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一课时《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第一课时《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第1篇:八年级下册第一课时《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
这五首诗词曲,都是*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
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
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
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
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
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
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
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2篇: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背诵五首诗词曲,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领会诗歌所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课时:3课时
资料超市:
刘禹锡(772846),字梦得。
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
曾写《游玄都观》诗讽刺朝中新贵。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
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
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白居易<醉赠刘二*使君》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有《东坡乐府》。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元代著名散曲
未完,继续阅读 >
第3篇: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三首教学设计范文
预习提示:
1.会读会背三首诗,开展背诵竞赛.
2.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3.对诗歌名句要会赏析.在本上先写好班上交流.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歌内容,掌握朗读的韵律节奏。
2、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重点字词赏析,领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观沧海一、导入: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
当年的夏五月,诗人率*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九月大获全胜。
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名篇。
二、整体感知:
1、师范读,要求注意:把握字音、节奏、停顿、重音等。
2、自己放声读两遍,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读出来。
三、分析内容:
a、诗的前两句写什么?最后两句是写什么?中间十句写了什么?
b、写景部分采用手法,勾画了汹涌的,耸立海中的,岛上繁茂的,给人以如画的感觉。
c、日月之行四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想象、夸张)写出了观沧海时的什么感受?
d、写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博大的胸襟。
四、总结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内容。
:
先突出写大海的碣石山高高耸立,节令虽是晚秋,山上却生机盎然,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吹来,林呼山唤,草木共鸣;海中的波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八年级语文《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背诵五首诗词曲,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领会诗歌所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课时:3课时
资料超市:
刘禹锡(772—846),字梦得。
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
曾写《游玄都观》诗讽刺朝中新贵。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
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
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白居易<醉赠刘二*使君》“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有《东坡乐府》。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一年级下册识字五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背诵韵文,练习写字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夏夜的情趣。
2.积累描写夏夜的词语,练习说话,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3.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积累词语,了解夏夜的特点。
2.练习说话,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结合课文词串,描述出自己所看到的夏夜景象。
教学难点:
1.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结合课文词串,描述出自己所看到的夏夜景象。
2.掌握半包围结构生字的写字技巧,学写独体字“女”。
教学准备:
课件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感受了夏夜的优美景*,小朋友们在那里认识了好多新的小伙伴,玩的可开心了是不是?(生:是)哪位小朋友来再次用朗读给大家展示一下这优美的景*?
生朗读词串
师:小朋友们觉得他读的怎么样?谁来说一说?
生:字音准确,停顿得当,朗读流畅。
师:很好,老师这里给小朋友带来了三颗星星,看看每颗星星上面写了什么?(课件展示:声音洪亮、字音准确、朗读流畅。
)这是朗读时要达到的要求,老师看看小朋友们在背诵的时候能得到几颗星。
2.看图背诵课文
再来2人次看图背诵,评价。
最后齐背课文。
二、再读韵文
过渡:小朋友们读的真棒,那么这节课就跟着老师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夏夜的美景好不好?
板书课题
(一)整体感知
1.师:小朋友们都知道这篇韵文写的是哪个季节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八年级音乐上册《青春舞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手拉手》《共青团员之歌》《十六岁的太阳》,了解每一首歌曲的时代和创作背景,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
2.了解奥运会的知识,主题曲和汉城奥运会。
3.欣赏乐曲《青年友谊圆舞曲》《四季歌》,即兴创编舞蹈动作,掌握不同拍子的节奏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手拉手》中友爱、团结的情绪和歌曲《共青团员之歌》中坚毅昂扬的情绪,了解每一首歌曲的时代和创作背景,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随音乐做三拍子律动,即兴表演《青年友谊圆舞曲》。
教材分析
1.《手拉手》
这首歌曲为4/4拍,单二部曲式,a段由两句构成,为重复*乐句,平稳的曲调,级进的音阶,多样的节奏,形成了这段音乐的特点,旋律宽广而又舒展。
b段由两句构成,富于热情和号召力,音乐情绪更加热烈,歌曲中各种不同的弱起、切分、附点节奏,整首歌曲富于活力和时代特征,加上演唱者的*和特*,使整首歌曲热情、酣畅,充满了时代感。
歌曲结尾处的歌词“阿里郎”,增强了歌曲的民族特*。
歌曲深情地表达了世界*爱好和平的意愿,体现出各族*齐聚在五环旗下,和睦相处,团结奋进的景象。
2.《共青团员之歌》
这是一首前苏联歌曲,具有典型的俄罗斯风格,节奏简洁,旋律坚定有力,音乐形象鲜明,使人们联想到苏联青年们听到战斗的号角,整装待发,奔赴战场的情景。
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教学后反思
今天上午终于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算算还是用了不少的教学时间,但在今天的教学活动中,感觉是特别放松的一节课了!
原计划在昨天完成的教学任务,由于了解到学生并没有真正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在昨天的教学活动中只进行了词的教学,并没有深入下去,想到有的是时间,教学活动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并不能只按教学内容来确定,于是根据学生的学情,改变了教学的进度。
在今天的教学活动中只开展曲的教学,一首曲进行了一节课的教学,时间非常松。
可以说非常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习任务不多,同学们也感觉到轻松,学习过程也并不压抑,让我感觉到大家都很开心似的。
从中也使我深深地认识到:现在的中学生对于学习很不在意,这不知是学校教学的失败,还是社会环境的影响。
由于所要记录的东西不多,大家基本上完成的自己的任务。
对于学生来说影响较大的应该是回家后的复习跟不上教学的进度吧!
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文言文的教学首先得解决识记的问题,只有先解决了识记的问题,在知识的讲解分析中才回收发自如。
因为多数同学在读的过程中已基本上把握了大意。
也正是因为前面的诗词并没有掌握好这个环节,才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二年级下册《泉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多数同学能够达到比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三分之一以上的同学能够达到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用最简便易行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达到能够组词,并能够弄懂生字所在词语的意思,会写瓦、泉、然、结、股五个生字。
3、尝试默读课文,并能够初知课文内容,知道泉水流过了哪些地方,具有哪四个基本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如何激发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的兴趣?
2、如何让孔欣、宋玮等几个识字水平比较差的同学当堂完成认字和写字任务?
3、如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完成第3个教学目标。
教学课件包含主要内容:
生字,生词,疑难朗读句子,重点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简单说明先上第二单元《关爱》后上第一单元《春天的发现》的原因。
二、单元导语:
同学们我们在父母和老师的关怀下幸福成长。
我们也要学会关爱别人,谁需要帮助,我们就伸出热情的手;谁需要温暖,我们就献上一颗火热的心。
你觉得我们班谁是最具有爱心的同学,为什么?(学生发言)
老师向被表扬的同学发小纪念品,希望其他同学能够向这些同学学习。
三、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要认识一位非常热情,非常具有爱心的新朋友,你们猜他是谁?(请同学板书课题——泉水)
学习生字—泉:请同学说说如何记住这个泉?(白白的水,清清的水就是泉水。
)
四、初读课文,认识一类字和二类字,理解字义,并学写三
未完,继续阅读 >
第9篇: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书第90-9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寻找并发现图形与数字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图形,学生寻找规律。
⑴摆出下一组图形。
(练习十六第3题)
⑵说说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
※※〓◎◎※※〓◎◎※※〓◎◎※※〓◎◎※※〓◎◎
2、出示小棒拼摆图形。
(学生跟着摆)
□△□△□△
说说他们的排列规律。
如果不从他们的排列图形来寻找规律的话,还能寻找出什么有趣的规律来?(引导学生从小棒的根数来寻找规律。
)
3、揭示课题:简单的数字排列规律。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6
⑴学生根据摆的小棒图写出4、3、4、3这样的数字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寻找出这些数字的变化规律。
⑵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摆图形■□□■□□■□□■□□
你能根据所摆的图形寻找出这道题目的数字规律吗?
⑶学生*做例6第三小题。
集体反馈。
说说你是怎样排这些数字的?是根据什么规律排列的?
⑷做一做。
学生*练习。
四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教学例7摆一摆,算一算。
⑴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数字拼摆正方形。
1、2、3、4、5、6
说说这些数字是根据什么规律排
未完,继续阅读 >
第10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春水,春雨小鸟都向人们告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
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锄头的赞美。
三、在学唱歌曲的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
四、聆听《春水》,感受比喻人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
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
教学内容:
1、表演《小鸟小鸟》《春鱼蒙蒙地下》
2、欣赏《春水》《致春天》
3、学习音乐知识:切分音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并掌握切分音
2、了解挪威作曲家的创作背景。
3、用小板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雨蒙蒙地下》里对春天的赞美,及唱好全曲。
4、学习儿歌与打击乐的配合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过程:
1、以生态环保导入
问:(1)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加以保护。
(2)你能说出描绘春天的成语吗?
答: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暖花开,莺歌燕舞等
2、聆听范唱《小鸟小鸟》
设问:(1)歌曲是几拍子?说出该拍号的含义?(复习八六拍,该拍号)
(2)画出三个乐句的图形谱,找出相同与相似的部分。
(3)按曲调的欺负,有感情地唱好第一部分曲调
(4)学唱合唱部分(第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11篇: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
这五首诗词曲,都是*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
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
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
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
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
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
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
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12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诗词六首
明日歌文嘉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今日歌文嘉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咏月无名氏
昨夜圆非今夜圆,一年十二度圆月,能得几多时少年,却疑圆处减婵娟。
金缕衣唐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劝学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花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未完,继续阅读 >
第13篇:五年级下册《白杨》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生字新词,会用“哪儿………哪儿………”和“不管……不管……总是……”造句。
2、能读通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爸爸”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崇高品质。
4、学会自主学习的一些方法,养成自于学习的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准备,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着名作家袁鹰写的《白杨》一文,(板书:白杨)学习了生字和新词,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揭示目标。
昨天老师布置了一道预习题、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按照先后顺序划出描写爸爸神情变化的词语。
大家完成了没有?好,下面我们交流一下。
学生边回答老师上依次出示:出神……
小结:爸爸先是出神,接着是微笑,再接着是变得严肃起来,然后是陷入沉思,最后又浮起微笑,这就是爸爸的神情变化。
三、细读课文,体会含义。
l、首先我们来讨论,爸爸为什么出神。
先看屏幕,然后再自由读课文的第1——4节,想想看,能回答吗?同桌的同学可以互相讨论讨论。
2、爸爸为什么微笑呢?
请每个学习小组用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课文4至12节,然后我们互相交流。
每个学习小组练该对话.
(一人读哥哥的话,一人读妹妹的话,一人读爸爸的话,一人读叙述人的话、)
指名读。
3、爸爸的神情为什么又变得严肃起来呢
未完,继续阅读 >
第14篇:五年级下册语文《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课内容,体会志愿*战士与朝鲜*之间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能抓住重点句子进行有感情朗读课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3、深刻领会并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4、结合句子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含义,能用“雪中送炭”造句。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分别场面图)、磁带(二胡曲《还乡行》)、火车汽笛声录音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提示训练点。
1、学生读书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中朝友谊鲜血凝成)
2、快读全文思考:作者围绕这个中心选择了哪些材料?
(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3、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只选择了这几个材料来写?
(板书:围绕选择典型材料)
二、研读课文,体会训练点。
1、引导学第一段,体会学习方法。
指读课文,出示思考题(投影)
听读要求:
a、用简洁的话,说这段写了几件事?
b、认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几件事来写?
c、边听边划,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标出来。
学生听读后讨论,教师启发生回答问题。
(板书:洗补衣服送打糕救伤员)
(结合思考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大娘与志愿*战士之间结下的深厚情谊,进而领会作者选择材料的用意)
齐读本段的最后一句(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怀?)进行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15篇:五年级下册语文《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品质。
2、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学会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地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创造*地复述课文,并试演课本剧。
【教学难点】
创造*地复述课文。
【学生情况分析】
应先找到可以想像的地方,然后加以复述,否则难点较大。
【教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谁能告诉大家,你对这篇课文都有哪些了解呢?
(题目、出处、时代背景、人物介绍、课文讲了三件事等。
)
2、质疑:
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二、整体感知,在自学中理解人物特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从课文的三件事中选出你认为最有意思的一件事。
认真默读自己选中的故事,仔细体会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是从哪些语句或词语中体会出来的,画出来,并进行批注。
三、根据个人选择的情况进行分组,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交流、朗读、表演、复述进一步理解人物特点。
先读一遍文(只读选中的小节。
)
逐个谈自己的体会(重点围绕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同学补充,补画重点句和词语。
选择小组汇报的形式并进行练习。
提示:汇报形式有朗诵、复述、表演课本剧等。
四、全班交流,进行汇报
教师要及时点评,指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人物
未完,继续阅读 >
第16篇:一年级下册《Dinner》第一课时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说出meat,fish,,rice,noodle四个新授词汇。
2、熟练运用eatsomemeat.的祈使句,并能用新授单词作适当替换。
过程与方法:通多种形式的*练,让学生学会吃饭时可以使用的口语,能礼貌地招待客人。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愿意并主动的运用所学进行交流。
重点难点:
let’slearn---meat,fish,rice,nood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