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5节宇宙航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 第六章《宇宙航行》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物理学案

高中物理 第六章《宇宙航行》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物理学案

6.5 《宇宙航行》学案【课标要求】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3.理解卫星的运行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重点难点】1. 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2.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

【课前预习】1.牛顿在思考万有引力定律时就曾想过,从高山上水平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 。

如果速度足够大,物体就 ,它将绕地球运动,成为 。

2.第一宇宙速度大小为 ,也叫 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大小为 ,也叫 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大小为 ,也叫 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卫星的________速度,同时也是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________速度。

3 .①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是1957年10月4日在 发射成功的,卫星质量为 kg ,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的时间为 。

②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是1961年4月12日在 发送成功,飞船绕地球一圈历时 。

③世界上第一艘登月飞船是1969年7月16日9时32分在 发送成功进入月球轨道; 飞船在月球表面着陆; 宇航员登上月球。

④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在2003年10月15日9时在 发送成功的,飞船绕地球 圈后,于 安全降落在 主着陆场。

成为中国登上太空的第一人。

[探究与生成][问题1] 人造卫星[教师点拨]1.在地面上抛出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所以最终都要落回到地面. 由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知:x =v 0t …………………..①,t=g h 2 ……………………….②。

联立①、②可得:x =v 0gh 2,即物体飞行的水平距离和初速度v 0及竖直高度h 有关,在竖直高度相同的情况下,水平距离的大小只与初速度v 0有关,水平初速度越大,飞行的越远.2.如果在地面上抛出一个物体时的速度足够大,物体飞行的距离也很大,由于地球是一圆球体,故物体将不能再落回地面,而成为一颗绕地球运转的卫星.3. 月球也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由于月球在绕地球沿近似圆周的轨道运转,此时月球受到的地球的引力(即重力),用来充当绕地运转的向心力,故而月球并不会落到地面上来.牛顿曾依据平抛现象猜想了卫星的发射原理,但他没有看到他的猜想得以实现.今天,我们的科学家们把牛顿的猜想变成了现实.例1.宇航员站在一星球表面上某高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经过时间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若抛出时的初速度增大到2倍,则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已知两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该星球的半径为,万有引力常量为.求该星球的质量.【解析】要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理清解题思路,根据力学知识求出两者的联系量:重力加速度.设抛出点的高度为h ,第一次水平位移为x ,则有x 2+h 2=L 2, 第二次平抛过程有2 解得 , 设该行星表面上重力加速度为g ,由平抛运动规律得:, 由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得:联立以上各式可解得求解力学知识和万有引力定律综合问题的方法:由万有引力和重力的关系求其他的物理量.【拓展与分享】.某星球的质量约为地球的9倍,半球约为地球的一半,若从地球表面上高h 处平抛一物体,射程x 为60 m,则在该星球表面上,从同样高度,以同样的初速度平抛同一物体,射程应为多少?【思路分析】已知抛出点的高度为h ,设水平初速度为v 0,在星球上的水平距离为x ',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星,则有星g h 2v x 0=',又由星星星g 2=R GM 得,6x h 261hR 2v x 220==='地地星星GM R GM ,由已知条件可得在星球上的射程为10m 。

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5节宇宙航行1含答案

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5节宇宙航行1含答案

第5节宇宙航行(满分100分,45分钟完成)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 目的要求:1.能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的知识,计算天体的质量、密度和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2.理解描述人造卫星的各物理物理量的特点及与轨道的对应关系。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6分,对而不全得3分。

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关于万有引力定律应用于天文学研究的历史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都是运用万有引力定律,经过大量计算后发现的B.18世纪时人们发现太阳的第七颗行星的运动轨道总是同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来的结果有比较大的偏差,于是人们推测出在这颗行星的轨道外还有一颗行星C.太阳的第八颗行星是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时候,经过大量计算而发现的D.太阳的第九颗行星是英国剑桥大学的学生亚当斯和勒维列合作研究,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共同发现的2. 已知月球中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大约是地球半径的60倍,则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向心加速度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A.1∶60 B.1C.1∶3600 D.60∶13.地球半径为R,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g,物体在离地面高度为h处的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是()A.R hgR+B.RgR h+C.22()R hgR+D.22()RgR h+4.离地面有一定高度的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实际绕行速率是()A.一定大于7.9×103m/sB.一定小于7.9×103m/sC.一定等于7.9×103m/sD.7.9×103m/s<v<11.2×103m/s5.人造地球卫星由于受大气阻力,其轨道半径逐渐减小,其相应的线速度和周期的变化情况是()A.速度减小,周期增大B.速度减小,周期减小C.速度增大,周期减小D.速度增大,周期增大6.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它是能使卫星进入近地圆形轨道的最小发射速度B.实际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C.它是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速度D.它是人造地球卫星在近地圆形轨道上的运行速度7.同步地球卫星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犹如悬在高空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同步卫星处于平衡状态B.同步卫星的速率是唯一的C.各国的同步卫星都在同一圆周上运行D.同步卫星加速度大小是唯一的8.设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27天,则地球的同步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r与月球中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R之比为A.13B.19C.127D.118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填空、实验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5. 宇宙航行 教案(4)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5. 宇宙航行 教案(4)

《宇宙航行》教学设计设计者:杨绍兰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物科院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一、教材分析“宇宙航行”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教材·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的第五小节。

主要介绍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实践成就,及航天事业的发展及其巨大成果。

教材不但介绍了人造卫星中一些基本理论,更是在其中渗透了很多研究实际物理问题的物理方法。

因此,本节课是“万有引力与航天”中的重点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天体物理问题的理论基础。

人造卫星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应用的一个实例,是学生学习、了解现代科技知识的一个极好素材。

通过对人造卫星原理、宇宙速度等宇宙航行知识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对万有引力定律有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对人类进行宇宙航行有一个更为系统的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会让学生产生对航天科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设计思路1.本节课是一节知识应用与扩展的课程,所以设计时注意加大知识含量,引起学生兴趣。

同时注意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养成用万有引力是天体运动的向心力这一基本方法研究问题的习惯,避免套公式的不良习惯。

围绕第一宇宙速度的讨论,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卫星运动图景。

2. 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动脑、动口、动手。

而电教媒体则为这一切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交互平台。

(二)、电教设计说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扩展可视性,实现对现实的形象模拟。

本电教设计精心挑选了多媒体素材,对媒体的运用,力求体现引导认知性、体现逻辑性和现实模拟的真实性。

在每个环节,先用媒体让学生形成感性认知,以问题为中心,学生在观察与体验中思考,自觉地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分层探索,再通过师生的讨论、分析、概括及应用,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飞跃。

将思维的发展贯穿于知识认知的全过程,是本课的一条主线。

本电教设计1、素材的选择图片6张(由嫦娥奔月、飞天壁画、神舟七号飞船等图片切入课题,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亲切感,诱发学习动机);Flash课件3个(1:牛顿关于人造卫星的猜想;2:在动态变化过程中认知三种宇速;3:卫星的运动特征);视频录像2段(神七出仓、“嫦娥一号”发射全程:激发学生热情和兴趣,实现对现实的形象模拟,让学生体验科学的整体感)。

【精选】高中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5节宇宙航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精选】高中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5节宇宙航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5.宇宙航行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我国在卫星发射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教学难点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对应的关系。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人类航天时代的新纪元。

我国在70年代发射第一颗卫星以来,相继发射了多颗不同种类的卫星,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1999年发射了“神舟”号试验飞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人造卫星已有所了解,那么地面上的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为人造卫星呢?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和它的运动速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有关人造地球卫星的知识。

[新课教学]一、人造地球卫星1.牛顿的设想在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初速度抛出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它们的落地点相同吗?它们的落地点不同,速度越大,落地点离山脚越远。

因为在同一座高山上抛出,它们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同,速度大的水平位移大,所以落地点也较远。

假设被抛出物体的速度足够大,物体的运动情形又如何呢?如果地面上空有一个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它只受重力的作用,那么它就做自由落体运动,如果物体在空中具有一定的初速度,且初速度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垂直,那么它将做平抛运动,牛顿曾设想过:从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也一次比一次离山脚远,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当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永远不会落到地面上来,它将围绕地球旋转,成为一颗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

2.人造地球卫星(1)人造地球卫星从地面抛出的物体,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绕地球旋转,就成为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

高中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宇宙航行教案新人教必修

高中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宇宙航行教案新人教必修

宇宙航行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1.用起重机将物体匀速吊起一段距离,作用在物体上的各力做功的情况是( )A.重力做正功,拉力做负功,合力做功为零B.重力做负功,拉力做正功,合力做正功C.重力做负功,拉力做正功,合力做功为零D.重力不做功,拉力做正功,合力做正功2.二十一世纪新能源环保汽车在设计阶段要对其各项性能进行测试,某次新能源汽车性能测试中,图甲显示的是牵引力传感器传回的实时数据随时间变化关系,但由于机械故障,速度传感器只传回了第20s以后的数据,如图乙所示,已知汽车质量为1500kg,若测试平台是水平的,且汽车由静止开始直线运动,设汽车所受阻力恒定,由分析可得( )A.由图甲可得汽车所受阻力为1000NB.20s末的汽车的速度为26m/sC.由图乙可得20s后汽车才开始匀速运动D.前20s内汽车的位移为426m3.篮球运动员接传来的篮球时,通常要先伸出两臂迎球,手触到球瞬间顺势后引。

这样可以减小A.球对手的力的冲量 B.球对手的力的大小C.球的动量变化量D.球的动能变化量4.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A.甲、乙两质点会相遇,但不在1s时相遇B.甲、乙两质点在1s时相距4mC.甲、乙两质点在第1s内运动方向相反D.在5s内两质点速度方向一直不同5.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所以运用光谱分析可以鉴别物质成分。

氢原子光谱中巴耳末系的谱线波长公式为:=(–),n=3,4,5,…,其中E1为氢原子基态能量,h为普朗克常量,c为真空中的光速。

河南省物理优质课《宇宙航行》说课稿

河南省物理优质课《宇宙航行》说课稿

河南省物理优质课《宇宙航行》说课稿大家好,我今天要为大家讲解《宇宙航行》这节课。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这六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认识。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宇宙航行》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教材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的第五小节。

这节课是一节知识应用与拓展课,主要介绍了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原理和运行规律。

通过研究这节课,可以让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有更深入的认识,对宇宙航行有更系统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的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

此外,这节课也可以激发学生对航天科学的热爱和兴趣。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状况。

学生已经研究了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及万有引力定律,具备了解决宇宙航行问题的知识基础。

但是对于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原理和运行规律尚不清楚,对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也需要进一步的了解。

此外,高一学生的思维方式尚处在由初中形象思维为主向高中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容易接受表象的知识,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对易混知识的辨别能力还有所欠缺。

接下来,我们来制定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首先是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需要了解人造卫星由设想变为现实的过程,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数值,理解宇宙速度的物理意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同时,学生也需要掌握人造地球卫星的原理及运行规律,会用万有引力是人造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这一基本方法处理天体运动问题。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需要通过了解人造卫星由设想变为现实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猜想、外推的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同时,通过对卫星原理及运行规律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需要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和成就,激发学生研究物理的热情和兴趣。

同时,通过对我国航天事业的介绍,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5 宇宙航行(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5 宇宙航行(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人造卫星的轨道运行规律:根据人造卫星的
推导人造地球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
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5 宇宙航行(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年级:
姓名:
宇宙航行(1)
课题
§6.5宇宙航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宇宙航行的意义;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和数值,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3.会根据人造地球卫星的力学、运动学规律计算讨论人造卫星的发射、环绕、变轨、相遇等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人造卫星的加速度、速度、角速度、周期跟轨道半径的关系的讨论,进一步理解卫星的有关规律。
3.通过学生自己搜集报告航天事业及相关科学的过程,补充学生相关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自学和应用网络资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和多媒体展示牛顿对于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初构想,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
复习圆周运动及万有引力的应用,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
通过图片展示及解说,使学生对人造卫星有一个感性认识。
通过对国际卫星导航系统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
建立学生清晰的物理分析思路。
板书设计
§6.5宇宙航行
一、人造卫星的发射:
第一宇宙速度推导:
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的概念
二、人造星的轨道运行:
1.人造卫星的轨道分类:
2)讨论加速度、速度、角速度、周期跟轨道半径的关系。
3)计算理解第一宇宙速度即人造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与最小发射速度。
回答:当速度满足重力恰好等于向心力时,小车会飞离桥面。
学生根据圆周运动的规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卫星的运行速度。并进行相关讨论。

高中物理_宇宙航行双星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宇宙航行双星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5 节宇宙航行一、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一)课标分析1.课标要求: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们认识自然的作用。

举例说明物理学的进展对自然科学的促进作用。

2.课标分析:课程标准第一个行为动词是“计算”,属于知识技能目标里的“理解”的层次,通过对万有引力定律的认识,让学生自己动手推导得出双星运动的特点。

第二个行为动词是“知道”,属于知识技能目标里“了解”的层次,通过阅读课本及课下搜集资料,让学生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的数值及物理意义。

第三个行为动词是“体会”,通过对双星问题的分析和总结,让学生感受科学对人类认识自然的巨大推动作用,提高科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双星问题”属于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教材·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的第五节“宇宙航行”中的一个补充内容。

本节课是以学生之前中已掌握的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和向心力等知识以及万有引力定律为基础,主要复习了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成就,分析了双方法。

因此,本节课是“万有引力与航天”中的重点内容,是学生进 重点:双星运动过程中各个物理量的比较及计算难点:对双星系统问题的分析思路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建模星的特点和相关运算。

双星问题的分析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应用的一个实例,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见证,体现了知识的力量,是学生学习、了解现代科技知识的一个极好素材。

本节课不但介绍了双星问题中一些基本知识,更是在其中渗透了很多研究实际物理问题的物理一步学习研究天体物理问题的理论基础。

2.本节课属于航天部分的重要知识,主要通过学生对双星问题的分析,进一步熟练万有引力定律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建立物理模型的能 力,并通过课堂例题及目标检测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由“三星问 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进一步加深对本节课的认识。

3.在思维方法上,主要让学生学会知识点的类比,双星问题和之前所学圆周运动中的某些题目具有较大的相似性,通过知识的迁移,将不同章节的知识建立联系,提高学生构建知识脉络的能力。

【2019-2020】高中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3万有引力定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高中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3万有引力定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2019-2020】高中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3万有引力定律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过程和思路.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内容、含义及适用条件.3.认识万有引力定律的普遍性,能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一、月—地检验1.猜想:维持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得苹果下落的力是同一种力,同样遵从“平方反比”的规律.2.推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月球轨道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大约是它在地面附近下落时的加速度的.3.结论:地球上物体所受的地球的引力、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与太阳、行星间的引力遵从相同(“相同”或“不同”)的规律.二、万有引力定律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和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的二次方成反比.2.表达式:F=G,G为引力常量:由卡文迪许测得G=6.67×10-11 N·m2/kg2.[即学即用]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万有引力不仅存在于天体之间,也存在于普通物体之间.(√)(2)引力常量是牛顿首先测出的.(×)(3)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与它们间的距离成反比.(×)(4)根据万有引力表达式可知,质量一定的两个物体若距离无限靠近,它们间的万有引力趋于无限大.(×)2.两个质量都是1 kg的物体(可看成质点),相距1 m时,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F=________ N,一个物体的重力F′=________ N,万有引力F与重力F′的比值为________.(已知引力常量G=6.67×10-11 N·m2/kg2,重力加速度g=10 m/s2).答案 6.67×10-11 10 6.67×10-12一、月—地检验[导学探究] (1)已知地球半径R地=6 400 km,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60R地,运行周期T=27.3天=2.36×106 s,求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a月;(2)地球表面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g一般取多大?,a月与g的比值是多大?(3)根据万有引力公式及牛顿第二定律推算,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是地面附近自由落体加速度g的多少倍?比较(2)、(3)结论说明什么?答案(1)根据向心加速度公式,有:a月=rω2=r4π2T2即a月=×3.84×108 m/s2≈2.72×10-3 m/s2(2)g=9.8 m/s2,=≈.(3)根据万有引力定律F=G,F∝,所以月球轨道处的向心加速度约是地面附近自由落体加速度的.说明地球表面的重力与地球吸引月球的力是相同性质的力.[知识深化] 月—地检验的推理与验证1.月—地检验的目的:检验维持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物体下落的力是否为同一种性质的力,是否都遵从“平方反比”的规律.2.推理:月心到地心的距离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如果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地面上使物体下落的力是同一性质的力,则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应该大约是它在地面附近下落时加速度的.3.验证:根据已知的月地距离r,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T,由a月=r,计算出的月球绕地球的向心加速度a月,近似等于,则证明了地球表面的重力与地球吸引月球的力是相同性质的力.例1 “月-地检验”的结果说明( )A.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与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B.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与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不是同一种性质的力C.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即G=mgD.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只与月球质量有关答案A解析地面上的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和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二、万有引力定律[导学探究] 如图1所示,天体是有质量的,人是有质量的,地球上的其他物体也是有质量的.图1(1)任意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吗?为什么通常两个物体间感受不到万有引力,而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可以使行星围绕太阳运转?(2)地球对人的万有引力与人对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相等吗?答案(1)任意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但由于地球上物体的质量一般很小(相比较天体质量),地球上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是远小于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通常感受不到,但天体质量很大,天体间的引力很大,对天体的运动起决定作用.(2)相等.它们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知识深化]1.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F=G,式中G为引力常量.G=6.67×10-11 N·m2/kg2,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在实验室中比较准确地测出.测定G值的意义:(1)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存在;(2)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2.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条件(1)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可以直接使用公式F=G计算:①求两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当两物体间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大小时,物体可看成质点,公式中的r表示两质点间的距离.②求两个均匀球体间的万有引力:公式中的r为两个球心间的距离.③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球体与球外一个质点的万有引力:r指质点到球心的距离.(2)对于两个不能看成质点的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不能直接用万有引力公式求解,切不可依据F=G得出r→0时F→∞的结论而违背公式的物理含义.因为,此时由于r→0,物体已不再能看成质点,万有引力公式已不再适用.(3)当物体不能看成质点时,可以把物体假想分割成无数个质点,求出物体上每一个质点与另一个物体上所有质点间的万有引力,然后求合力.例2 (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万有引力定律F=G适用于两质点间的作用力计算B.据F=G,当r→0时,物体m1、m2间引力F趋于无穷大C.把质量为m的小球放在质量为M、半径为R的大球球心处,则大球与小球间万有引力F=G MmR2D.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分离的球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可以用F=G计算,r是两球体球心间的距离答案AD解析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两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球体质量分布均匀时,可认为球体质量分布在球心,然后计算万有引力.故A、D项正确;当r→0时,两物体不能视为质点,万有引力定律不再适用,B 项错误;大球M球心周围物体对小球m的引力合力为零,故C项错误.万有引力的特点:(1)万有引力的普遍性.万有引力不仅存在于星球间,任何客观存在的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存在着这种相互吸引力.(2)万有引力的相互性.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上.(3)万有引力的宏观性.在通常情况下,万有引力非常小,只是在质量巨大的星球间或天体与天体附近的物体间,它的存在才有实际的物理意义.例3 如图2所示,两球间的距离为r,两球的质量分布均匀,质量大小分别为m1、m2,半径大小分别为r1、r2,则两球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图2A.GB.G m1m2r12C.GD.G错误!答案D解析两球质量分布均匀,可认为质量集中于球心,由万有引力公式可知两球间的万有引力应为G,故选D.三、“挖补”法分析质点和球壳之间的引力例4 有一质量为M、半径为R、密度均匀的球体,在距离球心O为2R 的地方有一质量为m的质点.现从M中挖去半径为R的球体,如图3所示,则剩余部分对m的万有引力F为( )图3A. B.7GMm8R2C. D.7GMm32R2答案A解析质量为M的球体对质点m的万有引力F1=G=G Mm4R2挖去的球体的质量M′=M=M8质量为M′的球体对质点m的万有引力F2=G=G Mm18R2则剩余部分对质点m的万有引力F=F1-F2=G-G=.故选项A正确.1.万有引力公式F=G的适用条件是质点或质量均匀的球体,只有把挖去的小球补上才成为质量均匀的球体.2.注意本题的基本思想—挖—补—挖.求剩余部分对质点的作用力即是大球(补全)对m的作用力减去小球对m 的作用力.1.(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多选)关于万有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不能看做质点的两物体间不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B.只有能看做质点的两物体间的引力才能用F=计算C.由F=知,两物体间距离r减小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增大D.万有引力常量的大小首先是由卡文迪许测出来的,且约等于6.67×10-11 N·m2/kg2答案CD解析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称万有引力,A错;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间的万有引力也能用F=来计算,B错;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与它们间距离r的二次方成反比,故r减小,它们间的引力增大,C对;引力常量G是由卡文迪许精确测出的,D对.2.(万有引力公式的简单应用)两个密度均匀的球体,两球心相距r,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10-8 N,若它们的质量、球心间的距离都增加为原来的2倍,则它们间的万有引力为( )A.10-8 NB.0.25×10-8 NC.4×10-8 ND.10-4 N答案A解析原来的万有引力为:F=G Mmr2后来变为:F′=G=G Mmr2即:F′=F=10-8 N,故选项A正确.3.(万有引力定律的简单应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实心小铁球紧靠在一起,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F.若将两个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半径是小铁球2倍的实心大铁球紧靠在一起,则两大铁球之间的万有引力为( )A.2FB.4FC.8FD.16F答案D解析两个小铁球之间的万有引力为F=G=G.实心小铁球的质量为m=ρV=ρ·πr3,大铁球的半径是小铁球的2倍,则大铁球的质量m′与小铁球的质量m之比为==.故两个大铁球间的万有引力为F′=G=16F.故选D.4.(万有引力定律的简单应用)设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0,物体在距离地心4R(R是地球的半径)处,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而产生的加速度为g,则为( )A.1B.19C. D.116答案D解析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和离地心高4R处的加速度均由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产生,所以有:地面上:G=mg0①离地心4R处:G=mg②由①②两式得=()2=,故D正确.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10为单项选择题,11~12为多项选择题)1.第一次通过实验较准确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的科学家是( )A.卡文迪许B.开普勒C.第谷D.牛顿答案A2.某实心匀质球半径为R,质量为M,在球外离球面h高处有一质量为m的质点,则其受到实心匀质球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A.GB.G错误!C.GD.G MmR2+h2答案B解析万有引力定律中r表示两个质点间的距离,因为匀质球可看成质量集中于球心上,所以r=R+h.3.两辆质量均为1×105 kg的装甲车相距1 m时,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相当于( )A.一个人的重力量级B.一个鸡蛋的重力量级C.一个西瓜的重力量级D.一头牛的重力量级答案B解析由F=G得F=0.667 N,相当于一个鸡蛋的重力量级.4.依据牛顿的理论,两物体之间万有引力的大小,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 满足( )A.F与r成正比B.F与r2成正比C.F与r成反比D.F与r2成反比答案D解析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为F=G,所以F与r2成反比,选项D正确,A、B、C错误.5.2015年7月14日,“新视野”号太空探测器近距离飞掠冥王星,如图1所示.在此过程中,冥王星对探测器的引力( )图1A.先变大后变小,方向沿两者的连线指向冥王星B.先变大后变小,方向沿两者的连线指向探测器C.先变小后变大,方向沿两者的连线指向冥王星D.先变小后变大,方向沿两者的连线指向探测器答案A解析根据万有引力定律F=G,万有引力与物体之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故在探测器飞掠冥王星的过程中,随着它与冥王星间的距离r 先减小后增大,那么冥王星对探测器的引力先变大后变小,而引力的方向沿两者的连线指向冥王星,选项A正确,B、C、D错误.6.某物体在地面上受到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为F.若此物体受到的引力减小到,则此物体距离地面的高度应为(R为地球半径)( )A.2RB.4RC.RD.8R答案C解析根据万有引力定律F=G,有F=G,则解得h=R,选项C正确.7.要使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下列办法不正确的是( )A.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减小一半,距离不变B.使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减小到原来的,距离不变C.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增大到原来的2倍,质量不变D.两物体的质量和距离都减小到原来的14答案D解析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为F=G,根据该公式可知,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减小一半,距离不变,则万有引力变为原来的,A正确;使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减小到原来的,距离不变,则万有引力变为原来的,B 正确;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增大到原来的2倍,质量不变,则万有引力变为原来的,C正确;两物体的质量和距离都减小到原来的,则万有引力大小不变,D错误.8.某未知星体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直径是地球直径的,则一个质量为m的人在未知星体表面受到的引力F星和地球表面所受引力F地的比值为( )A.16B.4C. D.14答案B解析根据万有引力定律F=G∝MR2故=·=×()2=4.B项正确.9.地球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81倍,一飞行器位于地球与月球之间,当地球对它的引力和月球对它的引力大小相等时,飞行器距月球球心的距离与月球球心距地球球心的距离之比为( )A.1∶9B.9∶1C.1∶10D.10∶1答案C解析设月球质量为m,则地球质量为81m,地月间距离为r,飞行器质量为m0,当飞行器距月球为r′时,地球对它的引力等于月球对它的引力,则G=G,所以=9,r=10r′,r′∶r=1∶10,故选项C正确.10.如图2所示,一个质量均匀分布的半径为R的球体对球外质点P的万有引力为F.如果在球体中央挖去半径为r的一部分球体,且r=,则原球体剩余部分对质点P的万有引力变为( )图2A. B. C. D.F4答案C解析利用填补法来分析此题.原来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为F,挖去半径为的球体的质量为原来球体的质量的,其他条件不变,故剩余部分对质点P的万有引力为F-=F.11.下列关于万有引力的说法,正确的有( )A.物体落到地面上,说明地球对物体有引力,物体对地球没有引力B.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的C.地面上自由下落的苹果和天空中运行的月亮,受到的合力都是地球的万有引力D.F=G中,G是一个比例常数,没有单位答案BC解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落到地面上,地球对物体有引力,物体对地球也存在引力,选项A错误;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的,选项B正确;地面上自由下落的苹果和天空中运行的月亮,受到的合力都是地球的万有引力,选项C正确;国际单位制中质量m、距离r、力F的单位分别是kg、m、N,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F=G,得到G的单位是N·m2/kg2,选项D错误.12.关于引力常量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G值的测出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B.引力常量G的大小与两物体质量的乘积成反比,与两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正比C.引力常量G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都是1 kg的可视为质点的物体相距1 m时的相互吸引力D.引力常量G是不变的,其数值大小由卡文迪许测出,与单位制的选择无关答案AC解析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之后的100年中由于G值没有测出,而只能进行定性分析,而G值的测出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选项A正确;引力常量是一个常数,其大小与质量以及两物体间的距离无关,选项B错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引力常量G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都是1 kg的可视为质点的物体相距1 m时的相互吸引力,选项C正确;引力常量是定值,其数值大小由卡文迪许测出,但其大小与单位制的选择有关,选项D错误.二、非选择题13.火星半径为地球半径的一半,火星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一位宇航员连同宇航服在地球上的质量为100 kg,则在火星上其质量为多少?重力为多少?(设地面上重力加速度g=9.8 m/s2,星球对物体的引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答案100 kg 436 N解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在不同的星球上物体质量不变,还是100 kg.由G重=G得,在火星表面物体重力与地球表面物体重力之比=·=×=49所以物体在火星上的重力G重火=×100×9.8 N≈436 N.14.一个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半径为2r,在其内部挖去一个半径为r的球形空穴,其表面与球面相切,如图3所示.已知挖去小球的质量为m,在球心和空穴中心连线上,距球心d=6r处有一质量为m2的质点,求:图3(1)被挖去的小球对m2的万有引力为多大?(2)剩余部分对m2的万有引力为多大?答案(1)G (2)G41mm2225r2解析(1)被挖去的小球对m2的万有引力为F2=G=G mm225r2(2)将挖去的小球填入空穴中,由V=πr3可知,大球的质量为8m,大球对m2的引力为F1=G=G2mm29r2m2所受剩余部分的引力为F=F1-F2=G.。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 第6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共6套4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 第6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共6套48页】

本套资源目录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6章1行星的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6章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3万有引力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6章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6章5宇宙航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6章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6章章末复习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1.行星的运动[学习目标] 1.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内容. 2.理解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内容.(重点) 3.掌握行星运动定律的应用.(重点、难点) 4.了解人们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漫长复杂,真理来之不易.一、地心说和日心说开普勒定律1.地心说(1)内容: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以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2)代表人物:托勒密.2.日心说(1)内容: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2)代表人物:哥白尼.3.开普勒定律定律内容公式或图示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公式:a3T2=k,k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1.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近圆,太阳处在圆心.2.对某一行星来说,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或线速度大小)不变,即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3.所有行星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宇宙的中心是太阳,所有行星都在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 (2)开普勒定律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 (×) (3)所有行星绕太阳运转的周期都是相等的. (×) (4)在中学阶段可认为地球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 (5)行星的轨道半径和公转周期成正比.(×) (6)公式a 3T2=k 中的a 可认为是行星的轨道半径.(√)2.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 ) A .托勒密 B .哥白尼 C .布鲁诺D .第谷B [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哥白尼,布鲁诺是宣传日心说的代表人物.] 3.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有( )A .一天24 h ,太阳以地球为中心转动一周是公认的事实B .由开普勒定律可知,各行星都分别在以太阳为圆心的各圆周上做匀速圆周运动C .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水星离太阳最近,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其运动周期最小D .月球也是行星,它绕太阳一周需一个月的时间C [地球以太阳为中心转动一周是公认的事实,一天24 h ,故A 错误;各行星都分别在以太阳为焦点,做椭圆运动,故B 错误;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 3T2=k ,可知:水星离太阳最近,则运动的周期最小,C 正确;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绕地球一周需一个月的时间,故D 错误.]对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理解定律 认识角度 理解开普勒第一定律对空间分布的认识各行星的椭圆轨道尽管大小不同,但太阳是所有轨道的一个共同焦点不同行星的轨道是不同的,可能相差很大开普勒第二定律对速度大小的认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靠近太阳时速度增大,远离太阳时速度减小近日点速度最大,远日点速度最小开普勒第三定律对周期长短的认识椭圆轨道半长轴越长的行星,其公转周期越长该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也适用于其他天体常数k只与其中心天体有关【例1】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 )A.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中心B.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始终相等C.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立方D.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C[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一个焦点上,A项错误;火星与木星轨道不同,在运行时速度不可能始终相等,B项错误;“在相等的时间内,行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相等”是对于同一颗行星而言的,不同的行星,则不具有可比性,D项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对同一中心天体来说,行星公转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其周期的平方的比值为一定值,C项正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四点注意(1)开普勒三定律是通过对行星运动的观察结果总结而得出的规律,它们都是经验定律.(2)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是对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总结,实践表明该定律也适用于其他天体的运动,如月球绕地球的运动,卫星(或人造卫星)绕行星的运动.(3)开普勒第二定律与第三定律的区别:前者揭示的是同一行星在距太阳不同距离时的运动快慢的规律,后者揭示的是不同行星运动快慢的规律.(4)绕同一中心天体运动的轨道分别为椭圆、圆的天体,k值相等,即r3T21=a3T22=k.1.某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阳一定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B.该行星在a点的速度比在b、c两点的速度都大C .该行星在c 点的速度比在a 、b 两点的速度都大D .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C [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则A 正确;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行星的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即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速度慢,则B 、D 正确,C 错误.]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应用1太阳运动的天体,也适用于绕其他中心天体运动的天体.2.用途(1)求周期:两颗绕同一中心天体运动的行星或卫星,知道其中一颗的周期及它们的半长轴(或半径),可求出另一颗的周期.(2)求半长轴:两颗绕同一中心天体运动的行星或卫星,知道其中一颗的半长轴(或半径)及它们的周期,可求出另一颗的半长轴(或半径).3.k 值:表达式a 3T2=k 中的常数k ,只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如研究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常数k 只与太阳的质量有关,研究卫星绕地球运动时,常数k 只与地球的质量有关.【例2】 飞船沿半径为R 的圆周绕地球运动,其周期为T .如果飞船要返回地面,可在轨道上某点A 处,将速率降低到适当数值,从而使飞船沿着以地心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动,椭圆和地球表面在B 点相切,如图所示.如果地球半径为R 0,求飞船由A 点运动到B 点所需要的时间.思路点拨:分析该题的关键是:①开普勒第三定律对圆轨道和椭圆轨道都适用. ②椭圆轨道的半长轴大小为R +R 02.③飞船由A 点运动到B 点的时间为其椭圆轨道周期的一半.[解析] 飞船沿椭圆轨道返回地面,由题图可知,飞船由A 点到B 点所需要的时间刚好是沿图中整个椭圆运动周期的一半,椭圆轨道的半长轴为R +R 02,设飞船沿椭圆轨道运动的周期为T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R 3T 2=⎝ ⎛⎭⎪⎫R +R 023T ′2.解得T ′=T⎝ ⎛⎭⎪⎫R +R 02R 3=(R +R 0)T 2R R +R 02R. 所以飞船由A 点到B 点所需要的时间为t =T ′2=(R +R 0)T 4RR +R 02R . [答案](R +R 0)T4R R +R 02R上例中,飞船在半径为R 的圆周轨道与椭圆轨道上运行时的周期之比为多少?提示:由R 3T2=k 知,T ∝R 3.则周期之比为R 3⎝ ⎛⎭⎪⎫R +R 023=8R3(R +R 0)3.应用开普勒第三定律的步骤(1)判断两个行星的中心天体是否相同,只有对同一个中心天体开普勒第三定律才成立. (2)明确题中给出的周期关系或半径关系.(3)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r 31T 21=r 32T 22=k 列式求解.2.理论和实践证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不仅适用于太阳系中的天体运动,而且对一切天体(包括卫星绕行星的运动)都适用.对于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公式R 3T2=k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公式只适用于轨道是椭圆的运动B .公式中的T 为天体的自转周期C .公式中的k 值,只与中心天体有关,与绕中心天体公转的行星(或卫星)无关D .若已知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公式可求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C [开普勒第三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所以也适用于轨道是圆的运动,故A 错误;式中的T 是行星(或卫星)的公转周期,B 错误;式中的k 是与中心星体的质量有关,与绕中心天体旋转的行星(或卫星)无关,故C 正确;月球绕地球运动,地球绕太阳运动,不是同一个中心天体,式中的k 是与中心星体的质量有关,已知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无法求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故D 错误.]课堂 小 结知 识 脉 络1.开普勒第一定律指明行星绕太阳的轨道为椭圆轨道,而非圆轨道;第二定律可导出近日点速率大于远日点速率;第三定律指明了行星公转周期与半长轴间的定量关系.2.近似处理时,可将行星绕太阳运动或卫星绕地球运动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且对同一中心天体的行星或卫星,a 3T2=k 中的k 值均相同.1.关于行星绕太阳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所有行星都在同一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 B .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位于行星轨道的中心处 C .离太阳越近的行星运动周期越长D .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D [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且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运动的周期T 与半长轴a 满足a 3T2=k ,故选项A 、B 、C 均错误,选项D 正确.]2.某行星绕太阳运行的椭圆轨道如图所示,F 1和F 2是椭圆轨道的两个焦点,行星在A 点的速率比在B 点的大,则太阳是位于( )A .B B .F 1C .AD .F 2B [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行星在近日点速率大于在远日点速率,即A 为近日点,B 为远日点,太阳位于F 1,故B 正确.]3.如图所示,某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月球绕地球运转半径的19,设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27天,则此卫星的运转周期大约是( )A .19天B .13天 C .1天 D .9天 C [由于r 卫=19r 月,T 月=27天,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 3卫T 2卫=r 3月T 2月,可得T 卫=1天,故选项C正确.]4.银河系中有两颗行星环绕某恒星运转,从天文望远镜中观察它们的运转周期之比为27∶1,则它们的轨道半长轴之比是( )A .3∶1B .9∶1C .27∶1D .1∶9B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T 2r 3=k 可得绕同一颗恒星运动的两个行星有T 21r 31=T 22r 32,解得轨道半长轴之比是r 1r 2=3T 21T 22=327212=91,B 正确.]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3.万有引力定律[学习目标] 1.知道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公式推导方法.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重点) 3.掌握万有引力表达式的适用条件及应用.(重点、难点) 4.知道万有引力常量是重要的物理常量之一.一、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1.猜想行星围绕太阳的运动可能是太阳的引力作用造成的,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 应该与行星到太阳的距离r 有关.2.模型简化行星以太阳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了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3.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 =mv 2r =m ⎝ ⎛⎭⎪⎫2πr T 2·1r=4π2mr T 2.结合开普勒第三定律得:F ∝mr2. 4.行星对太阳的引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行星对太阳的引力F ′的大小也存在与上述关系类似的结果,即F ′∝M r2.5.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由于F ∝mr 2、F ′∝M r 2,且F =F ′,则有F ∝Mm r 2,写成等式F =G Mm r2,式中G 为比例系数. 二、万有引力定律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 1和m 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 的二次方成反比.2.表达式:F =Gm 1m 2r 2. 3.引力常量G :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测量得出,常取G =6.67×10-11N·m 2/kg 2.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公式F =G Mm r2中G 是比例系数,与太阳和行星都没关系.(√)(2)在推导太阳与行星的引力公式时,用到了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 (3)由于太阳质量大于行星质量,故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 (×) (4)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地球对它的引力产生的.(√)(5)地球对月球的引力与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地球的引力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 (×) 2.行星之所以绕太阳运行,是因为( ) A .行星运动时的惯性作用B .太阳是宇宙的控制中心,所有星体都绕太阳旋转C .太阳对行星有约束运动的引力作用D .行星对太阳有排斥力作用,所以不会落向太阳 C [行星之所以绕太阳运行,是因为受到太阳的吸引力.]3.两个质量均匀的球体,相距r ,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10-8N ,若它们的质量、距离都增加为原来的两倍,则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 )A .4×10-8N B .10-8N C .2×10-8 ND .8×10-8NB [原来的万有引力为:F =GMm r 2,后来变为:F ′=G ·2M ·2m (2r )2=GMmr2,即:F ′=F =10-8N .故选B.]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理解1(1)匀速圆周运动模型:由于太阳系中行星绕太阳做椭圆运动的轨迹的两个焦点靠得很近,行星的运动轨迹非常接近圆,所以将行星的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2)质点模型:由于天体间的距离很远,研究天体间的引力时将天体看成质点,即天体的质量集中在球心上.2.推导过程 (1)太阳对行星的引力(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3.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的特点: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大小,与太阳的质量、行星的质量成正比,与两者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方向沿着二者的连线方向.【例1】 (多选)关于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于地球比木星离太阳近,所以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一定比对木星的引力大 B .行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时,在从近日点向远日点运动时所受引力变小C .由F =GMm r 2可知G =Fr 2Mm,由此可见G 与F 和r 2的乘积成正比,与M 和m 的乘积成反比D .行星绕太阳的椭圆轨道可近似看成圆形轨道,其向心力来源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BD [由F =GMmr 2,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小与m 、r 有关,对同一行星,r 越大,F 越小,选项B 正确;对不同行星,r 越小,F 不一定越大,还要由行星的质量决定,选项A 错误;公式中G 为比例系数,是一常量,与F 、r 、M 、m 均无关,选项C 错误;通常的研究中,行星绕太阳的椭圆轨道可近似看成圆形轨道,向心力由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选项D 正确.]1.(多选)在探究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的思考中,属于牛顿的猜想的是( ) A .使行星沿圆轨道运动,需要一个指向圆心的力,这个力就是太阳对行星的吸引力 B .行星运动的半径越大,其做圆周运动的运动周期越大 C .行星运动的轨道是一个椭圆D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太阳和行星之间存在的这种类型的引力AD [牛顿认为任何方式改变速度都需要力(这种力存在于任何两物体之间),行星沿圆或椭圆运动,需要指向圆心或椭圆焦点的力,这个力是太阳对它的引力.]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1.F =G Mmr2的适用条件(1)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适用于计算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比物体本身大得多时,可用此公式近似计算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2)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间的相互作用,可用此公式计算,式中r 是两个球体球心间的距离.(3)一个均匀球体与球外一个质点的万有引力也可用此公式计算,式中的r 是球体球心到质点的距离.2.万有引力的四个特性 特性 内容普遍性万有引力不仅存在于太阳与行星、地球与月球之间,宇宙间任何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存在着这种相互吸引的力相互性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满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宏观性地面上的一般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比较小,与其他力比较可忽略不计,但在质量巨大的天体之间或天体与其附近的物体之间,万有引力起着决定性作用 特殊性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只与它们本身的质量和它们间的距离有关,而与它们所在空间的性质无关,也与周围是否存在其他物体无关F ,如果在球体中央挖去半径为r 的球体,且r =R2,则原球体剩余部分对质点P 的万有引力变为多少?思路点拨:①由于大球体被挖去一小球体后,不能看成质点,不能直接应用万有引力定律.②设想将挖出的小球体放回大球体中,使之成为完整的均匀球体,则可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算出完整球体与质点P 之间的万有引力.③再求出挖出的球体对质点P 的万有引力,将两个引力求差即可.[解析] 设原球体质量为M ,质点P 的质量为m ,球心与质点P 之间的距离为r 0,则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F=G Mm r 20;被挖去的球的质量:m 1=V小V 大·M =4π3⎝ ⎛⎭⎪⎫R 2343πR 3·M =M8被挖去的球原来与质点P 的万有引力F 1=G m 1m r 20=G M8mr 20=F 8所以,原球体剩余部分对质点P 的万有引力变为F 2=F -F 1=78F .[答案] 78F2.(多选)对于质量为m 1和质量为m 2的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的表达式F =G m 1m 2r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公式中的G 是引力常量,它是由实验得出的,而不是人为规定的B .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r 趋于零时,万有引力趋于无穷大C .m 1和m 2所受引力大小总是相等的D .两个物体间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AC [引力常量G 是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运用构思巧妙的“精密”扭秤实验第一次测定出来的,所以选项A 正确;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所以选项C 正确,D 错误;公式F =Gm 1m 2r 2适用于两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物体相距很近时,两物体不能看成质点,所以选项B 错误.]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1.万有引力是合力:如图所示,设地球的质量为M ,半径为R ,A 处物体的质量为m ,则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为F ,方向指向地心O ,则由万有引力公式得F =G Mm R2.2.万有引力有两个分力:除南北两极外,万有引力有两个分力,一个分力F 1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方向垂直地轴;另一个分力F 2是重力,产生使物体压地面的效果.3.重力与纬度的关系:地面上物体的重力随纬度的升高而变大.(1)赤道上:重力和向心力在一条直线上F =F n +mg ,即G MmR2=mrω2+mg ,所以mg =G Mm R 2-mrω2.(2)地球两极处:向心力为零,所以mg =F =G Mm R2.(3)其他位置: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重力的大小mg <G Mm R2,重力的方向偏离地心.4.重力、重力加速度与高度的关系(1)地球表面的重力约等于地球的万有引力,即mg =G Mm R2,所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GM R2.(2)地球上空h 高度,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即mg =G Mm(R +h )2,所以h 高度的重力加速度g =GM(R +h )2. 【例3】 设地球自转周期为T ,质量为M ,引力常量为G ,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半径为R .同一物体在南极和赤道水平面上静止时所受到的支持力之比为( )A.GMT 2GMT 2-4π2R 3B.GMT 2GMT 2+4π2R 3C.GMT 2-4π2R 3GMT 2D.GMT 2+4π2R 3GMT 2A [在赤道上:G Mm R 2-F N =m 4π2T 2R ,可得F N =G Mm R 2-m 4π2T2R在南极:G Mm R 2=F ′N ,联立可得:F ′N F N =GMT 2GMT 2-4π2R 3,故选项A 正确,选项B 、C 、D 错误.]处理万有引力与重力关系的思路(1)若题目中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不考虑重力随纬度的变化,可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mg=G MmR2.(2)若题目中需要考虑地球自转,需要考虑重力随纬度的变化,就要注意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差别,两极处:mg=G Mm R 2;赤道处:mg +F 向=G Mm R2.3.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地、地球的半径为为R 地,地球的质量为M 地,某飞船飞到火星上测得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火、火星的半径为R 火,由此可得火星的质量为( )A.g 火R 2火g 地R 2地M 地B.g 地R 2地g 火R 2火M 地C.g 2火R 火g 2地R 地M 地 D.g 火R 火g 地R 地M 地 A [星球表面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G Mm R 2=mg 得:M =R 2g G ,所以:M 火M 地=R 2火g 火R 2地g 地,所以:M 火=R 2火g 火R 2地g 地M 地,故A 正确.]课 堂 小 结知 识 脉 络1.牛顿认为所有物体之间存在万有引力,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使得行星绕太阳运动. 2.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 1和m 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 的二次方成反比,这就是万有引力定律,其表达式为F =Gm 1m 2r 2. 3.引力常量G =6.67×10-11N·m 2/kg 2,是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测出的.1.由万有引力定律可知,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其间距为r 时,它们之间万有引力的大小为F =Gm 1m 2r 2,式中G 为引力常量.在国际单位制中,G 的单位是( )A .N·m 2/kg 2B .kg 2/(N·m 2) C .N·m 2/kgD .N·kg 2/m 2A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知F =G m 1m 2r 2,则G =Fr 2m 1m 2,可知G 的单位为:N·m 2/kg 2=N·m 2·kg-2,故A 正确.] 2.关于万有引力F =Gm 1m 2r 2和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公式中的G 是一个比例常数,没有单位B .到地心距离等于地球半径2倍处的重力加速度为地面重力加速度的14C .m 1、m 2受到的万有引力是一对平衡力D .若两物体的质量不变,它们间的距离减小到原来的一半,它们间的万有引力也变为原来的一半B [G 的单位是N·m 2/kg 2,A 错误;设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则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M R 2,到地心距离等于地球半径2倍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M4R 2,所以B 正确;m 1、m 2受到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 错误;根据万有引力公式,若两物体的质量不变,它们间的距离减小到原来的一半,它们间的万有引力应变为原来的4倍,D 错误.]3.(多选)根据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和圆周运动的知识知: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 ∝m r 2,行星对太阳的引力F ′∝Mr2 ,其中M 、m 、r 分别为太阳、行星质量和太阳与行星间的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F ∝m r 2和F ′∝M r2,F ∶F ′=m ∶M B .F 和F ′大小相等,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 .F 和F ′大小相等,是同一个力D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行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BD [F ′和F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行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故正确答案为B 、D.]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学习目标]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 2.掌握计算天体的质量和密度的方法.(重点) 3.掌握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重点、难点)一、计算天体的质量 1.地球质量的计算(1)依据:地球表面的物体,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物体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即mg =G MmR2.(2)结论:M =gR 2G,只要知道g 、R 的值,就可计算出地球的质量.2.太阳质量的计算(1)依据:质量为m 的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行星与太阳间的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即G Mm r 2=4π2mrT.(2)结论:M =4π2r 3GT,只要知道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T 和半径r ,就可以计算出太阳的质量.3.其他行星质量的计算(1)依据:绕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同样满足G Mm r 2=4π2mrT2(M 为行星质量,m 为卫星质量).(2)结论:M =4π2r3GT2,只要知道卫星绕行星运动的周期T 和半径r ,就可以计算出行星的质量.二、发现未知天体 1.海王星的发现英国剑桥大学的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年轻的天文学家勒维耶根据天王星的观测资料,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天王星外“新”行星的轨道.1846年9月23日,德国的伽勒在勒维耶预言的位置附近发现了这颗行星——海王星.2.其他天体的发现近100年来,人们在海王星的轨道之外又发现了冥王星、阋神星等几个较大的天体.。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5 宇宙航行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5 宇宙航行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5 宇宙航行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 1.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2.认识同步卫星的特点.3.了解人造卫星的相关知识和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以及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历程.一、宇宙速度1.牛顿的设想:如图1所示,把物体水平抛出,如果速度足够大,物体就不再落回地面,它将绕地球运动,成为人造地球卫星.图12.三个宇宙速度数值意义第一宇宙速度7.9 km/s卫星在地球表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11.2km/s使卫星挣脱地球引力束缚永远离开地球的最小地面发射速度第三宇宙速度16.7km/s使卫星挣脱太阳引力束缚飞到太阳系外的最小地面发射速度二、梦想成真1.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2.1961年4月12日,苏联空军少校加加林进入“东方一号”载人飞船,铸就了人类进入太空的丰碑.3.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上月球.4.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把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即学即用]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卫星的最小速度.(√) (2)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绕行速度是7.9 km/s.(×)(3)要发射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速度必须大于16.7 km/s.(×)2.已知月球半径为R ,月球质量为M ,引力常量为G ,则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 =________. 答案GM R一、第一宇宙速度的理解与计算[导学探究] (1)不同天体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否相同?第一宇宙速度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2)把卫星发射到更高的轨道上需要的发射速度越大还是越小?答案 (1)不同.由GMm R 2=m v 2R得,第一宇宙速度v =GMR,可以看出,第一宇宙速度的值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M 和半径R ,与卫星无关.(2)越大.向高轨道发射卫星比向低轨道发射卫星困难,因为发射卫星要克服地球对它的引力. [知识深化]1.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近地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绕行速度.2.推导:对于近地人造卫星,轨道半径r 近似等于地球半径R =6 400 km ,卫星在轨道处所受的万有引力近似等于卫星在地面上所受的重力,取g =9.8 m/s 2,则3.推广由第一宇宙速度的两种表达式看出,第一宇宙速度的值由中心天体决定,可以说任何一颗行星都有自己的第一宇宙速度,都应以v =GMR或v =gR 表示,式中G 为引力常量,M 为中心天体的质量,g 为中心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R 为中心天体的半径. 4.理解(1)“最小发射速度”与“最大绕行速度”①“最小发射速度”:向高轨道发射卫星比向低轨道发射卫星困难,因为发射卫星要克服地球对它的引力.所以近地轨道的发射速度(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②“最大绕行速度”:由G Mm r 2=m v 2r可得v =GMr,轨道半径越小,线速度越大,所以近地卫星的线速度(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大绕行速度.(2)发射速度与发射轨道①当7.9 km/s ≤v 发<11.2 km/s 时,卫星绕地球运动,且发射速度越大,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绕行速度越小.②当11.2 km/s ≤v 发<16.7 km/s 时,卫星绕太阳旋转,成为太阳系一颗“小行星”. ③当v 发≥16.7 km/s 时,卫星脱离太阳的引力束缚跑到太阳系以外的空间中去.例1 我国发射了一颗绕月运行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设该卫星的轨道是圆形的,且贴近月球表面.已知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81,月球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4,地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7.9 km/s ,则该探月卫星绕月运行的最大速率约为( ) A.0.4 km/s B.1.8 km/s C.11 km/s D.36 km/s答案 B解析 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即为围绕星球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该星球半径时的环绕速度,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可得出这一最大环绕速度. 卫星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G Mm r 2=m v 2r,得v =GMr, 又由M 月M 地=181、r 月r 地=14, 故月球和地球上第一宇宙速度之比v 月v 地=29, 故v 月=7.9×29 km/s ≈1.8 km/s ,因此B 项正确.例2 某人在一星球上以速率v 竖直上抛一物体,经时间t 后,物体以速率v 落回手中.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为R ,求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答案2vRt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2vt,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即为卫星在其表面附近绕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该星球对卫星的引力(重力)提供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则mg =mv 12R,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 1=gR =2vRt.二、人造地球卫星 [导学探究]1. 如图2所示,圆a 、b 、c 的圆心均在地球的自转轴线上.b 、c 的圆心与地心重合,d 为椭圆轨道,且地心为椭圆的一个焦点.四条轨道中哪些可以作为卫星轨道?为什么?图2答案b、c、d轨道都可以.因为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而万有引力是始终指向地心的,故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必须指向地心,因此b、c轨道都可以,a轨道不可以.卫星也可在椭圆轨道运行,故d轨道也可以.2.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在哪个面上?周期是多大?同步卫星的高度和轨道面可以任意选择吗?答案同步卫星是相对地面静止的卫星,必须和地球自转同步,也就是说必须在赤道面上,周期是24 h.由于周期一定,故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也是一定的,即同步卫星不可以任意选择高度和轨道面.[知识深化]1.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因此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必与地心重合,而这样的轨道有多种,其中比较特殊的有与赤道共面的赤道轨道和通过两极上空的极地轨道.当然也存在着与赤道平面呈某一角度的圆轨道.如图3所示.图32.地球同步卫星(1)定义: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卫星,又叫静止卫星.(2)特点:①确定的转动方向: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②确定的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即T=24 h;③确定的角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④确定的轨道平面:所有的同步卫星都在赤道的正上方,其轨道平面必须与赤道平面重合;⑤确定的高度:离地面高度固定不变(3.6×104 km);⑥确定的环绕速率:线速度大小一定(3.1×103 m/s).例3 关于地球的同步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步卫星的轨道和北京所在纬度圈共面B.同步卫星的轨道必须和地球赤道共面C.所有同步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不一定相同D.所有同步卫星的质量一定相同答案 B解析同步卫星所受向心力指向地心,与地球自转同步,故卫星所在轨道与赤道共面,故A 项错误,B项正确;同步卫星距地面高度一定,但卫星的质量不一定相同,故C、D项错误.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同步卫星的特点:同步卫星定轨道(在赤道上方)、定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定速率、定高度.针对训练(多选)我国“中星11号”商业通信卫星是一颗同步卫星,它定点于东经98.2度的赤道上空,关于这颗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运行速度大于7.9 km/sB.离地面高度一定,相对地面静止C.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比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大D.向心加速度与静止在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答案BC解析“中星11号”是地球同步卫星,距地面有一定的高度,运行速度要小于7.9 km/s,A 错.其位置在赤道上空,高度一定,且相对地面静止,B正确.其运行周期为24小时,小于月球的绕行周期27天,由ω=2πT知,其运行角速度比月球的大,C正确.同步卫星与静止在赤道上的物体具有相同的角速度,但半径不同,由a n=rω2知,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D错.1.(对宇宙速度的理解)(多选)下列关于三种宇宙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宇宙速度v1=7.9 km/s,第二宇宙速度v2=11.2 km/s,则人造卫星绕地球在圆轨道上运行时的速度大于等于v1,小于v2B.美国发射的“凤凰号”火星探测卫星,其发射速度大于第三宇宙速度C.第二宇宙速度是在地面附近使物体可以挣脱地球引力束缚,成为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D.第一宇宙速度7.9 km/s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最大运行速度答案CD解析根据v=GMr可知,卫星的轨道半径r越大,即距离地面越远,卫星的环绕速度越小,v1=7.9 km/s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最大运行速度,D正确;实际上,由于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都大于地球半径,故卫星绕地球在圆轨道上运行时的速度都小于第一宇宙速度,选项A错误;美国发射的“凤凰号”火星探测卫星,仍在太阳系内,所以其发射速度小于第三宇宙速度,选项B 错误;第二宇宙速度是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而成为太阳的一颗人造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选项C 正确.2.(对同步卫星的认识)下列关于我国发射的“亚洲一号”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其质量加倍,则轨道半径也要加倍B.它在北京上空运行,故可用于我国的电视广播C.它以第一宇宙速度运行D.它运行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 答案 D解析 由G Mm r 2=m v 2r 得r =GMv2,可知轨道半径与卫星质量无关,A 错;同步卫星的轨道平面必须与赤道平面重合,即在赤道上空运行,不能在北京上空运行,B 错;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在最低圆轨道上运行的速度,而同步卫星在高轨道上运行,其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C 错;所谓“同步”就是卫星保持与赤道上某一点相对静止,所以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D 对.3.(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若取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8 km/s ,某行星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6倍,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5倍,此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 ) A.16 km/s B.32 km/s C.4 km/s D.2 km/s答案 A4.(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某星球的半径为R ,在其表面上方高度为aR 的位置,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一个金属小球,水平射程为bR ,a 、b 均为数值极小的常数,则这个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 A.2abv 0 B.ba v 0 C.abv 0 D.a 2bv 0 答案 A解析 设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小球落地时间为t ,抛出的金属小球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得aR =12gt 2,bR =v 0t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g =2av 02b 2R,第一宇宙速度即为该星球表面卫星线速度,根据星球表面卫星重力充当向心力得mg =m v 2R,所以第一宇宙速度v =gR=2av 02b 2RR =2abv 0,故选项A 正确.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6为单项选择题,7~10为多项选择题)1.由于通讯和广播等方面的需要,许多国家发射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些卫星的( ) A. 质量可以不同 B. 轨道半径可以不同 C. 轨道平面可以不同 D. 速率可以不同答案 A解析 万有引力提供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GMm r 2=m (2πT )2r =m v 2r,解得周期T =2πr 3GM,环绕速度v =GMr,可见周期相同的情况下轨道半径必然相同,B 错误.轨道半径相同必然环绕速度相同,D 错误.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静止在赤道上空,所有的同步卫星轨道运行在赤道上空同一个圆轨道上,C 错误.同步卫星的质量可以不同,A 正确.2.地球上相距很远的两位观察者,都发现自己的正上方有一颗人造卫星,相对自己静止不动,则这两位观察者的位置以及两颗人造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能是( ) A.一人在南极,一人在北极,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一定相等B.一人在南极,一人在北极,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以不等,但应成整数倍C.两人都在赤道上,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一定相等D.两人都在赤道上,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以不等,但应成整数倍 答案 C解析 观察者看到的都是同步卫星,卫星在赤道上空,到地心的距离相等.3.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航天员王亚平进行了首次太空授课.在飞船进入离地面343 km 的圆形轨道环绕地球飞行时,它的线速度大小( ) A.等于7.9 km/sB.介于7.9 km/s 和11.2 km/s 之间C.小于7.9 km/sD.介于7.9 km/s 和16.7 km/s 之间 答案 C解析 卫星在圆形轨道上运行的速度v =GMr.由于轨道半径r >地球半径R ,所以v < GMR=7.9 km/s ,C 正确. 4.如图1所示为北斗导航系统的部分卫星,每颗卫星的运动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1A.在轨道运行的两颗卫星a 、b 的周期相等B.在轨道运行的两颗卫星a 、c 的线速度大小v a <v cC.在轨道运行的两颗卫星b 、c 的角速度大小ωb <ωcD.在轨道运行的两颗卫星a 、b 的向心加速度大小a a <a b 答案 D解析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T =2πr 3GM,因为a 、b 的轨道半径相等,故a 、b 的周期相等,选项A 正确;因v =GM r,c 的轨道半径小于a 的轨道半径,故线速度大小v a <v c ,选项B 正确;因ω=GMr 3,c 的轨道半径小于b 的轨道半径,故角速度大小ωb <ωc ,选项C 正确.因a =GMr2,a 的轨道半径等于b 的轨道半径,故向心加速度大小a a =a b ,选项D 错误. 5.星球上的物体脱离星球引力所需的最小速度称为该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v 2与其第一宇宙速度v 1的关系是v 2=2v 1.已知某星球的半径为r ,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的16,不计其他星球的影响,则该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为( )A.grB. 16gr C. 13gr D.13gr 答案 C解析 16mg =m v 12r得v 1=16gr .再根据v 2=2v 1得v 2= 13gr ,故C 选项正确. 6.假设地球的质量不变,而地球的半径增大到原来半径的2倍,那么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应为原来的( ) A. 2 B.22 C.12D.2 答案 B解析 因第一宇宙速度即为地球的近地卫星的线速度,此时卫星的轨道半径近似的认为等于地球的半径,且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G Mm R 2=mv 2R得v =GMR,因此,当M 不变,R 增大为2R 时,v 减小为原来的22,选项B 正确. 7.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小速度B.它是近地圆形轨道上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大运行速度C.它是能使卫星进入近地圆形轨道的最小发射速度D.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大环绕速度 答案 BCD解析 第一宇宙速度是从地球表面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大环绕速度,也是近地圆形轨道上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大运行速度,选项B 、C 、D 正确,A 错误.8.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初速度v 发射后,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若使发射速度增大为2v ,则该卫星可能( ) A.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B.绕地球运动,轨道变为椭圆 C.不绕地球运动,成为太阳的人造行星 D.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 答案 CD解析 以初速度v 发射后能成为人造地球卫星,可知发射速度v 一定大于第一宇宙速度7.9 km/s ;当以2v 速度发射时,发射速度一定大于15.8 km/s ,已超过了第二宇宙速度11.2 km/s ,也可能超过第三宇宙速度16.7 km/s ,所以此卫星不再绕地球运行,可能绕太阳运行,或者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故选项C 、D 正确.9.我国在轨运行的气象卫星有两类,如图2所示,一类是极地轨道卫星——“风云1号”,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12 h ,另一类是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风云2号”,运行周期为24 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风云1号”的线速度大于“风云2号”的线速度B.“风云1号”的向心加速度大于“风云2号”的向心加速度C.“风云1号”的发射速度大于“风云2号”的发射速度D.“风云1号”“风云2号”相对地面均静止 答案 AB解析 由r 3T 2=k 知,风云2号的轨道半径大于风云1号的轨道半径.由G Mm r 2=m v 2r =ma n 得v =GM r ,a n =GMr2,r 越大,v 越小,a n 越小,所以A 、B 正确.把卫星发射的越远,所需发射速度越大,C 错误.只有同步卫星相对地面静止,所以D 错误.10.中俄曾联合实施探测火星计划,由中国负责研制的“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与俄罗斯研制的“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一起由俄罗斯“天顶”运载火箭发射前往火星.由于火箭故障未能成功,若发射成功,且已知火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9,火星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2.下列关于火星探测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射速度只要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即可 B.发射速度只有达到第三宇宙速度才可以C.发射速度应大于第二宇宙速度且小于第三宇宙速度D.火星探测器环绕火星运行的最大速度约为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23答案 CD解析 火星探测器前往火星,脱离地球引力束缚,还在太阳系内,发射速度应大于第二宇宙速度、小于第三宇宙速度,选项A 、B 错误,C 正确;由GMm r 2=m v 2r 得,v =GMr.已知火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9,火星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2,可得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第一宇宙速度之比v 火v 地= M 火M 地·R 地R 火= 19×21=23,选项D 正确. 二、非选择题11.据报道:某国发射了一颗质量为100 kg 、周期为1 h 的人造环月卫星,一位同学记不住引力常量G 的数值,且手边没有可查找的资料,但他记得月球半径为地球半径的14,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经过推理,他认定该报道是则假新闻,试写出他的论证方案.(地球半径约为6.4×103km ,g 地取9.8 m/s 2) 答案 见解析解析 对环月卫星,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GMm r 2=m 4π2T2r ,解得T =2πr 3GM则r =R 月时,T 有最小值,又GMR 月2=g 月 故T min =2πR 月g 月=2π 14R 地16g 地=2π 3R 地2g 地代入数据解得T min ≈1.73 h环月卫星最小周期为1.73 h ,故该报道是则假新闻.12.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同步卫星与“伽利略计划”等中低轨道卫星构成的卫星通信系统.11 / 11 (1)若已知地球的平均半径为R 0,自转周期为T 0,地表的重力加速度为g ,试求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R .(2)有一颗与上述同步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的低轨道卫星,自西向东绕地球运行,其运行半径为同步卫星轨道半径R 的四分之一,试求该卫星至少每隔多长时间才在同一地点的正上方出现一次.(计算结果只能用题中已知物理量的字母表示)答案 (1) 3gR 0 2T 024π2 (2)T 07 解析 (1)设地球的质量为M ,同步卫星的质量为m ,运动周期为T ,因为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故G Mm R 2=mR (2πT)2① 同步卫星的周期为T =T 0②而在地球表面,重力提供向心力, 有m ′g =G Mm ′R 02③ 由①②③式解得R = 3gR 0 2T 0 24π2.(2)由①式可知T 2∝R 3,设低轨道卫星运行的周期为T ′,则T ′2T 2=(R 4)3R 3,因而T ′=T 08,设卫星至少每隔t 时间才在同一地点的正上方出现一次,根据圆周运动角速度与所转过的圆心角的关系θ=ωt ,得2πT ′t -2πT 0t =2π,解得t =T 07,即卫星至少每隔T 07时间才在同一地点的正上方出现一次.。

必修教材2第六章第5课时教案:宇宙航行

必修教材2第六章第5课时教案:宇宙航行

4 、理解 第一宇宙速 度的意义,了 解最小发射 速度和最大 运行速度
卢小柱个人电子教案(xzlu@)
人教版物理必修教材②
当相对于地球的发射速度大于 v1 而小于 v2 时,卫星就能绕地球做椭圆运动,速 度越大,半径越小; 当相对于地球的发射速度等于或大于 v2 时,卫星就脱离地球束缚成为太阳的一 颗行星; 当相对于地球的发射速度大于 v3,卫星飞到太阳系外。 三、同步卫星 1、人造卫星分类 人造卫星按运行轨道区分为低轨道卫星、中高轨道卫 星、地球同步卫星、太阳同步卫星、大椭圆轨道卫星和极 轨道卫星。人们更多的是按用途把人造卫星分为科学卫星、 应用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 注意:所有人造卫星轨道的圆心都在地球球心。思考 为什么? 2、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同步,即与地球的自转角速 度、周期等相等。 3、同步卫星的轨道:在赤道平面内。通常的通讯卫星都是同步卫星。 思考题: (1)发射一个用来转播电视节目的同步卫星,应使它与地面相对静止,已知地球 半径为 6400km,问此卫星应发射到什么高度? (2)卫星绕地球运转的最小半径是多少? (3)卫星绕地球运动的最短周期是多少? 综合练习: 【例 1】地球同步卫星到地心的距离 r 可由r3= Mm GMT2 Mm 提示:由 G 2 =m 及 mg= G 2 r 4π2 r 得:r3= R2T2g 故:a 是地球半径;b 是地球自转周期或卫星运动周期;c 是地表 4π2 abc 求出。已知式中 a 的单位是 4π2
2 2
5 、独立 思考同步卫 星的特点, “同步”的意 义。思考同步 卫星为什么 只能在赤道 平面内。
6 、阅读 教材“科学漫 步” ,了解黑 洞的概念
m,b 的单位是 s,c 的单位是 m/s2,则 a、b、c 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

高中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万有引力定律得理论成就教案新人教必修

高中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万有引力定律得理论成就教案新人教必修

6.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1)教学 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

2、行星绕恒星运动、卫星的运动的共同点:万有引力作为行星、卫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

3、理解并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建立模型的能力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在人类认识自然界奥秘中的巨大作用,让学生懂得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可以指导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 难点 重点: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知识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 难点:用已知条件求中心天体的质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引入:天体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常量一经测出,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其实际的意义 一、测量天体的质量 1、称量地球质量物体m 在纬度为θ的位置,万有引力指向地心,分解为两个分力:m 随地球自转围绕地轴运动的向心力和重力 。

通常情况下,只有赤道和两极的重力才严格指向地心。

但因为地球自转的并不快,所以向心力是一个很小的值。

在运算要求不是很准确的条件下,我们可以粗略的让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即:向心力远小于重力,万有引力大小近似等于重力。

例:设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9.8m/2s ,地球半径R =6.4×106m ,引力常量2211/1067.6kg m N G ⋅⨯=-,试估算地球的质量。

引导学生认识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关系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5节宇宙航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我国在卫星发射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教学难点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对应的关系。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人类航天时代的新纪元。

我国在70年代发射第一颗卫星以来,相继发射了多颗不同种类的卫星,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1999年发射了“神舟”号试验飞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人造卫星已有所了解,那么地面上的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为人造卫星呢?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和它的运动速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有关人造地球卫星的知识。

[新课教学]一、人造地球卫星1.牛顿的设想在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初速度抛出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它们的落地点相同吗?它们的落地点不同,速度越大,落地点离山脚越远。

因为在同一座高山上抛出,它们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同,速度大的水平位移大,所以落地点也较远。

假设被抛出物体的速度足够大,物体的运动情形又如何呢?如果地面上空有一个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它只受重力的作用,那么它就做自由落体运动,如果物体在空中具有一定的初速度,且初速度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垂直,那么它将做平抛运动,牛顿曾设想过:从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也一次比一次离山脚远,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当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永远不会落到地面上来,它将围绕地球旋转,成为一颗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

2.人造地球卫星(1)人造地球卫星从地面抛出的物体,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绕地球旋转,就成为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

(2)人造地球卫星必须满足的条件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恰好提供卫星作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3)描述卫星运动的物理量设地球的质量为M ,卫星的质量为m ,地球的半径为R ,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为h ,则卫星的轨道半径r =R +h ,设卫星在轨道上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为a ,线速度为v ,角速度为ω,周期为T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人造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这一基本力学关系,得:222224Mm v πF G ma m ωr m mr r r T=====①卫星的向心加速度2GMa r=,r ↑→a ↓。

②卫星运动的角速度ω=,r ↑→ω↓。

③卫星运动的线速度v =r ↑→v ↓。

④卫星运动的周期2T =r ↑→T ↑。

当人造卫星环绕地球表面运动时,r min =R ,T min =5060s 。

所以不可能在地球上发射一颗周期是80min 的卫星。

强调卫星的轨道与相关各量的一一对应性。

二、宇宙速度设一颗人造卫星沿圆形轨道绕地球运转,卫星绕地球运转的向心力由地球的万有引力来提供。

由v =知,距地面越高的卫星运转速率越小。

【思考讨论】是向高轨道发射困难,还是向低轨道发射卫星困难呢? 向高轨道发射卫星比向低轨道发射卫星要困难,因为向高轨道发射卫星,火箭要克服地球对它的引力做更多的功。

1.第一宇宙速度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叫做第一宇宙速度(first cosmetic velocity ),也叫做地面附近的环绕速度。

对于靠近地面运行的人造卫星,可以认为此时的r 近似等于地球的半径R ,则212v MmF G m mg R R===1v =7.9km/s2.第二宇宙速度如果卫星进入地面附近的轨道速度大于7.9km/s ,此时卫星的运行轨道又如何呢?①当人造卫星进入地面附近的轨道速度大于7.9km/s ,而小于11.2 km/s ,它绕地球运动的轨迹就不是圆形,而是椭圆。

②当物体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1.2km/s 时,卫星就会脱离地球的引力,不再绕地球运行。

(此时轨道为抛物线)从地面上发射人造天体,要使它脱离地球的引力,不再绕地球运行,所需要的最小发射速度,叫第二宇宙速度。

也叫做地面附近的脱离速度。

21v =11.2 km/s3.第三宇宙速度达到第二宇宙速度的物体还受到太阳的引力。

在地面附近发射一个物体,要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外,必须使它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6.7 km/s ,这个速度叫做第三宇宙速度。

(以大于第三宇宙速度发射的人造天体,其轨道为双曲线)从地面上发射人造天体,使它不仅能脱离地球的引力,而且还能脱离太阳系的引力束缚,这时所需要的最小发射速度,叫第三宇宙速度,也称为逃逸速度。

v 3=16.7km/s三、同步卫星简介(向学生介绍有关卫星的轨道问题:让学生画出他认为可能的轨道,逐一分析,得出卫星的轨道要想稳定,轨道必须在通过地球球心的大圆轨道内。

介绍轨道平面、轨道倾角等概念;介绍极地轨道、赤道轨道等轨道类型)同步卫星是指相对于地球静止,即始终在地球某一位置的正上方。

因而,同步卫星必须有一定的条件。

首先,卫星的运动方向必须与地球的自转方向一致,且和地球自转的角速度要相同。

如图所示,假定卫星m 在赤道上空以外的某空间随地球转动,其受力为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F ,将F 分解为指向地轴的分力F 1,该力作为卫星随地球转动的向心力,另一分力为F 2,实际中找不到与F 2相平衡的力,所以卫星将落向赤道平面,此时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全部作为向心力,所以同步卫星只能定点在赤道上空。

1.地球同步卫星的特点(1)卫星的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卫星位于地球赤道的正上方,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

(2)卫星的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或角速度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例题】已知地球半径R =6400km ,运转周期T =24h =24×3600s ,地球质量M =5.98×1024kg ,求同步卫星的轨道高度h ?解析:同步卫星作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同万有引力提供,根据向心力公式有:22224()()()Mm πG m R h ωm R h R h T=+=++h R R ==代入数值解得:h=3.6×107m。

(说明:可以用GM=R2g来计算)2.地球同步卫星的“五定”定周期(运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定轨道平面(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定高度(离地高度为36000km),定速度(线速度均为3.1×103m/s);定点(每颗同步卫星都定点在世界卫星组织规定的位置上)。

四、梦想成真探索宇宙的奥秘,奔向广阔而遥远的太空,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

真正为人类迈向太空提供科学思想的,是生于19世纪中叶的俄罗斯学者齐奥尔科夫斯基。

他指出,利用喷气推进的多级火箭,是实现太空飞行最有效的工具。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

——齐奥尔科夫斯基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苏联发射成功。

卫星重83.6 kg,每96min绕地球飞行一圈。

几年之后,1961年4月12日,苏联空军少校加加林进入了东方一号载人飞船。

火箭点火起飞,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历时108 min,然后重返大气层,安全降落在地面,铸就了人类进入太空的丰碑。

1969年7月16日9时32分,阿波罗11号飞船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点火升空,拉开人类登月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帷幕。

7月19日,飞船进入月球轨道。

7月20日,指挥长阿姆斯特朗和驾驶员奥尔德林进入登月舱,与母船分离后于下午4时17分在月面着陆。

10时56分,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踏上月面,并说出了那句载入史册的名言:“对个人来说,这不过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而言,却是巨大的飞跃。

”人们祝贺说:“由于你们的成功,天空已成为人类世界的一部分。

”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

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把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23分安全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

这次成功的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入航天活动的国家,为进一步的空间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人类已经跨入太空,登上月球,但是,相对于宇宙之宏大,地球和月亮不过是茫茫宇宙中的两粒尘埃;相对于宇宙之久长,人类历史不过是宇宙年轮上一道小小的刻痕……宇宙留给人们的思考和疑问深邃而广阔。

宇宙有没有边界?有没有起始和终结?地外文明在哪里?……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最完美和最强烈的情感来自面对不解之谜。

”你想加入破解它的行列吗?[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绕地球飞行的卫星情况,了解了描述卫星的物理量的特点。

知道了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1=7.9km/s;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2=11.2km/s;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3=16.7km/s。

要区分卫星的发射速度与卫星进入轨道后的环绕速度。

[布置作业]教材第44页“问题与练习”。

板书设计5.宇宙航行一、人造地球卫星1.牛顿的设想 2.人造地球卫星 (1)人造地球卫星从地面抛出的物体,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绕地球旋转,就成为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

(2)人造地球卫星必须满足的条件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恰好提供卫星作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3)描述卫星运动的物理量222224Mm v πF G ma m ωr m mr r r T=====①卫星的向心加速度2GMa r=,r ↑→a ↓。

②卫星运动的角速度ω=,r ↑→ω↓。

③卫星运动的线速度v =r ↑→v ↓。

④卫星运动的周期2T =r ↑→T ↑。

二、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叫做第一宇宙速度(first cosmetic velocity ),也叫做地面附近的环绕速度。

对于靠近地面运行的人造卫星,可以认为此时的r 近似等于地球的半径R ,则212v MmF G m mg R R===1v =7.9km/s 2.第二宇宙速度从地面上发射人造天体,要使它脱离地球的引力,不再绕地球运行,所需要的最小发射速度,叫第二宇宙速度。

也叫做地面附近的脱离速度。

21v =11.2 km/s3.第三宇宙速度从地面上发射人造天体,使它不仅能脱离地球的引力,而且还能脱离太阳系的引力束缚,这时所需要的最小发射速度,叫第三宇宙速度,也称为逃逸速度。

v 3=16.7km/s三、同步卫星简介1.地球同步卫星的特点(1)卫星的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卫星位于地球赤道的正上方,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