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发展的角度看中日敬语的差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语言发展的角度看中日敬语的差异性
作者:曲爽
来源:《知音励志·社科版》2016年第11期
摘要一个民族特定的语言行为体现着该民族的文化特质。
敬语,作为语言符号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符号,而语言的发展与演化史及其复杂的过程。
本文将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浅析中日敬语的差异性,希望能对日语学习者关于敬语的理解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敬语;发展;差异性
1 中国古代敬语的性质与特点
中国古代敬语,是指从远古时代到“五四”运动之间的历史时期内,汉语中带有谦己敬人色彩的词语。
古代汉语中的敬语丰富繁杂,有着完备的体系,受到了当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深刻影响。
中国古代敬语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
1.1 原生性
汉语在上古时期,就是已经相当发达的语言了。
中国古代敬语是我国先民在使用古代汉语的几千年的历史时期中以当时的语言文字为基础独立创造的。
原生性,就是指它以汉语为母体独立发展而来。
由于对外交流很少,古代敬语基本上是处于一种封闭性状态,通过古代汉语的一般词汇进行引申、生发,从而形成语言交际中的敬语形式。
1.2 典雅性
中国古代敬语可以说是属于古代汉语词汇范畴的。
因此,其一大特点就是庄重与典雅。
当然,中国古代敬语受到了我国古代社会文化、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等的深刻的影响,因此,古代敬语文化底蕴深厚。
这与当时人们深厚的语言造诣也是密不可分的。
而现代敬语通俗简单、浅显易懂,并在数量和体系上远不如古代汉语系统、复杂。
相信对于能够正常使用中国古代敬语的人而言学习日语敬语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吧。
1.3 尊卑性
中国古代敬语形成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文化背景下,当时人与人之间普遍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差别。
基于这种情况,在日常交流中,人们都必须选用适合各自的社会地位、阶级身份的敬语。
因此,中国古代敬语的尊卑性是相当突出的。
1.4 丰富性
中国古代敬语有着完备的体系。
按照语义性质特点可以分为表敬性敬语、美化性敬语、婉曲性敬语、祈请性敬语、寒暄性敬语等。
并且,敬语按照施、受对象的不同,在语言交际中都享有不同的敬语使用和受用的权利,使得敬语体系繁杂、语言丰富。
2 日语敬语的起源
日语敬语的存在不仅是语言习得的一种途径,而且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是日语中最有特色、最能体现日本人复杂、微妙的心理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日语敬语也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
关于日语敬语的起源有以下几种提法。
2.1 神灵说
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日本自古至今饱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频繁发生的地震、海啸、台风、洪水甚至火山喷发,让大自然成为了日本人心中既值得赞美又充满威严的存在。
语言是人们向神灵表达敬畏的主要方式,日本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的特征就是万物有神论,而这种自然环境的影响,直接导致了日本成为为数不多的至今仍保持着崇拜大自然万物为神灵的原始多神教的国家。
因此对于神或者山河湖海、花草树木等自然界的所谓灵物使用“尊(みこと)”“大御神(おおみかみ)”等颂扬之词。
这就是最早的敬语。
2.2 皇权说
与中国相似的,日本也曾经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中,古代日本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国家。
不论是圣德太子的“冠位十二阶”,还是飞鸟时期丰臣秀吉极力推行的“士农工商”的制度,都是其强有力的证明。
虽然明治维新以后,受西方思想影响,提倡人权,人人平等,但敬语并没有随之淡出,反而在现代的社会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成为了日语语言中的一大特色。
3 现代中日敬语比较
在古代敬语的范畴内,汉语和日语都有完备而复杂的体系,甚至可以说中国古代敬语的体系相对于日语要更加复杂。
但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到了现代,两国敬语的情况有了很大的不同,日语基本保存了原有的敬语体系,但在汉语中,古代敬语只能说是在词汇方面残存了很小的一部分。
3.1 对人的称呼
在汉语中,一般称呼对方有以下几种方式:
(1)在姓名之后加“同志”。
如:张强同志,祝贺你加入中国共产党;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给了广东深圳人民极大的鼓舞。
这类称呼多用于党员之间,在现在的日常称呼中已经基本上不存在了。
(2)对于年长的朋友或者同事,在姓氏前加“老”;对于比自己小的加“小”字。
如:老王,你去哪儿?小李,你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3)对于从事专业技能职业的人在姓氏之后加职业称呼“师傅”、“老师”、“医生”等。
如:王师傅,能不能请您帮我看一下这个设备呢。
(4)对于担任一定行政职务的人,在姓氏或者姓名之后加其行政职务。
如:张主任、李书记。
(5)对于自己尊敬、德高望重的老人,可以在姓氏之后加“老”。
如称郭沫若为“郭老”。
这种方式所表达敬意程度较高,一般不随便用来对人称呼。
(6)对于来访的外国总统、总理等国际友人,一般在对方姓名职务后加“阁下”进行尊称。
这种称呼多用于外交场合。
日语在上述方面的称呼要简单一些,无论对方身份地位如何,也无论性别年龄,都可以在对方姓名后直接加“さん”进行称呼。
这时“さん”可以等同于汉语中的“某某先生”的“先生”,也等同于“老张”“小李”的“老”“小”。
除了“さん”,还有表达更高敬意的“さま”和表示亲昵关系的爱称“ちゃん”。
而对于上述3、4、6例句中的表达尊敬的称呼方式在日语当中也是一致的。
我认为这既是敬语的一致,同时也是社交礼仪中关于对人称呼的一致。
3.2 人称代词
说到人称代词无外乎一、二、三人称,再加上单数、复数的变化。
在汉语中的人称代词是比较简单的,特别是表达敬意的人称代词基本上只有第二人称的“您”。
然而,日语中通过人称代名词来表达尊敬、自谦、郑重等的情况却很多。
第一人称代词“我”没有自谦之意,基本适用于任何场合。
当然,受到古代敬语的影响,或者说是古代敬语的残留,可以在书信中偶尔见到表达谦恭之意的“鄙人”“敝人”等。
但在日语中相应的人称代名词却很多,包括“わたし”“わたくし”,以及表达复数或者更高自谦含义的“わたくしども”。
此外,女性自称的“あたくし”,以及日本人常用语称呼自家公司、商店的“てまえ”“てまえども”。
当然,还有与“鄙人”“敝人”相对应的“小生”。
汉语第二人称代词“你”是没有敬意的,需要敬称对方时一般称呼为“您”。
或者使用具有敬意、能表达对方身份的词,如“老师”“师傅”等。
这类用法比“您”听起来更客气,敬重程度也更高。
日语第二人称中的敬称代词相当多,如表示人的“あなたさま”,用方位词来表示尊敬的“こちらさま”“そちらさま”“お宅様”以及书面语中的“貴殿”“貴兄”等。
日语中也存在用“先
生”“課長”等方式表达尊敬的习惯。
然而,“あなたさま”这一最接近汉语“您”的词语使用频率却很低,这与汉语是不同的。
究其原因,在于日本人认为直接用人称代名词来称呼年长者或者上级本身就是很不礼貌的。
因此,通常使用姓氏加“さん”或者直接称呼职务的形式来表达尊敬。
现代汉语中的第三人称代词只有“他”“她”“他(她)们”,没有尊敬的含义。
在相互介绍等需要客气的述说谈论话题中的人物时,一般使用“这位”、“那位”、“哪一位”。
此外,对于年长者可以使用“他老人家”。
日语中第三人称中具有敬意的代词非常多,而且有一定的规律。
如:敬称的近称“こちらさま、このかた、このおかた、このおかたさま、こちらさん”等。
相应的还有中称(そ)、远称(あ)、不定称(ど)。
同时,“さま”比“さん”敬意程度要高。
3.3 固定句式
除上述称呼、人称代词外,还有一些固定的句式或者其他语言手段同样可以表达敬意。
这类表达中,日语有完备的体系,但是汉语中多数是借助固定的词语。
我认为这也是在敬语的传承过程中中日两国敬语的最大的差别之所在。
“请”是现代汉语中表达尊敬最常用的表达方式。
在古代有请求、谒见、邀请宴请、告诉、问、敬词等意。
而今,主要有以下三种用法:请求、恳求(现在请李书记给大家讲话。
);延聘、邀约人来(小刘病的厉害,还是请医生来吧);放在动词前作敬辞用(请坐;请喝茶;请看吧)。
用于表示某人专门为自己做某事的“特意”、“特地”等加在句子中也能体现出说话人的尊敬。
如:谢谢你们不远万里特意来这里看我。
在比较庄重的场合使用的“请允许我······”也是一种通过自谦来表达敬意的方式。
由陈桂均教授编著的《日语敬语手册》统计,在现代日语中常用的敬语词汇达有278个以上。
而且还存在“おっしゃる”、“申す”、“申し上げる”这样的与一个普通词相对的几个敬语词。
还可通过接头词“お”“ご”来构成各类敬语。
此外,日语中还有表达尊敬、自谦的固定的句型。
如:表达尊敬的お(ご)+动词连用形+になる,“れる”接在五段动词和サ变动词活用后、“られる”接在一段动词和カ变动词活用后;表达自谦的お(ご)+动词连用形(サ变动词词干)+する;通过文体变化的“ます·です”、“でございます”。
参考文献
[1]陈桂均.日语敬语手册[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
[2]罗国忠.现代中日敬语比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8.
[3]蒋庆荣.日语敬语发展的差异性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8.
[4]张丹宇.日语敬语的变迁及其特征[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
[5]菊地康人.敬语[M].东京·川店,1994.
[6]丁海燕.中国古代敬语的性质与特点[M].东岳论丛,2000.
作者简介
曲爽(1985-),女,汉族,现为阿坝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
作者单位
阿坝师范学院四川省阿坝州 6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