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专用)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二十一) 选做题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湖南专用)(二十一) [选做题一]
一、选做题(2题任选做1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同我谈谈呀,聪明的小伙子,”麦克斯说,“你以为将要发生什么事情啦?”
乔治一言不发。

“我来告诉你,”麦克斯说,“我们准备杀一个瑞典佬。

你可认识一个大个子瑞典佬,叫作奥利·安德烈森的?”
“认识。


“他每天晚上都到这儿来吃晚饭,可不是吗?”
“他有时候到这儿来。


“他是在六点钟到这儿来的,可不是吗?”
“如果他来的话,是这时间。


“我们全都知道,聪明的小伙子,”麦克斯说,“谈点别的事儿吧。

去看过电影吗?”
“偶尔去一趟。


“你应该多去看看电影。

对像你这样一个聪明的小伙子来说,看电影真快活。


“你们干吗要杀奥利·安德烈森?他有什么对不起你们的地方?”
“他从来没有机会对我们怎样过。

他连见也从来没有见到过我们。


“他只是要和我们见一次面。

”艾尔从厨房里说。

“那你们为什么要杀他呢?”乔治问道。

“我们是替一个朋友杀他的。

只是受一个朋友之托,聪明的小伙子。


“住口,”艾尔从厨房里说,“你他妈的话太多了。


“唔,我得教聪明的小伙子乐一乐。

可不是吗,聪明的小伙子?”
“你他妈的话太多啦,”艾尔说,“这个黑鬼和我这个聪明的小伙子就会自得其乐。

我把他们捆得像修道院里一对女朋友那样。


“我还以为你真是在修道院里呢。


“你懂个屁。


“你是在一个清静的修道院里,你就是待在那儿。


乔治抬头看看时钟。

“如果有什么人进来,你就对他们说,厨子出去啦,如果他们还是赖着不走,你就告诉他们,你可以进去亲自烧给他们吃。

懂吗,聪明的小伙子?”
“懂,”乔治说,“那么,过后你打算怎么处置我们呢?”
“那得看情况喽,”麦克斯说,“这是你们一时间绝不会知道的许多事情之一。


海明威的小说很少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而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揭示人物性格。

这是海明威的《杀人者》中的一段,请结合他们的语言和行动分析乔治、麦克斯和艾尔各自的性格特征。

(1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新闻,回答后面的问题。

9年前,陕西农民韩培印的儿子考上大学,他坚信儿子用不了多久就会“出人头地”。

为了供儿子上学,他卖掉了家里值钱的东西,并到城里打工。

可当儿子毕业5年,韩培印发现儿子收入还比不上自己,于是感叹道,“我现在觉得上大学也没什么用”。

(《中国青年报》12月14日)
的确,现在很多农村学生,感叹读书无用,他们当中一部分人放弃学习,外出打工。

对这种现象,你有什么样的看法?请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说说你的见解。

(1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做题(2题任选做1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母亲的来信
[苏联]克拉夫琴科
母亲来信了。

在初来城里的日子,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

半年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看就知道。

母亲每周来一封信,开头千篇一律:“我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带给你我最美好的祝愿。

我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我日子过得挺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每封信的结尾也没什么区别:“好儿子,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好好保重。

盼你的回信,吻你,你的妈妈。

”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

边读边轻蔑地蹙眉,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什么邻居的羊把白菜全啃坏了;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这种头巾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

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
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走进宿舍。

今天发了工资,小伙子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衣,打听谁跟谁有约会等。

文卡等同房间的人走光后,锁上房门,坐到桌前,沉思起来……恰在一个钟头前,他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

那位老乡问了他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责备道:“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

冬天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要劈,要锯……你是知道的。

”文卡自然是知道的。

他在白纸上方写上了一个数字:126,然后在左边写上“支出”,右边写上“数目”。

他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写上:还债——10,买裤子——30,储蓄——20,电影、跳舞等——4天,1天2卢布——8……剩余——10卢布。

文卡哼了一声。

10卢布,给母亲寄去很不像话,村里人准会笑话。

他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心中叨咕:“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


他放下笔,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

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

当他展开信纸时,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江苏文艺出版社《微型小说选》,有删节)
(1)文卡对母亲来信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小说内容,简要谈谈这篇小说的构思技巧。

(150字左右)(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012年8月13日,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版“24孝”行动标准。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吴玉韶表示,新“24孝”行动标准与旧“24孝”形成对比,就是想告诉大家,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向前迈进,“我们对‘孝’
文化的理解,既要传承又要有创新”。

新“24孝”行动标准包括:
(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

(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4)亲自给父母做饭。

(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

(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

(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

(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

(9)教父母学会上网。

(10)经常为父母拍照。

(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12)打开父母的心结。

(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

(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

(1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

(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

(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

(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

(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

(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

(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

(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

(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选自《新京报》2012年8月14日,有删节)
(1)①请为上述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

(3分)
标题:
②新“24孝”行动标准要求我们从哪几个方面来孝敬父母?请结合标准的具体内容进行概述。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24孝”行动标准一经出台,便引来了各方的热议。

你是如何看待此标准的?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新闻短评。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做题(2题任选做1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教师节前夕,福建师范大学隆重表彰了14位优秀教师。

他们是由全校学生通过网络选出的“我最喜欢的好老师”。

这次评选完全由学生会主导,学生自主投票,整个过程借助了新媒体平台。

“说是朋友,未免太优秀太可敬;说是师长,未免太亲切太可爱”“幽默风趣、吸引眼球,举手投足、尽显魅力;时光的打磨,岁月的历练,让老师尽显风骚”……在前期校学生会官方微博为优秀教师候选人精心打造的“广告”中,这些突破以往刻板句式的话语让大家耳目一新。

为了用好140个字的微博,学生会下足了功夫。

除了和各学院商讨设计推荐理由,还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方式,附上了教师的照片及个性化信息。

“不说官话,不惹人烦”的发言方式,为学生会赢得了不少“粉丝”。

据统计,校学生会官方微博发布的“我最喜爱的好老师”话题,累计转发、评论数量超过5000条。

除运用微博和制作专题网站供大家了解信息、投票评选外,该校青年通讯社还借助移动通信平台,向全校部分教师、学生干部发送介绍该活动的手机报,覆盖人数达2000多人。

据介绍,此次评选采用海选方式,在全校学生最后选出的14位校级优秀教师中,非教授职称的教师超过了一半,其中不少是资历尚浅的80后。

该校传播学院大二学生蔡泽昌告诉记者,在他的印象中,以往的优秀老师评选,有获奖资格的往往是担任领导职务或有突出贡献的教授,此次评选则突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及教学态度与方法”等,不设置职务和职称的门槛,“这激发了我参与投票的兴趣”。

(选自《中国青年报》 2012年9月13日第12 版,有删节)
(1)请为上述新闻拟一则标题并阐述理由。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

(150字左右)(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人生的真谛
一个欧洲观光团来到非洲一个叫亚米尼亚的原始部落,部落里一个小伙子正安静地坐在一棵菩提树下做草编,草编非常精致,吸引了一个法国商人,他想:要是巴黎的女人戴上这样的小圆帽该多么时尚多么有风情啊!于是,商人激动地问:“这些草编多少钱一件?”
“10比索。

”小伙子微笑地回答。

商人狂喜,“假如我买你10万顶草帽和10万个草箭,你打算每件优惠多少呢?”
“那样的话,就得要20比索一件。


“什么?”商人诧异,“为什么?”
“为什么?”小伙子生气了,“做10万件一模一样的草帽和10万个一模一样的草箭,会让我乏味死的。


这是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你认同小伙子的说法吗?为什么?请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简要阐述你的看法。

(1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作业(二十一)
一、1.要杀人,这样的事唯恐别人知道,都会尽可能地隐瞒,可麦克斯却一个劲地跟乔治讲,杀谁、为什么杀,可见他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说话、胸无城府的人。

而艾尔见麦克斯那么爱说,就强力制止,并且要把知道了他们情况的乔治和黑鬼捆绑起来,表现了他的谨慎小心,心狠手辣。

乔治很替奥利·安德烈森担心,处于劣势当中也时时想套出杀手的话,延缓他们的杀人时间,表现出他的机智和审慎。

2.角度一:可分析这种看法正确与否。

这种看法过于片面。

“读书无用论”,主要是指大学毕业后子女并没有获得很高的收入,甚至还不如那些没上大学的。

也就是说,这是在从经济角度看问题。

而事实上,上大学的好处显然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方面。

尤其对于农村大学生而言,上大学可以开阔眼界,更新观念,锻炼社交能力,具体技能的学习反倒在其次。

所以,真要衡量读书是否有用,需要从多个角度看,也需要从长远来看,大学学到的东西可能到几年甚至十几年之后才能逐渐发挥作用。

角度二:探讨原因——为什么他们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因为农村学生大多较为贫困,农民依靠种地收入微薄,打工的收入也非常少,所以才有如此多的农民希望子女通过上大学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就像韩培印鼓励自己的儿子,“要学出一个有知识的样子,不能再回去种地”。

所以,农民掏空家庭来供养大学生,更像是一种投资。

一旦投资失败,往往是血本无归,经济回报和家庭的尊严都统统失去,全家也可能会更加贫困。

角度三:探讨原因——为什么农村学生毕业后收入低?
读书为什么不能改变他们的经济状况?一是因为他们技能培养的起点低。

来自农村的学生,因为受教育资源的限制,缺少能力方面的培养,他们当中很多人不善于说,不善于交往,这使得他们在大学读书、毕业就业方面都受影响;二是他们就业的门槛往往很高。

他们上的学校往往不是一流大学或者重点大学,而许多高薪岗位和企业往往非常重视第一学历,所以他们难以被这些企业录用。

角度四:分析后果——如果这种读书无用论泛滥,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呢?
“读书无用论”反映的是农村的贫困,是农民在家庭发展的问题上缺乏依靠。

如果农民的这种投资屡屡失败并由此导致农村大学生不断减少(这在国内知名大学已有显现),那农村学生在经济上的贫困和精神上的贫困都很可能陷入恶性循环。

二、1.(1)变化:初来城里,焦急等待,珍视来信;半年之后,不屑冷漠,蔑视来信。

原因:①表层原因:母亲来信频繁,内容千篇一律、琐碎无趣。

②深层原因:文卡内心缺乏对母亲的理解、关心,不懂得珍惜母亲对自己深挚的爱;受城市风气影响,注重自己的享受,有点自私。

(2)①线索:标题“母亲的来信”是小说的线索,作者以此来串联起收信、忆信、读信等故事情节,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信也是母亲情感的载体,包含了对儿子无私深挚的爱。

②对比手法:母亲生活困难倒给文卡寄钱与文卡有余钱却不寄给母亲、文卡初来城里盼望母亲来信的急切与后来对母亲来信的不屑等都形成鲜明对比,更好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③插叙手法:小说开篇先写“母亲来信了”,接着插叙了母亲以往来信的内容与文卡的情感变化,补充交代了故事情节,也为后文文卡记账、拆信等内容作了充分的铺垫。

④出人意料的结尾:前文用不少笔墨铺叙母亲来信内容的单调,读者会以为这次来信亦然,然而结尾却出人意料,增强了情节的起伏性和感染力,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2.(1)①新“24孝”行动标准出炉(或发布)②从物质生活(金钱方面)、精神生活(心灵、情感方面)、身体状况或日常生活细节方面关心、孝敬父母。

(三个方面,答出任意两个给满分)
(2)角度一:新“24孝”贴近现实,扑腾着鲜活的时代元素,又不乏人文关怀与公民情
怀,值得赞赏与推崇。

如“教父母学会上网”“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等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支持单身父母再婚”“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等体现对老年人情感的关怀。

角度二:百善孝为先,敬老孝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含辛茹苦哺育我们,为人子女,当饮水思源,恪尽孝道。

“24孝”行动标准的出台,是号召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孝老”,提升公民素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有力举措。

角度三:新“24孝”的出台,是为找回孝的文化根源,找回用心孝敬老人的方式。

它不是用强制力去践行的规则条文,所罗列内容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要逐条做到;其深层价值在其导向功能,旨在为我们年轻一代提供指引。

其他角度:结合新“24孝”行动标准的一条或几条,展开评论,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酌情给分。

三、1.(1)标题:福建师大学生网络评选优秀教师(标题中应有“福建师大”“学生”“网络”“优秀教师”等关键词)理由:标题应紧扣新闻的核心:人物与事件。

这样才能让读者对新闻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

这个标题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紧扣人物(福建师大)、事件(评选教师),同时突出了新闻的价值性(网络方式)。

(对所拟标题理由的阐述须言之成理,持之有据)
(2)评论角度:①大学生的自主意识,②优秀教师的角色定位,③学生与教师关系的转变,④网络平台促进交流。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示例:老师应该是学生的老师,评价老师的好坏,学生最有发言权。

福建师大此次通过各种网络渠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海选优秀教师,充分体现了福建师大的开放与民主。

有了这种广泛参与、民主评选出来的优秀教师也一定是学生心目中最值得敬佩的老师。

2.认同:因为人生的真谛不在于赚钱,而在于是否快乐。

而快乐来源于创造性的劳动,而不是简单的机械的重复性的劳动。

不认同:商品经济社会,应抓住商机,力图发展。

一个人不愿意做如此简单重复的工作,可以成立公司,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创造更多的财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