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剂筛选协同作用的评价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配协同作用的评价方法
方法一:孙沛云共毒系数法
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按以下式子计算:
ATI = — x 100 M
式中:
ATI—混剂实测毒力指数;
S—标准药剂的ED50/90;
M—混剂的ED50/90;
TTI = A x P^ + B x P B
式中:
T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
A—A药剂毒力指数;
B—B药剂毒力指数;
P A—A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
P B—B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
CTC =邑x 100
TTI
式中:
CTC—共毒系数;
ATI—混剂实测毒力指数;
T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

判定标准:CTO120为增效作用;CTC V80为拮抗作用;80V CTC V120为相加作用。

但该方法可能造成最佳配比的漏设,所获得的CTC值最大的配比可能是所设置配比中最好的,但未必就是该配方的最佳配比.因此根
据某个配比的CTC大小来确定最佳配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例:
CTC法评价:
A 药剂EC50=45.5450
B 药剂EC50=38.6011
(A:B=1:7)EC50=16.7708
A在混剂中占的百分比为12.5%
B在混剂中占的百分比为87.5%
根据共毒系数表计算出的CTC=234.64〉120,为增效作用。

Wadley法评价:
X' (12.5%+87.5%) / (12.5%*45.5450) + (87.5%*38.6011) )
=39.3701 SR=39.3701/16.7708=2.3475
SR=2.3475〉1.5,为增效作用。

方法二:Wadley法
根据增效系数(SR)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SR V0.5为拮抗作用,0.5<SR<1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增效系数(SR )的计算公式为:
Xi =P^/A+P H/B X 100
(以上公式当混剂中不含其他助剂时结合混剂的实测EC50可计算
出CTC)
Y= & + 母
A1~P
A/A + P B/B
X1——混剂的EC5o理论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P A—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单位为(%);
PB——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单位为(%);
A——混剂中A的EC5o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B——混剂中B的EC5o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SR=~
SR——混剂的增效系数;
X1——混剂EC50理论值;
X2——混剂EC50实测值。

方法三:等效线法
1964年Tammes首先把该方法应用于除草剂混用试验中。

设Y 轴为药剂A的剂量,X轴为药剂B的剂量,连接两药剂单用时的ED5o 值,这一直线就是两药剂按各种比例混配所引起50%死亡率的相似联合作用轨迹。

如果实测混剂的ED5o值的点落在直线上,即属加成作用;在直线上边,为拮抗作用;在直线下边,为增效作用。

利用等效线法不仅能区分二元,除草剂混剂的联合作用,而且能确定最适比例以及对杂草和作物的选择性。

但不能用于多元复配效果的判定。

一般来说,根据抑制效果50%的等效线确定有增效作用,还不能就此断定抑制杂草效果在90%水平上也有同样作用。

对1叶期的杂
草有很高的增效作用,但不能就此推断对其他时期的杂草也有同样高的增效作用。

因此用等效线法确定混剂是否有增效或拮抗作用要慎重。

方法四:Gowing法
以A和B两药剂混用为例,按比例混合后的理论防效按公式计昇:
XY
100
式中:
X—除草剂A用量为P时的杂草防效;
Y—除草剂B用量为Q时的杂草防效;
E0—除草剂A用量为P时+除草剂B用量为Q时的理论防
效;
E—除草剂A用量为P时+除草剂B用量为Q时的实际防效;
判定标准:E-E0〉10%为增效作用;E-E0V-10%为拮抗作用;
E-E0值介于±10%为相加作用。

该方法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简单,尤其适合评价杀草谱互补型除草剂的联合作用类型,明确配比的合理性,但仅能对两种除草剂的混用进行配比的合理评价。

方法五:Colby法
1968年Colbly把两种除草剂混用后的结果以生存率来表示,提
出以下公式:
式中E]为除草剂A和B混用的理论相对百分数,X「Y1为A、B 单用时植株为对照的百分数。

判断联合作用效果的方法同Gowing 法。

Colby法是评价除草剂混用效果的快速而实用的方法,尤其适合评价杀草谱互补型除草剂的联合作用类型,明确配比的合理性,且 2 种以上的除草剂的混用测定也可以应用该法进行评价,理论值计算公式为:E0=XYZ......n/100(n-1)(n为混用除草剂品种数)。

方法六:Abbot公式
W (效力)二(1-a/b)*100
a一处理植物的真菌浸染百分数
b—未处理(空白对照)植物的真菌浸染百分数
效力为“0”时表示处理植物的浸染水平与未处理对照植物的浸染
水平相同;效力为“100”时表示处理植物未受浸染。

方法七:按比例混合法
在试验中,可采用 A 份,A 1/ 3+ B 2/ 3, A 1/ 2+B 1/ 2, A 2/ 3+ B 1/ 3,B份等不同处理(图1)。

A B直线为两剂无增无减的准线,表示两剂互不影响的药效总和,如果混用各点均在准线之上,表示增效,
否则即为减效。

此法的优点是在田间或室内易于进行,设计简单,最少用3个处理就可看出结果。

但该法对药剂互相作用的要求较严格,即2种药剂的增效减效不能因其比例的不同而变化。

100「
.“"•if
n. A
o ---------- ■ ------ 1-------- 1--------
贝剂 1 2/3 1/2 1/3 0
B剂0 1/3 1/2 2/3 1
图1按比例混合法图解
方法八:杀草活力线法
将单用的两种药剂分别稀释成不同浓度作单用和将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的混用试验,做出3条杀草活力线,其中D为混用,A、B 两线为单用(图2)。

这种方法试验设计较准确,适合室内试验。

两剂混用无增无减的准线为A、B,两条直线间的虚线C(1:1混用)。

如果混用后的杀草活力线在虚线之上为增效,否则为减效。

图2 A、B两剂单用及混用的杀草活力线
采用选择性指数原理进行安全性判定:
选择性指数(Z)=作物的ED10/杂草的ED90
判定标准:Z〉4表明除草剂对作物是安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