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现状及优化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
现状及优化策略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培养的人才要与社会需求一致,促进教育和社会
发展的适应性,一名合格的小学教育师范生,不仅应该具有专业基础知识和素质,同时应该具备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专业技能。

本文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
能力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从中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实践能力优化策略
一、概念界定
1.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是个体完成特定实践活动的水平与可
能性;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是指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则
是保障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所必须的生理与心理特征。

综合众多学者对实践能力的观点,可以总结出,实践能力是指学生为解决教育教
学的实际问题而将所学教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情境相结合并能灵活运用的能力。

2.教学实践能力
我国《教育大辞典》里讲教学实践能力定义为:主题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经过练习形成的执行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

所以,相对于教学理论而言的教
学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在综合运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做出与实际课堂情境相吻
合的教学行为,以顺利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能力。

3.小学教育专业
小学教育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教育学类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教
育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培养热爱小学教育事业、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高尚,
具备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健全人格,重点掌握小学教育教学
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备终身发展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小学教师、教育科研
与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

二、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技能
1.教学操作技能
教学操作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能力,包括表达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教师的表达能力
是指教师把自己的思想、知识、信念和情感,通过言语和表情动作向外表现的能力。

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教育学生的主要手段,在教师口语技能训练中,我们应
该以普通话训练为基础,结合态势语表达技巧展开专项训练,注重口语表达的准
确性、启发性、生动性和艺术性。

教学操作能力还包括教材分析能力、课堂教学
操作技能、教学反思、教学研究、微格训练等,这也是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
能力的核心技能。

2.三笔字技能
三笔字是指钢笔字、粉笔字和毛笔字,写好三笔字是国家教育部对师范生提
出的素质要求也是学生必备的基本职业技能之一。

“三笔一话”是教师必备的职
业技能,因此,作为教师,三笔字这门技能课具有非同小可的重要意义,是教师
传授知识信息、传播审美观念、传承民族文化、塑造自身形象的重要载体。

3.教学管理能力
教学管理能力包括课堂组织实施能力以及德育技能,这要求学生在理论学习
的基础上,针对教学案例和真实的教育教学活动,做出有效的处理和反应。

同时
能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对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三、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现状
1.学生实操技能较弱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内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当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中,实际的教学技能与调控都是非常重要的。

但经过平日的课堂模拟教学和观摩见习,发现大多数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出现表达不清楚,站在讲台上极度紧张,对于班级管理半知不解。

在模拟授课时,不能及时获取课堂中出现的有效信息,只能按部就班地写好的教案进行。

更不能做到准确把握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对象,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降低课堂教学水平。

1.侧重知识层面的学习
就目前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分析,学生学习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上,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升。

具体而言,学生在习过程中,其知识层面、技术层面能力还是处在较低、中等的水平上,依然还是停留在一些工具性学习层面,他们主要是为了应对各种考试而展开的学习,比如期末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研等等,而没有为了之后能够走上教学岗位而做好准备来展开学习。

1.学生实践意识不强
学生学习目标十分的简单,所以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较为低下,没有自觉探索、合理选择适合自己对方式来学习,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技能训练的学习更是缺乏兴趣,学习的知识也很容易会遗忘,知识迁移能力明显有待提升。

四、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对理论知识的硬性照搬,更不是超越相应情境的一般性技巧、策略。

这就需要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与各种不同的情境进行持续性对话,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对策,从而使专业实跟能力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

但目前来说,我国本科院校的实践学分的结构分配不够合理,学生四年的本科学习生涯中,前三年几乎没有真正到小学去锻炼实贱的机会,真正接触小学实际教学情境的环节体现在大四的见习、实习。

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过多取代,先理论后实践的人为排序,使得实践环节脱离相应情境的支撑,成为虚设,也难以引
起教师的重视,所以学生对实践环节的热情也不高,甚至缺乏主动实践的意识。

长此以往,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性较强,但教育教学实践水平很低,提升难以适应真正的小学教育工作。

2、实践环节不完善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借助相关的教育情境,在长期的训练和学
习中逐步提高,这就需要给小教专业的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但从目前的
培养方案来看,小教专业集中实践环节过于集中,包括见习和实习,也只有三个
月的时间,这三个月是实现了真正走上三尺讲台,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来进行讲课,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备课、上课,发挥所长,将理论应用实际,和三年的理论
学习相比,是过于紧凑和仓促的,学生缺乏自身的经验体会,尚处于浅层次的感
知阶段。

实习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学生实践能力难以提升。

3.教师教学技能训练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对小教专业师范生进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的力度明显不够:很多高等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纳入技能训练,即使有技能训练
也不成系统,而是单一的、零散的训练,缺乏从组织到实施、从课程到师资的严
格管理,训练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大部分学校设置了教师口语、普通话
技能的训练意外,其他技能如三笔字技能、课件制作技能、授课技能等等训练很少,学生在校时的教师教学技能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走上教学岗位时才
暴露无遗。

五、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优化的策略
1.改善课程结构,加强技能训练。

教学技能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平时不断的训练,才能在点滴中
弥补不足,强化技能。

目前的高师院校,可以将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
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对学生进行三笔字的技能训练,加强微
格教室的磨课练习,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积极利用网上资源,推荐学生观看名
师的教学视频,勤于思考,善于学习。

1.增加见习及实习的力度与深度
见习及实习是帮助提高小学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安排合理、有效的见习及实习对于促进培养优秀的教师是大有裨益的。

因此,可以增加学生见习的时间,尝试从学生大一开始就设置频率较合理的见习计划。

比如让学生每月都有一次见习机会,再由老师在授课时指导学生将见习经历与理论知识结合进行学习思考,这样的见习效果肯定会比大四上学期短期集中一次见习要好。

除了见习以外,最好将实习从大一至大四有规律地贯穿至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将实习的时间进行适当的延长,令见习与实习在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作用最大化。

1.增强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
作为一名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即将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反思的能力,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技能大赛,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观察和探究,不断学习与切磋,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朝着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迈进。

参考文献:
[1]姜佳鑫,孙玉双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2013):30-31.
[2]萧敏,张先枝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研究凵,家长(上旬刊),2020(5):116.
[3]唐丽芳小学教育全日制专业学位发展;成就、问题与对策山.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207-211.
作者:熊罗美婧(1996年11月),女,汉族,湖北武汉人,武汉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小学教育系教师,教育硕士,助教,主要研究领域: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德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