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间安全管理制度(4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课间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保障学生在课间的安全,维护校园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特制定本学生课间安全管理制度。
一、课间换班顺序
1. 换班时,学生应按照班主任指定的顺序有序排队。
学生要保持队形整齐,不得挤压、插队或横穿队伍。
2. 班主任或班级干部应负责维持换班秩序,保障学生顺利换班。
3. 学生在换班时应迅速、安静地将教室交接给下一节课的同学。
二、司务班的职责
1. 司务班学生应按时到达教室,做好课桌椅的摆放整理工作。
下课铃响后,负责收拾擦拭教室。
2. 司务班学生应与日期班干部一同检查教室设备的完好,及时汇报损坏或丢失情况。
3. 司务班学生应保管好自己的个人物品,不得将个人物品随意放置在教室内。
三、课间活动的安全
1. 学生在课间活动时要注意安全,不得从楼道或窗户往外看。
严禁向下扔物品,避免伤到他人。
2. 学生在户外运动时要遵守规则,不得打闹、追逐或互相推搡。
3. 不得在走廊、楼梯等狭窄区域趴坐、踩踏或堵塞,以免发生人流堵塞或摔倒等意外。
4. 严禁将危险物品带进教室或校园,如刀具、打火机等。
5. 不得在教室内使用门禁装置、报警器等设备,以免误伤他人。
四、突发事件的处理
1. 学生在课间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班主任、校园安保人员报告,不可自行处理或传播。
2. 如发生火灾或其他突发事件,学生应立即按照预先演练的应急预案进行逃生或自救。
3. 学生不得为了图“新鲜感”而组织或参与逃生演练,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和伤害。
五、违规处理
1. 对于违反课间安全管理制度的学生,班主任可视情况进行口头批评,或给予书面警告。
2. 对于严重违规行为,班主任可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实施适当的惩戒措施,如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等。
3. 学校将定期组织课间安全知识培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六、家长的责任
1. 家长要加强对学生课间安全管理制度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课间活动。
2. 家长要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在课间的表现和安全情况。
3. 家长要配合学校开展相关的课间安全教育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总之,学生课间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
学生、教师、家长都应共同努力,严格遵守制度规定,确保学生在课间安全有序、快乐学习。
学生课间安全管理制度(2)
1.政教处、班主任利用板报、橱窗展板、广播等宣传形式向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
各班主任利用班、队会,按《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教育学生文明休息,不在教室、走廊、楼道、楼梯口操场各处追逐打闹,互相推拉;不准在楼梯扶手上滑溜,上下楼梯要靠右边走。
不做带有攻击性、危险性的游戏,不玩耍尖锐锋利的东西,不攀爬窗台或走廊栏杆、篮球架等设施,不跳校园各处台阶。
严禁从楼上往下丢弃任何东西。
不要随意触摸电源开关、线头等。
不准玩火、玩水,不准在校园内玩弹弓、放鞭炮等。
2.该节课的科任及班主任在课间随时观察该班学生活动情况,发现学生有不安全行为,及时制止、教育。
对屡教不改的学生,通知家长到校配合教育。
3.严格实行班主任课间负责制及交接班制度,即由班主任负责课间纪律,班主任课间要及时到达教室,该节课的科任教师要和班主任做好交接。
4.值周学生、值周教师、值周行政在课间巡视全校学生活动情况,发现学生有不安全行为,及时制止,做好记载,将情况通知班主任;由政教处按学校“四项评估”班级量化评比条件,进行扣分处理,并于下月值周总结会上进行集中通报批评。
5.学生课间出操时,在教室门口排成两列纵队,快速下楼。
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在楼道组织疏导,注意学生动态。
体育组带操老师用广播的形式提示:上下楼要有序、不要拥挤。
6.若学生有特殊情况确需出校园,必须由班主任签发请假条方可放行。
7.中午学生午休时间,严防陌生人进入校园,若有外人来访,保安人员需问清事由并登记在册
8.各班主任每天午休铃响后必须在教室内组织好学生午休的安全,保持室内的安静。
9. 突发事件必须立即向学校行政汇报,并由班主任-政教处(教导处或总务处)-校长室处理.
雁池乡中心学校
____年____月
学生课间安全管理制度(3)
主要是为了保障学生在课间休息期间的安全,预防学生发生意外事故和纠纷。
下面是一个常见的学生课间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一、安全守则和行为规范:
1. 学生应尊重他人的人身安全、财物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不得进行打闹、斗殴、欺凌等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
2. 学生要尊重学校安排的课间活动安排,不得擅自离开指定区域,避免迷路或走失;
3. 学生要遵守交通安全规则,不得在课间乱穿马路或玩耍过程中与交通工具接触;
4. 学生要保持课间活动区域的整洁和环境卫生,不得乱丢垃圾或破坏校园设施设备。
二、安全设施和救护措施:
1. 学校应设置课间安全区域,保证学生在课间活动时有足够的安全空间;
2. 学校应设置安全设施,如防护栏、安全警示标志等,保障学生的安全;
3. 学校应配备医疗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并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急救工作。
三、安全管理责任和监督:
1. 学校负责安排专职教师或安全管理人员负责课间安全管理工作,指导学生遵守安全规则;
2. 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关注学生在课间的安全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
3. 学校应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和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学生课间安全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但总体目的是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
学生课间安全管理制度(4)
是学校为了保障学生在课间期间的安全而制定的规定和措施。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上下楼梯安全:学生在上下楼梯时要靠右行走,不要奔跑、打闹,以免发生摔倒等意外。
2. 操场安全:学生在操场上要遵守秩序,不要推搡、打闹,不要在操场上乱踢球或进行危险的活动。
3. 小卖部安全:学生在小卖部购买食品或饮料时要注意卫生,不要买过期或变质的食品。
4. 厕所安全:学生使用厕所时要注意卫生,不要乱扔纸屑或乱涂乱画,注意防止滑倒。
5. 禁止私自离校:学生在课间时间不得私自离校,必须待在学校内,不得在外进行危险活动。
6. 禁止攀爬树木、跳窗等危险行为:学生不得在课间时间攀爬树木、跳窗等危险行为,以免发生意外。
7. 急救知识教育:学校应定期开展急救知识教育,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
8. 督促学生安全:学校应设立课间安全巡视员,对学生的课间安全进行监督和管理。
通过制定和执行这些课间安全管理制度,学校能够提高学生在课间期间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学生课间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