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地域文化题目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域文化——青海生态文化试题库
一、单选题(20道)
1、青海省土地资源总量位居全国(D),全省共有土地面积72.1654万平方公里。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2、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被誉为(A)。
A.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
B.第三极
C.世界物种大熔炉
D.高原大陆3、畜牧生产方式是藏族以及蒙古族对于其居住的高寒、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一种适应方式,他们根据四季变化和生态特征,在不同的牧场之间进行(C)。
A.分散放牧
B.围栏放牧
C.迁移放牧
D.固定放牧
4、(B)是土族先民礼赞山川神祗的恩惠,歌颂先民的业绩,祝福乡土人民五谷丰登、牛羊肥壮的活动。
A.划旱船
B.轮子秋
C.扭秧歌
D.唱山歌
5、人类进入熟食时代,为解决燃料供应不足的难题,作为牧业民族的藏族、蒙古族都会采集(C)作为燃料,因为它具有热量高、污染小且燃烧时间长的优点。
A.柴
B.煤
C.牛马粪便
D.天然气
6、(B)能够御寒、防沙,采用最便宜的地方材料和最简便的施工方法,在河湟地区的民居建筑中得到普遍的采用与发展。
A.毡房
B.庄廓
C.四合院
D.吊脚楼
7、藏族先民往往通过神话和史诗等形式对宇宙的生成万物的起源和演化以及人类的来源做出极为生动的猜测和描述,(A)就充分反应了这一点。
A.斯巴宰牛歌
B.三块金钱的故事
C.幸木斯里
D.受伤的小燕子的故事8、(C)是民间叙事体长诗中一种规模宏大的古老作品,它用诗的语言记叙各民族有关天地形成、人类起源、自然万物起源、民族来源的历史和传说。
A.神话
B.民歌
C.史诗
D.童话
9、土族的(A)习俗来源于图腾崇拜。
A.尚白
B.尚黑
C.尚红
D.尚黄
10、藏传佛教生态文化是藏族生态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其核心是(B),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动植物等物种同人一样具有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存权利。
A.因缘观
B.生命平等观
C.生态平衡观
D.物竞天择观
11、(A)来源于原始时期的崇拜,是人们对神圣、不洁、危险的事物所持态度而形成的某种禁制,从而为自身的功利目的而从心理上、言行上采取的自卫措施。
A.禁忌
B.宗教
C.图腾崇拜
D.自然崇拜
12、(A)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而形成的,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A.礼仪
B.民俗
C.习惯
D.文化
13、撒拉族地区的婚礼曾经十分流行一种戏剧型舞蹈,讲述了反映撒拉族东迁历史过程的传说,用舞蹈纪念,表明了撒拉族对(D)的尊敬和祭奠。
A.牛
B.羊
C.马
D.白骆驼
14、1640年8月初却日干会议召开,通过了著名的(D),其中包含了如何处理好人和牲畜、人和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法律思想和法律观念。
A.萨麦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汉谟拉比法典
D.卫拉特法典
15、在苯教生态教义影响下,藏族形成了人与自然界共生共存,自然、社会、(A)三位一体的价值观念。
A.神灵
B.动物
C.植物
D.人类
16、青海生态文化具有(C)特点,各民族的生态文化始终保持其原始纯真的风貌,没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更而受到污染和扭曲。
A.适应性
B.实用性
C.淳朴性
D.原始性
17、土族过端午节有家家户户(B)的习俗,因为土族先民认为这是人神交流的一种方式,缓解了人们祈求春雨润物的渴望之情。
A.包粽子
B.插柳
C.登高
D.祭祀
18、(C)在蒙古族婚礼、节日或宗教仪式等活动中作为主要祭祀品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A.牛头
B.鸡头
C.羊头
D.鱼头
19、土族的祭祀舞“四片瓦”以(A)为图腾,寓为保佑农家五谷丰登、粮食满仓之意。
A.青蛙
B.马
C.羊
D.牛
20、青海许多寺院规定喇嘛“夏令安居”,据说六月中旬正是百虫生长盛期,外出行走“有伤上天好生之德”,半个月至两个月期满后才能到野外进行野宴。
这就是(A)的由来。
A.雪顿节
B.沐佛节
C.祈祷节
D.藏历新年
二、多选题(10道)
1、生态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ABCD)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A.水资源
B.土地资源
C.生物资源
D.气候资源
2、海西蒙古族制作美食“秀麦尔”充满了蒙古族古老、传统的宇宙观念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下列选项中可以体现这一理念的是(ABCD)。
A.圆锥形的炒面代表须弥山
B.四边的奶皮子代表四大洲
C.顶端的酥油代表宇宙的北极星
D.木制器皿的盖子中装曲拉作为底座,代表着大海
3、着装习惯受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青海地区土族服饰面料主要以(BCD)为原料。
A.麻
B.毡
C.皮
D.褐布
4、土族服饰中花袖衫所运用的各种颜色都有各自的生态象征意义,表现了土族人民对大自然的崇拜和热爱。
下列选项中可以体现这一理念的是(ABCD)。
A.黑色象征着土地
B.红色象征着太阳
C.黄色象征着丰收
D.白色象征着乳汁和纯洁
5、藏族人民为适应居住环境按照自己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而做出的选择有(AB)。
A.穿着厚重保暖、宽大暖和的肥腰、长袖和长裙
B.居住的建筑类型多为毡房,支架选择的是树木枝干,覆盖包体的是家畜绒毛织成的毡子
C.饮食中对可食之物和不可食之物有较为明确的界定,一般禁食猪、驴、骡、狗等家畜
D.着装多为“汪西日”“郭登”,即斜襟裹边的短衣或长袍,长衫有单有棉。
6、庄廓之所以成为青海河湟地区主要的建筑类型,其具有以下营造智慧和绿色经验(ABCD)。
A.民居建筑与地形地貌有机结合
B.“面南背北”,增加采光
C.就地取材
D.庄廓墙高于屋顶,利于防风避沙7、少数民族的先民们通常用神话或史诗来讴歌自然化育人类的恩德和人类对自然的感激之情,以下属于土族的作品有(ACD)。
A.鲜卑山古歌
B.斯巴形成歌
C.阳世的形成
D.混沌周末歌
8、自然崇拜是把自然现象、自然物和自然力视作具有生命、意志和伟大能力的对象而加以崇拜。
以下属于自然崇拜的是(ABCD)。
A.在藏族聚居区草原上的玛尼堆和山顶的纳则上都供有刻有经文的牛头
B.蒙古族把天尊称为“慈悲仁爱的父亲”
C.土族先民敬畏崇拜青蛙
D.蒙古族有把马作为祭品和随葬品的习俗
9、(ACD)是穆斯林民族土葬的主要特点。
A.实行土葬
B.实行天葬
C.葬不用棺
D.葬必从简
10、青海生态文化的特点有(ABC)。
A.适应性
B.实用性
C.淳朴性
D.原始性
三、判断题(10道)
1、生态文化是探讨和解决人与自然间复杂关系的文化,是基于生态系统尊重生
态规律的文化。
(正确)
2、青海湖祭海,不仅是带有浓郁宗教色彩得到一种民俗活动,更是一种文化现
象,表达了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望。
(正确)
3、藏族畜牧类型主要以繁殖绵羊为主,绵羊对高原寒冻、雪灾、大风等具有更
强的抵御能力。
这是藏族群众根据生态环境对牲畜进行选择的结果。
(错误)4、穆斯林饮食习惯当中对食材的选取、对食材数量的节制都深刻体现了尊重自
然、科学发展的生态文化。
(正确)
5、青海藏族和蒙古族男士都特别善饮,他们在喝酒的时候都有一个习惯:在饮
酒之前,首先要用右手无名指蘸取杯中美酒,对空弹三下,表示敬天、敬地、敬人,表达了人们对自然万物的崇敬。
(正确)
6、藏族的先民在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情况下,对很多自然物和自然现象无法
解释,因此借用神话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正确)
7、自然崇拜是比图腾崇拜更为高级的一种信仰形式,认为自然物与人有着某种
血缘关系,人的灵魂思想、鬼魂观念及祖先崇拜等被转化到了动植物等自然物上。
(错误)
8、庄廓民居平面形态多为东西横向分布,且北向开窗,南向基本不开窗,是典
型的“面北背南”的居民类型。
(错误)
9、藏族节日中,野宴深得群众欢迎,在尽情的野外饮宴中,人人得到充分的欢
愉和满足,这是在居室内难以体会到的自然之乐。
(正确)
10、青海生态文化是在西北高原这片地域上形成的,蕴含了各族群众在生产生活及精神方面的智慧,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特点,同时也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