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孙权劝学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孙权劝学》
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一、有层次地进行文言文朗读,通过朗读达到晓其义、品其味、明其理的目的。
二、领悟文本言简义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
三、明确刻苦学习,提高自己学识的重要性,运用好“增删调换留查”等译文方法。
教学重点一有层次地进行文言文朗读,通过朗读达到晓其义、品其味、明其理的目二领悟文本言简义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
教学难点三、明确刻苦学习,提高自己学识的重要性,运用好“增删调换留查”等译文方
法。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谈话式)(激趣并落实文常)
二、诵读流程
1一读晓其义
一、导入(谈话式)(激趣并
落实文常)
成语“大意失荆州”相信大
家都熟悉,该故事的主人公是
谁?---关羽。
其实啊,荆州的丢
失原因,真的仅仅是关羽的“大
意”吗?想不想了解夺得荆州一
方的领军将领?他是----吕蒙。
对啊,客观上,能与关羽成为对
手、并取得胜利者,能是让人小
觑之流吗!让我们走出小说《三
国演义》,走进史书《资治通鉴》,
去领略吴国的真英雄。
——小组开火车式,一人一
点汇报文常预习情况。
关键词:
《资治通鉴》,司马光,吕蒙。
二、诵读流程
1.一读晓其义(落实文言字
词,句子翻译,文章结构层次大
意)
要求:默读或自由读,联系
文句及注释,圈点勾画生难字词
的翻译,先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帮助。
适时教师再在黑板上圈点
一谈话并导入新课激发学生
兴趣
二放录音并找学朗读课文
1教师检查译文
小组开火车式,一人
一点汇报文常预习情
况。
学生朗读课文
2.二读品其味疑难字词。
(强调对照注释识记重
点字词意思)
(1)预设较难字词(注释未
出现的,括号内的为该词的译法
和意思)
初(增,当初)谓---曰(换,
对---说)今(增,如今)以
(换,用)为(增,成为)但
(换,只)以为(留,以为)大
有所益(留,大有益处)博士
(留,博士,单独译时才用书下
注释)之(晚乎)(删,不译)
吴下阿蒙(留)拜(增,叩拜)
而(别)(删,表示承接关系)(学
生还可质疑,师生解答)
(2)快速识记注释,先同桌
互考,再教师抽问。
(3)先齐读再请学生复述。
全文共10句,先请10位学生开
火车式逐句翻译(只看黑板)。
指
导学生从“信达雅”译文原则进
行评价。
再组内开小火车式逐句
翻译,最后教师抽查几句翻译: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
何见事之晚乎?
(4)学生再读标题,问:文
章仅仅只写“孙权劝学”吗?
-----都具体写了什么?请用小
标题方式展示。
---这三个内容是
什么关系?(孙引吕主鲁侧)
2.二读品其味(落实节奏
及对话语气等)
(1)抽读个人,大家评议(引
向节奏,适时在黑板上画节奏)
如:权/谓/吕蒙曰卿/今/
当涂掌事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大兄/何/见
事之晚乎
(2)小组抽读,把握语气,
读好感情,精彩对话。
从语气词角度点拨并反复强
化训练:
孙权——卿今当涂掌事,不
可不学!(语气坚决,严厉中又
见关心、厚望。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
士邪!卿言多务,孰若孤?(不悦,
2教师指出特别字解释
3指导学生复述
4教师提问
三品味语言
(1)抽读个人
(2)小组抽读,
学生小组合作翻译课
文
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
3.三读明
其理委婉批评。
)
孤常读书,自以为
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语重心长,
言辞恳切)
鲁肃——“卿今者才略,非
复吴下阿蒙!”(吃惊,赞叹)
吕蒙——大兄何见事之晚
乎!(深感自豪,风趣)
(3)试着全班诵读。
要求:
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3.三读明其理(落实文本启
示及语言特色)
(1)说说本文给你的一点启
示。
提示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小
组讨论,汇报展示)
如——孙权角度:劝导别人
要以理服人,循循善诱。
吕蒙角度:知错就改,年长
好学、勤于学习、学有所成。
鲁肃角度:要用发展的观点
看问题,学会欣赏他人。
——教师引用各家对吕蒙的
评价。
陈寿评:“吕蒙勇而有谋断,
识军计,谲郝普,擒关羽,最其
妙者。
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
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
毛泽东:吕蒙如不折节读书,
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当东吴
统帅?我们解放军许多将士都是
行伍出身的,不可不读《吕蒙传》。
孙权评:子明少时,孤谓不
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
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
次于公瑾(周瑜字),但言议英发
不及之耳。
图取关羽,胜于子敬
(鲁肃字)。
”
鲁肃:“吕子明,吾不知卿才
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吾谓大弟
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
博,非复吴下阿蒙。
”——学生当
堂积累本课与吕蒙相关的两个成
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
看
(2)比较史书语言特色。
出
示《资治通鉴》中的原文片段及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中同
为“孙权劝学”的部分,谈谈你
更喜欢哪个版本,为什么?感受
本文(作为司马光改写陈寿的史
3)试着全班诵读
教师提问
比较史书语言特色。
小组讨论人物性格特
点
三、结语(总结和落实作业)料)的语言特点。
A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
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
卿
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
《书》《礼记》《左传》《国语》,
惟不读《易》。
至统事以来,省三
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
《东观汉记》为三史)、诸家兵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如卿二人,意
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
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
《国语》及三史。
孔子言:“终日
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
如学也。
”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
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
何独不自勉勗邪’(选自陈寿的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B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
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
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
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
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选自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读一读,谈一谈,学生
能领会本文语言“言简义丰”的
特点即可。
(3)学生质疑。
背诵全文。
三、结语(总结和落实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很简单
却很重要、很实用的文言文学习
方法——读!通过读,我们领略
了孙权的善劝艺术、吕蒙的年长
好学文武兼修,也感受到了史学
家司马光写史之简练而不失生动
传神的生化妙笔。
我更希望大家拿起自己手中
的妙笔,将本文这一故事再作新
的演绎,扩写《孙权劝学》
(当堂时间不够,即作为课
外作业)
指导学生质疑背诵
总结全文留作业
小组讨论文章语言色
学生质疑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涉猎、见往事(方法,目的)
孤常读书(现身说法)
吕蒙:辞学——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