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量的计算和道路等级的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姓名:郑学磊学号: 22111837
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论文题目:商州到陕豫界道路设计
专题:路堤边坡破坏形态及治理综述
指导教师:柳志军职称:讲师
2014年06 月徐州
1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
专业年级交通土建2011学号22111837学生姓名郑学磊
任务下达日期:2014年10 月14 日
毕业设计日期:2014年12月30日至2015年6月7日
毕业设计题目:商州到陕豫界道路设计
专题论文题目:路堤边坡工程破坏形态及治理方法综述
毕业设计主要内容和要求:
设计要求:
毕业设计由一般部分、专题部分和专业外语翻译三部分组成。
一般部分为“商州到陕豫界公路”,主要内容为:道路等级确定、路线方案比选、路线平面设计、路线纵断面设计、路线横断面设计、路基路面结构设计、排水设计。
要求毕业设计独立完成,满足质量和工作量要求,最终提交由计算机处理的毕业设计说明书一份,计算机绘制的图纸4张,①路线平面图,②道路纵断面图,,③路基横断面图,④道路总平面图,手绘图纸1张,⑤标准横断面图。
专题要求:
根据专题题目,经过搜集和整理资料,对公路路基病害致因及处理技术研究的内容、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公路路基病害致因及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和所存在问题的解决的对策,重点对公路路基病害致因及处理技术研究进行阐述。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足,结构合理,文字2万字左右。
翻译要求:
翻译一篇与设计或专题内容相关的外文参考文献,标题、摘要、关键词必须翻译,正文汉语文字数不少于3千字,并且附原文。
院长签字:指导教师签字:
2
郑重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本论文属于原创。
本毕业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日期:
3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阅书
指导教师评语(①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②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研究内容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④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⑤工作态度及工作量;⑥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⑦存在问题;⑧是否同意答辩等):
成绩: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4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毕业论文评阅教师评阅书
评阅教师评语(①选题的意义;②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④工作量的大小;⑤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⑥写作的规范程度;⑦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⑧存在问题;⑨是否同意答辩等):
成绩:评阅教师签字:
年月日
5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毕业论文答辩及综合成绩
答辩情况
提出问题
回答问题
正
确
基本
正确
有一
般性
错误
有原
则性
错误
没有
回答
答辩委员会评语及建议成绩:
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月日
学院领导小组综合评定成绩:
学院领导小组负责人:
年月日
6
摘要
本论文由三部分构成,分别为一般部分,专题部分和英文翻译部分。
一般部分主要内容为商陕公路Q5标段道路设计,其中包括平面路线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路基横断面设计、路面结构设计、道路排水设计及桥涵设计,对该道路的整体部分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
专题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路基病害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路基常见病害的机理、产生原因以及常见的处理措施,得到一定结论,提出了一定意见。
英文翻译部分是一篇题目为“路面路基稳定使用聚合物: 特性和性能”的英文论文,该文章主要是针对卡塔尔地区公路路基、路面材料的进行的研究。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垫层材料保持路面、路基稳定同时增长其使用寿命。
关键词:公路设计;路基病害;处理技术;路面路基;聚合物稳定剂;路面性能
7
ABSTRACT
This thesis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respectively for the general part, special parts and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General part of the main content for the Shangshan road Q5 contents section road of design, the graphic design, longitudinal design, cross-sectional design, pavement structure design, drainage design and bridges design , to the whole design of road for the system design.
The special section is roadbed subgrade disease related research, mainly including the mechanism of subgrade common diseases, causes and treatment of common measures to get a certain conclusion put forward some opinions.
the translation part of English is an article titled "Pavement Subgrade Stability Using Polymers Characterization and Performance", this paper is mainly aimed at Qatar area highway subgrade, road surface material research.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cushion material to keep pavement, roadbed stability and increase its service life. Keywords: road design; subgrade diseases; treatment technology; Polymer stabilizer; Pavement performance
8
目录
第1章设计原始资料和依据 (1)
1.1设计原始资料 (1)
1.2设计依据 (4)
第2章公路平面线形设计 (6)
2.1道路级别划定 (6)
2.2确定路线方案 (7)
2.3公路相关技指标 (10)
2.4一级公路平面设计 (12)
第3章道路纵断面设计 (18)
3.1纵断面设计 (18)
3.2 纵断面设计 (19)
第4章道路横断面设计和路基设计 (26)
4.1横断面设计 (26)
4.2 横断面布置 (26)
4.3超高加宽设置 (26)
4.4填土路基设计 (28)
4.4护坡方案设计 (29)
第5章公路路面设计 (32)
9
5.1路面种类确定及各层厚度设计 (32)
5.2路面结构设计 (33)
5.3拟定路面结构计算 (33)
第6章公路排水系统设计与桥梁方案、涵洞位置确定 (41)
6.1 公路排水系统 (41)
6.2桥梁方案、涵洞位置确定 (43)
第7章道路工程量计算 (46)
7.1 路基土石方量计算 (46)
7.2 路面工程量计算 (50)
附录 (51)
专题部分 (61)
1 设计、施工造不合理引起的路基的破坏 (61)
1.1 路基压实度不足 (61)
1.2支挡结构设计不合理 (62)
1.3 边坡设计不合理 (62)
1.4排水设计不合理 (62)
1.5填挖结合不良 (63)
1.6养护不及时 (63)
2自然条件下路基病害机理 (63)
10
2.1冻胀与翻浆 (63)
2.2复杂地形区的山体坍塌 (65)
3 特殊地区公路路基病害 (65)
3.1 黄土地区 (65)
3.2冻土地区 (66)
4 公路病害防治措施 (69)
4.1 提高路基填土高度 (69)
4.2设置隔离层 (70)
4.3换土复填法 (70)
4.4边坡支护措施 (71)
4.5 灌浆 (72)
4.6合理设置路基的附属设施 (73)
5结语 (73)
参考文献 (74)
文献翻译 (78)
致谢 (96)
11
一般部分
商州到陕豫界道路设计
第1章设计原始资料、原则和依据
1.1设计原始资料
1.1.1地形、地貌
本次设计地区位于秦岭以南东段山区,该地区北部为中低高度山地,南部山地势较低并有丘陵和河谷阶地,总体地势北低南高;本地区地形起伏较大,海拔高度在370-480m之间,相对高差约90m。
地貌单元可划分为流水切割褶皱-断块中山地貌,流水侵蚀、剥蚀-断块低山地貌,剥蚀低山-丘陵地貌和河谷阶地地貌四种类型。
流水切割褶皱-断块中山地貌单元位于周家潭至段家湾段,该段山脊线连续,山坡较陡,沟谷狭窄,呈倒V型,海拔400-470m,相对高差70m;流水侵蚀、剥蚀-断块低山地貌单元位于后沟后岭段,山坡多为陡坡和中坡,沟谷较少,海拔370-440m,相对高差约70m;河谷阶地地貌单元位于段家湾李佳村,地势开阔平坦,宽阔的床上,一个或两级阶地发育,360-400m海平面以上,相对高差30。
1.1.2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
(1)地层岩性
路线区出露第四系全新统、上更新统、中更新统,第三系下统山阳组,泥盆系上统桐峪释寺组、下统青石垭组和池沟组、牛耳川组地层。
(2)地质构造
路线位于秦岭复合造山带南秦岭造山带,构造单元,北秦岭造山带的北部,两个构造单元的黑山断层为界。
北秦岭造山带的接合部和南秦岭造山带,褶皱,断层的发育属,复杂的地质结构。
新元古代姚领河岩群变质基底震旦系、石炭系沉积盖过了南秦岭造山带,基底太古界。
岩浆活动较发育,以海西期闪长岩、印支期花岗岩为主。
为叠瓦式推覆—褶皱构造带。
断裂构造以东西向为主,北西向、北东向次之,南北向局部发育。
路线区主要地质构造有东西纬向构造体系、南北向构造和山阳红盆地。
东西纬向构造体系是区域内主要构造,其次级构造单元包括三十里铺断褶带、庙咀子-扁石河断裂-岩浆岩带和西芦山-桐峪寺复式向斜。
主要断裂有庙咀子-西牛槽(老)断裂带、庙咀子-扁石河断裂带、沙河湾-九台字断褶带、刘岭槽-黑山断裂带和碾盘村-晚阳沟断裂,主要褶皱有王庄-桐峪寺褶皱带和崔家沟-九岔沟褶皱带。
南北向构造主要位于路线区西侧,包括原子街-耳扒沟带、大圣岭-雷家沟断裂带、大圣岭-冯家沟断裂带和扫帚沟-韩家山沟向斜。
山阳红盆地位于山阳县河南北,盆地经喜山运动隆起,形成宽缓褶曲。
1
(3)工程地质
本设计地区属秦岭造山带,地质单元较多,单元构造活动较为强烈,由于晚期近期构造作用强烈,使得秦岭山脉随时间推移不断抬升,河谷切割日渐加剧。
近代以来,本地区地势陡峻,地貌类型构成复杂,岩体类型多种多样,稳定性较差。
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本区基岩区风化程度较高,松散堆积层非常广泛,基岩表层破碎强烈,构成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可能性高,并具有活动性强、频次高、危害大等特点。
沿线的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软弱地基等类型。
(4) 水文地质
本设计地区中,西河、麻池河、县河和甘河,西河、甘河为县河支流,属汉江流域金钱河水系,流向由北向南,次级支沟众多;中山区河道狭窄,比降较大,低山区河道较宽阔,比降较小。
县河为金钱江支流,发源于山阳县鹃岭,由东向西汇聚桐木沟河、甘河、西河、峒峪河后,在色河铺附近与二峪河相汇,折而向南汇入金钱河。
南段主要沿县河河谷布设,河床宽阔平缓,比降小。
以上河流均常年流水,水流量随枯水期丰水期流量减、增,潮汛期流量剧增,洪水灾害发生率较高。
地下水主要类型
本区地下水主要类型可分为潜水、上层滞水、承压水3类:
潜水赋存状态与第四纪松散堆积层特征有关,是形成地表水径流的主要来源,为最发育类型之一。
潜水类型基本埋深为15~20m,本地区第四纪松散堆积层分布相对较少,厚度一般低于20m,主要由冲积、洪积层、一级阶地和少部分二级以上阶地、坡积、残坡积组成。
富水性在冲积层、洪积层中最好,阶地其次,坡积、残坡积中较差。
风化壳或破碎构造岩中富存的潜水较多,富水性较土体要差。
上层滞水属大气降水,形成于各类基岩岩体和构造破碎岩体风化带中,停滞于不同岩体、土体及风化层,受局部隔水层所阻。
富水性受气候(降水)、地形地貌、岩性及构造发育程度等因素控制。
富水性中等。
承压水与区域断裂结构、节理构造、裂隙、顺层剪切构造等密切相关,在工作区主要表现为泉水,埋深比潜水、上层滞水要深。
发育于山地断裂破碎带中的众多泉水均属承压水。
另外,花岗质岩石、变质火山岩中的裂隙水也可形成承压水。
承压水的活动可造成岩体蚀变、溶解、风化及组织结构上的变化,造成岩体类别降低,从而形成软体岩石而造成岩体不稳定。
地质灾害发生率增加。
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本设计路段内地下水主要流经地表河道,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水体的丰沛和枯萎与大气降水的多寡呈线性相关。
本设计路段选取地区位于秦岭南部,水系流向自西北自东南,地表水流向自
2
北向南,地下水径流方向总体呈西北向东南流入金钱河,汇入汉江。
大气降水由地表快速下渗到岩层空隙和裂隙形成地下水,沿地表裂隙和山体层隙自高向低排入河床沟谷,后以泉水形式排出,多为下降泉。
受径流、排水等条件的综合影响,本路段内基岩剥蚀、裸露,切割较为强烈,本地区内地形较陡,水力坡度大,地下水径流流程较短,水交换循环迅速,溶滤作用强烈,造成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复杂多变。
而矿化作用相对微弱,致使区内出现的水主要为重碳酸—钙(HCO3-Ca)型水,类型为单一低矿化度型。
次为重碳酸—钙型和重碳酸—钠、钙型水(HCO3—Na,HCO3—Na。
Ca)。
形成低矿化度(小于等于1)的淡水资源。
除上述类型水化学成分外,还有HCO3。
SO4——Ca。
Mg(Mg.Ca)型、HCO3。
SO4—Ca。
Na型。
(5) 地震
本区处于我国大陆地壳内古板块地体拼接的地带。
资料记载中的地震活动,一般都与地层活动有关,其中,地体拼合带继承性活动断裂对地震的影响最为显著,后者形成并控制盆地的形成。
据地震震中分布图(1980)与陕西活动性断裂显示,本地区有7条(F1—F7) 活动性断裂规模较大,主要为东西走向和北西走向,属区域性深和板块边界大断裂带,自新生代以来活动明显。
这些断裂带与主干断裂的截切部位是潜在地震的多发区。
业主已安排进行地质勘测并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本次设计所涉及的有关地震参数和断裂的活动性以评价结果为准。
(6) 气象
本次涉及路线地处山区,气候变化随垂直高度变化,区内河谷1月平均气温为0.5℃,7月为25.6℃,最低气温-12.1~-18℃,最高气温37.1~40.8℃,年平均气温11~14℃,,年平均降雨量750~850毫米,,夏多暴雨,间有春、伏旱,秋有连阴雨,其中,50%的降水集中于七、八、九三个月。
山岭区气温较河谷区低。
(7) 水文
本次设计区域位于汉水流域,陕西省内金钱河年平均流量37.1m3/s,最大洪峰量2040m3/s,最小枯水流量3.26m3/s;区内一级支流水系为乾佑河、金钱河和丹江,大部分河段弯度较大,落差明。
路线沿线河流主要有南秦河、赤水峪、西河和县河。
南秦河年平均流量49.6立方米/秒,最大洪峰量1790.2立方米/秒,最小枯水流量13.7立方米/秒;赤水峪年平均流量8.3立方米/秒,最大洪峰量299.2立方米/秒,最小枯水流量2.3立方米/秒;西河年平均流量31.2立方米/秒,最大洪峰量866.6立方米/秒,最小枯水流量9.4立方米/秒;县河年平均流量66.7立方米/秒,最大洪峰量1856.4立方米/秒,最
3
小枯水流量20.1立方米/秒。
1.1.3沿线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
(1) 沿i线筑路材料
沿道路建筑材料丰富,四个季节应采取,交通便利,主要采取购买方式解决。
有关对外采购和对内采购的材料,项目开始前已分别调查了其储量、类型、运距、价格等资料,并在第三方参与监督的条件下与合作单位确立了书面协议。
在两个
阶段的外业勘察过程中已经对选取样品进行了混合料配合比和物理性质设计试验。
(2)水
路线所经处有赤水峪、南秦河、县河、西河等天然河流,水质纯净,对混凝
土无侵蚀,供应充足,可作为工程用水。
(3)电
电源良好,110kV,35kV,10kV线路沿线对具体工程的基本布局,电能和当地电力部门协商解决。
由于在同一时间的力量,建设单位也应准备一定数量,以
备不时之需。
1.1.4交通量资料
表1-1 交通量组成表(山区四车道一级)
车型小车辆黄河JN360 长征XD160 解放CA10B 太脱拉138S 交通量(辆/日) 2500 700 900 1000 800
预测交通量增长率为6%
1.2设计依据
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地质勘测报告、国家关于公路设计施工的《规范》、《规程》、《标准》等。
如: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4)《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 001-1986)
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7)《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8)《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 033-1995)
9)《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1997)
4
1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1.3 设计原则
1)生态先行原则:以改善和调节生态环境为根本目标,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据,
充分利用绿色植物的生态效益,减少土建工程,恢复和维护生态平衡。
2)以人为本原则:人性化设计,服务于驾驶者的同时,满足当地居民生活、
生产的需求。
3)因地制宜原则:随形就势,巧于因借,适地适树,充分考虑地形、功能与
景观。
注重新建和原有环境的协调和谐。
4)可持续发展原则:天人合一,和谐共荣,是传统设计的精髓。
设计时尊重
自然科学,满足近期和远期的绿化要求。
5)经济节约原则:少动土、低投入、低成本维护使我们追求的目标。
5
第2章公路平面线形设计
道路平面设计师真个设计整个公路设计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决定了整个公路的造价、服务水准以及对周围矿厂的带动效应,是十分具有意义的一个环节。
2.1道路级别划定
我国的道路按照道路的作用分为城市道路与公路。
其中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而公路按照性质、公路设计要求将公路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本次设计的是公路主要是起到集散作用,公路设计在城市附近,为主要的干线公路的支路。
我们采用设置
当一级公路作为干线使用时,他的交通量、设计时速接近高速公路,但是作为一般的集散公路,这类的公路一般不排除道路两侧的侧向干扰,同时余宽不足运行质量与通行能力与干线公路有一定的差距。
另外,两种公路的交通流量的变化也不同,在在同样的服务的水准下,一般集散的公路的有着`相对较低的速度,所以他的用通行能力、服务能力都有一定的折减。
本次设计的一级公路采用设有双幅四车道,设计年限在15年的集散型公路。
设计ii交通量为折算为小客车在15000到30000之间,根据我们调查的交通量表2-1可知和计算,采用一级公路的涉及标准是一个相对经济且符合基本规范的选择。
2.1.1给定设计交通量
表2-1表示已知通过OD调查得到的每日的交通量,表2-2表示各种车辆的折算系数。
表2-1 设计交通量表
车型小车辆黄河JN360 长征XD160 解放CA10B 太脱拉138S
交通量(辆/日) 2500 700 900 1000 800 交通量预计年增长率6%
6
7
表2-2各车辆代表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
车辆代表车型
车辆折算系数 说明 小客车
1.0 ≤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 的货车 中型车
1.5 >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 ~7t 的货车 大型车
2.0 载质量>7t~14t 的货车 拖挂车
3.0 载质量>14t 的货车
2.1.2换算交通量
通过给给定交通量并查询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可知,本次公路设计按照,集散性质的一级公路15年的设计年限设计,预测此次公路的增长率为6%
所以,本次设计的设计公路年限为15年
初始年交通量:
()2500 1.0700 3.0900 2.01000 1.5800 2.09500/o N =⨯+⨯+⨯+⨯+⨯=辆日
计算年限内平均昼夜交通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1(1)n d o N N γ-=+ (1-1)
公式里
Nd —远景设计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N0—起始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γ—年平均增长率,取6%;
n — 设计年限,取15年;
本次设计公路在设计年限的交通为Nd :
()1151(1)9500(16%)21478/n d o N N γ--=+=⨯+=辆日
通过上述,我们可以知道我设计的总交通量为()=21478/d N 辆日按照设计要求查询相关,本次设计为一级集散公路,拟定本次设计时速为60km/h ,主要考虑到根据设计要求该公路为集散路,同时本次公路修筑在山岭地区。
2.2确定路线方案
2.2.1路线方案设计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公路的建设首先先于经济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先驱。
公路的建立一定要达到设计要求,主要体现在设计时速、服务水平上,这样平面线形就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几乎决定了路线的优劣。
选线直接影响到,后续纵断面的设计,为了保证较小的填挖方量。
带来的不仅仅是造价上的优惠,对道路的使用寿命、环境保护、当地的经济发展、养护工作等许多方面都有影响。
所以道路选线必须遵守选线规范给出原则,在道路选线之前一定要进行各个方面的材料收集,经过充分研究过后才能进行选线工作的开
展。
力求选线方案经济实惠、美观合理。
路基、路面结构是公路设计重要部分,如果不能较好的设计成果直接会影响到公路的运营。
同时,在路面材料选择上充分考虑到周边资源,这样就能可以使修筑的成本进一步降低。
对于路基部分,对于一定高度的
桥梁、隧道这类构筑物是在公路修筑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
保证桥梁的美观满足行车的基本要求的同时降低修筑成本是必须进行的部分。
所以选择合理的跨径布置以及合理的桥型是降低成本必要条件。
隧道成本较高,在一级公路中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
因此在平曲线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后续的影响。
随着现在人们对环保理念的重视,保证公路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是现代公路修筑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
保持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有助于公路形成较好的视觉效果,保证行车舒适感。
2.2.2公路方案拟定方法
根据我们的设计要求、国家规范以及施工难易程度等因素,同时我们要考虑到平面选线对纵断面的影响,尽量的选取地表起伏较低的路线。
另外,路线周围的矿井、民房、给排水渠等等要进行考虑,尽量保证对这些设施的跨越,降低施工的难度。
为了保证车辆在转弯处不会产生较大的波动,同时为使线形优美,线路顺畅,尤其是在直线缓和曲线的连接处,所以在连接处设置一定的缓和曲线,缓和曲线长度参照规范。
应尽量设置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1:1:1~1:2:1,行车舒适。
为了保证我们设计优选性,所以我们先拟定两个方案,通过两个方案的对比,进一步选择选出最优的方案。
这样保证方案的最优性。
方案比选
我们根据地图的将两个方案对比如图(图2-1)所示,方案一(单交点方案)、方案二(双交点方案)
图2-1 方案设计图
8
我们对方案一与方案二的圆曲线要素进行汇总如下表
表2-3方案1圆曲线要素
交点数α(°) R(m) L(m) T(m) E(m) J(m) Ls(m)
1 40.5 600.00 628.6 324.8 43.4 21.1 200.00
表2-4方案2圆曲线要素
交点数(°) R(m) L(m) T(m) E(m) J(m) Ls(m)
1 17.5 600.00 382.7 192.6 11.3 2.4 100
2 47.
3 800.00 862.7 452.6 76.2 42.
4 200
方案1: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基本型)
本次设计由起点桩号出发,经过1100多米的之先后,在桩号K1+107.980处经过200m的缓和曲线,然后桩号K1+307.980结束缓和曲线进入一个半径600m 的一个圆曲线,随后在桩号K1+536.639进入长达200m缓和曲线,在桩号
K1+736.639处进入直线阶段,最终在桩号K2+065.94处结束。
该方案大部分跨越的山腰处,采用的基本型路线,要比而言有着较小的填挖方两为了在跨越平原区的农田时为了保证少占农田可能要修筑1~2个桥
方案2:S型
方案二,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填挖方量并不大,但是经过陡坡处地方较多可能会导致出现一定数目的特殊路基。
我们使用纬地软件进行模拟后,将两个方案进行了对比,得出方案对比表如表2-5所示。
表2-5方案比较表
9
项目方案1 方案2
线总长(m) 2065 2152
平曲线半径(m)600 600/800
缓和曲线有有
超高情况设置设置
大桥 1 0
中小桥 1 2
有无特殊地基1段3~4段
靠近村庄(个) 3 3
填挖总量743646.9 903456.8 对比两个方案,我们发现
第一,方案一属于基本型,方案二属于S型,达到统一直线距离基本型比S 型有着更好的时效性,同时转弯少相对安全一些。
第二,方案二修筑成本相对较低只有两处小桥,但是我们进行模拟选择时发现,该路线经过几处相对陡峭的山坡,导致该路段需要采取一定的支护措施。
第三,由与地形限制本次路线制定过程中会经过几处村庄,但是,由于面积不大,拆迁量不大,加上公路本身是集散型的一级公路,需要在离居民区相对较近些。
居民拆迁问题,不是本方案选取的决定性因素。
第四,由于本次设计使用了纬地软件辅助设计,我们对两条公路的工程量计算,结果见上表。
确定使用方案一这种方案,保证施工的处于较容易的阶段。
2.3公路相关技指标
2.3.1公路设计基本指标
公路设计基本指标表2-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