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画图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一以整数解决问题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助画图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一
以整数解决问题为例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推行下,对小学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中,
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除了要为学生传授丰富的数学知识,还要重视灵活
多样学习方法的传授,为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本文就着重
该怎样引导学生借助画图来准确理解题意,从而高效解决整数问题作出深入探究。

关键词:画图能力;整数问题;培养策略
前言:在小学数学问题分析、解决过程中,通过画图可以帮助学生将原本抽象、复杂的问题转化成更加直观、具体的问题,以此来快速的理清解题思路,引
用更简便的解题方法。

因此,不论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还是给
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都要重视学生画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
生懂得借助画图来分析理解题意,快速解决问题。

一、合理创设画图解题情境
通过画图解题情境的合理创设,能够从不同层面来激发、增强学生通过画图
来解答问题的意识。

情境图可以为数学问题赋予更加鲜活的背景,同时繁多的信
息也会干扰到学生的正确解题。

对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
际生活,将情境图合理转化成数量关系图,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准确分析、理解题意,快速的理清数量关系[1]。

比如:学生解决“学校和小红、小明家在同一条路上,小红家与学校之间的
距离为312米,小明与学校之间的距离为155米,小红、小明两家的距离是多
少米?” 这一问题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明确小红、小明两
家与学校的位置一共有几种可能,然后鼓励学生尝试以“线段图”的形式来将各
种位置关系清晰的表述出来。

之后,再通过对线段图的细致观察便能够明确两家
之间的距离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再分析、解决问题就更容易了。

教师通过在日常习题解答中的有意识引导学生画图,能够培养学生养成借助画图形式来解答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二、重视学生画图过程指导
通过对学生的画图过程作出科学指导,能够促进学生画图解答问题能力的显著提升,也能够为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图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除了经常会用到且学生比较熟悉的“线段图”“几何图”“平面图”等,还涉及到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画出的图。

如,“实物图”“示意图”等等。

对此,在数学教学中,为了将画图解决问题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学生画图解答问题能力的不断提升,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认识来画出不同的“图”,并基于此来对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作出深入分析与准确理解。

且还要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的见解、方法。

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全面激活,也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解题经验与思路方法,学生也能够对“画图”的意义有深入的体会,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能[2]。

比如:学生解答“小兰从一楼走楼梯到三楼,共用了6分钟,以这样的速度来计算,小兰要想从一楼爬到7楼共需要几分钟?”这一问题时。

针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讲,要想单纯的通过对文字的阅读来实现对题意的准确把握,通常都具有一定难度。

对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画示意图的方式来加强对题意的理解。

如图所示。

小兰从一楼走到二楼,用的时间是走一层楼的所需要的时间,具体来讲就是一个间隔的时间。

所以,从一楼走到三楼需要用到的是两个间隔的时间……以此类推。

通过画示意图,学生既可以实现对爬楼梯问题的透彻理解,也能够总结出其中的规律:爬楼层数=间隔数=较大楼层数一较小楼层数。

通过指导学生画图,学生能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
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三、完善学生画图策略评析
通过进一步优化画图策略的评析,能够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提升画图解决问
题的能力。

在日常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数”与“形”的有机整合作出充
分考虑,且还要从不同角度来对“图”作出评价与反思。

同时,在问题解答中,
不论是将数量关系转化成图形,还是将图形向数量关系转化,最终的目的都是降
低解题难度,更简洁的完成问题解答,实现对题意的准确理解。

例如:“某超市运来的西瓜比葡萄多50kg,当西瓜卖掉一半时,剩余的西瓜
要比葡萄少10kg(此时葡萄还没卖出),西瓜和葡萄各运来多少千克?”题中提供
的条件相对隐蔽,学生难以在解答中单纯的通过文字、想象来分析。

此时,便
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尝试着以画图的形式来将“西瓜的一半是多少”这一隐藏条件形象化、具体化,学生通过画图,很容易得出葡萄的质量是50+
10+10=70(k'g),西瓜的质量是70+50=120(k'g),学生在解答问题的同时,更感受到
画图能更准确、简洁帮助解答抽象的问题。

再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3页例题4“三年级女生要进行集体舞表演,
老师将参加表演的60人需要分成两队,平均每队分成3组。

那么每组多少人?” 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通过分析、画图,大多数学生能想到以下两种算法:
(一)先将60人分成两队,再计算每队有多少人。

60/2=30(人)30/3=10(人)
(二)先求出60人可以分多少组,再计算每队有多少人。

3*2=6(组)
60/6=10(人)
接着老师提出,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个别学生会列式60/3/2,老师适时要求学生说说60/3的意义,大多数学生无法解释60/3的意义,但也有个别学生能想到“从2队中各拿1组,作为1份,一共有这样的3份,每份是20人,再算每组有20/2=10人” ,并能通过画图(如下图)来解释这种方法。

这种不按常规解答的方法教师要予以肯定,并及时鼓励。

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对画图策略进行评析,学生在画图解决问题的过程种,对画图解题的意义有更深切的感受和理解。

结语: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通过画图来分析、解决数学问题,既可以全面激活学生数学思维,也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丰富的解题经验与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为其之后的数学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为此,在日常教学中,其教师应引用更新颖有效的策略方法来强化学生画图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杨嫦娥. 探析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利用画图策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J]. 新课程,2018(10):193.
[2]张堂. 浅析如何利用画图策略培养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J]. 考试周刊,2019(42):73-74.
[3]陈俊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J]. 数码设计(上),2018,9(9):158-1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