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二则课件(共40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作者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是什么样子的?
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外户而不闭
“大同”
4.如何理解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
一方面,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 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尽管这个理想社 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 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标 ,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一份宝贵的财富。
1.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文章开头运用类比论证,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接着 阐述了“教”和“学”的辩证关系;最后得出结论——教 学相长。
2.多用对偶,增强气势。
文章多用对偶句,第一句,以两个“虽有……弗 ……”的类比,引出论点;第二、三句,分别用两个 “……然后知……”“知……然后能……”的句式 ,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这种句式,两两对 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不仅形式上看起来比较整 齐,也有增强表意效果的功能。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说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1.文章开头由“嘉肴”写起有何作用?
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将“嘉肴”与“至道 ”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引出下文对教与 学关系的论述,使说理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2.《虽有嘉肴》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试分析其论 证思路。
《礼记》和《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知识梳理
通假字
(1)学学半(同“ 敩”,教导) (2)选贤与能(同“ 举”) (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同“ 鳏” ,老而无妻)
一词多义 学学半(动词,同“ 敩”,教导)
学 学学半(名词,学习)
故人不独亲其亲(副词,只、只是) 独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形容词,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1.“大同”社会的纲领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 并加以分析。
天下为公
选贤举能
讲信修睦
政权属于社会的 全体成员,而不 属于任何个人
社会管理者应由 社会成员选举产 生。“贤”和 “能”是标准
社会要讲求诚信, 要崇尚和睦,保
持和平安定
2.本文所描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特征?
①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22 《礼记》二则
学习目标
1. 反复诵读,重点体会两篇短文的句式特点。 2.初步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和“大同”社会 的理想。
作文者学简常介识
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 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它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 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阐述的思想包 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等各方面的内容。
老而无子)
谋闭而不兴(动词,闭塞、堵塞) 闭
外户而不闭(动词,用门闩插上)
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 其
其此之谓乎(副词,表推测,可译为“ 大概”)
天下为公(动词,是) 为 不必为己(介词,为了)
古今异义
(1)教学相长也 古义:教与学。
今义: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2)不独子其子 古义:子女。
道理:《虽有嘉肴》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即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论证思路:文章先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类比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 再从教和学两方面进行阐述,得出“教学相长”的 结论;最后引用《尚书·说命》中的“学学半”来
3.“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 《兑命》中的一段话是否多余?
虽有嘉肴
初读感知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 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 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学习以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会知 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然 后就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 不闭。是谓大同。
这样一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 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发生,于是(家家户户)都从外面 带上门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划分层次 第一层 “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 “大同”社好愿景, 表达了对“大同”社会的美好期待。
不多余,“学学半”的意思是“教别人占自己 学习的一半”,这是对本文观点的补充说明,深化主 旨。《兑命》的话进一步证明了“教学相长”的观 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教学相长”带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①学习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 无法发现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②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今义:专指儿子。
(3)女有归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还给,归还。
(4)货恶其弃于地也 古义:财物。 今义:货币,货物。 (5)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害人。 今义:偷东西的人。
词类活用
(1)不独亲其亲(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亲) (2)不独子其子(名词用作动词,以……为子)
特殊句式
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 应为“其谓之此乎”)
主题归纳
归纳探究
《虽有嘉肴》开篇运用类比手法,强调了学习 的重要性,接着阐述了教和学之间的辩证关系, 阐明了教与学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道理。
板书设计 虽 有 嘉 肴
嘉肴弗食,不知其旨 类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比
学知不足 教之困
能自反 能自强
结论(主要观点):教学相长
引用《兑命》语印证之
写作特色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
己的子女,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 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 而无子、有残疾的人都能够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分,女子有 归宿。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 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 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大道之行也
初读感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 修睦。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 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讲 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 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 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 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