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诗词文化对旅游发展的效用——以秦皇岛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古诗词文化对旅游发展的效用——以秦皇岛为例
摘要:历代歌咏诗词是旅游城市的一笔宝贵资源,对于古诗词的合理分析对于
旅游城市的文化品牌建立有重要参考价值。

秦皇岛古诗词不仅为深入挖掘地域文
化提供历史的参考,而且在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也能起到历史的借鉴作用,对城
市的旅游产品的开发也有积极的启示。

关键词:古诗词秦皇岛旅游经济
旅游业已成为拉动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而保持旅游业长久生命力的不仅
仅是客观存在的山水风光,更主要的是旅游景点文化内涵的积淀。

文化旅游越来
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在文化旅游中各个旅游国家及城市都在结合各自的历
史寻找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内涵。

诗词文化就是旅游文化中一支新生力量。

一个
旅游胜地如泰山、杭州、西安等有许多积淀的诗词文化,但在一个滨海旅游城市中,能吸引历史上的帝王、政治家、社会名流及诗人等为其赋诗,秦皇岛是独一
无二的。

秦皇岛是闻名海外的旅游城市,碧海、青山、长城是其千年不变的旗帜,虽然
现代秦皇岛的旅游业也在结合本地的地域文化进行旅游品牌的树立和新旅游产品
的设计,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还有一些历史文化资源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如诗词文化,尤其是古诗词文化,是历代诗词作者对于古秦皇岛的一种认识和审
美效应的体现,对于诗词文化的发掘利用将会对于秦皇岛现代旅游业的规划发展
有一个重要的历史参考,立足历史才能展现旅游文化的厚重与独特历史文化魅力。

秦皇岛的古诗词大多散落在一些地方志中,如今也有一些学者开始关注诗词文
化的整理与编著工作,如《秦皇岛古诗集注》收录近一千多首历代歌咏秦皇岛的
诗词并有比较翔实的校注,是目前较为全面的一本秦皇岛古诗集,其次也有一些
为了旅游宣传而编辑的诗词册,相对简单,但还没有更进一步对秦皇岛古诗词进
行分析整理,没有结合现代旅游业进行历史文化方面的深入研究。

而诗词文化对
于秦皇岛的文化旅游有很大的作用。

一、为深入挖掘地域文化提供历史的参考
秦皇岛需要自己的特色地域文化。

而长城文化、秦文化、孤竹文化及海文化等
相继有研究者提出,但似乎又难以涵盖代表本土特色品牌。

从古诗词的分析中可
以清晰的捕捉到丰富而又多彩的文化呈现。

儒家文化是秦皇岛本土文化的基石。

在诗词中作者很大一部分是歌咏秦皇岛独
特的地理风貌和人文精神。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依山带水,险要的地理
形势使这片热土成为杀敌报国的疆场,无数的士兵、将军、侠客在此留下重重一笔。

同时还有“清风洒古今,义气充天地”(何文晋《题夷齐祠》)的夷齐兄弟留
下的孤竹清风,“一代文章瞻北斗,千年忠义凛秋霜”(张琦《题韩文公祠》)韩
愈的忠直之气,“清操留片石,烈气凛千秋”孟姜女的贞烈(得楞额《游姜女庙》),从孤竹夷齐成仁得仁到文人韩愈忠而直谏到历代将士的浴血疆场,为秦
皇岛留下了凝重的历史,也留下了充溢于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

也是这股充斥于
天地间的浩然之气是秦皇岛从古到今不变的文化基石。

道家文化是秦皇岛本土文化的血液。

“闻说秦皇海上游,至今绝岛有名留”(陈
琯《秦皇岛》),秦皇求仙已成往事,却成就了秦皇岛——中国唯一一座以皇帝
名号命名的城市,也引发了不同时代的诗人对于海上虚无飘渺的神山的千年的探求,为古老的城市蒙上了美丽朦胧的面纱。

如果说飘渺的神话赋予诗人的是想象,“欲识蓬莱今便是”(马惕然《春日游紫霞洞》)而现实的峰峦秀水、一草一木营
造的却是实实在在的神如仙境的美妙感觉“长啸欲携仙”、“莲花世界神仙窟”。

大海文化是秦皇岛本土文化的灵魂。

一些研究者注意到了秦皇岛独特的文化景观
都是与海相连系的,虽然在我国甚至全世界美丽的海滨城市有无数个,但没有哪
一个海滨城市拥有象秦皇岛这样吸引如此众多的帝王、政治家、文学家、文化名
人到此歌咏,从秦始皇的祭海到曹操的观海到唐太宗、乾隆帝的赞海、悟海、毛
泽东的超越大海,大海的包容、永不停息的生命力、深广与博大也是这座城市从
古到今寄予我们的精神财富。

应该说以上三种文化都不能单独的代表秦皇岛的主体文化,他们互相渗透彼此
相融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也说明秦皇岛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及包容性。

如果在现在的城市主体文化定位中能以古诗词为研究对象,综合文化的历史发展
与现状来进行,更能贴近历史,更好服务于现代旅游经济发展。

二、为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提供帮助
一座城市的整体风格是依托于历史人文内涵的。

从秦皇岛古诗词中可以看出在
历代诗词作者的心目中不仅震撼于一代代相传的文化精神,也为从古到今秦皇岛
的如幻般的自然山水风光所折服。

在吟咏古秦皇岛的诗词中淡雅灵动的山水及青
青绿色颇为瞩目。

1.在描绘歌咏秦皇岛的诗歌中,诗人喜欢描绘景色的是青山绿树大海,常用的
色彩多为“青”、“翠”、“白”。

所以在现代城市建设规划中应有一个城市的主色调:以白色为底色绿色和蓝色为主色调,“白”象征着高洁、素朴、冲淡、雅致,也是
历史中的秦皇岛最好的体现:闲雅而沉静;绿色不仅代表着这座古老城市的勃勃
生机,也是现实秦皇岛以及未来秦皇岛的主色调,蓝色代表大海、天空,象征永恒、美丽、包容、冷静及与自然的和谐。

三种色彩综合体现了秦皇岛这座城市素雅、理性,沉稳中又富有生机。

2.古人喜欢秦皇岛在于其千百年来的青青绿色。

魏武帝笔下的“树木丛生,百草
丰茂”(《观沧海》),作为北方的滨海城市,秦皇岛的植被面积虽然达到40%以上,但相对于承德的53%而言植被覆盖还是有差距的,而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建设,钢筋水泥的高楼一天天增多,涌入城市的人群越来越多,原有的植被已远远难以
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的需求,况且还有一些植被牺牲于城市的建设中。

因此,无论
从古人的审美还是现代城市的特色来看,加强植被覆盖,净化空气质量,提高城
市的软实力,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

三、为城市的旅游发展提供精品设计
丰富多样的秦皇岛文化中既有儒家的积极乐观正直,也体现了道家的高蹈出尘、遗世独立,还夹杂有民间的侠义思想;如果说灵山胜水是这个城市的骨架,那么
浩然之气则为这座城市的千年流动的血液,而飘渺的神话传说无疑为这座城市增
添了一份神韵。

1.诗词中的城市文化内涵也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模式:在城市
旅游规划中可以以三大板块整合城市的自然文化资源,立足历史,突出特色。


是“孤竹清风”,从历史人物精神入手,贯穿伯夷叔齐、飞将军李广、韩愈、到浴
血疆场的的将士等等;二是“秦皇求仙”,以海为主,突出的海景的壮美与阔大,
融自然景观与神话传说于一体,发展海上旅游营造人间仙境;三是“碣石晚照”,
以山为主体,把碣石山、莲峰山、角山、祖山、兔山等统一规划,围绕山水田园
主题发展旅游,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

历史与现代相融合,山水景物与人文精神
相辉映、心胸的净化陶冶与休闲旅游融为一体,山的厚重闲雅、海的宽阔深邃集
于一身。

2.诗词中的浪漫之旅——以诗词为主的旅游线路。

诗词从古到今都是比较高雅
的文学形式,文人墨客藉此来抒情言志,是对于现实生活的提升,包含着作者的
丰富情感在内,所以极具浪漫精神。

而游客在旅游中已经不满足于耳目视听之娱,更多的是一种与自然景物的情感融合。

因此可以借助诗词的不同意境设计不同的
高雅浪漫之旅。

面对大海不仅是魏武帝的《观沧海》和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还可以藉此引出空灵意境的《春江花月夜》及表达爱情的《望月怀远》,在诗词
中感受海的韵味,接受海的洗礼,同时也能在现实提升自我修养。

3.诗词与现代高科技的结合衍生的旅游产品。

古诗词毕竟是现诸于文字的,如
果只是印刷于书本上,或者刻于石碑或纪念品上产生的旅游价值并不高。

假如利
用诗词的审美特性用现代的高科技的声光色进行包装,让古典的诗词焕发出新的
魅力。

主要就是对经典诗词的色彩美、图画美、意境美进行还原,让旅游者身临
其境感受山水风光品味诗词意境。

这样从“死”的诗词中寻找“活”的旅游经济价值,古为今用,不仅提高了旅游品味和科技含量同时也激发了旅游者的参与性互动性。

古诗词文化是流动的历史,对于诗词文化的整理与集注是基础,但主要还是古
为今用服务于现代城市的建设。

而秦皇岛市以“旅游立市”,旅游业作为主要的支
柱产业需要自身独特的自然山水魅力和文化个性,而诗词文化本身而言就是秦皇
岛的旅游发展史,对于诗词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利用将会彰显秦皇岛城市的独
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也将为城市的未来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利峰.秦皇岛古诗集注. 大众文艺出版社,2004.
[2]张捷、程章灿、刘泽华.作为地方文脉的古典诗词的旅游规划模式.浙江大学学
报2007(5).
[3]李杨、佟松林.浅谈古诗词在旅游业中的运用.中国商贸,2009(19).
[4]朱桃杏、陆林、朱晶晶.诗词的旅游效应及相关旅游产品开发──兼论皖南贵池李白诗词旅游开发.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6).
作者简介:
蔚华萍,1976年生,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现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文法学院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