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讯杂文文风特色浅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讯杂文文风特色浅论
摘要:毛泽东认为:无产阶级的文风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

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

他把准确、鲜明、生动作为无产阶级文风的标准,把伟大的文化革命旗手鲁迅,特别是他的后期杂文那种尖锐、泼辣、旗帜鲜明、短小精粹、科学性、战斗性很强的文风当作无产阶级文风的楷模。

关键词:旗帜鲜明论争尖锐泼辣形象生动
很久以来,存在一种误解,以为文风仅仅是语言问题,其实在阶级社会中,既然作家的思想意识通常都是阶级的意识,他的作品又是现实生活在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那么,文风必然和阶级意识,思想作风与个性有必然的联系。


鲁迅文风的第一个特点是光明磊落、旗帜鲜明。

鲁迅一贯主张旗帜鲜明,坚决反对吞吞吐吐,曲折隐晦的恶劣文风。

他说:“假使一个人还有是非之心,倒不如直说的好,否则,虽然吞吞吐吐,明眼人也会看出他暗中‘偏袒’哪一方,所表白的不过自己的阴险和卑劣。

”鲁迅是伟大的革命家,他“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他真理在手,他申张正义,这一切决定了他的文风的特点,就是光
明正大,旗帜鲜明。

他指出:“世界上有两种人:压迫者和被压迫者!“”被压迫者对于压迫者,不是奴隶,就是敌人,决不能成为朋友,所以彼此的道德,并不相同。

”鲁迅总是自觉地站在人民的一边,不遗余力地向敌人冲锋陷阵。

他说:“文学是战斗的!”“战斗一定有倾向。

”“我是要战斗,到死才完了,在未死之前,且不管将来,先非扑死你不可。


从这种战斗的立场出发揭露帝国主义,他尖锐指出:“帝国主义和我们,除了他的奴才之外,哪一样利害不和我们正相反?我们的痈疽是他们的宝贝,那么,他们的敌人,当然是我们的朋友了。

”他劝人们不要上当,针对帝国主义攻击社会主义苏联的反动宣传,鲁迅宣布说:“我们不再受骗了!”
从这种是非鲜明的战斗立场出发揭露北洋军阀,鲁迅就鲜明地揭示:反动派和人民从阶级立场到意识形态都是尖锐对立的。

他指出:北洋军阀把老百姓污蔑为“匪”,人民却把北洋军阀骂作匪。

他说:“在乌烟瘴气之中,有官之所谓‘匪’和民之所谓‘匪’;有官之所谓‘民’和民之所谓‘民’;有官以为‘匪’而其实是真的国民,有官以为‘民’而其实是衙役和马弁。

所以貌似‘民魂’的,有时仍不免为‘官魂’,这是鉴别魂灵者所应该十分注意的。

”鲁迅因此得出结论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在鲁迅的文章里,阶级对立丝毫没有调和的余地。

这是非分明的无产阶级立场,使鲁迅的文章具有极大的鲜明性。

其次,鲁迅旗帜鲜明的文风特点,也取决于他爱憎分明的阶级感情。

鲁迅认为,“性格感情等,都受‘支配于经济’”,因此“就一定都带着阶级性。

”写文章的人,无例外地“有是非,有爱憎”。

正因为“是文人,他的是非就愈分明爱憎也愈热烈。

“作者“要以热烈的憎”,向阶级敌人“抗战”,“能杀才能生,能憎才能爱,能生与爱,才能文。


鲁迅的这些主张,在文章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他的文章爱憎分明,对人民爱得热烈,对敌人恨得深沉,他恨那些披着革命外衣,钻进革命队伍内部的“蛆虫”们。

在《半夏小集》中,他指判了庄子的游戏人生的虚无主义哲学。

庄子认为“死后的身体,大可随便处置,因为横竖结果都一样。

”鲁迅写道:“我却没有这么旷达。

假使我们的血肉该喂动物,我情愿喂狮虎鹰隼,却一点也不给癞皮狗吃。

”“养肥了狮虎鹰隼,它们在天空,岩角,大漠,丛莽里是伟美的壮观,捕来放在动物园里,打死制成标本,也令人看了神往,消去鄙吝的心。

”“但养胖一群癞皮狗,只会乱跑,乱叫,可多么讨厌!”这种爱憎分明的无产阶级感情,使鲁迅的文章尖锐、泼辣、具有极大的鲜明性。

第三,鲁迅旗帜鲜明的文风特色,还取决于认识问题的深刻性。

揭露“主子”凶残与狡猾,他说“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揭露奴才的卑劣,他说:“对于羊显凶兽相,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所以即使显着凶兽相,也还是卑怯的国民。

”批判各种两面派,他说:“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
此成大事者,古来未有。

”批判“天才史观”,他说“其实即使是天才,在生下来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儿童是一样的,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

这些简练的语言,处处闪耀着犀利洞察的思想火花。

处处体现着阶级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马克思说:“思想的直接现实,就是语言。

”鲁迅总是把坚定的立场,鲜明的感情,凝铸成鲜明的观点,深刻的剖析,哲理的论述,警句式的语言,使文章发人深思,韵味无穷。

读起来色彩十分鲜明,使我们觉得,在文字背面,闪动着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


鲁迅文风的第二个特点是摆事实,讲道理,注重于论争。

鲁迅非常注意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

他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因此他的文章准确、扎实、科学性很强。

这是鲁迅杂文战斗力的源泉。

鲁迅的《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就是批判这种恶劣文风的。

当时有人化名芸生写了一首长诗,题目是《汉奸的供状》,这首长诗弃满了谩骂和恐吓,甚至把“放屁”骂“娘”的话都写进诗里,而且恐吓说:“当心,你的脑袋一下子就会变做剖开的西瓜!”
鲁迅严厉批判了这种恶劣倾向。

指出“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无产阶级应的战斗态度,鲁迅说:“我想无产者的革命,乃是为了自己的解放和消灭阶级,并非因为要杀人,即使是正面的
敌人,倘不死于战场,就有大众的裁判,决不是一个诗人所能提笔判定生死的。

”鲁迅说芸生之流是“将上海流氓的行为”,涂在无产阶级身上,以为“骂詈越多,就愈是无产者作品似的”,这是对无产者的歪曲和侮蔑。

因此鲁迅指出:“诬谄,造谣,恐吓,辱骂”,“这一分遗产,还是都让给叭儿狗文艺家去承受罢”,“战斗的作者应该注重于论争”,即使因为“情不可遇而愤怒,而笑骂”,也“必须止于嘲笑,止于热骂,而且要“喜笑怒骂,皆成文章”,使敌人因此受伤或致死,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观者也不以为污秽,这才战斗的作者的本领”。

这种注重于“论争”的文风,以铁的事实为基础,具有雄辩的说服力,平凡近人,锐不可挡。

鲁迅这种文风特色,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真学习和深刻运用,得力于他对阶级斗争经验的丰富积累和深刻总结。

“鲁迅后期的杂文最深刻有力,并没有片面性,就是因为这时候他学会了辩证法”。

鲁迅说:“马克思主义是最明快的哲学,许多以前纠缠不清的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看,就明白了,为了共产主义的事业,我也没有什么保留的地方”。

比如批判继承的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但到鲁迅笔下,却讲得十分透彻。

《拿来主义》这篇杂文,就提供了一个范例,为了说明批判继承的大道理,又能够深入浅出,鲁迅举了一个穷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的事例,从这个事例剖析不同的人对这件事会持完全不同的态度,借此深刻地、有分析地讲清了关于批判继承的全部理论。

鲁迅的主张是“拿来主义”,实行这
种主义的人应具备的条件是沉着、勇猛、有辩别、不自私。

批判的恰恰是那些不沉着、欠勇猛、无辩别、很自私。

经过鲁迅的具体辩证分析,两个立场,两种态度,区分得清清楚楚,使人读了方向明确、思维清晰,可以根据这种精神开始行动了。

这种注重分析,注重论争的文风特色,对我们青年学生是大有裨益的。


鲁迅文风的第三个特点是尖锐、泼辣、敢于斗争。

他一向反对钝刀子割肉式的文风。

他论及这种文风的弱点时说:“一到辩论之文,尤易看出特别,即历举对手之语,从头至尾,逐一驳去,虽然犀利,而不沉重,且罕有正对“论敌”之要害,仅以一击给予致命的重伤者。

总之是只有小毒而剧毒,好作长文而不善短文。

鲁迅一向主张“仅以一击给予致命的重伤”的尖锐、泼辣的战斗风格。

他说:“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鲁迅的杂文,正是一把战斗的匕首,一只只锋利的投枪。

这是鲁迅的战斗精神的体现,也适应着时代的要求。

鲁迅说:“何况在风沙扑面,狼虎成群的时候,谁还有这许多闲工夫,来赏玩琥珀扇坠,翡翠戒指呢,他们即使要悦目,所要的也是耸立于风沙中的大建筑,要坚固而伟大,不必怎样精,即使要满意,所要的也是匕首和投枪,要猁而切实,用不着什么雅,”因此,鲁迅认为;“小品文的生存,也只
仗着挣扎和战斗的”。

鲁迅就是这样,用洞察一切的目光,尖锐泼辣的笔锋,揭穿了形形色色的伪装,使之在光天化日之下,大庭广众之间,赤裸裸地现出丑恶的原形。

正是这种匕首、投枪式的杂文艺术,形成了鲁迅的尖锐泼辣、敢于斗争的文风特色。

鲁迅另一个泼辣、锐利的武器是讽刺艺术。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实情”。

“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

不过这事情在那时却已经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至于可恶。

但这么行下来了,习惯了,虽在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觉得奇怪”;“有意的偏要提出这等事,而且加以精炼,甚至于夸张,却确是‘讽刺’的本领。

鲁迅在《偶成》一文中讽刺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文化“围剿”,甚至连茶馆也不放过,利用这个地盘,进行反共宣传。

方法是所谓“施行教育”,专讲什么“敌人的秘史,黑幕。

”但是鲁迅指出:国民党“之所谓敌人”,“未必就是”茶客们的“敌人”,“所以也难免听得不大起劲。

结果是茶馆主人遭殃,生意清淡了。

”于是鲁迅举出这样一个例子拿来作讽刺对比:“前清做得非常坏,我乡有一戏班,叫做‘群玉班’,然而名实不符,戏做得非常坏,竟弄得没有人要看了。

乡民的本领并不亚于大文豪,曾给他编过一支歌:‘台上群玉班,台下都走散,连忙关庙门,两边墙壁都爬塌,连忙扯得牢,只剩下一担馄饨担。


鲁迅笔下的这“群玉班”所影射的不只是茶馆,不只是刊物,而是整个国民党政权失去人心,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文化“围剿”深恶痛绝的讽刺性的概括:“党老爷”们来“宣传”,茶客一哄而逃,关门也不顶事,人们会爬墙,逃得急,迫得紧,连墙都爬塌了。

迫得紧,逃得快,“党老爷”们只抓着一担馄饨担,因为担子的主人炉子里有火,锅里有汤,跑不快。

他惟恐碰翻锅,撒了汤,碰着火,烧着人;前顾火,后顾汤,放开小步赶紧逃,“党老爷”一步赶上,紧紧抓住,这一幅讽刺的画面,生动、形象、尖锐、泼辣,真是“无花的蔷薇”,净剩“刺”了。

读者看了能不开怀大笑?笑声等于宣告了文化“围剿”的彻底破产。

于是鲁迅得出结论:“看客的取舍,是没法强制的,他若不要看,连拖也无益。



鲁迅文风的第四个特点是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具有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气派,它表现在语言上,也表现在艺术手法上。

鲁迅杂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这是他注意“博采口语”的成果。

他“将活人的唇舌作为源泉,使文章更加接近语言,更加有生气。


鲁迅善于画猫,既突出它的“一幅媚态”,又勾勒出它性格的残酷:“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
弱者的坏脾气相同”。

鲁迅也画过山羊,它“比胡羊聪明,能够率领羊群,悉依它们进止,所以畜牧家”“偶而养几匹”,“用作胡羊们的领导”。

鲁迅说:“这样的山羊我只见一回,确是走在一群胡羊的前面,脖子上还挂着一个小铃铎,作为智识阶级的徵章”。

鲁迅也画过蚊子,咬人之前,先“要哼哼地发一篇大议论”,意在“说明人血应该给它充饥的理由”,使被害者“先承认自己之理应被吃,心悦诚服,誓死不二”。

鲁迅笔下这媚态的猫,各色各样的狗,挂铃铎的山羊,哼哼叫的蚊子,营营嗡嗡的苍蝇,都是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

在这些讨厌的昆虫,可鄙的走兽身上,鲁迅凝铸了帝国主义的忠实奴才、国民党的御用文人等各种各样的丑态,可鄙可憎的气质。

这些讨厌的昆虫、可鄙的走兽,和鲁迅笔下那些手段无耻而本钱不足“革命小贩”,以嘁嘁嚓嚓营营嗡嗡为能事的“破落户的飘零子弟”是一丘之貉。

鲁迅以革命艺术家高度的摄取本领,寥寥数语,把形形色色的阶级敌人及其走狗以及种种社会世相的最本质的特征逼真地描进画幅,摄入镜头,使之就象头顶上打了印记,脖颈上挂了招牌,跳进黄河也冲洗不净,装入棺材也摆脱不掉。

这种“取类型”的艺术手法,使鲁迅的杂文,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作者的文风,是由其立场和世界观决定的。

古代说:“文知其人”。

马克思也曾引用一句法国成语说“风格即人。

”的确,作
者的世界观、生活态度、气质和性格,都必然在作品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鲁迅的杂文描写了各色各样的人物,但是他无意中最充分、最集中的描绘了自己。

透过鲁迅的全部作品,在我们面前屹立着一个宏伟、高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的动人形象。

这个伟大的形象,对敌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终生进行着韧性的战斗,对人民,对革命,满怀热情,无限忠贞。

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革命。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用他战斗的一生,用他全部著作实现了自己的誓言。

鲁迅的杂文及其文风,是整个鲁迅精神的最生动的体现。

欲写革命文,先做革命人。

学习鲁迅的文风特色,首先应该学习他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鲜明的无产阶级感情。

无私才能无畏,鲁迅正是把这种伟大的精神,凝铸在自己的文章里,使他的文章光明磊落,旗帜鲜明,敢于斗争,不怕牺牲,敢于写出尖锐、泼辣的给敌人致命打击的战斗性很强的杂文。

学习鲁迅的文风,首先应该学习这种精神,自觉地用自己的笔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大众服务。

文风的形成,是作者思想上、艺术上比较成熟的表现,是作者努力实践的结果。

决不是所谓的“天才流露”,“灵魂再现”。

对于这种唯心论的先验论,鲁迅曾做过尖锐的讽刺。

他说:“以为艺术是艺术家的‘灵感’的爆发,象鼻子发痒的人,只要打出喷嚏来就浑身舒服,一了百了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鲁迅说:“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
都用在写作上了”;宝贵的文字,是用生命的一部分或全部换来的东西,非身经战斗的战士,不能写出。

鲁迅的战斗杂文和马列主义的文风,正是他用生命锤炼成功的。

鲁迅说:“若作者的社会阅历不深,观察不够,那也是无法创作出伟大的艺术品来的。

”“他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

”他用自己的心血,去写战斗的杂文。

因此,他的文章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充实,实事求是,有雄辩的说服力,有严密的逻辑性。

鲁迅就是这样一位严肃认真人的伟大作家。

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伟大的变革时代,我们是幸福的一代。

但是我们的幸福是由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

生活是波浪翻腾的海洋,我们要象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鲁迅那样敢于顶逆风、战恶浪,勇敢坚定,脚踏实地,用我们青春的风采谱写共产主义的新篇章,在工作和学习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文风!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