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构造原理
(一)构造原理。
IC 反应器高度可达16~25m,高径比一般
为4~8,由混合区、颗粒污泥膨胀床区、精处
理区、内循环系统和出水区5 个基本部分组成。
核心部分是内循环系统,由一级三相分离器、
沼气提升管、气液分离器和泥水下降管等组成。
经pH 值、温度调节及预酸化处理后的废水,首
先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与厌氧颗粒污泥充
分混合后,进入颗粒污泥膨胀床区进行生化降
解,该处理区容积负荷很高,大部分COD 在此
处被降解,产生的沼气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收集。
IC 反应器构造原理图
1.气液分离器
2.集气管
3.二级三相分离器
4.沼气提升管
5.
论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的设计工艺思想
一级三相分离器6.泥水下降管7.进水8.出水区9.精处理区10.
颗粒污泥膨胀床区11.混合区
沼气气泡在形成过程中会对液体做膨胀功产生气提作用,使
得沼气、污泥和水的混合液沿沼气提升管上升至反应器顶部的气
液分离器。
沼气与泥水分离被导出处理系统,泥水混合物沿着泥
水下降管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污泥膨胀床区,形成内循环系统。
经
颗粒污泥膨胀床区处理后的污水一部分参与内循环,另一部分进
入精处理区进行剩余COD 的降解,提高并保证了出水水质。
由于
大部分COD 已被降解,所以精处理区的COD负荷较低,产气量也
小。
产生的沼气由二级三相分离器收集,通过集气管进入气液分
离器被导出处理系统。
泥水经二级三相分离器作用后,上清液由
出水区排走,颗粒污泥返回精处理区。
二、设计工艺思想
厌氧反应器发展至今已有100 多年的历史,目前大部分研究
基于高效厌氧反应器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保持大量活性污泥
和良好传质)这一角度将厌氧反应器划分为三代,把IC 反应器作
为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代表之一对其设计工艺和特点进行研究。
笔者认为仅从这一角度理解IC 反应器的设计工艺思想有所偏颇,
并从污泥龄及水力停留时间、水力流态、微生物体的聚合状态这
三个角度来看IC 反应器的设计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