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检测题 岳麓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检测七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美国某总统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我也希望(藉此机会)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

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美国的这一政策通常被称为( )
A.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
C.罗斯福新政D.尼克松宣言
2.1947年,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主张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出台背景为二战后初期,美苏加紧在全球的争夺
②它标志着美苏两国昔日战场盟友关系的破裂
③它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标志
④由此促成了“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和北约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

这里的“它”是指( )
A.马歇尔计划B.修建柏林墙
C.杜鲁门主义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1947至1948年国际关系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有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
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
B.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柏林危机
C.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越南战争
D.朝鲜战争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5.法国总统戴高乐曾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美国不是欧洲的一部分”的主张。

这表明( )
①欧洲实力的增强②欧洲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欧洲经济一体化尚未开始④欧洲抵制美国的控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2007年元旦,随着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的加入,欧盟成员国扩大至27国。

回首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这条道路虽铺满了荆棘,但却对欧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欧洲走向联合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A.使欧洲国家完全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B.使西欧国家经济实力超过了美国
C.影响着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D.引发了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7.日本外务省次官栗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

”这表明日本
的企图是( )
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C.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
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8.“……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

”材料表明( )
A.两极格局瓦解B.世界新格局形成
C.多极化趋势出现D.区域集团化发展
9.据美国解禁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人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后,使用了蔑称“小日本”一词,破口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

这最能说明( ) A.日本的做法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原则
B.日本在政治上从属于美国
C.美日在国际关系上既合作又存在矛盾斗争
D.日本与中国建交导致美日关系恶化
10.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最前头的人是( )
图一图二
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
11.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以苏联一极的坍塌而结束。

从美苏竞争的结局中,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 )
A.超级大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得人心
B.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
C.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经济科技的竞争
D.单极世界的梦想不符合世界潮流
12.下列图片反映的当今世界的变化趋势是( )
A.国家之间的矛盾在加剧
B.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C.市场经济制度得到普遍认可
D.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13.右图反映了当今世界“一超多强”的局面。

假若天平的一边是美国,那么另一边应是( )
A.日、中、俄、印
B.法、德、英、日
C.欧盟、日、俄、中
D.亚、非、拉美
14.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一位院士痛切地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

”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
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B.苏联政局动荡
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5.“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A.日本为独霸世界而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B.美国面临严重的恐怖主义威胁而迅速衰落
C.中国在新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D.俄罗斯凭借经济实力在国际事务中频繁施威
16.温家宝总理访问非洲时曾说,非洲人民对我们有“德”。

我们中国人讲究“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

有“德”主要是指( )
A.支援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B.支援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C.支援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斗争
D.支援我国国内经济建设
17.建国以后,周恩来曾长期担任外交部长的职务,在国际社会中有“红色外交家”的美誉,下列周恩来参加的外交活动,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
①参加日内瓦会议②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③会晤日本首相田中角荣④出席万隆会议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得分:________18.2008年5月6日至10日,胡锦涛主席对日本进行了为期5天的国事访问。

三十多年前促使中日邦交正常化实现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两国人民间的友好交往
C.中美关系的改善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19.比利时首相范龙佩当选为首任欧洲理事会常设主席时,温家宝总理在贺电中表示希望中欧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

这表明( )
①中国致力于与欧盟友好合作②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③中欧矛盾彻底消失④当今世界需要合作共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下列两幅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主题的变化反映了( )
①与美国握手言和②中国崛起③多极化格局④灵活的外交策略
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斯福提出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安排的设想。

具体措施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

……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材料三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1991年美国总统布什在其《国情咨文》中说:“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的战略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其战略意图实现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6分)
(2)20世纪70年代,美国遇到的外部挑战主要有哪些?给美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的前提背景是什么?美国有什么意图?这一意图能否实现并说明原因。

(8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陆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管。

——1898年3月中俄《旅大租地条约》材料二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教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


材料三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中苏边境地区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

材料四邓小平1984年说:“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请回答:
(1)材料二中的“礼物”指什么?反映了新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4分)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俄(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的各自政治前提是什么?(6分)
(3)材料三中中苏关系恶化给中国外交带来了怎样的机遇?(2分)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政策?对国际格局有怎样的积极影响?(3分)
(5)综合中苏关系的发展历程,对于新时期中国外交提供了怎样的借鉴?(5分)
【答案解析】
1.B [由材料可知美国要推行全球霸权政策,并与新极权主义(苏联)对抗,这一政策是杜鲁门主义。

]
2.D [本题考查杜鲁门主义提出的背景及影响,四个选项均符合题意。

]
3.A [据材料首先确定答案属于“冷战”范畴,然后注意材料中“制造商”、“出口商”等信息涉及经济领域,可得出答案。

]
4.B [经互会成立于1949年;越南战争与朝鲜战争均不符合1947至1948年的要求。

] 5.C 6.C
7.B [20世纪60、7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 8.C 9.C
10.C [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是苏联的解体,而苏联的解体就是葬送于戈尔巴乔夫之手。

] 11.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经济科技的竞争。

] 12.D [世贸组织和欧盟是世界缓和的标志;军事组织北约和伊拉克战争反映了紧张、动荡的世界局势。

]
13.C [两极格局瓦解后,多极化趋势加强,多极化趋势在当前具体表现为“一超多强”。

美国是唯一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国际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

]
14.D [“民主化”“私有化”反映的是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新思维”。

]
15.C 16.C
17.A [①发生于1954年,②发生于1972年2月,③发生于1972年9月,④发生于1955年。

]
18.C [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是受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

]
19.B
20.B [从第一幅图片《边参与战争,边谈论和平》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灵活的外交策略,维护国家利益;第二幅图片反映了21世纪的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和平崛起。

所以选②④。

]
21.(1)意图:领导世界,攫取世界霸权。

有利条件: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膨胀,西欧国家实力削弱,国际地位下降。

不利条件:苏联实力的强大,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峙;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2)欧洲和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苏联的竞争。

影响: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被迫调整对外战略。

(3)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美国推行单边主义。

不能实现。

随着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日益兴起强大,对美国推行单边主义起到了遏制作用,世界局势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22.(1)《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一边倒”。

(2)由俄国侵略中国到中苏友好结盟。

前提:中国: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走上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道路。

苏联: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苏联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头羊。

(3)中苏关系恶化给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提供了机会。

(4)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不结盟政策。

积极影响:有利于世界紧张局势的缓和,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世界局势向多极化发展。

(5)借鉴:①根据国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外交政策。

②不能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作为外交政策的首要出发点。

③处理国与国关系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