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苏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3《入乡随俗》word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乡随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礼仪的丰富和多样性,知道和理解入乡随俗的重要性,明确入乡随俗的具体要求。
能够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能够在复杂的生活环境中,做出正确的礼仪表达,尊重他人,也不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过程与方法:通过回顾自己在旅游过程中了解到的各地的礼仪风俗,交流,感知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习俗,正反对比分析探究得出尊重不同习俗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荣誉和形象的意识,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入乡随俗的重要性2、学会尊重不同的礼仪风俗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各国家的节日名称连连看
中国狂欢节傣族泼水节
泰国春节彝族火把节
美国感恩节蒙古族那达慕节
巴西宋干节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礼仪风俗。
我们应入乡随俗。
新授:
活动一:一次,一位中国教授和一位西方留学生在交谈中提到“望子成龙”一词。
教授说:“你父母把你送到中国来学习汉语,他们是想‘望子成龙’啊!”
话音刚落,不料这位留学生瞪大眼睛反问教授:“您说什么?为什么是望子成‘龙’,而不是望子成‘狗’啊?”
学生思考:(1)你知道西方人和中国人眼中的“龙”“狗”的寓意吗?(2)这说明了什么?
老师点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我们要入乡随俗。
活动二、入乡知俗
1、学生交流:你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呢?在旅游的过程中你了解
到该地的哪些礼仪习俗?
2、老师点拨小结:
不同国家、民族、地区都有其独特的礼仪习俗。
入乡随俗表达了我们对当地文化风俗的尊重
活动三:入乡随俗
1、展示:暑假里,小明一家去海边游玩,租了一渔船。
午饭时,
他们吃到了刚从海里打捞上来的海鲜。
有一种鱼的味道特别鲜美,快吃完一面的时候,小明大声嚷嚷,让妈妈帮忙一起给鱼翻个身。
妈妈连忙制止了小明的话,并跟船家道歉。
学生思考:从入乡随俗的角度思考妈妈为何要制止小明?你还知道哪
些乘船的礼仪或者习俗?
小结:入乡随俗,能真正了解当地的民风民情,更容易与当地人们友好交往。
教师引导: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小结:我们要尊重、适应和主动融入当地的民风民俗。
我们应该怎样做到入乡随俗呢?一起分享一下你的具体做法吧。
小明打算在去泰国旅游,之前要做好功课……
你有什么需要提醒或建议小明的吗?
小结:主动学习,掌握对方的礼仪习俗,可以让我们避免无心之错。
活动四:入乡随俗
展示话题:老外闯红灯,入乡随俗
俗话说:宁可伤身体,也不能伤感情。
小组探究,教师点拨: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也要量力而行,不要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课堂总结:
入乡随俗是一种尊重,是一种文明,是友好交往的道德基础。
让我们行动起来,学习、了解、尊重、适应、主动融入当地的礼仪习俗,做中华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板书设计:
入乡随俗
一、重要性:
对不同国家、民族、地区文化风俗的尊重
与当地人们友好交往
二、具体要求:
1、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也要量力而行
2、主动学习了解、掌握对方国家的礼仪习俗
3、尊重、适应和主动融入当地的民风民俗教学反思;。