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
效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方法:从2014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8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选择82例研究,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41例。
对照组接受托拉塞米和依那普利联合用药治疗,实验组结合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效果。
结果:实验组心脏功能与术后的生活质量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
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
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人体的心肌原发性或者继发性的病理改变,从而导致心肌细胞出现缺血以及缺氧的情况,致使人体心肌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引起的一系列疾病[1]。
心力衰竭疾病是人体心血管系统疾病发展的终末时期,该病的致死率以及致残率比较高[2]。
现阶段,临床医学治疗心力衰竭疾病的药物主要包括强心剂,利尿剂等,这些药物可以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无法控制疾病的发病几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4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8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选择82例研究,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41例。
对照组最高年龄为75岁,最低年龄为52岁,平均年龄为(65.4±5.2)岁,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中,Ⅱ级患者22例,Ⅲ级患者17例,Ⅳ级患者7例。
实验组最高年龄为78岁,最低年龄为51岁,平均年龄为(64.3±5.3)岁,NYHA分级标准Ⅱ级患者16例,Ⅲ级患者19例,Ⅳ级患者6例。
对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分析后,P>0.05,具有可比性。
本次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托拉塞米和依那普利联合用药药物:,患者遵医嘱,每天各服用
1次,每次服用1-2粒。
实验组结合中药治疗:患者需联合服用益气活血、泻肺利水的中药汤剂进行治疗,以养心汤为主加减,药方中可以加用黄芪、麦冬、车前子、党参以及三七,将药物放于水中煎煮,每日煎煮1副,分为早晚服用。
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评价心脏功能与生活质量等指标,全面的观察、细致的记录,为实验提供统
计与分析的依据。
1.4统计和分析
统计学软件SPSS 23.0分析,例(n/%)采用X2检验,均数±标准差(`x±s)采用t检验。
P<0.05,则具有差异。
2结果
2.1比较两组护理后的心脏功能
实验组CO(L/min)为(5.73±1.01),而对照组CO(L/min)为(4.94±1.34),t=3.0145,P<0.05。
实验组SV(ml)为(73.6±8.7),而对照组41例患者的SV(ml)为(61.4±7.2),t=6.9174,P<0.05。
实验组LVEF(%)为(65.71±5.43),而对照组LVEF(%)为(51.27±3.76),t=13.9992,P<0.05。
2.2生活质量
实验组生理功能为(48.43±2.21),对照组生理功能为(41.37±1.94)。
实验组社会功能为(47.65±3.34),对照组社会功能为(40.54±2.21)。
实验
组驱动功能为(49.66±2.97),对照组驱动功能为(41.43±2.17)。
实验组心理功能为(47.24±2.15),对照组生理功能为(40.97±2.61),对比P<0.05。
3讨论
人体由于各种因素诱发的心脏疾病,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损害的情况,促使人体心肌细胞的功能以及结构出现了变化[4]。
为了满足人体正常的代谢需求,血管紧张素系统以及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从而保障人体心脏功能有效灌注[5]。
在最开始的阶段,这一种代谢机制存在着较高的积极作用,但终究还是会导致人体心脏出现血瘀,从而发生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系统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也是世界范围内可以诱发人体出现心源性死亡的主要因素,且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高发病率以及难以治愈都会导致人体发生慢性心力衰竭,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
慢性心力衰竭从中医角度上来看,属于心悸咳喘的范畴之内,患者发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心气不足、气阴两虚、痰淤内阻、气阴两虚、血淤堵水停、心阳虚,而常规的治疗方法与护理方案是无法满足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需求的。
患者的病情比较长,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改善缓和患者的心脏功能,一定要对患者实行更完善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将中西医治疗措施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杰,林兆奋,胡聃,顼志兵,孙译维,张丽葳,奚希相,吴永伟. 中西医结合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J]. 陕西中医,2020,41(09):1342-1344.
[2]李佳联. 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 中外医学研
究,2020,18(22):183-185.
[3]帅凤俊,王道成,闻婷,严士海,孙有胜,王国平,薛刚,鲁月凤,胡刚,李七一. 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32例临床研究[J]. 江苏中医
药,2019,51(12):37-39.
[4]贾增芹,杜胜利,刘亚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患者有效性的Meta分析[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31(05):880-887.
[5]祝英杰,王强.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2(01):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