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受众角色的变迁研究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媒体时代受众角色的变迁研究读后感在人际传播中,由于传播范围的缩小,传播主体并没有很明显的传者与受者的区分;在组织传播中,由于受到一定组织规则的制约,受者的传播主体作用体现得并不明确;在大众传播中,一般意义上,媒介机构代表传者,向大众发布内容,但随着大众权利意识和传播意识的觉醒,大众作为受者,也可以成为传播主体。
这在通讯顺畅、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尤为突出。
首先,从受者权利上看,受者不仅仅是传媒信息的使用者或消费者,他们还是构成社会的基本成员,也是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手中。
当我们把受众看做社会成员和公众的时候,受众拥有各种各样的正当权利。
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享有的基本权利就是传播权。
传播权在传统上成为表现自由或言论自由的权利。
受众作为社会成员,是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主体,他们有权将自己的经验、体会、思想、观点和认识通过言论、创作、著述等活动表现出来,并有权通过一切合法手段和渠道加以传播。
所以说,受众能够利用大众传媒渠道,表达自我意识,而这种传播,不单单是对传者传来信息的反馈,而更多的是受者也作为信源,将信息传播出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受者也是传播主体。
其次,从具体传播过程看,受者运用符号接受社会信息的基本特点是选择性,受者对信息的选择性接触、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体现出在大众传播效果上,受者并不是一味被动地接受传者的信息。
而这种选择性的接受体现在传播过程中,反映了受
众思想的'独立性,以及以一般意义上专业化媒介组织为传播主体的大众传播效果弱化。
受众接收信息并对信息作出反馈,在传统的传播模式中,受众的反馈阶段,也可以看做受众作为传播主体进行的活动。
专业化媒介组织的传播效果弱化,也意味着,受众作为传播主体发起传播的影响力增强。
再次,意见领袖作为受者,体现了传播主体的作用。
拉扎斯菲尔德提出“两级传播”的概念,即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经历了“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的过程,而意见领袖作为媒介信息和影响的中继和过滤环节,体现出了受者也是传播主体的现象。
意见领袖作为受者接受大众传播中传者发布的信息,然后在和一般受众的传播过程中,又作为传播的主体。
意见领袖的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同时,意见领袖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地分布在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他们与被影响者不是纵向的传播,而是横向的传播关系。
当意见领袖同一般受众建立传播关系时,意见领袖本身是大众传播的受者,同时也是传播的主体。
而这种传播,在意见领袖和意见领袖之间、一般受众和一般受众之间都有存在,即一方作为受者的同时也能够成为传播主体,成为传播主体的一方向另外一方传播信息。
最后,新媒体时代为受者成为传播主体提供了环境和工具。
新媒体时代的特征包括交互与共享、大数据和个性化等,新媒体的价值重心由媒体内容向网民内容倾斜。
网民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受者,在新媒体时代有更多的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由于自媒体的普遍,
网民也可以拥有自己的传播平台,作为传播主体,向其他人传播信息。
而互联网影响的广泛性,不仅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还使受众的信息能够进入大众传播的过程中。
无论是受众转发或反馈传者信息,都能够成为传播的主体,在传播过程中扮演信息传播者的角色。
”人人都是记者”是新媒体时代受众也是传播主体的一大表现。
受众出于一定的目的,借助网络平台,自发地进行信息发布和交换的行为,达到不同程度的传播效果,体现出了传播主体的角色和作用。
而在新媒体时代,受众的一部分已经参与到了新闻报道的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