火炉边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讲的故事各有特点,但同属于传统故事模式。

B . 传统的故事讲述者大多会讲述那些为听众喜闻乐见的事,小说家则会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审慎构思,创作新的故事。

C . 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

D . 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式显得僵化古板,已经不能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B . 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

C . 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时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创作理念相悖。

D . 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

5. (9分) (2018高二上·西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中国古文字的产生时代这一问题始终缺乏具体确切的答案。

就是世界各国的文字学专家,对于文字产生的
具体时代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和学派。

一种说法,认定文字的起源并不比语言产生晚,认为人类早在旧石器时代或新时器时代初期就产生了文字。

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把人类最早的图画、图示和各种刻记纳入了文字的范围。

他们把原始人的许多岩画谓之“图画文字”;也有把纹文时期的纹记视作正式的文字。

这主要是对文字的真正定义和内涵缺乏一个正确的认定。

当然我们很容易想象人类没有形成语言的时候,他们要表达某种意念或某种信息,只好用手势比划或在地上画图表示。

但是文字终归是文字,它和那些原始的辅助表意手段有着根本的区别,这个根本的区别是不管世界上哪个民族的文字,没有一个不是他们民族语言的符号,尽管世界文字之林中有的是表意文字,有的是表词文字,有的是标声文字,但都是和他们自己民族的语言一致的,凡是语言能表达的,文字就能表达。

所以可以说文字尽管在某种功能上超出了语言,但仍然是语言的辅助工具。

这样的文字,自然是产生在语言产生以后。

还有一种观点也是不能使人认同的。

那就是拘泥于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即没有见到完整的实证材料,就认定事物的不存在,就对没有被认识或没有被发现的甚至对理应存在和实际有过但已消失的事物持一完全否定的态度。

这种实证主义的方法并非是科学的态度。

比如说,在中国古文字起源的研究中,很多人认定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就是最古老的汉字,可在甲骨文被发现以前,人们长期认为商周时期的金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这些一见实物就动辄定论的习惯,一直妨碍了对文字起源的系统地、理论地探讨,也难以形成一个科学的客观的明晰结论。

当然,甲骨文是比金文更为古老的汉文字,有一些甲骨文的单字比钟鼎文的结构带有更为原始的特征,如“(子)”、“(午)”、“(丁)”等。

但人们都能看到,甲骨文的结构比钟鼎文简练,是简化了的古文字。

甲骨文大多是当时用来刻在甲骨片上的占卜记录,为了便于镌刻,长期形成了一种非常简练的书体。

文字的简化是文字形成以后的运作行为,所以甲骨文的出现,说明文字的产生已经有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究竟中国古文字起源于何时?根据种种依据推断,中国古汉字最早出现在六千年以前的中石器时代,形成于五千年后的新石器时代。

(摘自牟作武《中国古文字的起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字都是自身民族语言的符号,都和本民族语言相辅相成。

B . 原始人类用手势比划表达某种意念或某种信息,这种表意手段可以帮助理解语言。

C . 有文字学专家对文字内涵缺乏正确的认定,把各种刻记或纹记看作正式的文字。

D . 有实证材料才会认定事物的存在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不利于做出科学明晰的结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重点阐述关于古文字产生时代的不同见解,并作出了古汉字最早出现时代的判断。

B . 文章第二段提出错误观点并分析其错误原因后,提出“文字产生在语言之后”的观点。

C . 对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先论证其谬误,再阐释概念,然后指出其消极影响,层层深入。

D . 文章末段说甲骨文的结构比钟鼎文简练,是为了证明甲骨文的出现已有相当长的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人类最早的图画、图示、纹记等,应当与他们要表达某种意念或某种信息有关,所以与文字的产生关系很密切。

B . 我们即使把那些能表达某种意念或某种信息的可视符号认作是文字,也不能认定文字的产生比语言产生更早。

C . 中国古汉字形成于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时距商朝时代久远,可见甲骨文不一定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D . 作者认为,中国古文字最早出现在六千年以前的中石器时代,这种观点在世界各国文字学家中并未形成公论。

6. (12分) (2017高二上·景县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教父
赵冬
我是在北方那座俄罗斯式的城市里长大的。

那时候,教堂顶的白雪,尖楼上的钟响,紧裹黑衣的修女……无不诱惑着我对神秘殿堂产生不着边际的遐想。

外公是天主教徒,对耶稣十分虔诚。

他不仅自己信教,每周还要领儿孙们去教堂礼拜和做弥撒。

他与教堂的老神父交情甚密,神父待人谦恭、和善,小孩们都喜欢围着他蹦呀跳呀,或听他讲圣经故事。

神父是外公的挚友,也是两个舅舅的教父。

闲暇时常来家里与外公聊天,对饮,一瓶酒,四碟菜,多至深夜。

谈得投机便与外公同榻而眠,情同手足。

两个舅舅才十八、九岁,对教父更是顶礼膜拜,言听计从。

外公兴趣很广泛,爬山、钓鱼、打猎、打拳、下棋、舞文弄墨……没有他不好的。

有一次去雪山打猎,一熬就是半个月,结果还真打死一头黑熊,一个人把熊用爬犁拉了回来。

他在人前最得意炫耀的是那件火狐狸皮大衣,据说是件宝物。

外公说穿上它就是在雪地里睡上三天三夜也冻不死。

这件大衣是用好几百只红狐狸皮缝制的,我猜,
皮大衣一定是很值钱的。

秋去冬来,北方的大地又覆盖了一层白皑皑的冰雪。

天气冷得能冻掉行人的下巴颌,松花江被冰雪封了顶。

外公是个不甘寂寞的老人,他不听家人劝阻,拿着鱼具到江面上戳出一个冰窟窿,下网捞起鱼来。

从清晨到黄昏,家人见这么久未归,便去寻找。

江面的冰上摆着鱼具,却不见了老人。

全家人慌慌张张地奔到江边,望着冰窟窿里蒸腾出的寒气哭号不停。

人们都说,一定是老头子捞鱼不慎跌进冰窟窿里了。

由于未捞到尸首,外公的丧事也只好草草举行。

尽管这样,还是赶来了许多人,都是他各界的朋友,人们大都受过外公的恩惠,希望能为老人做点什么……忙前忙后,里外张罗得最欢的要属老神父了。

分家的时候,他把我大舅拉到一旁,对他说:“告诉你,我昨晚做了个梦,梦见你爹在那边呢……”他用手指了指天空:“他蹲在雪地里,一丝也不挂呀!我看见他身体直打颤,好可怜呢!”
第二天,教父伏在二舅耳朵上,神秘地说:“孩啊,昨夜你爹又托梦给我,他说那边天冷,他快被冻死了……”
两个舅舅像两只傻鹅,呆呆地望着教父,不知如何是好。

翌日,教父又来到我家,告诉舅舅说外公梦中委托他把那件狐皮大衣给捎过去。

舅舅不敢怠慢,急忙取来大衣,让教父拿走了。

做礼拜的时候,教父满脸慈祥地拍了拍大舅的肩,眨着眼睛说:“你爹接到大衣穿上了,还夸你是个大孝子呢……”几句话说得大舅轻飘飘的。

可是,没过几天,外公突然活着回来了。

四邻震惊不小,家人欢天喜地。

原来,那日外公在江面网鱼,几网下去,不见半个鱼星,来了脾气。

旁边正好有位老渔翁经过,便赌气扔下鱼具,随老渔翁到江下游用大网捞鱼去了……
从此,教父再也没到家里来过。

外公到教堂几次,教父均以病相避。

一连好几年,外公怕教父难为情,也就换了一个教堂做礼拜。

记得外公临终前,还念念不忘这件事。

他躺在床上,用微弱的声音对大家说:“……唉,真没想到,一件破大衣,竟伤了一位……老朋友。

罪过呀!……”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开篇描写了北方城市里的教堂、钟楼和修女,营造了浓浓的宗教氛围,属于小说自然环境的描写。

B . “我”生活在这座北方城市里,小说以“我”的见闻串联情节,内容更加紧凑,更具有真实感。

C . 神父待人谦恭、和善,虽然觊觎外公的大衣,但事后又幡然悔悟,所以得到了外公的原谅。

D . 两个舅舅一直对教父言听计从,外公“遇难”后,舅舅们不知所措,这是神父阴谋得逞的原因。

E . 小说以外公的叹息结尾,临终微弱的声音却展现了人性的至善至美,给读者心灵以巨大的震撼。

(2)小说中外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3)小说结尾外公突然活着回来,出人意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匠心?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 (11分)(2018·安徽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絪,字文明,余庆从父行也。

幼有奇志,善属文,所交皆天下有名士。

擢进士、宏辞高第。

张延赏帅剑南,奏署掌书记。

入为起居郎、翰林学士。

德宗自兴元还,置六军统军视六尚书,以处功臣,除制用白麻付外。

又废宣武军,益左右神策,以监军为中尉。

窦文场恃功,阴讽宰相进拟如统军比。

絪当作制,奏言:“天子封建,或用宰相,以白麻署制,付中书、门下。

今以命中尉,不识陛下特以宠文场邪?遂著为令也?”帝悟,谓文场曰:“武德、贞观时,中人止内侍,诸卫将军同正赐绯者无几。

自鱼朝恩以来,无复旧制。

朕今用尔不谓无私,若麻制宣告,天下谓尔胁我为之。

”文场叩头谢。

更命中书作诏,并罢统军用麻矣。

明日,帝见絪曰:“宰相不能拒中人,得卿言乃悟。

”顺宗病,不得语,王叔文与牛美人用事,权震中外,惮广陵王雄睿,欲危之。

帝召絪草立太子诏,纲不请辄书曰:“立嫡以长。

”跪白之,帝颔乃定。

宪宗即位,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门下侍郎。

始,卢从史阴与王承宗连和,有诏归潞,从史辞潞乏粮。

李吉甫密谮絪漏言于从史,帝怒,召学士李绛语其故,且曰:“著何而处?”绛曰:“诚如是,罪当族。

然谁以闻陛下者?”曰:“吉甫为我言。

”绛曰:“絪任宰相,识名节,不当如犬彘枭獍与奸臣外通。

恐吉甫势轧内忌,造为丑辞以怒陛下。

”帝良久曰:“几误我!”先是,杜黄裳方为帝夷削节度,强王室,建议裁可,不关决于絪,絪常默默。

居位四年罢为太子宾客久乃检校礼部尚书出为岭南节度使后累迁河中节度入为御史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太子少保文宗太和中,年老乞骸骨,以太子太傅致仕。

卒,年七十八。

絪本以儒术进,守道寡欲,所居不为烜赫事,以笃实称。

善名理学,世以耆德推之。

(选自《新唐书·郑絪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居位四年/罢为太子宾客久/乃检校礼部尚书/出为岭南节度使/后累迁河中节度/入为御史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太子少保
B . 居位四年/罢为太子宾客久/乃检校礼部尚书/出为岭南节度/使后累迁河中节度/入为御史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太子少保
C . 居位四年/罢为太子宾客/久乃检校礼部尚书/出为岭南节度使/后累迁河中节度/入为御史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太子少保
D . 居位四年/罢为太子宾客/久乃检校礼部尚书/出为岭南节度/使后累迁河申节度/入为御史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太子少保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从父为伯父、叔父的通称。

年长于父者为从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

文中的郑余庆跟郑絪父亲同辈。

B . 进士为唐朝科举考试的一个重要科目,始置于隋朝。

其考试内容、录取方式等与明清时代不尽相同。

C . 乞骸骨即让骸骨得以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

《张衡传》中“上书乞骸骨”亦为此意。

D . 儒术指先秦儒家的学说、原则、思想等。

自西汉“独尊儒术”以来,一直被封建君主作为统治的依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郑絪幼有大志,颇有才学。

他善写文章,结交天下名士,科举考试成绩优异,不但精通儒术,而且擅长名理之学。

B . 郑絪坚持原则,不阿权贵。

宠宦窦文场任中尉,郑反对以白麻署制;唐顺宗命他起草立太子诏,他主张立嫡长子。

C . 郑絪曾受诬陷,幸得无事。

李吉甫暗中诬陷郑泄密,引得皇帝大怒,幸而李绛仗义执言,使郑絪免除灭族之罪。

D . 郑絪守道寡欲,忠诚老实。

任宰相时杜黄裳行事独断,他沉默不语;为官期间不做烜赫之事,世人推重他年高有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朕今用尔不谓无私,若麻制宣告,天下谓尔胁我为之。

②始,卢从史阴与王承宗连和,有诏归潞,从史辞潞乏粮。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8. (7分) (2017高二上·郑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①
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释】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

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

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

② 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

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 .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

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 .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宇一声春晓” 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

D . 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E . 词人描绘出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图,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表现了与造化神游的畅适愉悦。

(2)“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很精妙,请简要赏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4分)
9. (4分) (2020高二上·大庆期末) 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宋荣子能够做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原因。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通过写飞鸟的活动来表现早春生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10. (5分)下面句子在语言表达上有不得体之处,请写出改正意见。

①(接受礼物)“恭敬不如从命,你送的礼物我笑纳了!”
②(婚宴请柬)“……特于本月28日在阳光酒店略备薄宴,届时务必光临。


③(感谢老师)“令郎能有今日小小成绩,还得感谢您的悉心栽培!”
④(会议发言)“李先生的讲话见解独到,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11. (5分) (2019高一下·天津期中) 《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

重阳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至今民间仍保存了很多重阳节传统习俗。

请你发挥想象,描述诗人年少之时和家人一起重阳出游,全家其乐融融的场景。

要求:①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

②秋游活动中至少要有两项活动能体现重阳节的习俗。

③120字左右。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9高一上·南靖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问我良心是什么东西,我说他就是我心里的一个三角形的东西,我不做坏事他就静静地不会动;我做坏事他就会转起来,每个角都把我刺痛……
请写一篇有关“良心”的记叙文,尽量写出事件的波澜。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800;②不得套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