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章节微生物生长与繁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好氧菌的影响 较大。
影响渗透压
微量的金属离子 对微生物的生命 活动有着重要作 用。
回本章目录
(二)微生物生长控制的 物理因素
1.温度
每种微生物都有自己的生长温
度三基点: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 长温度和最高生长温度;此外还有
致死温度。
回本章目录
根据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的 高低,将微生物分为三类。
类型
把一定微生物接种到一定的液 体培养基中后,在一定条件下培养, 定时取样测量活菌数,以活菌数的 对数值为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为横 坐标,就可以画出一条有规律的曲
线,即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growth curve)。
回本章目录
典型生长曲线分为适应期,对数增长期(指数 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阶段。
回本章目录
嗜低温微生物 psychrophiles 嗜中温微生物
mesophiles 嗜高温微生物 thermophiles
最低 温度
0℃
10~20 ℃
25~45 ℃
最适 温度
10~15 ℃
35~40 ℃
50~60 ℃
最高 温度
20 ℃
45 ℃
70~95 ℃
回本章目录
温度对生长速率的影响为曲线型。
温度升高时,生长速率倍增,但超过 最适生长温度时,生长速率都很快下降。 大多数微生物对低温有较强的抵抗力,低温 下微生物生长代谢缓慢甚至停止。
回本章目录
测量方法:
取一定体积的稀释菌液(1毫 升)与合适的固体培养基在其凝 固前均匀混合,或涂布于已凝固 的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在最适条 件下培养后,从平板上(内)出 现的菌落数乘上菌液的稀释度, 即可计算出原菌液的含菌数。
回本章目录
回本章目录
(二)计数板总菌计数法
取一滴适度稀释的样品,滴于 计数板的计数室内,盖上盖玻片后 置于显微镜下直接观察计数。
回本章目录
回本章目录
4.补料分批培养
补料分批培养是指在发酵培养 过程中连续或间歇补加一种或几种培养基 成分,但发酵培养过程中不取出发酵液的
发酵培养方法。
回本章目录
(1)菌种的种类。 (2)菌种的菌龄。 (3)接种量。 (4)培养基成分。
回本章目录
二、对数增长期
又称指数增长期,是指在生长曲线 中,紧接着适应期的一个细胞以几 何级数速度分裂的时期。
回本章目录
1.该时期的特点:
(1)生长繁殖速度快,活菌的数目呈对数增长,世 代时间最短,且在这个时期内均匀一致。
即个体生长。
若是一种平衡生长,即各细胞组分是按恰当比 例增长时,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繁殖。从 而引起个体数目的增加。随着群体中各个个体 的进一步生长,就引起这一群体的生长。
回本章目录
个体生长 → 个体繁殖 → 群体生长 群体生长 = 个体生长 + 个体繁殖
回本章目录
二、微生物的个体繁殖
(一)世代时间 Generation time
一般细菌AW min= 0.90 酵母菌AW min= 0.88
嗜盐细菌AW min= 0.75 霉 菌AW min = 0.80 耐渗透压酵母菌AW min= 0.60
回本章目录
回本章目录
四、微生物生长的控制方法
(一)微生物生长的控制理论
1.微生物生长速率与营养物质浓度 2.微生物生长的连续培养理论
(2)细胞进行平衡生长,菌体内各种成分最为均匀。 (3)酶系活跃,代谢旺盛。 (4)在此时期内,菌细胞的形态特征均匀一致,最
代表种的特征。 (5)微生物的生化特性均匀一致,并且典型。
回本章目录
设在时间 t0 的活菌数为 X0 ,经培 养时间 t 后的菌数为 X 则有:
X = X0 ·2n → lg X = lg X0 + n lg 2 → n = (lg X - lg X0 ) / lg 2
回本章目录
回本章目录
(三)质量法
根据微生物生长后细胞原生质增加的原理, 直接称取菌体质量的方法。
湿重或干重
(四)比浊法
根据菌体悬浊液的透光度间接测量菌体的数量。 使用光电比色计或分光光度计。
(五)生理指标法
测定呼吸强度、耗氧量、酶活性及生物热进行换算。
回本章目录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回本章目录
回本章目录
四、衰亡期
细胞形态出现不正常,呈 多样性,细胞种的特征典型、 生理生化 Nhomakorabea现异常现象。
回本章目录
第三节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
回本章目录
一、微生物生长的控制途径
☻遗传学特性 ☻培养基组成
☻培养条件
回本章目录
二、微生物生长的控制因素
(一)微生物生长控制的化学因素 1.杀菌剂 又称为抗微生物剂,是一类能够 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 可分为抑菌剂、杀菌剂和溶菌剂。
= 3.3 (lg X - lg X0 ) 世代时间 G = t - t0 / n
= t - t0 / 3.3 (lg X - lg X0 )
回本章目录
2.影响指数期微生物增代时间的因 素
(1)菌种。 (2)营养成分。 (3)营养物浓度。 (4)培养温度。
回本章目录
凡是处于较低浓度范围内, 可影响生长速率和菌体产量的营
3.抗生素
抑制细菌细胞 壁合成、破坏细胞 膜、干扰氧化磷酸 化以及抑制蛋白质 和核酸合成。
回本章目录
4.酸碱度
种类
细菌和放 线菌
最低生长 pH
5.0
最适生长 pH
7.0~8.0
最高生长 pH
10.
酵母菌
2.5
3.8~6.0
8.0
霉菌
1.5
3.0~6.0
10.0
回本章目录
5.氧化还原电势 6.盐、碱和金属离子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编写人:工程系 食品微生物精品课程课题组
本章目录
第一节 微生物的生长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第三节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
第一节 微生物的生长
一、微生物生长的概念
一个微生物细胞在合适的外界环境条件下,不断吸收 营养物进行新陈代谢,若同化作用的速度大于异化的, 则其原生质的总量(质量、体积、大小)就不断增加,
养物,就称为生长限制因子。
回本章目录
三、稳定期
又称恒定期或最高生长期
回本章目录
稳定期的特点:
生长速率常数R等于0,即处于正 生长和负生长相等的动态平衡中,此时 菌体产量与营养物质的消耗间呈现出一 定的比例关系,即生长产量常数Y(生 长得率 growth yield)。 Y = 菌体总生长量(菌细胞干重)/ 消耗 营养物质总量
世代时间是指单个细胞从新生细胞 生长到再次产生新的个体细胞所需要 的时间。
回本章目录
(二)代表微生物的个体繁殖方式
细菌 两分裂 Binary fision 酵母菌 芽殖 霉菌 有性或无性孢子 噬菌体 复制
回本章目录
回本章目录
三、微生物细胞数量的测量 (一)稀释平板菌落计数法
最常用的活菌计数法
回本章目录
(二)微生物生长的控制方法
1.同步培养
同步培养法:使培养基中所有微生物细胞处于相同的 生长阶段的培养方法。 同步生长:培养物中所有的微生物细胞都处于同一生 长阶段,并能同时分裂的生长方式。
回本章目录
同步培养的方法:
诱导法:采用物理、化学因子使微生物 细胞进行到某个生长阶段而停下来,然 后再去处该因子,以达到诱导微生物细 胞同步生长的目的。
微生物对高温较敏感,高温对菌体蛋白 质、核酸、酶有破坏作用。
回本章目录
2.电磁辐射
非电力辐射——紫外线 电力辐射——X,α,β,γ射线
回本章目录
3.渗透压
等渗透压:适合微生物生长 低渗透压:细菌吸水,细胞破裂,
胞浆压出 高渗透压:细菌失水,质壁分离
回本章目录
4.干燥
水分活度AW= P / P0
回本章目录
防腐 antisepsis 又叫抑菌,是防止或抑
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消毒 disinfection 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
的措施。
灭菌 sterilization 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
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及非病原微生 物。
回本章目录
2.抗代谢剂
它是与生 长因子类似的 特殊化学物质, 干扰微生物的 正常代谢。
选择法:膜过滤和密度梯度离心法。
回本章目录
回本章目录
2.分批培养
分批培养:指将微生物置于一定容 积的培养基中,经过培养生长,最后一 次收获的培养方式。
回本章目录
3.连续培养
连续培养:在一个恒定容积的流动 系统中培养微生物,一方面以一定速率 不断地加入新的培养基,另一方面又以 相同的速率流出培养物(菌体和代谢产物), 以使培养系统中的细胞数量和营养状态 保持稳定。
一、适应期(又称延滞期、迟缓期、调整期)
1.该时期的特点: (1)生长繁殖的速度几乎等于零 (2)细胞形态增大,杆菌的长度增加。 (3)细胞内核酸含量增加,原生质呈嗜碱性。 (4)合成代谢活跃,核糖体、酶类合成
加快,易产生诱导酶。 (5)对外界不良条件,如温度和抗生素
等反应敏感。
回本章目录
2.影响适应期长短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