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6木兰诗教案新版长春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的:
1、初步理解南朝民歌特点和修辞特点。
2、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3、培育探究实力
教学重点
探讨和探究问题,养成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实力。
情感、看法和价值观目的:
1、感受木兰代父参军、保家卫国爱国主义精神。
2、培育主动探究精神,享受探究问题乐趣。
教学用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让我们一起来观赏一首歌曲。
播放歌曲《谁说女子不如男》。
二、问:中国(古今中外)还有有哪些闻名巾帼英雄?
由穆桂英(有男子刚健巾帼英雄)、西施(集娇美女儿于一身美人)形象引入刚柔相济女子——木兰。
(板书课题)
参考备案:穆桂英、刘胡兰、秋瑾、邓颖超、撒切尔夫人、三、解题:《木兰诗》是一首什么题材诗?作品时代怎样?
明确:《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
它产生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条件可以断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痕迹,但根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局部。
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风格雄颈、热情、质朴。
四、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带表情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勾划出不相识字,并留意老师朗读季节奏改变。
2.老师请学生对范读进展点评。
3.解决生字词。
老师重点强调
“十二转”“转”读zhuàn。
古代指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勋级。
“旧时裳”中“裳”读“cháng”,古代指少女穿裙子。
“可汗”,读kèhán,我国西北古代少数民族君主称号。
4.请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5.学生分组朗读竞赛。
五、整体感悟,走近木兰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参军故事。
2.在朗读课文根底上,请学生依据自己初步理解,复述木兰故事。
3.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构造。
老师利用课件,引导学生思索、填空:
理清情节:
木兰停机(叹息)决心(替父参军)参军(打算)奔赴(战场)十年(征战)拒赏(高官厚禄)与亲人(团聚)。
以故事发生、开展、结局时间为序。
诗正文可分为四大局部:
第一局部(1一3段)替父参军。
第二局部(第4段)十年征战。
第三局部(5一6段)凯旋而归。
第四局部(第7段)结尾附文。
六、作业: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女子,你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例:(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勤劳孝顺。
(2)愿为市鞍马,从今替爷征。
“愿”――英勇坚毅,忠孝两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英勇坚毅英雄气慨。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家乡。
――不慕荣华富贵,甘过一般百姓生活。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机灵、慎重。
师总结木兰形象特点,并一边分析,一边板书:
深明大义、果敢坚毅、英勇善战、不慕名利、慎重机敏。
2.品读探究:
(1)第2自然段用排比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
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1)并不繁琐。
①渲染战前惊慌气氛,说明战事紧迫。
②表现木兰打算工作繁忙和出征急迫心情。
③乐府诗常用一种铺陈写法。
(2)第4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什么情操?
运用夸大,写出木兰功绩之大,天子恩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憧憬和平劳动生活高尚情操。
(3)第5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心情?
排比,渲染了木兰一家人团聚、快乐气氛,表现了木兰回到家中开心心情。
对木兰赞美。
再一次表现木兰机灵慎重。
(4)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对木兰赞美。
再一次表现木兰机灵慎重。
(5)这首诗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参军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英勇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憧憬。
(6)文中哪些句子描写她踏上征途和途中感受呢?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7)全诗结尾以兔作喻缘由是什么?
结尾一段用兔比方,说明在“十年征战”生活中,识别不出木兰是女郎缘由。
可以看出,木兰在艰辛战斗生活中,不但奇妙地隐瞒了自己女子身份,而且能同男子一样英勇无畏,为国立功,一个聪慧英勇女英雄形象,就活灵活现地呈如今我们面前。
3、详略分析:
(1)这首诗在叙事详略上有什么特点?
(1)参军缘由――详写出征前打算――详写出征中思亲心理--详写,详写女儿情态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慨凯旋辞官――详写家人迎接――详写木兰改装――详写
(2)为什么要这样支配呢?
学生探讨明确:
(2)(在内容上)突出木兰儿女情态,丰富木兰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在构造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总之,诗歌对能表现中心思想材料详写,一般就略写。
二、体验沟通互动释疑
老师请学生任选下面三个话题中一个话题,进展说话练习。
(课件展示)
1.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参军前前后后心理活动。
2.假设“你”就是木兰姑娘,说说自己战斗生活。
3.假设你是木兰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师总结:《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女英雄形象。
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战士。
在国家须要时候,她自告奋勇,驰骋沙场,立下丰功伟绩。
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
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责任交融在一起。
木兰形象,集中表达出中华民族勤劳、和善、机灵、英勇、刚毅、敦朴优秀品质。
这首诗在叙事上,详略得当,并运用了排比、夸大、对偶、等修辞方法,这是这首诗写作上一些特色。
三、拓展延长,练习稳固
(1)组长检查背诵状况。
(2)完成《训练与测评》练习
(3)完成想像作文:《木兰到家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