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荃徐熙两大画派的演变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荃徐熙两大画派的演变历程
黄荃是五代时期西蜀画院的宫廷画家,其属于后蜀,字要叔,成都(今属四川)人,历任前蜀,后蜀,官至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进去宋代后任太子左赞善大夫。
早就以工笔得名,擅长花鸟画,师承刁光胤,滕昌苑,兼工笔人物,山水,墨竹,山水松石学李升,人物龙水学孙位,鹤师法薛稷,撷诸家之莘脱去格律而自成一派。
所画禽鸟造型正确,骨肉兼备,形象丰满,赋色浓丽,勾勒精细,几乎不见笔迹,似轻色染成,所谓“写生”。
与江南徐熙并称“黄徐”形成五代,宋初花鸟画两大主要流派。
徐熙
徐熙是南唐杰出画家,江宁(今天的南京)人。
一作钟陵(今江西进贤)人。
出生于“江南名门旺族”,生于唐僖宗光启年间,后来在开宝末年(公元975年)跟随李后主归入宋代,不久后病故。
其一生尚未做官,郭若虚称他为“江南处士”。
沈括说他是“江南布衣”,他的性情豪爽旷达,志节高迈,最喜欢描绘花竹林木,蝉蝶草虫,其妙可以与自然相论。
她一生以高雅自任而不肯出仕。
喜欢画花竹,禽鱼,蔬果,草虫。
他经常漫步游览于田野园圃,所见到的景物多为汀花野竹,水鸟渊鱼,园蔬药苗。
每次遇到景物,必须细心观察,所以传写物态,皆富有生动的意趣。
在画法上他一反唐代以来流行的晕淡赋色,另外创造一种落墨的表现方法,即使先以墨写花卉的枝叶蕊萼,然后傅色。
他在所著《翠微堂记》中自己这样说的“落墨之际,未尝以敷色晕淡细心碎为功,”当时徐铉记徐熙画是“落黑为格,杂彩敷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也”。
宋代沈括形容徐熙画“以墨笔为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
”徐熙画竹子,根干节叶皆用浓墨粗笔,其间栉比,略以青绿点拂,而其梢萧然有拂云之气。
米芾又称赞他说:“他画花果有时用澄心堂纸,用绢则其纹稍粗如布”。
这种题材和
画法都表现他作为江南处士的情怀和审美趣味,与妙在赋彩,细笔轻色的黄家富贵截然不同。
徐熙的孙子徐崇矩,徐祟嗣,徐崇勋都喜欢画画。
徐崇嗣曾经参加描绘南唐中主元旦赏雪图的集体创作,负责图写池沿禽鱼。
当进入北宋后,由于当时皇家富贵成为北宋宫廷花鸟画的标准。
徐崇嗣便暂时放下自己的画风而去效法诸黄的绘画风格。
徐熙的绘画,落笔极为重,只是略施丹粉,骨气过人,生意跃然纸上。
当时人们称“江南花鸟”,就是开始有徐家的花鸟。
徐熙下笔成珍,挥毫可范。
他的作品有意出古人之外,而创立了“清新洒脱”的风格。
可谓是“骨气风神,被称为古今绝笔。
”徐熙为人宁静淡泊,专心绘画,擅长画江湖间汀花、野竹、水鸟、鱼虫、蔬果。
她经常到大自然去细心观察,动植物的情状。
所画花木禽鸟,性骨轻秀。
独创“落墨”法,用粗笔浓墨,草草写枝叶萼蕊,略施杂彩,使色不碍墨,不掩笔迹。
在我国五代时期,一些自然景物,被一些画家有意识地作为独立的描画对象,才成为绘画艺术的独立画科,独立题材。
有才能的画家开始把描摹人物形象的艺术原则——“气韵生动”移用到了花鸟画的领域,黄荃父子是其中的优异者,把“写实”的艺术技巧推进一大步。
从晚唐到五代十国的这段历史时期。
我国历史虽然处于战乱频繁的时期,军阀割据导致社会混乱,但并没有影响到绘画艺术的发展。
绘画艺术扔然默默的走着,他应走的道路。
不仅如此,在一些封建割据的地方小朝延中,绘画艺术甚至得到了君主特殊的爱护与扶持,各种各样的题材,形成的三色连图,绘画艺术都没有放慢他们的前进的步伐——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或多或少超越了前代的水平,而为两宋时期的绘画的高度繁荣奠定了基础。
根据画史记载这个时机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画家。
黄荃的富贵不仅表现在绘画对象的珍奇,还表现在画法上的工细,
设色的浓丽,显出富贵之气;而徐熙则表现在野逸方面,他开创了没骨画法,落墨为格,杂彩敷之,略施丹粉而神气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