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五中等三校2014届高三地理上学期五月联考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省襄阳五中等三校2014届高三地理上学期五月联考试卷(含解析)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下图中虚线框内是某区域循环经济产业模式示意。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市场
1.甲产业合理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 B.市场 C.劳动力 D.科技
2.若图中箭头代表货物运输,①②③④较为适用的运输方式分别是
A.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公路运输、管道运输
B.公路运输、管道运输、铁路运输、管道运输
C.公路运输、管道运输、内河航运、公路运输
D.内河航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公路运输
3.该区域最有可能位于
A.XX B.XX C.XX D.XX
【答案】
1.A
2.B
3.D
【解析】
试题分析:
1.观察图发现,甲企业靠近酒心糖厂布局,而糖厂布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原料,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原料,所以选A项。

2.观察图中箭头指向,葡萄要晕倒发酵厂,因葡萄易变质应选择速度较快的运输方式,公路合理,排除A、D选项;沼气输送到用户、废水重新利用用管道更合理,所以选B项。

3.葡萄适合在北方种植,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排除A、B项,因XX降水少,缺水严重,不适合发展水产养殖业,XX因靠近黄河可发展水产养殖,D项可选。

考点:影响工业布局因素;交通运输方式选择;产业布局区位条件
年平均气温0℃以下地区有常年积雪分布,常年积雪下限称为雪线,雪线高度与气温和降水相关,气温的垂直变化与空气的干湿程度有关。

图2是北半球某山地南坡和北坡年平均气温随海拔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4.两坡的雪线高度相差约为
A. 200 m
B. 500 m
C. 3700 m
D. 3900 m
5.关于该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坡是南坡,湿度大于乙坡
B. 乙坡是北坡,湿度小于乙坡
C. 3000m以上,南坡气温垂直变化差异大
D. 3000m以上,北坡气温垂直变化差异大
6.关于该山地山麓与山顶气温年较差比较及成因的说法最可能的是
A. 山麓大夏季气温上升快
B. 山顶小夏季气温上升慢
C. 山麓大冬季气温下降快
D. 山顶小冬季气温下降慢
【答案】
4.A
5.D
6.B
【解析】
试题分析:
4.结合材料和图2可知,甲的雪线高度约为3600m,乙的雪线高度约为3800m,两坡高度相差月200m,故选A项。

5.该山位于北半球,南坡为阳坡,基带温度高,所以甲为南坡;北坡为阴坡,乙为北坡;南坡气温高,蒸发量大,湿度小于北坡,排除A、B项;3000m以上甲坡随高度气温变化慢,差异小,乙坡气温随高度变化快,差异大,所以选D项。

6.由山麓到山顶气温年较差逐渐变小,山顶因空气稀薄,吸收太阳辐射物质少,夏季增温慢,冬季降温快。

考点:雪线分布;气温垂直变化;阳坡和阴坡判断
2014年3月8日凌晨,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从马来西亚吉隆坡飞往的波音777型客机与地面失联,多国派遣飞机和船只协助搜救。

中国空军2014年4月5日再次派出1架飞机赴南印度洋执行搜寻任务,并在气象条件复杂的任务海域(20°S~26°S、101°E~104°E)发现多块疑似白色漂浮物,并拍照取证。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7.军机发现疑似白色漂浮物和据此推断失联客机坠海海域,可能需要用到的技术分别是A.RS GPS B.GPS GIS C.GPS RIS D.RS GIS
8.影响军机在该海域执行任务,最不利的气象条件的是
A.水温低 B.风大浪急 C.云层低 D.下沉气流
【答案】
7.D
8.C
【解析】
试题分析:
7.在飞机上拍照取证获取信息,应用的是遥感(RS),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获取图片信息,所以选D项。

8.影响飞机飞行的气象条件主要有雨、雾、雪等,水温和风大浪急不属于气象问题,单一下沉气流影响不大,出现对流运动影响飞机飞行,所以A、B、D错;云层低,能见度低,不利于搜救,故选C项。

考点: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影响飞机飞行的气象条件。

位于长江中游的鄱阳湖是吞吐型湖泊,年内各月吞吐泥沙和水量很不均匀,2006年后三峡水库蓄水,也影响了鄱阳湖对泥沙和水量吞吐。

下图为湖口站多年平均输沙量和径流量分布图。

读图3,完成下列小题。

9.关于该鄱阳湖多年月平均输沙量和流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输沙量和流量年际变化都较大
B.6月份鄱阳湖补给长江,7月份长江补给鄱阳湖
C.4—6月湖水含沙量降低,输沙能力减弱
D.3月份鄱阳湖的含沙量最大,输沙能力最强
10.关于鄱阳湖7—9月输沙量特点的成因推测,最可能的是
A.向长江输沙,鄱阳湖清淤 B.出库流量达一年最小
C.长江干流水位高 D.湖口站上游来水含沙量加大11.关于三峡水库排蓄水对鄱阳湖吞吐作用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A.蓄水期泥沙输出量增大 B.泥沙的吞吐量差变小
C.流量的吞吐量季节变化变小 D.流量的吞吐量差变大
【答案】
9.B
10.C
11.B
【解析】
试题分析:
9.观察图3可知,鄱阳湖多年月平均输沙量变化较大,流量变化小,A错;六月输沙量下降但为正值,径流量大,说明六月鄱阳湖补给长江,7月输沙量为负值,径流量少,此时长江水补给鄱阳湖,B正确;4-6月降水量逐渐增加,湖泊补给长江水量减少,输沙量下降,而不是含沙量下降,C错;3月份鄱阳湖的含沙量最大,因此时湖泊与河流水位差最大,补给水量最多,D错。

10.7-9月输沙量为负值,说明此时长江水补给湖泊,为雨季,河流水位高,C正确;其它选项与题干不符。

11.在汛期来之前为库区腾出库容,排出淤积在水库和河道中的泥沙;蓄水期为河流枯水期,此时鄱阳湖补给长江,泥沙输出增加;水库截水的同时,截留泥沙,是泥沙吞吐量差异变大,流量季节变化变小,故选B项。

考点:河流与湖泊的补给关系;水库对水量和泥沙含量的影响
二、双选题(题型注释)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三、填空题(题型注释)
四、判断题(题型注释)
五、综合题(题型注释)
12.(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XX河谷宽坦,平均海拔为3600米,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却高于3-4℃,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10-11℃,因而气候更加冷暖宜人。

XX河谷的大气含氧量约为海平面的65%,外来人员总因高原缺氧而产生心理畏惧。

XX河水资源为105亿立方米,浇灌着河谷26万亩良田沃土,粮食年产量超过9万吨,农区的人均占有粮883公斤,是XX三大粮仓之一。

材料二据了解,从2013至2022年,XX市将在XX河谷规划用10年时间造林绿化河谷及两岸山体,项目总投资100亿元。

材料三 XX河谷位置(如下图所示)
90°E
30°N
城市山脉、山峰河流等高线
(1)分析XX的气候与比更加冷暖宜人原因。

(10分)
(2)指出XX河谷造林绿化项目的环境意义。

(8分)
(3)有人提出将XX打造成避暑的旅游城市,也有网友对此表示吐槽。

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从自然条件上说明网友吐槽的理由?(6分)
【答案】
(1)冬季因纬度低,太阳高度大,且昼长长,太阳辐射量大(4分);谷地地形封闭,不利于散热(有利于保温)(2分);地势高,不受冬季风影响(2分),气温较高。

夏季,因地势高而气温较低(2分)。

(2)增加空气湿度(2分);增加大气中氧气含量(2分);调节气候(2分);稳定XX河的径流(2分);稳定XX河谷农业生产的环境(2分);美化XX市的环境(2分)等等(共8分)
(3)理由:(海拔高,空气稀薄)氧气不足(缺氧)(2分);太阳紫外线辐射强烈(2分);气温日较差大(2分)。

(共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地形、海陆位置和季风等,XX冬季比气温高,主要因地形和纬度影响,XX海拔高,阻挡冬季风入侵,加之纬度低,白昼时间比长;夏季气温比低,主要因地形影响。

结合亚马孙热带雨林所具有的环境效益分析,森林具有调节气候、调节径流、保持水土、增加湿度、美化环境、消除污染等功效。

结合XX因海拔高而出现的自然特征分析,XX位于青藏高原上,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空气稀薄,易出现缺氧现象,晴天多,光照充足,紫外线强,昼夜温差大且天气易变不适宜打造避暑旅游。

考点:XX地形对气候影响;森林具有的生态环境效益;XX自然条件
13.(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中甲国农业生产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沿海地区以园艺业为主,而中、东部内陆畜牧业较发达,安卡拉羊毛驰名世界。

右下图是甲国A、B两地气候资料。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甲国西部海峡的地理位置特征。

(4分)
(2)分析目前甲国发展毛纺织业的有利条件。

(6分)
(3)根据材料推断,与B城相比,40°附近甲国东部气候的特点,并分析形成原因(12分)。

【答案】
(1)东西联系西亚与南欧(位于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上);南北沟通黑海和地中海,是黑海沿岸诸多国家的唯一海上出口(是区域交通运输的枢纽)。

(4分)
(2)自然条件优越,畜牧业发达,盛产羊毛,原料丰富(2分);地理位置优越,陆水交通便利(接近西欧市场)(2分);工业基础好,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高(2分)。

(共6分)(3)特点:年降水量(变)小(2分);降水的季节变化(变)大,且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降水少,夏季降水多) (2分);平均气温日较差(变)大(2分)。

(共6分)
原因:距海洋(越来越)远,冬季受影响西风(越来越)弱(2分),冬季降水大幅减少(2分);阴雨天气越来越少,气温日较差变大(2分)。

(共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经纬度判定,甲国为土耳其,位于亚欧分界线上,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处在交通要道上。

毛纺织工业布局主要从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自然条件考虑是原料,社会经济条件从交通、市场、科技等。

土耳其畜牧业发达,以养羊业为主,原料充足;距海近,交通便利;靠近欧洲,市场广阔。

气候特点从气温特点和降水特点分析。

B具有地中海气候特征,冬季受西风影响,40°附近甲国东部距海远,西风影响小,降水少且集中,降水变化大,晴天多,日温差大。

考点:地理位置特征分析;毛纺织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影响气候因素;气候特征分析14.(10分)【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大香格里拉地区的主要部分位于青藏高原向川西台地和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地处川滇甘藏四省区的”金三角”地区,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 川滇甘藏四省区进一步打破壁垒,深化合作,实现"同一个品牌,多个目的地"的区域格局,要将大香格里拉旅游区打造成西南地区旅游中心,世界知名的一流精品生态旅游区。

(1)指出在该地区旅游过程中可能存在哪些方面的安全隐患。

(5分)
(2)将大香格里拉旅游区打造成西南地区旅游中心,世界知名的一流精品生态旅游区的区位优势。

(5分)
【答案】
(1) 交通安全;地质灾害;旅游硬件设施;社会治安;民族风俗。

(5分)
(2)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独特(双遗产);集群状况好;地域组合好;政策扶持。

(5分)
【解析】
试题分析:
大香格里拉地区的主要部分位于青藏高原向川西台地和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地质条件复杂,易发生地质灾害,且多山,交通安全问题大;位于少数民族地区,因文化传统不同而产生分歧等社会治安问题;因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

结合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分析,从资源价值、地理位置与交通、客源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

西南旅游资源丰富且集中,地域组合和集群状况好,国家政策支持。

考点:旅游安全问题;发展旅游业区位条件
1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读我国部分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
简要分析诱发云贵高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的环境特点。

【答案】
受夏季风降影响,降水量大且降水集中;位于一二级阶梯交界处,地形起伏大;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石灰岩广布,岩石已被溶蚀;河流落差大水流急,侵蚀切割作用强;工农业生产及工程建设,破坏原生地表和植被。

(每点有分析有结论得2分,任答5点得10分)【解析】
试题分析:
滑坡、泥石流发生需:岩石破碎,植被覆盖率低,地势起伏大,短期内有大量水的汇集。

云贵高原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岩石破碎,石灰岩广布植被覆盖率低,位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集中易发生滑坡等灾害。

考点:滑坡、泥石流发生条件
16.(10分)【环境保护】
2013年的夏季,我国的天气可谓“水深火热”,南方许多省的城市气温高达40°C以上,而华北、东北的许多地区却是暴雨频繁,河水暴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专家认为,多种原因造成了“水深火热”天气,其中,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是重要的自然原因之一。

下图是2013年8月全国高温区域预报图。

试从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与我国2013年夏季“水深火热”内在关系。

(10分)
【答案】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地面的反射率会减少,地面增温,(2分)增强了夏季海陆温差(2分),导致海陆气压差增大(2分),导致东南(夏)季风偏强(2分),雨带向北推进偏快,导致北方的降水偏多,南方出现大X围的高温天气。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结合我国锋面雨带移动规律分析。

2013年夏季北涝南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青藏高原积雪和冰川减少,使陆地温度上升,加剧了海陆温差,使副高中心势力强,雨带向北移动快,导致北方降水多,南方降水少。

考点:旱涝灾害产生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