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试题
考试时间:2018年9月13日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
”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
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
不仅要看到其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要看到其在民族交流融合方面的纽带作用。
②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
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
早期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在开通草原古道、推动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后,鲜卑、吐谷浑、吐蕃、回纥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公元439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
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
再看回纥,其与唐朝绢马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汗国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
因此,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
丝绸之路上民族交流融合绵延不断,开遍了民族交流融合之花。
③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
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唐、元、明各朝代为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供食宿,建立都护府、都督府、州、县等以加强治理。
这些措施对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
④丝绸之路密切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也密切了东西方关系。
中原、江南以及巴蜀的名茶不仅输入西方,也输入西域、青藏高原与漠北,饮茶逐渐成为北方与西部民族的习俗。
同时,西域和中亚、欧洲的物产和文化也传入内地。
到了唐朝,丝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洛阳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上至宫廷、下至百姓无不受西域文化的影响。
到了宋朝,中国的茶叶和丝绸被大量贩运到西方,西方的乳香、琉璃等被大量转售到中国。
元朝时,中西交通空前畅通,中国的雕版与活字印刷术、火药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欧洲和阿拉伯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等科学技术也传入中国。
⑤中华民族是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毫无疑问,在这个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沟通渠道与交流舞台。
丝绸之路像一条纽带,联结着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联结着内地汉族人民与边疆少数民族人民。
未来,“一带一路”延伸之处必将是人文交流活跃之地,它不仅会继续描绘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五彩斑斓的画卷,还会进一步架起东西方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桥梁。
(选自杜建录《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丝绸之路推动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民族交流融合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
B.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对丝绸之路的重要贡献,是建立在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基础之上的。
C.丝绸之路对内密切了我国古代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对外则密切了中国和西方各国的关系。
D.丝绸之路联结着不同类型的文明,又联结着不同民族的人们,是重要的沟通交流舞台。
2.下列对原文论据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一条横贯欧亚的草原丝路,可见他们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
B.早期月氏、乌孙、匈奴,后来鲜卑、吐谷浑、吐蕃、回纥等民族与丝绸之路的联系,表明民族融合的延绵不断。
C.中原、巴蜀名茶输入西方、西域,西域、欧洲的物产和文化传入内地,说明丝绸之路密切了民族与国家间的关系。
D.唐朝时长安、洛阳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宫廷、百姓皆受到西域文化的影响,而中华文明对西方的影响式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鲜卑、吐蕃等民族有的曾一度控制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主角,可见其在丝绸之路开拓上占据主体地位。
B.汉、唐、元、明各朝代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建立州县等,是为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
C.如果没有丝绸之路这个重要的沟通渠道和交流舞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可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D.和古代的丝绸之路一样,未来的“一带一路”必将活跃人文交流,促进我国各民族之问的交融,促进东西方交往。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坏孩子
俄·契诃夫
伊凡·伊凡诺维支·拉普庚是一个风采可观的青年,安娜·绥米诺夫娜·山勃列支凯那是一个尖鼻子的少女,走下峻急的河岸来,坐在长椅上面了。
长椅摆在水边,在茂密的新柳丛子里。
这是一个好地方。
如果坐在那里罢,就躲开了全世界,看见的只有鱼儿和在水面上飞跑的水蜘蛛了。
这青年们是用钓竿,网兜,蚯蚓罐子以及别的捕鱼家伙武装起来了的。
他们一坐下,立刻来钓鱼。
“我很高兴,我们到底只有两个人了,”拉普庚开口说,望着四近。
“我有许多话要和您讲呢,安娜?绥米诺夫娜……很多……当我第一次看见您的时候……鱼在吃您的了……我才明白自己是为什么活着的,我才明白应当供献我诚实的勤劳生活的神象是在那里了……好一条大鱼……在吃哩……我一看见您,这才识得了爱,我爱得您要命!且不要拉起来……等它再吃一点……请您告诉我,我的宝贝,我对您起誓:我希望能是彼此之爱——不的,不是彼此之爱,我不配,我想也不敢想,——倒是……您拉呀!”
安娜·绥米诺夫娜把那拿着钓竿的手,赶紧一扬,叫起来了。
空中闪着一条银绿色的小鱼。
“我的天,一条鲈鱼!阿呀,阿呀……快点!脱出了!”
鲈鱼脱出了钓钩,在草上向着它故乡的元素那里一跳……扑通——已经在水里了!
追去捉鱼的拉普庚,却替代了鱼,错捉了安娜?绥米诺夫娜的手,又错放在他的嘴唇上……她想缩回那手去,然而已经来不及了:他们的嘴唇又不知怎么一来,接了一个吻。
这全是自然而然的。
接吻又接连的来了第二个,于是立誓,盟心……幸福的一瞬息!在这人世间,绝对的幸福是没有的。
幸福大抵在本身里就有毒,或者给外来的什么来毒一下。
这一回也如此。
当这两个青年人正在接吻的时候,突然起了笑声。
他们向水里一望,僵了:河里站着一个水齐着腰的赤条条的孩子。
这是中学生珂略,安娜?绥米诺夫娜的弟弟。
他站在水里面,望着他们俩,阴险地微笑着。
“嗳哈……你们亲嘴。
”他说。
“好!我告诉妈妈去。
”
“我希望您要做正人君子……”拉普庚红着脸,吃吃地说。
“偷看是下流的,告发可是卑劣,
讨厌,胡闹的……我看您是高尚的正人君子……”
“您给我一个卢布,我就不说了!”那正人君子回答道。
“要是,不,我去说出来。
”
拉普庚从袋子里掏出一个卢布来,给了珂略。
他把卢布捏在稀湿的拳头里,吹一声口哨,浮开去了。
但年青的他们俩,从此也不再接吻了。
后来拉普庚又从街上给珂略带了一副颜料和一个皮球来,他的姊姊也献出了她所有的丸药的空盒。
而且还得送他雕着狗头的硬袖的扣子。
这是很讨坏孩子喜欢的,因为想讹得更多,他就开始监视了。
只要拉普庚和安娜·绥米诺夫娜到什幺地方去,他总是到处跟踪着他们。
他没有一刻放他们只有他们俩。
“流氓,”拉普庚咬着牙齿,说“这么小,已是一个大流氓!他将来还会怎样呢?”
整一个七月,珂略不给这可怜的情人们得到一点安静。
他用告发来恐吓,监视,并且索诈东西:他永是不满意,终于说出要表的话来了。
于是只好约给他一个表。
有一回,正在用午餐,刚刚是吃蛋片的时候,他忽然笑了起来,用一只眼睛使着眼色,问拉普庚道:“我说罢?怎么样?”
拉普庚满脸通红,错作蛋片,咬了饭巾了。
安娜·绥米诺夫娜跳起来,跑进隔壁的屋子去。
年青的他们俩停在这样的境遇上,一直到八月底,就是拉普庚终于向安娜·绥米诺夫娜求婚了的日子。
这是怎样的一个幸福的日子呵!他向新娘子的父母说明了一切,得到许可之后,拉普庚就立刻跑到园里去寻珂略。
他一寻到他,就高兴得流下眼泪来,一面拉住了这坏孩子的耳朵。
也在找寻珂略的安娜·绥米诺夫娜,恰恰也跑到了,便拉住了他的那一只耳朵。
大家必须看着的,是两个爱人的脸上,显出怎样的狂喜来,当珂略哭着讨饶的时候:“我的乖乖,我的好人,我再也不敢了!阿唷,阿唷,饶我!”两个人后来说,他们俩秘密地相爱了这么久,能像在扯住这坏孩子的耳朵的一瞬息中,所感到的那样的幸福,那样的透不过气来的大欢喜,是从来没有的。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拉普庚和安娜聊天有一茬没一茬的,一方面是因为表白的尴尬,另一方面也显得他有些心不在焉。
B.文章通过珂略的对拉普庚及姐姐安娜的各种敲诈、跟踪,写出了一个有些坏的孩子的调皮与可爱。
C.文章通过写“坏孩子”对两个相爱的年轻人的种种“纠缠”,衬出他们最终能成眷属的难能可贵。
D.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丰富、形象,如拉普庚错把饭巾当作蛋片的细节描写,突出了他的窘态。
5.本文是以“双线”结构来谋篇布局的,请简要分析。
(6分)
6.文章为什么以“坏孩子”为题,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海外人才专属发展平台Lockin China联合全球名校中国职业发展联盟(GUCCU)等发布的《2017年海外人才就业分析报告》显示,54. 8%的海归主要看重国内经济形势发展好,还有超过40%的人认为家庭、朋友圈都在国内,因此选择归国发展。
该报告显示,导致留学生回国的另一个因素是美国、英国以及澳洲移民政策收紧,留学生毕业后难以留在留学国家继续发展。
而美国、英国和澳洲留学的学生就占比超过56%,因此造成了大批的海外留学生归国的现象。
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的调查数据显示:国外读研毕业生三年后超过半数居住在直辖市,发展优于国内读研毕业生。
(摘编自《中国留学生海归调查:第三轮归国潮开启”人才顺差”世纪拐点》,《每日经济新闻》2017年9月7日)
材料二:
由于不了解国内环境,海归们回国后往往需要克服“逆文化冲击”。
除生活条件、工作节奏与国外有较大差异外,国内外在办事程序、沟通渠道与人际关系方面也存在很大不同。
对此,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人才科学基金副主任王真表示,海归人才急需一个重新认知自我与适应国内环境的过程。
“我们在工作中了解到,‘逆文化冲击’在海归群体中普遍存在。
大部分人谈及回国后的发展,或多或少会在社交、择业、就业、生活方式等多个维度表现出‘水土不服’。
”(摘编自《林熙“筑巢引凤”服务海归人才》,《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6月16日)
材料三:
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认为薪酬超过预期的海归仅有1%.三成海归认为实际收入基本符合期望,而近七成海归对工资待遇感到失望。
一方面,近年来海归人数呈几何倍数攀升;另一方面,国内每年也有700多万的毕业生与他们在应聘市场上竞争,雇主的选择余地很大,海归们在薪水上讨价还价的
空间越来越小。
在国内就业形势发生明显变化的同时,许多海归们却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
他们对海归光环深信不疑,带着并不理智的骄傲闯入人才市场,自然会被打击得头破血流。
更要命的是,海归人数增长的同时,质量却在下降。
随着留学热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留学生却选择了含全量并不高的国外大学和专业。
并且,中国留学生对1年制硕士的“速成”学制尤其偏爱。
尽管留洋经验可以为他们的简历镀上一层金,但他们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却颇为有限。
(摘编自佩凰网)2017年09月08日)
材料四:
“海带”(意指“海待”)的出现是个好现象,一位人力资源经理表示,“海带”的出现说明国内的企业已经不再唯学历、出身用人,而是更注重人才的自身素质和能力。
这也提醒那些想借着出国留学镀金的人,不要试图靠一张海外文凭回来就想搞特殊化。
专家建议出国留学应该结合自身,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
(摘编自《海归过剩成“面霸”?》,《环球时报》 2011年7月31日)
7.下列对材料中关于海归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2017年海外人才就业分析报告》,海归人员回国发展主要是考虑国内经济以及家庭等因素。
B.海归人才在多个维度上表现出“水土不服”,多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认知不当,以及对国内环境的不适。
C.只有三成左右的海归认为自己的实际收入基本符合期望值,可知海归人员不如之前那样受追捧。
D.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留学热潮的兴起,因追求“速成”等原因,留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堪忧。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侧重分析了留学生归国发展的原因,材料二则侧重分析海归们回国之后需要克服的困难。
B.英、美、澳洲移民政策的收紧,使得留学生不能在留学国家继续发展,是留学生回国的重要因素。
C.在国内就业形势发生明显改变的情况下,不少海归在择业时仍带着不理智的傲骄,是极其不恰当的。
D.“海带”的出现提醒出国留学人员,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注重自身
素养和能力的提升。
9.结合材料,分析“海归”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为什么?(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夏侯亶字世龙,车骑将军详长子也。
弃初,起家
..奉朝请。
齐永元末,夏侯详为西中郎南康王司马,随府镇荆州,亶留都下,为东昏听政主帅。
及崔慧景作乱,亶以捍御功,除骁骑将军。
及梁武起兵,详与长史萧颖胄协同,密遣迎亶。
亶乃赍宣德皇后令,令南康王纂承大统。
建邺平,以亶为尚书吏部郎,俄迁侍中,奉玺于帝。
天监六年,累迁南郡太守。
父忧解
职,居丧尽礼,庐于墓侧,遗财悉推诸弟。
八年,起为司州刺史,领安陆太守。
服阕
..,袭封丰城县公。
居州甚有威惠.为边人悦服。
历都官尚书,迁给事中、右卫将军。
累迁吴兴太守。
在郡复有惠政,吏人图其像,立碑颂美焉。
普通五年,为中护军。
六年,大举北侵,先遣豫
州刺史裴邃帅谯州刺史湛僧智等自南道攻寿阳,未克而邃卒,乃加亶使持节
..代邃,与魏将河间王琛、临淮王或等相拒,频战克捷。
寻敕班师合肥,须堰成复进。
七年夏,淮堰水盛,寿阳域将没,武帝复遣北道军元树帅彭宝孙、陈庆之等稍进。
亶帅湛僧智、鱼弘、张澄等通清流涧,将入淮、肥。
魏军夹肥筑城,出亶后。
亶与僧智还袭,破之。
进攻黎浆,贞威将军韦放自北道会焉。
两军既合,所向皆降,凡降城五十二,获男女口七万五千人。
寿春久罹兵荒,百姓多流散,直轻刑薄赋,务农省役,顷之人户充复。
卒于州镇。
帝闻之,即日素服举哀,赠车骑将军,谥.曰襄。
州人夏侯简等表请为亶立碑置祠,诏许之。
亶美风仪,宽厚有器量,涉猎文史,辨给能专对。
亶历六郡三州不为产业禄赐所得随散亲故性俭率居处服用充足而已不事华侈。
晚年颇好音乐,有妓妾十数人,并无被服姿容。
子谊袭封丰城县公。
(节选自《南史·夏侯亶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亶历六郡/三州不为产业/禄赐所得随散亲故/性俭率居处/服用充足而已/不事华侈/ B.亶历六郡三州/不为产业禄赐所得/随散亲故/性俭率/居处服用充足而己/不事华侈/ C.亶历六郡三州/不为产业/禄赐所得/随散亲故/性俭率/居处服用充足而己/不事华侈/ D.亶历六郡/三州不为产业/禄赐所得随散亲故/性俭率居处/服用充足而己/不事华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家,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予官职。
类似于后来的进士及第,被“释褐”授官。
B.服阕,守丧期满除服。
按古礼,官员守丧期间绝不可外出做官,只有期满除服方可。
C.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凡使臣持节,就代表着皇帝的亲临。
D.谥,谥号,古人死后后人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有“官谥”和“私谥”之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侯亶审时度势,安国定邦。
他先后在齐东昏侯、南康王和粱武帝时期为官。
他看清形势,顺应时局,拥戴三位皇帝顺利登基。
B.夏侯亶能文能武,功绩显赫。
崔慧景作乱时,有捍卫抵御之功;攻打北魏时,屡战屡胜。
治理时,轻刑薄赋,让百姓休养生息。
C.夏侯亶才能卓著,受人敬重。
卒于州镇后,皇帝当天就素服举哀;州人上表请求为他立碑设置祠堂,来表达对他的敬重与感激。
D.夏侯亶看淡财利,拒绝奢靡。
他在州郡为官时,不置产业,吃穿够用就行;晚年颇好音乐,那些妓妾都没有用华丽的衣服打扮。
13.把文中画线句子及《六国论》中的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父忧解职,居丧尽礼,庐于墓侧,遗财悉推诸弟。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苏洵)
(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4~15题。
饮酒二十首(其四)
晋·陶渊明
栖栖①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②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注】①栖栖:心神不安的样子②翮(hé):鸟的翅膀。
14.下列对本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只失去同伴,在暮色中独自飞翔、徘徊哀鸣的孤鸟形象。
B.诗的五、六两句是说这只鸟呜叫着想要飞向远方,就不必来来去去的依依不舍。
C.诗的七、八两句和曹操的“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抒发的情感并非异曲同工。
D.作者认为,既然自己和这只鸟一样,已经找到了理想的归宿,就不会再离开了。
15.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阁夜》中表达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有诗句是:“,。
”
(2)《李凭箜篌》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
”
(3)《虞美人》中将愁思形象化的两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9分)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中华民族向来热爱自然、尊重自然,长达5000多年的生态文化孕育着丰富的中华文明。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钱穆先生曾从地理生态学角度对人类文明进行了考察。
通过对比他得出一个结论,农耕文明所孕育的和平、包容、中庸、多样性等文化特征将是处于文明冲突中的人类未来的选择方向。
()。
所以,重新阐述中华文明的生态思想对于理解农耕文明便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是从伏羲天象、住宿大地而画八卦肇始,天水的伏羲庙里立着他的塑像,这是中国人最早的文化形象:一个人矗立于高山之巅,头顶是浩瀚无穷、的星空,眼前是、连绵不绝的大地、山川、河流,人是其中一个既渺小又伟大的存在。
它说明中国文化一开始就是,是人在广阔的生态环境中确立自身的存在。
因此可以说,中国文化是人类最早的生态文化。
一方面根据自然生态的偷构建人类社会的偷,将人伦确立;另一方面,又常常将人重新放置于浩荡的宇宙之中,使人在理解天地、效法天地的过程中与天地,忘却自己的主体性。
17.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民族向来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
B.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
C.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生态文化孕育着丰富的中华文明。
D.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长达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
18.下列在文号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文明具有上述的文化特征。
B.中华文明即以农耕文明为标志。
C.农耕文明对人类的未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D.农耕文明以中华文明为标志。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神秘莫测不着边际道法自然浑然天成
B.讳莫如深广袤无垠人定胜天浑然一体
C.道法自然广袤无垠神秘莫测浑然一体
D.讳莫如深不着边际人定胜天浑然天成
20.下面四个话语情境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指出五处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
(5分)
情境一:某同学在春节给老师发来的微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
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情境二:电台新闻广播稿:春节过后,天价机票让回程游客望而却步,大雾天气又让已经严重“超载”的海南岛陷入了大规模的路面拥堵……滞留游客可望明日离开海岛。
情境三:记者连载报道:“鸣翠湖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
”
情境四:某位中学生代自己家长拟写的请柬:“我明天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福,特于府上备下薄酒……”
(1)
(2)
(3)
(4)
(5)
21.此图为某学科教学安排流程图,请以教师的口吻来描述该流程。
要求:不超过80字。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