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人大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根据重商主义的观点,一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
在两国模型中是否可能?为什么?
思路:在两国模型中一国的贸易顺差等于另一国的贸易逆差,不可能出现两国都顺差的情况,重商主义贸易顺差的目标必有一国无法实现。
在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利弊时,有人说“为了能够打开出口市场,我们不得不降低关税,进口一些外国产品。
这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请分析评论这种说法。
思路:这种说法实际是“重商主义”,认为出口有利,进口受损,实际上降低关税多进口本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把资源用在更加有效率的产品生产中去再出口,能大大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对一国来说反而是好事。
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
国则是16吨。
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思路: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 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78个发展中国
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
(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
思路:
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
因为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比中国低,所以加拿大具有生产者计算机的比较优势,中国就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如果各国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和出口,加拿大进口小麦出口计算机,中国进口计算机出口小麦。
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需要出口1/22单位计算机,折合成劳动时间来算,生产一单位小麦本国要用3小时,但生产1/22单位计算机本国要用60/22小时劳动,所以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相当于用60/22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2=3/11小时的劳动时间。
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22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2*4=88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88=12小时的劳动时间。
如果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则相当于用60/24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4=1/2小时的劳动时间。
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24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4*4=96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96=4小时的劳动时间。
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加拿大应专业生产计算机,数量为600/60=10单位;中国应专业生产小麦,数量为800/4=200单位。
中国的福利水平从U 01
水平上升了。
假定中国总劳动为600X 需要2思路:中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2Y=300-X ,大米的机会成本为1/2单位的钢铁,根据
福利函数知每一条效用曲线上大米对钢铁的边际替代率为2Y X
封闭经济中的福利最大化必在大米的边际替代率与机会成本相等处,即122Y X =,或X=Y 处,代入生产可能性曲线得X=Y=100,U0=100*1002=106
开放经济中国完全分工,全部生产大米,交换曲线为Y=300-X ,福利最大化必在大米的边际替代率与贸易条件相等处,即12Y X
=,或Y=2X 处。
代入交换曲线得X=100,Y=200,U=100*40000=4*106
交换所得:假设中国没有完全专业生产大米 ,仍然像封闭经济那样生产100单位大米和100单位钢铁,但大米以1:1的比例交换钢铁,新的交换曲线为Y=200-X ,福利最
大化仍在大米的边际替代率与贸易条件相等处,即
12Y X
=或Y=2X 处。
代入交换曲线得X=200/3,Y=400/3,71200160000 3.2*10*3927
U ==,交换所得为6
105*1027U U -= 分工所得为76
61 3.2*1076*104*102727U U -=-= 在李嘉图贸易模型中,用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方法说明一国进口和出口的福利水平变动。
思路:假设小国情形
出口品市场上,封闭经济中国内价格为P 0,开放后面临世界市场的价格为P W ,价格的 P 0 PW,出口品市场 进口品市场 P P P P P P
利仅提高ABE ,而小国福利提高A ’B ’E ’。
大国原来福利水平为OMEN ,福利提高幅度为ABE/OMEN ,而小国福利原来水平为O ’M ’E ’N ’,福利提高幅度为
A ’
B ’E ’/O ’M ’E ’N ’,显然小国的福利水平提高幅度要比大国大。
吗?如果有,怎样变化?
思路:各国大米的相对成本按照从低到高排列依次为美国4,中国3,法国2.5,泰国4/3, 国际市场均衡的大米相对价格为2,介于法国和泰国之间,所以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泰国出口大米进口小麦,美国、中国和法国出口小麦进口大米。
当大米的国际价格上升到3.5时,就只有美国出口小麦进口大米,其它国家出口大米进口小麦
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各应生产和出口什么产品?如果美国的工资上升为$11/小时,贸易模式会受影响吗?
思路:美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从高到低为汽车5,芯片4,单放机2,香蕉0.2, 而同时美国的相对工资为10/3,介于芯片和单放机之间,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美国应该生产和出口汽车和芯片,进口单放机和香蕉;菲律宾应该生产和出口单放机和香蕉,进口汽车和芯片。
如果美国的工资上升为$11/小时,美国的相对工资还是介于芯片和单放机之间,所以贸易模式不会受影响。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
假设在自给自足条件下,中国的汽车价格是20万/辆,需求量为100万辆。
中美两国进行汽车贸易,国际市场价格为15万/辆,中国自己生产60万辆,从美国进口60万辆。
中国的消费者是获得收益还是受到损失?生产者呢?总福利增加了吗?请用图和数值说明。
CED /米/
P P
在H -O 模型中,假设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中国大米的国内市场价格是每吨100美元,而国际市场上的大米价格是每吨120美元。
在允许自由出口的情况下,中国的大米价格会出现什么趋势?如果中国以国际市场价格出口1000吨大米的话,中国的纯收益(或纯损失)是多少?(用图和数字说明)
思路:若允许自由出口的情况下,中国的大米价格会上升。
a 益为b,面积为 Pd
价格下净收益为c 面积,而Pw Dc = 2000 - 0.02P
思路:
令Dc =Sc ,得贸易前中国汽车价格为20000,产量为1600。
自由贸易下中国进口汽车,由于假设中国为汽车进口小国,则国内汽车价格等于国际市场价格10000,汽车的需求为1800,生产为1400,进口量为400。
消费者福利增加生产者利润减少社会福利增加假设A 、B 1,需要的劳动为3。
A 国拥有160单位劳动和100单位资本;B 假设两国偏好相同,两国间进行贸易,哪个国家会出口服装?哪个国家出口食品?
思路:
由于B 国的资本劳动比例高于A 国,所以B 国为资本充裕的国家。
由于衣服的劳动资本比例高于食品,所以衣服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A 国最多能生产160/3单位的衣服和50单位的食品;
B 国最多能生产40单位的衣服和40单位的食品。
根据H-O 模型的结论,服装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应由劳动充裕的国定即A 国出口,食品为资本为密集型的产品应由资本充裕的国家即B 国出口。
设越南(V 国)和马来西亚(M 国)两国大米市场的需求曲线分别为:
PV = 1.5 – QDV, PM = 2.2 - 2QDM
供给曲线分别为:
PV = 0.1 + QSV, PM = 0.6 + 2QSM
请计算:
价格(美元)
价格
1000 P ’P 数量 P 价格 数量
两国自给自足时大米市场均衡时的产量和价格。
自由贸易时国际市场大米的价格和各国的进口量或出口量。
自由贸易带来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福利收益或损失,以及两国的净福利收益或损失。
思路:
自给自足时V 国大米价格为0.8,产量为0.7,M 国大米价格为1.4,产量为0.4。
两国总需求为QWD=QDV+QDM=(1.5-P)+(1.1-0.5P)=2.6-1.5P
两国总供给为QWS=QSV+QSM=(P-0.1)+(0.5P-0.3)=1.5P-0.4
令QWD=QSW,得P=1, QDV=0.5, QSV=0.9,所以V 国出口量QSV- QDV=0.4,也等于M 国的进口量。
V 国:消费者剩余变化=-1/2*[0.7+(0.7-1/2*0.4)]*(1.0-0.8)= -0.12 生产者剩余变化=1/2*[0.7+(0.7+1/2*0.4)]*(1.0-0.8)= -0.16
净收益=阴影部分面积=1/2*0.2*0.4=0.04
入 50 2
5
土地投入 .20 .1
5
.10 .20
资本投入 .30 .6
.10 .45
如果开放贸易,中国应该出口什么,进口什么?
如果各种要素都不能自由流动,开放贸易使得中国的哪些要素得益?哪些要素受损? 如果只有劳动力可以在国内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而土地和资本不能流动。
情况又如何? 如果开放贸易,中国应该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 产品即大米 ,进口自己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钢铁。
如果各种要素都不能自由流动,开放贸易使出口产品——大米的价格上升,大米行业的所有要素都会受益;相反,进口产品——钢铁的价格下降使得钢铁行业的所有要素受损。
如果仅劳动力可以在国内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价格上升的行业——大米行业中的不流动要素——土地和资本继续受益,价格下降的行业——钢铁行业中的不流动要素——土地和资本会进一步受损。
流动要素——劳动力的收益不确定。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会造成工人工资下降,失业增加。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阐述。
不同意。
因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会使中国的贸易量扩大,中国会扩大对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 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根据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这种产品中密集使用的要素——劳动力的收益是增加的,对这种要素的需求也会增加,所以失业应该不会增加。
假设A 国是个劳动力充裕的国家,以劳动力和土地两种要素生产服装和玉米。
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玉米是土地密集型产品。
给定A 国作为一个小国参加自由贸易。
A 国会出口什么产品?
(A )V 国大米市场 (B )国际大米市场 (C )M 国大米市场
P
A 国国内服装和玉米的价格会发生什么变化?
假设突然有大批移民进入A 国,对该国的生产、贸易量和福利有什么影响?请简要说明。
如果A 国是个大国,上述3题的结论还会一样吗?
A 国会出口服装。
A 国作为一个小国参加自由贸易后会出口服装进口玉米,从而导致服装价格上升,玉米价格下降。
由罗勃津斯基定理,大量移民的涌入会使该国密集使用劳动的产品——服装的生产增加,同时使另一种产品——玉米的生产下降,贸易量扩大,社会总体的福利也会扩大。
如果A 国是大国,则前两问不变。
由于大国的贸易条件会随着进出口量的变化而变化,第三问的结论有被大国贸易条件恶化所抵消,这种贸易条件恶化的程度取决于进出口产品的供需弹性。
如果假定法国生产葡萄和汽车,土地是生产葡萄的特定要素,资本是生产汽车的特定要素。
工人可以在这两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
在特定要素模型的框架内,讨论国内要素的报酬怎样变化。
世界市场上葡萄的价格上升5%;
有大量外国汽车厂商到法国投资;
生产葡萄和汽车的工人都减少。
名义工资上升,但用葡萄价格衡量的价格实际工资; 名义和实际地租上升; 名义和实际利率下降。
名义和实际工资都上升;名义和实际地租下降;资本的名义和实际总收益都会增加,但是名义和实际利率的变化无法确定。
名义和实际工资上升; 名义和实际地租下降; 名义和实际利率下降。
美国国会在2000年就是否给与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地位一案进行投票表决。
此案在美国国内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各方都在努力游说。
反对该提案的主要是美国的各个工会组织,而支持的多是大公司。
为什么?
给与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地位意味着增加与中国的贸易,根据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自由贸易的趋势是增加出口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收益,减少进口产品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收益,所以美国一旦扩大了与中国的贸易就会改变国内各要素的收益:降低美国国内的劳动力的收益,同时增加国内资本的收益,所以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工会组织反对该提案,大公司支持该提案。
“自由贸易使穷国受损富国受益。
”请评论。
一般来讲,自由贸易通过使各个国家专业化生产并且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没有优势的产品,使资源达到更优的配置,增加各国的总体福利水平。
在特殊要素模型中,试讨论以下定理是否继续成立:
斯托尔珀-萨缪尔逊定理
罗勃津斯基定理
只对特定要素成立。
在特殊要素模型中,一种产品价格的增加会使该产品使用的特定要素的价格增加,而使另一种产品使用的特定要素价格下降,公共要素价格的变动不确定。
只对特定要素成立。
因为特定要素的增加会使使用该要素的产品的产量增加,而使另一种产品的产量下降,但是公共要素的增加就会使两种产品的产量都增加。
在特殊要素模型中,试证明:钢铁价格(Ps )上升(比如说,10%),
钢铁行业的特定要素(资本)的名义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增加;
大米行业的特定要素(土地)的名义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下降。
钢铁价格上升之前大米行业的特定要素——土地的名义收益用CAWA 的面积表示,钢铁
EBWB ,大N 是生产汽
工资率W 工资率W
392M M P Q =,汽油的生产函数为1/21/2(,)G f N L N L =⋅,国内需求函数为8G G
P Q =。
该经济三种投入要素的禀赋分别为:劳动200单位,资本4单位,石油16单位。
国际市场上汽车价格为8,汽油的价格为4 。
试求:
封闭经济情况下的均衡工资水平,以及汽车与汽油的产量、价格。
求开放后的均衡工资以及两部门的产量、贸易量(假设小国情形)。
现在该国发现了新的大油田使石油禀赋从16骤升至784,求开放后均衡工资以及两部门的产量,并联系“荷兰病“说明新石油储量的发现对经济的影响。
很显然,巨大石油储量的发现,使汽车部门大量萎缩,经济更加依赖进口;同时出口部门得到极大的壮大。
一个完全竞争的小国经济中有两个行业:工业制成品M 与粮食F ,价格分别为M P 与F P ,生产函数分别为 2/31/3(,)M f K L K
L =⋅,1/32/3(,)F f K L K L =⋅ ,生产技术给定不变。
社会总劳动量为*L ,总资本量为*K 。
试证明:
一种要素的增加必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的产量增加,而使另一种产品产量下降。
即要证*L 的增加引起F 产量增加,M 产量下降;*
K 的增加引起M 产量增加, F 产量下降。
一种产品价格增加必使它密集使用的要素价格增加,而使另一种要素价格下降。
即要证M P 的增加引起资本价格(R )增加,劳动力价格(W)下降;F P 的增加引起劳动力价格增加,资本价格下降(提示:W 与R 可以由本题内生地决定,而不像价格那样事先外生给定,此题可参考本章附录1) 先求单位产量的要素投入a KM , a KF , a LM , a LF ,
对M 部门有 a KM =21/3(w/r )1/3, a LM =2-2/3(r/w )2/3;
对`F 部门有 a KF =2-2/3(w/r )2/3, a LF =21/3(r/w )
1/3 由规模报酬不变得单位产量的要素投入不变,从而可以求出经济中的要素总需求,再由要素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可列出方程(1)与(2);再由完全竞争市场得出利润为零有方程(3)与(4)。
用M 表示M 部门的总产量,用F 表示F 部门的总产量,方程如下: L *= M a LM +F a LF (1)
K *= M a KM +F a KF (2)
P M = w a LM +r a KM (3)
P F = w a LF +r a KF (4)
此方程组是关于r,w,M,F 的方程组,解得r=22/3/3*p M 2/p F ,w=22/3/3*p F 2/p M ,
M=1/3*[25/3p M /p F *K *-22/3(p F/p M )2L *],F=1/3*[25/3p F /p M *L *-22/3(p M/p F )2K *]
将M 与L 分别对K*与L*求偏导得第一问即证明了着名的Rybcszynski 定理的,将w 与 r 分别对pM 与pF 得第二问即着名的Stolper-Samuelson 定理。
证明命题2的第2种方法:
要素市场上均衡时,有如下关系成立:
同种要素在两部门获得相同的收益:
资本收益:-11-223333M M M F F F M 2F 1P K L P K L K 3K 3
r ∂∂====∂∂ (1) 工资水平:22113333M M M F F F M 1F 2P K L P K L L 3L 3
ω--∂∂====∂∂ (2) (1)(2)
得到:F M F M L L 4K K = (3) 将(3)带入(1)得到: 11M M 33M F
L P ()2K P -= (4) 将(4)分别带入(1),(2)得到:22
3
M F P 23P r = (5)
223
F M P 23P ω= (6) 由等式(5),(6)可以看出: M P 的增加引起资本价格(R )增加,劳动力价格(W )下降;F P 的增加引起劳动力的价格增加,资本价格下降.命题2得证. 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给定玫瑰国某些行业的进出口数据如下,请计算该国各行业的行业内贸易指数IIT 。
(单位:万美元)
向其他国家的出口额 从其他国家的进
口额
新鲜水果 65 54
玩具 56 680
微型面包车
700 200
新鲜水果行业6554111190.76%6554119IIT -=-
=-=+ 玩具行业680566241115.22%56680736IIT -=-=-=+ 微型面包车行业7002005001144.44%700200900IIT -=-=-=+ 电影电视行业300972031148.87%30097397IIT -=-=-=+ 下述例子中,主要显示出的是外部规模经济还是内部规模经济?
云南省昆明市郊斗南镇的鲜花市场;
天津的食街;
微软公司;
香港作为亚洲的金融中心;
美国的大型家庭农场
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外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的扩大,所以(1)中的批发市场和(2)中的食街都是同类型的企业组成的交易场所,显然是利用外部规模经济。
(3)(4)(5)显然是经济体自身扩大规模的结果:(3)中的企业集团是企业横向和纵向发展的结果;(4)中的香港是一个地区利用自身的优势发展成亚洲的无可替代的金融中心;(5)中的大型家庭农场也是私人经营体对自身规模的扩大。
下述例子中,决定贸易模式的主要是比较优势还是规模经济?
加拿大是主要的新闻纸出口国;
Intel 生产了世界上半数以上的CPU ;
美国和日本相互出口复印机;
中国是主要的电视机出口国;
东南亚国家大量出口运动服装和鞋。
比较优势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
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自由贸易一般为贸易双方国家带来净收益。
当一种贸易商品由具有规模经济的垄断竞争企业生产并出口,是否仍然为贸易双方都带来净收益?请用图帮助分析。
具有规模经济的垄断竞争条件下自由贸易仍然为贸易双方带来净收益,短期内厂商甚至可以获得利润,消费者由于价格变化不确定,可能受益也可能受损,但即使消费者受损这部分损失也能被厂商的利润弥补(见图1),总体来说是出口国是受益的。
长期来讲大量生产并出口可以使价格下降从而使本国的消费者获利,而厂商的利润仍
D 2变到D 3,D 3 造商。
,消费种类减少,电视机消费者是否有利?画图说明。
思路:占领欧洲市场之后,外国需求增加,从而总需求增加,企业面对的市场需求由
D 1增加到D 2;边际收益也从MR 1移到了MR 2。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生产扩张(从Q 1增加到Q 2),平均成本下降(由原来的AC 1下降到AC 2),产品价格可能下降,从而使得本国消费者也受益,消费者剩余增加也有可能上升,消费者受损,但是需求的突然扩张使得企业的平均成本比产品价格下降得更快,出现短期利润。
在图5中的阴影部分就是这一超额利润。
长虹的短期利润会引起国内其它彩电企业的进入欧洲市场,与长虹彩电争夺欧洲的这D 2减少到D 3LAC 1:
P 3=LAC 3
成本 价格
P 1=P 成本 P 1=LAC P 1=P 3= 1 3 产量 成本 P 1=AC P 3=AC 3 图4 进口国受的长期影响 成本 价格
P 1成本 P 1=
无论短期长期,整个社会福利都比没有贸易时增加
第六章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国际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对于移民自身来说,移民成本主要有哪些?
思路:对于移民自身来说移民成本主要分为经济方面和心理方面。
经济方面。
丧失某些已经积累起来的社会福利,如政府养老金和社会保险;
放弃国内的各种工作机会;
可能要上缴的“移民税”及与办移民手续有关的其它费用;
在本币不可兑换的情况下,移民还会遇到换汇问题甚至一时无法使用在国内的资金;在国外安顿的各种花费。
心理方面。
语言的障碍
文化的差异
种族的歧视
离乡的痛苦
生活方式的适应
假设法国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从波兰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波兰则相反,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假设波兰加入欧盟后大量的波兰人移居法国。
请用图说明波兰移民对法、波两国劳动密集行产品的生产和贸易的影响。
思路:假设波兰和法国都为小国,移民引起的生产变化对世界价格没有影响。
图中B 表示劳动密集型产品,A表示资本密集型产品。
PPF为生产可能性曲线,直线代表世界价格。
阴影部分为贸易三角。
由图可见,由于劳动力的减少,波兰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减少,出口减少;相反法国由于劳动力的增加,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增加,进口减少。
两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减少。
第七章进口保护政策:关税
设中国是汽车进口的小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
Dc = 2000 - 0.02 P Sc = 1200 + 0.03 P
并设国际市场上汽车的价格为10000美元,请用数字和图形说明下列问题:
自由贸易下,中国汽车的产量及进出口量, 自由贸易对国内消费及厂商的福利影响。
中国对汽车征收每辆3000美元的进口税,国内汽车的产量及贸易量;与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和厂商的福利变化。
自由贸易下中国汽车的产量为12000.0310*******
+⨯=,消费量为
20000.021********
-⨯=,所以净进口为300。
相对于封闭经济,自由贸易的价格更低,所以消费者剩余增加而厂商利润降低。
征收关税后国内汽车的价格为13000,产量为1590,国内消费1740,净进口150。
与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福利下降,但是产福利增加。
两国贸易模型:中国和美国
设中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
Dc = 2000 - 0.02 P,Sc = 1200 + 0.03 P
美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
Dus = 1800 - 0.02 P,Sus = 1400 + 0.03 P
请计算:
贸易前,双方汽车的均衡价格和产量。
自由贸易条件下,国际市场汽车的均衡价格、各国的产量及贸易量(不考虑运输成本)。
自由贸易给两国的福利带来的影响。
中国对汽车进口征收3000美元的单位税,这时各国汽车市场的价格、产量及贸易量。
关税对中国汽车制造商、国内消费者和中国政府的福利带来的影响如何?
关税的福利净损失(与自由贸易相比)
思路:
中国汽车的均衡价格为16000,产量为1680;美国汽车的均衡价格为8000,产量为1640 自由贸易下国际市场的均衡价格为12000,中国汽车产量为1560,进口量为200;美国汽车产量为1760,出口200。
自由贸易给两国的福利都带来净收益。
0
中国国内价格为13500,产量为1605,进口125。
美国国内汽车的价格为10500,产量为1715,出口125。
关税降低了国内消费者的福利,增加了汽车制造商的福利,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关税使消费者和厂商共计损失243750,政府关税收入375000,社会总体福利增加131250。
本章专栏7.1中报道了俄罗斯提高白糖进口关税与国际白糖期货价格暴跌的消息。
请用国际白糖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供求变动来描述两者间的关系。
思路:
4
如下:
成本项目
关税税率
ij
'
j j
j
V V
V
-
)相等。
Δt
国际白糖市场的供求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