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2章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1节 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学案 中图版选修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1节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学案中图版选修6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1节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学案中图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1节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学案中图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土地资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重点)3。
正确分析能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重点)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1
.概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自然资源定义为,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价
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2.分类
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
含义
那些在漫长地质年代里形成的、储备有限的、经开
发利用后无法在现阶段再生的自然资源
那些被人类开发利用后能依靠
生态系统自身的运行得到恢复
或再生的资源
举例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石、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等
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
气候资源等
1.矿产资源是绝对不可再生的吗?
【提示】矿产资源并不是绝对不可再生的,只是由于它的更新时间太长,相对于短暂的人类历史来说可以认为是不可再生的。
二、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土地资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1)日趋减少的耕地
(2)土地退化
①原因错误!
②表现形式错误!
③结果:土地质量下降
2.能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1)能源问题: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需求的增长,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猛增,这将造成能源供应紧张。
(2)产生原因
①石油、煤、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储量有限;
②能源的地理分布与实际消费量不平衡;
③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2.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提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城镇建设等造成植被破坏导致土地退化。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问题4
学生分组探究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第1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
1.如何划分非可再生资源与可再生资源?
【提示】按照自然资源是否能够更新或恢复。
2.如何理解非可再生资源的非可再生性?
【提示】其再生周期远远长于人类历史;再生速度慢于人类对它的消耗速度.
3.可再生资源一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提示】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气候资源等只有利用合理、保护得当,才能够
不断更新、循环使用,如果它们的资源环境遭破坏,或者利用速度超过了更新速度,就会出现资源的短缺和枯竭。
第2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
1.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区别和联系
自然环境是指人类周围客观存在的事物,而自然资源是指人类能够用于生产和生活的部分,因此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
(如图)
2.自然资源的判断标准
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1)自然属性:直接从自然界获得.
(2)经济属性:在现在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用于生产和生活。
3.自然资源的分类
自然资源有多种分类.比较常见的是按照自然资源是否能够更新或恢复,分为非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两大类。
第3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
图中阴影部分是指( )
A.煤炭B.水能
C.石油D.地热
【思路点拨】解答此题需明确能源资源的不同分类方法。
根据能源资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根据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可将其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而根据能源资源的形成和来源,又可将其分为太阳能、地球内能和潮汐能。
【解析】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上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水能、风能、波浪能等也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因为没有太阳辐射,就不会有大气运动和水循环,也就不会有水能和风能。
而地热则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煤炭自产业革命后就已成为人类的主要能源,石油资源则自20世纪50年代起取代煤炭成为主要能源,水能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历史较长,规模较大,所以它们都是常规能源.但煤炭、石油是矿产资源,非可再生。
故同时符合太阳能、常规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只有水能。
【答案】B
学生分组探究二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第1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
1.我国耕地资源面临巨大压力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提示】(1)耕地比重小:我国山地面积大,耕地比重小,约占总土地面积的13.7%。
(2)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3)中、低产田比重大,约占耕地面积的2/3。
2.依据教材图2-1-3土壤被侵蚀和图2-1-4过度
放牧导致草地退化,分析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由图可知,土壤失去植被保护遭受侵蚀使营养成分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导致土地退化。
植被破坏是土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
3.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哪种能源所占比重最大?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提示】煤炭;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开发新能源。
第2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
1.土地资源问题
问题退化土壤沙化因;植被破坏是造成土地退化的重要原因;不合理的农业
活动,以及灌溉系统不健全,田间工程不配套,也会导致
土地退化;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有毒物质对土地造成的污
染,也是土地退化的原因之一
土壤盐渍化
土壤肥力贫瘠
(肥力下降)
能
源
问
题
能
源
供
应
紧
张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需求的增长,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猛增
石油、煤、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储量有限
能源的地理分
布与实际消费
量不平衡
地理分布
煤炭90%分布在俄罗斯、美国、中国;石油的70%
分布在中东和少数发展中国家
实际消费
占世界人口约26%的发达国家却消耗着世界总能
源开采量的77%
世界能源消费
结构不合理
目前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天然气、煤等常规能源占
主导地位,这些储量有限的能源,正面临着枯竭的危险
我国的能源现状及解决途径
1.我国能源现状
(1)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2)能源地区分布不平衡:总体上是北多南少,西富东贫。
(3)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单位产值能耗高:我国能源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尤其是清洁能源,消费量低。
(4)能源需求增长快、供应矛盾日益突出。
2.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
解决我国能源紧张问题须立足国内,把节约能源放在第一位,逐步建立一个节能的社会,实行“节能优先、结构多元化、环境友好”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实行“进口源地”和“运输线路”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增加能源产量;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和开发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第3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6年6月25日第26个土地日的宣传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
材料二我国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差异分布图.
材料三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
(1)要解决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2)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
(3)据图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
【思路点拨】第(1)题,先确定a地区为东北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然后确定其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第(2)题,从耕地比重、人口、城市化等方面分析.第(3)题,结合两图反映的信息分析作答。
【解析】第(1)题,a地区为中国东北,农业存在问题是水土流失,黑土地土壤肥力下降,土层变薄,因此要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持水土,增施有机肥,倡导秸秆还田.第(2)题,通过读图可知b、c、d分别为浙江、福建、广东省,主要分布在浙闽丘陵、两广丘陵,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位于东南沿海,人口密度大,人口多,人均耕地少。
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工业用地增加,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非农业用地比重大,所以人均耕地减少。
第(3)题,要由题干中提出的问题“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再回归到图中,从图例中找到“人均耕地介于世界平均水平与警戒线之间"的符号,再对应到中国区域的分布,即
面积最大;从图中找到“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的信息,然后分析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理由。
【答案】(1)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持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
(2)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
(3)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
教材P23图2-1-5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2006年)
——-——————-———————
由图中可获取以下信息:
1.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是:以石油、煤、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为主,而且石油所占比重最大。
这种能源构成不合理,因为常规能源不仅数量有限,而且还是宝贵的化工原料。
同时,现存的能源结构对常规能源过分依赖,油价的不稳定,严重影响着世界经济体系的稳定。
2.改变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现状的措施主要有: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大新能源在能源构成中的比重;大力发展水电,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核电等.
——-—--——-——-—————
读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B.天然气、石油、煤炭等都属于常规能源
C.水能属于清洁能源,应大力发展水电
D.世界各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都是石油所占比重最大
【解析】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所占比重最大,但并不是各国都是石油所占比重最大,比如我国是煤炭消费所占比重最大。
【答案】D
先思考再核对答案教材第21页思考
【答案】这两者具有相关性,所揭示的内容呈负相关,即人口增多,人均耕地减少。
图2-1-1反映了中国从1954年到2003年近50年人口从6.02亿增加到12.92亿,增加了1倍多;图2-1-2反映了中国从1953年到2003年近50年人均耕地从0.18公顷减少到0.10公顷,减少了近1倍。
我国目前人口总量仍在增长,人均耕地面积仍将日趋减少。
这是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我国正在倡导退耕还林还草,耕地总量不会有大的增长;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也是重要原因。
教材第22页思考
【答案】土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合理的垦殖、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大水漫灌、土地污染等。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建议有: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加强植被保护,合理放牧,改进灌溉技术,合理实行喷灌、滴灌技术,控制生产生活三废的排放,防止有毒物质对土地造成污染。
教材第23页思考
【答案】 1.咸海湖面萎缩的原因归纳为两方面:最主要的原因是过度引用阿姆河、锡尔河的河水灌溉棉田,使咸海从这两条河中得到的河水补给大为减少;其次是全球变暖,该地气候干旱,雨水大大减少而湖水的蒸发加大。
2.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三国过分地攫取河水发展棉花生产,使注入咸海的两河河水骤减,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主要表现为:①使咸海周围的环境更加恶化,气候干燥,咸海盐度升高,夹带有毒盐粒的沙尘暴天气增多.②有毒的盐尘混合物,撒向咸海周围的草原和田野,污染了蔬菜、水果、地下水,进入人的呼吸道,通过饮食进入人体,使人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发病率大增,得病现象比较普遍。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a——自然资源、b——能源、c-—矿产资源三者之间的关系图解,正确的是( )
【解析】矿产资源都属于自然资源,能源中的一次能源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属于自然资源,而二次能源是经过一次能源转化而成的,不属于自然资源。
【答案】B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保护耕地的力度在加大,但耕地总面积减少的趋势未变,不是导致我国耕地总面积减少的原因是( )
A.人口的增加
B.城市化速度的加快
C.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
D.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解析】人口的增加会导致我国人均耕地减少,不是导致我国耕地总面积减少的原因.也要同时注意D项,近年来,我国实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部分耕地生态退耕,也是我国耕地总面积减少的原因之一。
【答案】A
二、综合题
3.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我国土地类型分布
(1)从干湿地区来看,我国以水田为主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哪一种干湿地区:________。
草原主要分布在哪一种干湿地区:________。
(2)D处土地生产力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人们的短见和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遭受到破坏,耕地面积不断缩小,其中C处良田大量丧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B处耕地缩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后应充分发挥土地生产优势,建立起与当地生态条件协调一致的生态系统。
C处应大力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处山地丘陵可大力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平衡,保障农业稳产、高产。
【解析】该题着重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合理利用及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和联系的观点,把我国的农业与气候、生态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应根据我国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说明我国各个地方的干湿程度;根据我国地形的分布和非地带性因素,可找出土地生产力差异的原因。
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掠夺性的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从而受到大自然不同程度的惩罚,这样就可得到正确的答案。
最后,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去考虑各地土地资源的正确利用。
【答案】(1)湿润、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
(2)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
(3)风蚀、沙漠侵吞水蚀、土地次生盐碱化、城市工程基本建设用地和农村住房的不断扩大
(4)畜牧业,退耕还牧,更好地发挥牧业优势林业,积极扩大森林覆盖率
4.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西部地区需妥善解决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污染治理两者之间的
关系。
阅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北京市、西部某省级行政区能源消费总量与废气排放对比西部该省省会城市能源消费状况变化
年份20052006200720082009
能源消费量(万吨标煤)709.9777.7851.7910。
8941.9 GDP (亿元)288.5335。
3425。
7514。
1575。
0能耗强度(吨标煤/万元) 2.462。
322。
00 1.77 1.64
人均能耗(吨标煤/人) 5.05 5.37 5.72 5.51 5.53
(2)据表分析西部该省省会城市能源消费的变化特点。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的能源消费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高于西部该省区,原因是北京的经济发达,消耗的能源总量大;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量北京均低于西部该省区,是因为北京的生产技术水平较高,排放的污染物较少;另外,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同也会导致排放的废气有所差异。
第(2)题,从表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2005年~2009年该省会城市能源消费量逐年上升,而能耗强度逐年下降.
【答案】(1)北京市经济发达,能源消费总量大,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多于西部该省级行政区;北京市工业生产技术先进,二氧化硫与烟尘排放量低于西部该省级行政区;北京市与西部该省级行政区能源消费结构不同,废气排放有差异.
(2)消费量增加;能耗强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