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不能重知识轻志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不能重知识轻志趣
细读《论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和弟子们所讨论的问题,不是一般的基础知识,所传授、所解答的也不是知识性的问题,而是人生中的一些大智慧、大道理。

然而,细观我们的语文课堂不难发现,课堂上几乎都是就知识论知识,就问题讲问题,很少把问题拓展开来,很少延伸到人生、社会的更高层次。

课堂上解决的问题单一、直接、机械,因此显得枯燥、乏味,效果一般。


语文课堂存在诸多问题,缺乏一定的高度、深度和一定的张力、活力、魅力,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思想出了问题。

我们的语文课堂重知识教授,这是应试教育的流毒在作怪。

把知识传授转化成能力传授,转化成智慧传授,这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时代已经发展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本位”时代,新的课程观与新的教育理念必然引发一场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主体让位于学生主体或“双主体”,灌输方式让位于自主探究方式或师生互动方式,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使学习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因为教师在课堂上只重视传授知识,没有把学生向更高的层次引领,结果学生走上社会之后,缺少生存的基本能力,难以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纵横驰骋。

学生头脑里只有死知识,没有大的智慧,没有活的思维。

因此,我们的课堂需要向更深处挖掘,不要仅仅停留
在知识的表面,浅层次的知识传授不会让学生飞得更高、更远。

我们一定要向孔子学习,把传授知识变成传授智慧,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学到更有用的知识。

我们的语文教学,在注重基础性、知识性、科学性的同时,一定要突出强调开放性、人文性、志趣性。

语文课在传授一般语文知识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充满乐趣地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和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

即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从“做中学”,从“乐中学”,使其人生充满快乐,让快乐伴随终身。


语文课堂如果没有突破,仅仅停留在传授一般基本知识上,那么课堂就是低效的,甚至无效的。

课堂缺少生命,缺少活力,也就缺少智慧。

要把知识变成智慧,把传授变成探讨,把灌输、接受变成启发、引导,把死的变成活的,需要教师从学生一生发展的高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每一节课都要为学生的一生发展着想。

然而,教师的眼光往往成为教育的短板,成为学生发展的障碍。

所以,教师要换脑筋,换思路,开阔视野,要有教育的智慧。

一个脑筋死板的教师,是很难教出头脑灵活的学生的;一个思路时常堵塞的教师,是很难教出思维活跃的学生的。

一个视野狭窄的教师,是很难教出有远大眼光的学生的。

眼光、思路决定了我们的教育质量,决定了学生以后发展的方向。

我们的课堂必须调整思维,必须转换方式,必须向孔子学习,把学生教育成充满智慧的人,而不仅仅是头脑中有知识的人。

我们的教
育一直重技法、重技术,缺少对大智慧的关照。

因此,我们一定要拉长教育的链条,拓展教育的外延,让课堂教学闪烁智慧的光芒。


课堂要想高效,就必须有突破,有创新,就必须放弃末节,拥抱智慧。

高效课堂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但至今没有达成共识,没有新的认识。

我们的课堂要想高效,就要把传授知识变成传授能力,把传授一般知识变成传授人生的生存智慧。

重知识轻能力,重知识轻素质,重知识轻智慧,这样,我们永远也培养不出来有深厚功底的人,有良好素养的人,有远大理想的人,有大智慧的人。

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反思上世纪民国时期的教育,现代课堂缺少的太多了。

关于教育问题,我们一直没有把它拿到战略高度来思考、审视,常常就教育论教育,就课堂论课堂,所以一直没有大突破。

钱学森之问,一直没人敢回答,一直找不到答案,成为困扰我们发展的障碍,这究竟是为什么?责任就在于教师,在于我们的现代课堂。

现代课堂的使命,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闪烁着智慧的灵光,都成为大写的人。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的“创造性发展的价值”“鼓励创造”被列为语文教学的十大基本理念之一,同时还拓展了“创造”这一新的教学理念。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语文的独特魅力,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质,应该成为新课程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特点。

初中语文教材在编写中积极主动地实践了“创造”这一新的学科价值观,展现了新的教学理
念,并将其渗透在教学的各个领域之中。

语文课如果能按照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去操作,去实践,就一定能把语文的妙趣体现出来,就一定能实现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独特功能。

语文教学也一定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