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窦娥冤》导学案[原创]-综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娥冤》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关汉卿及元杂剧的特点
2、诵读感知,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
3、初步感知窦娥悲剧的一生。
课时重点
1、阅读课文,正音释词。
2、诵读感知,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
3、初步感知窦娥悲剧的一生。
课时难点:1、体味本色语言的特色风格。
2、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学法指导:诵读•讨论探究•点拨
知识链接
1、元杂剧作家关汉卿:
关汉卿,号,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与、、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纪君祥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望江亭》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
国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所谓本色派:指关汉卿不以仕途功名为念,保持生活与性格的真实,作品与生活性格的一致。
2
杂剧是元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标志。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马致远的《越调·》。
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同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组曲,各套曲子的联缀多有一定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在折与折之间的椅子,则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当于过场戏。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旦、、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是元杂剧的主要部分。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
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一出元杂剧四折一般由一个主角主唱到底,由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由正旦主唱的称为。
一出元杂剧的三个构成中古有“唱为主,白为宾”的说法。
是戏剧动作的总称。
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里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3、《窦娥冤》情节简介
楔子部分的情节:书生因连本带利欠四十两银子被迫把七岁的女儿抵给她做,然后进京赶考去了。
(序幕)
第一折的情节:庸医欠蔡婆十两银子,心生歹意要勒死却被父子俩撞破,张驴儿乘机逼蔡婆婆媳俩分别嫁给他们父子俩,蔡婆无奈之下答应了,回家后遭到生性刚烈的的责骂与反对,只好先让张驴儿父子在家中住下。
(开端)
第二折的情节:张驴儿为达目的心生恶意,找赛卢医讨了欲毒死蔡婆,阴差阳错被他父亲喝了,张驴儿顺势栽赃,逼她私了,嫁与自己为妻,被刚烈的断然拒绝,于是,两人对簿,却不料碰上这个昏官,偏听张驴儿一面之词,窦娥为保蔡婆被判了死刑。
(发展)
第三折的情节:在被押往法场的路上,窦娥激愤之下指天骂地,并在行刑前许下三桩誓愿——、六月飞雪、,以示冤屈,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应验。
(高潮)
第四折的情节:京试高中,出任朝廷廉使,得女儿托梦,知冤死,决心铲除贪官,为女儿昭雪。
一、预习导引
1、给加点字注音注字音。
楔.子()盗跖()嗟.怨()前合后偃.()亲眷.()
斟酌
..
()罪愆.()衔.冤()湛湛
..
青天()杳.()无音信
浣.纱()错勘.()亢.旱()鳏.寡孤独()甘霖.()
田畴.()埋.怨()尸骸.()哥哥行.()古陌.()荒阡.()
2、解释加粗字词语。
①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②不提防遭刑宪()③错勘()贤愚枉()作天④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咱”相当于“”)⑤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⑥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⑦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荐”意为,超度亡灵”)⑧官吏每(“每”同“”)无心正法⑨断送(“断送”意为“,指殡葬”)出古陌荒阡⑩兀的()不是我媳妇儿
二、合作探究
1、对照落实前面讲的元杂剧知识。
找出本文的戏剧语言(唱、科、白)、宫调、曲牌、角色的表现样式。
明确:括号里面的小字是科介,括号外的小字是宾白,不带括号的大字是唱词。
【正宫】是宫调,如【端正好】、【滚绣球】等是曲牌名。
本文第三折共出现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本文出现的角色有卜儿(蔡婆)、冲末()、正旦()、净()、副净(张驴儿)、孛老(张父)、外末(监斩官)2、理清本文戏剧情节:
第一部分:(开头~“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写窦娥指斥,揭露世道不公。
第二部分:(“(刽子云)快行动些”~“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写窦娥告别。
第三部分:(“(刽子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结束)写窦娥发下。
3、鲁迅:“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
”那么,窦娥身上有哪些美好的东西呢?
窦娥的基本性格特征是,,有、,有。
4、窦娥之“冤”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或“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
①流氓恶棍误把父亲死,却诬陷清白的。
②本想依靠洗清自己的冤屈,却反而被判以。
③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5、从窦娥的遭遇看出元代是怎样的社会状况。
①放高利贷的现象。
②流氓恶霸的。
③官吏的。
④下层的穷困潦倒。
⑤被压迫的得不到生命安全、财产保障。
⑥人民的愤怒和怨恨成为时代的情绪。
三、练习巩固
(1)填空题
①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形式。
产生于中国北方。
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②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组成。
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和结局。
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
它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③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的若干曲牌组成。
④杂剧角色分为、、、四大类。
其中为男主角,为女主角。
⑤杂剧的舞台演出由、、三部分组成。
是杂剧的主要部分。
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正旦主唱的称“”。
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有“”的说法,所以古曰宾白。
有散白、韵白,又分为、、、等。
剧本的“科”是的总称,主要包括、和。
⑥《窦娥冤》的全名是《》,作者,号,是末初大都人,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居于四大家之首,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是我国奠基人。
除《窦娥冤》外,还有、、。
⑦元曲四大家的代表作: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课后反思
《窦娥冤》导学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鉴赏第三折【滚绣球】,把握人物情感,体会语言特色。
2、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课时重点
理清本剧中主要的戏剧冲突;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
课时难点
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窦娥对天地既斥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学法指导朗读•讨论•点拨
相关积累
1、中国古典悲剧
《窦娥冤》(元)关汉卿《赵氏孤儿》(元)纪君祥《桃花扇》(清)孔尚任《汉宫秋》(元)马致远《长生殿》(清)洪升
2、中国古典喜剧
《救风尘》(元)关汉卿《西厢记》(元)王实甫《墙头马上》(元)白朴
一、合作探究
1、从窦娥悲剧形成的原因探究本剧主旨,分小组合作探究窦娥的悲剧是什么造成的?谁应该为窦娥的悲剧承担责任?文章中哪一句话可作为主旨句?
2、分析【滚绣球】的主要内容
A、在【滚绣球】一曲中,窦娥因蒙冤赴刑而发出对天地的怨恨。
她悲愤地质问:“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她痛陈现实,指斥天地的不公、命运的不平,使(“为善的,造恶的”)。
这不公平的事实,摧毁了她对天地的敬畏和幻想,使她得出结论:(“天地也!,!”)她大声呼告,对天地加以否定:(“地也,!天也,!”)
窦娥在绝望中愤而抗议,揭露人间普遍的(不合理),否定掌握人间的贫贱富贵、生死寿命的天地鬼神的(公正性)。
这里的天地是()的象征,鬼神是()的象征。
对天地鬼神的指斥,实际上是对(当时)控诉、抗议,对(封建法制、)的否定。
这段曲词()(抒情方式),高亢激越,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主人公的(),体现了古代戏曲的曲词富于抒情性的特点。
这支曲子运用(呼告、对比以及、反问、)等修辞手法,不仅使主人公的(满腔)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而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B、讨论: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明确:
3、分析“决别婆婆”一节
A、你认为这一场景写窦娥与婆婆诀别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呢?
明确:
B、这一场景汇总表现了窦娥的什么性格特点呢?,这对表达主题有什么帮助?
二、训练操作
在文学世界里,我们阅读一个人物应该深入他的内心,用自己的心去触摸他的心,然后,我们就能成就一颗善良的心灵,请请大家认真揣摩窦娥这个人物,以“窦娥,我对你说”为题写一篇短文。
(不少于300字)
三、学后反思:
《窦娥冤》导学案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课时重点实践操作,主要鉴赏剧本第三折
课时难点窦娥临刑前三桩誓愿的现实意义。
学法指导朗读•讨论•点拨
一、合作探究
(一)概括第三折的三个情节结构
情节结构作用
1.不分好歹
○一()(怨) 2.欺软怕硬(对封建统治者的否定)
3.错勘贤愚
1.避见婆婆
○二()(悲) 2.倾诉真相(淳朴、善良的心灵)
3.微薄要求
1.
○三(三桩誓愿)(愤) 2. (至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3.
(二)鉴赏【滚绣球】,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
1、窦娥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其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均限四字语回答。
)这四个典故所涉及的四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说明三桩誓愿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作用:
3、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试说明理由。
4、她的三桩誓愿与前文对天地的指责你怎样理解?
明确:
5、提问:窦娥的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却偏偏写成现实,这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写成合理的,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
三、练习巩固
选择题
1、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人,著名的戏曲作家,元杂剧的奠基人。
他一生创作杂剧六十多种,今存14种,代表作除《窦娥冤》之外,还有《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1956年,作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B、《窦娥冤》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著名杂剧,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元杂剧在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短的独立段落,一般用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端,有时用在折与折之间,衔接剧情)。
课文是全剧的第三折,是矛盾冲突的结局。
C、“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个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其中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
D、《窦娥冤》中用到“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亢旱三年”四个典故分别涉及的人物周朝的苌弘、神话中的杜宇、战国的邹衍、汉朝的孝妇。
2、《窦娥冤》中有的词语其字形与现代汉语一样,但意义则不同。
请思辨各组中的加粗词,选出与现代汉语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
A.鼓三通,锣三下,行动些,行动些;不提防遭刑宪
B.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C.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休推辞路远;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
D.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你还有甚的说话;断送出古陌荒阡
3、我国的古典戏曲与古典诗歌一样,往往借典故表达思想感情,鉴赏戏曲剧本,就必须注意分析其中的典故。
对《窦娥冤》中的四个典故,分析不当的是()
A、“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两个典故都与“血”有关,紧承第一桩誓愿而用。
苌弘、望帝都是无罪被冤被杀的人,作者借此表现窦娥至死不屈的坚强性格。
B、“六月飞霜”“东海孝妇”两个典故都是说人间奇冤感天动地,配合窦娥的第二、三两桩誓愿而用,说明窦娥蒙受了冲天冤情,同时驳斥了监斩官的话。
C、前两个典故写人间怨恨,后两个典故写天地震怒:一个当时应验,一个后来应验。
四个典故,内容层层递进,意义由轻而重。
D、四个典故不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而且表现了窦娥的性格。
同时紧紧扣住了“‘感天’‘动地’窦娥冤”这个题目的意思。
4、窦娥的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手法,表达当时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愿望。
B、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反映人民群众惩治邪恶,保护善良的心理需求。
C、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只能靠鬼神来解决他们认为无法解决的矛盾。
D、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面对无法解决的社会矛盾只能从内凡世界去寻求出路。
5、婆媳诀别的场面中,有一段发自窦娥心灵的呼喊:“……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窦娥为什么抱怨自己的命运,她这样说用意是什么?
明确:窦娥这些表白是为了劝慰悲痛欲绝的婆婆,也宁愿自己心头流血来减少婆婆内心的痛苦,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正是窦娥善良性格的体现。
6、阅读课文,根据下列要求找出相关句子
(1)由寄托到质问(2)放声诅咒(3)对天地的否定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