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程度对冠心病患者心率 变异性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程度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程度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2009 年3 月至2011 年3 月我院收治的45 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双支病变19 例,多支病变26 例,15 例轻度狭窄,30 例重度狭窄。

同时,选取同时期45 例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心率变异长程频
域指标。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低频段及高频段均较低,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冠状动脉不同病变支数的患者心率变异
性无明显差异,但冠状脉狭窄严重的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较明显(P<0.05)。

结论: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心率变异性改变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显著地
联系,但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冠状动脉冠心病心率变异性
医学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是临床用于判断患者心脏自主活性的
主要指标,临床经验指出,与健康的正常人相比,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较低,
且心率变异性降低与冠心病患者病情进展有一定的关系。

本文以2009 年3 月至2011 年3 月我院收治的45 例冠心病患者为例,研究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程度对
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得到了一定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 年3 月至2011 年3 月我院收治的45 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记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时期45 例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
均排除脑血管意外、高血压、心肌病、房颤、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病窦
综合症、甲状腺疾病、频发房早、房室传导阻滞等。

临床根据管状动脉造影可将
研究组患者患者分为双支血管病变组合和多支血管病变组,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
度可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狭窄度50%-75%)和重度狭窄(狭窄度大于75%或完全闭塞)。

研究组45 例患者中,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19 例患者管状动脉双支
狭窄,记为双支病变组,其中,男11 例,女8 例,年龄 31~69 岁,平均年龄
45.3 岁;26 例患者多支狭窄,记为多支病变组,其中,男16 例,女10 例;年
龄33~72 岁,平均年龄47.5 岁。

根据患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轻度狭窄组
15 例,其中,男9 例,女 6 例,年龄29~71 岁,平均年龄38..4 岁。

重度狭窄组
30 例,其中,男22 例,女8 例,年龄32~78 岁,平均年龄39..5 岁。

对照组45
例患者中,男25 例,女20 例;年龄31~70 岁,平均年龄45.3 岁;经心电图、
血糖、血脂、胸片以及常规体格检查后,可证实45 例对照组无糖尿病、心血管
疾病等病变,经管状动脉造影可得无任何心血管疾病。

各组受试者之间在性别、
年龄等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检测仪器: GE 公司 SEERMC MARSPC7.2 分析仪。

检测方法: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受试者给予冠状动脉造影,造影前利用动态心电图24 小时记录患者心电图变
化情况,将监测结果输入微机,通过自动分析仪分析后计算心率功率谱密度。


率谱密度即心率功率谱图各波群范围下的面积[1],单位(beat/min)2/Hz。

本文
总频谱为0~5Hz,低频段为0.04~0.15Hz,高频段为0.15~0.4Hz,各个频段的功率
谱密度以总频谱、低频段和高频段表示。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s),计数资料采用t 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低频段、高频段指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冠状动脉狭窄较严重的患者心率变异性明显低于轻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 P<0.05,多病变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明显低于双支病变患者,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表1 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之间功率谱密度比较
3 讨论
临床研究指出,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中低频段反应交感神神经、副交感神经活性,而高频段反应患者心脏副交感神经活性,目前,临床无统一的频域指标反应交感神经活性。

本文选取2009 年3 月至2011 年3 月来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功率谱密度高频段的患者心率变异性有明显降低,低频段心率变异性降低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高频段的影响。

许多学者指出,临床研究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时不能明确,冠心病患者副交感神经活性降低的同时,交感神经活性是否会增高[2]。

本文研究得出,心率变异性下降程度和患者血管狭窄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降低程度明显高于轻度狭窄患者,同时也发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患者心率变异性就越低,这可能与心脏迷走神经反射中枢损伤、心肌缺血植物神经损伤或植物神经调节平衡改变有关,相关文献指出[3],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越低,其死亡率就越高。

另外,本文研究结果指出,多支病变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低于双支病变组,但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影响结果的因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些患者临床使用ACEI 类药物,这些药物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心率变异性的降低与缺血发作次数、总缺血时间有一定的关联,但与病变支数无明显的关联;冠状动脉造影有一定局限性,其对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等。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心率变异性改变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显著地联系,但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一定的关系,这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冠心病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吉维敏,李晓彤.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程度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70-71
[2]马康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程度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重庆医学.2008,34(2):715-716
[3]Dovgalevskii PIa, Rybak OK, Furman NV,Relationship between parameters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giographical severity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and functional class of angina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heart
disease[J].Kardiologiia,2002,42(9):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