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湘教版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共54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②④
D. ③④
课后作业:
1、整理笔记: 2、完成练习: 3、预习下一节内容
工业化对城市化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城市化又促进工业化的发展,两者相互 促进、相互推动。
阅读P69“汹涌的民工潮”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民工潮”现象? 流向及目的是什么?
• 思考:
• 1、他们的到来给珠三角的发展带 来哪些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
• 2、这种人口的流动对于民工输出 的来说,又带来了什么影响?
对珠三角的影响:
积极影响:弥补劳动力不足,促进经济发展;引进 了先进的技术和人才;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不利影响:加剧生态环境问题;给城市带来了巨 大的压力,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 社会秩序混乱、环境质量下降等。
对输出地的影响:
有利影响:加强与外地的联系;缓解了 人地矛盾,提高了经济收入
不利影响:造成劳动力和人才流失;
课堂巩固
3.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 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 )
A. 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B. 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C. 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D. 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4. 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始腾飞时,美国产业结构
中降幅最大的产业可能是( B )
A. 信息产业
B. 轻纺工业
C. 旅游业
D. 精密仪表工业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 和城市化问题
课本P69-70:
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和城市 化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建
筑
工
地
严
禁
噪
夜 间
声 污
施 工
染
驾车莫在市内禁鸣区鸣笛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1. 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2. 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 3.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2. 比较归纳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的 两个阶段主要发展特点和形成原因。
3、掌握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及解决措施。
4.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相关案例的剖析, 提高获取地理信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珠 江 三 角 洲 的 地 理 位 置
1、说出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珠江三角洲地 处北回归线以 南,我国南部 沿海,广东省 中南部,珠江 下游,靠近港 澳和东南亚。 这里是我国改 革开放的前沿 阵地,有利于 外向型经济的 发展。
珠江三角洲 外向型经济
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基本靠进口, 工业产品以出口为主
2、珠江三角洲的范围
珠江三角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珠三角包括港澳地区在 内,狭义的不包括。本课所讲的珠三角指狭义的珠江三角洲。
3、描述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的特征:
(1)沿河分布: (2)沿海分布: (3)沿河口分布:
2002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采取 什么措施,才能保证珠江三角洲 长期快速地发展?
解决对策:
1.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 4.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课堂巩固 最近,深圳市提出从“速度深圳”向 “和谐深圳、效益深圳”转化。据此完成以下 题。
1. 有利于建设“和谐深圳”的措施是 A
中国内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城市, 也是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
1、深圳迅速发展的主导因素( B )
A地理位置
B政治因素
C交通因素
D科技因素
2、我国加入WTO后,成为影响深圳 发展的新的主要因素是(D )
A环境 B旅游 C交通 D科技
总结: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的有利区位 条件。
区位优势: ①地理位置优越(沿海、毗邻港澳、
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比较完善。
• 阅读课本66-67页:分析深圳的位 置、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及巨大的成就。
深圳:从边陲小镇到繁华都市
• 1.深圳的位置:广东省南部,南临香港。 • 2.深圳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国家的政策(政治)、优越的地理位置、 廉价的劳动力、发达的科技科技。 • 3.深圳发展的巨大成就:
二、工业化对珠三角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工业化
对城市化推动作用
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开放政 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
策、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
市的集中
机器大生产吸纳大量劳动力, 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
大批农民进城务工、经商
集中
现代化的运作模式和严格的 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
企业管理制度
活方式的转变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 化的推动作用
一、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
课本P67: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
工业化进程
存在 解决
夯实基础阶段 稳步发展阶段 问题 措施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大力发展“三来一 补”企业,以劳动
密集型出口加工业为 主。
.80年代中期以后引 进资金、技术,发展 了以出口为主的多种 加工业和制造业,形 成了以轻工业为主的
定国内背景是( C )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D、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 辽中南四地区城市数量的变化过程。据图,回答5~6题。
5.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 区城市数量变化曲线的是
( B)
A.① B.② C.③ D.④
•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 1980年国家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 汕头和厦门),珠江三角洲就占了两个经济特 区(即深圳、珠海经济特区)
83年深圳的深南大道
90年深圳的深南大道
1980年 珠海
1988年 珠海
郊 区
城 区
学习目标
1. 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及发展的区 位条件
第二个阶段:
读我国某河流三角洲区域图及该区域A城市主要工业进 出口总值比重变化”图,回答。
E
B A D C
(1)从总体趋势看,A城市的_____纺___织______业比重逐渐下降, ___电___子_____工业比重持续上升。
(2)图中三条曲线的变化反映了A城市工业由___劳__动___力_____指向 型向___技___术_____指向型转变的趋势。
知识回顾: 城市化
1.城市化 人口和产业向城市地区集聚 含义 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促进经济发展 缩小城乡差距
2②劳动力从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 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社会经济的发展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 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空 工业发展在高速度 间不足, 的基础上更加注重 工业资 质量和效益,工业 源有限 结构得到优化调整, 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工业增长速度保持 较高水平
发展 泛珠 江三 角洲 经济 区, 扩大 经 济腹 地
工业体系
“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 补偿贸易,为我国早期对外开放的形式之一。
4、比较1983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 展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
1983年
2002年
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化水平提高了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过程的动力主要是什么? 主要动力:珠三角工业的快速发展
5、 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
阶 段 城市化进程形成原因 城市化进程特点
改革开 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 放初期 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分
布具有广泛性
20世纪 90年代 中期以
后
区域中心城市(广州、 深圳)的辐射带动作用
增强
城乡融合,农业与 非农产业相混杂
的城乡一体化
以核心城市(广州)
为中心的城市群 体系
• 阅读课本64页,把握珠三角城市化 水平较高的几点表现:
• 1、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 • 2、城镇数量多,分布密度大。 • 3、城镇的经济实力较强。 • 4、外来劳动力所占的比重高,基
()
①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
②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③提供使用一次性用品
④兴建别墅,提高居住质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 建设“效益深圳”应(C ) ①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加工业 ②发展科技,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③引进廉价劳动力,发展重工业 ④改进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
A. ①②
B. ②③
靠近东南亚) ②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③交通便利 ④国家对外开放政策支持 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⑥发达国家地区的产业转移 ⑦ 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辐射、带动 作用
读下图,完成1~2题。
1.上图能正确反映珠江三角洲城市发展一般
规律的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的第Ⅲ阶段( D )
此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经济最主要的特点是“外向型” 。 在本地完成加工、组装后,大批产品经过香港等地的转口 贸易供应国际市场。
• 所谓“泛珠三角”,简称“9+2”,即 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 南、四川、云南、贵州9个省级行政区 域单位,再加上香港和澳门2个特别行 政区所形成的超级经济圈。
第一个阶段: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
1、珠三角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和劣势
地理位置(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交通(水陆交通发达)
优
政策(对外开放最早) 侨乡(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势 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市场(国内外市场广阔)
基础(农业基础雄厚,工业有一定基础)
国际环境(发达国家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劣势: 发展空间不足和工业资源有限
A.城市化发展以小城镇为主导
B.城乡一体化地带初步形成
C.广州和深圳的带动作用减弱
D.城市化向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转变
3、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地理位置条件包括( )
①地处沿海地区 ③工业基础条件好
②靠近香港、澳门
④科技发达
C
⑤靠近石油产区——中东地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⑤
4、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
6.从上述城市群的发展过程看,影响城市化进程的
A 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发展 B.自然条件 C.人口数量 D.人口迁移
珠三角城市化模式
【城市化的几种模式】
【总结】
珠江三角洲模式、浙江温州模式、苏南模式、 东北模式的城市化,其推进动力都是工业化。其中珠 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资的推动下不 断发展的;温州模式的城市化是由于乡镇企业发展, 带来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市化;苏南模式是 由于大城市经济向外扩散,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 带动了郊区城市化;东北模式是随着资源的开发, 产生的劳动力职能变化和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城 市化的发展;云南德宏模式是由于沿边开放、边 贸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到这里务工经商,推动了 区域城市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